柱层析的方法与技巧

柱层析操作方法与技巧柱层析操作方法与技巧 方法与技巧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柱层析的试验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柱层析 方法 技巧

1.柱层析的介绍与原理1.柱层析的介绍与原理:柱层析的介绍与原理: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见图1

图1

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 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所以流动较慢,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所以流动较快。从而达到分离的效果。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整个简单流程示意图如图

2

分离前洗脱剂

硅胶

分离后

图2

2.柱层析的操作方法与技巧2.柱层析的操作方法与技巧:柱层析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1、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2、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

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3、关于湿法、干法上样

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很多样品在上柱前是粘乎乎的,一般没关系。可是有的上样后在硅胶上又会析出,这一般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是因为硅胶对样品的吸附饱和,而样品本身又是比较好的固体才会发生,这就应该先重结晶,得到大部分的产品后再柱分,如果不能重结晶那就不管它了,直接过就是了,样品随着淋洗剂流动会溶解的。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又不能上柱,这时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样品和硅胶的量有一种说法是1:1,我觉得是越少越好,但是要保证在旋干后,不能看到明显的固体颗粒(那说明有的样品没有吸附在硅胶上)。溶剂的选择。当然是最便宜,最安全,最环保的了。所以大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醚也可以用,但是就是容易睡觉,注意保持清醒别让溶剂流干了,那样柱子也就不爽了。二氯甲烷也有用的,但是它和硅胶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在柱子里产生气泡,天气冷的时候会好一些。甲醇,据说能溶解部分的硅胶,所以产品如果想过元素分析的话要留神,应该经过后继处理,比如说重结晶等。其他的溶剂用的相对较少,由于某些原因,用到的淋洗剂多是大包装的,我们这里是用10升或25升的塑料桶装的,就要注意这些工业品的纯度是较低的。经常能够从大桶底部看见有色的杂质,其他的杂质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比较严格的柱分时就要对溶剂重蒸。当然过原料时就可以免去这一步了,反正下面还有提纯的方法。另外溶剂在过柱子后最好也回收使用,一方面环保,另一方面也能节省部分经费,缺点是要消耗一定的人工。这里要注意的是,一般在过柱同时进行的是减压旋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比例由于挥发度的不同会导致极性的变化,一般会使得极性变大,在梯度淋洗时比较

合适,正好极性越来越大了。在过完柱子后,溶剂最后回收要采用常压,因为在减压旋蒸时会有部分低沸点的杂质一起出来,常压时就会减少这种现象。

4、关于操作问题。

4.1 装柱。

干法和湿法装柱觉得没什么区别,只要能把柱子装实就行。装完的柱子应该要适度的紧密(太密了淋洗剂走的太慢),一定要均匀(不然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下来)。但是柱子更忌讳的是开裂,甭管竖的还是横的,都会影响分离效果,甚至作废!

4.2 加样。

用少量的溶剂溶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打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再加少量的低极性溶剂,然后再打开活塞,如此两三次,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的了。加入淋洗剂,一开始不要加压,等溶样品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2~4cm就够了),再加压,这样避免了溶剂(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

4.3 淋洗剂的选择。

感觉上要使所需点在rf0.2~0.3左右的比较好。不要认为在板上爬高了分的比较开,过柱子就用那种极性,如果rf在0.6,即使相差0.2也不容易在柱子上分开,因为柱子是一个多次爬板的状态,可以通过公式的比较:0.6/0.8一次的分离度,肯定不如(0.2/0.3)的三次方或四次方大。

4.4 样品的收集。

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所以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就不容易流出。这样就会发生,后面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这时可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另外,收集的试管大小要以样品量而定,特别是小量样品,如果用大试管,可能一根就收到了三个样品,如果都用小试管那工作量又太大。

4.5 最后的处理。

柱分后的产品,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溶剂,其中的杂质也会累积到产品中,所以如果想送分析,最好用少量的溶剂洗涤一下,因为大部分的杂质是溶在溶剂里的,一洗基本就没了,必要时进行重结晶。

另外,再过柱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气泡,一是和使用的溶剂有关,如果是易挥发的溶剂,如乙醚、二氯甲烷等,在室温稍高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因此,在室温高的时候,可以选择沸点较高,挥发相对小的溶剂。还有,使用混合溶剂时,使用的两种溶剂的沸点应该相差不大,如:乙酸乙酯和石油醚(60~90),而乙醚却要选择30-60的石油醚。二是:不论是用带砂板的还是塞棉花的,在装柱之前,都要将空气用加压的方法将空气排干,这样就可避免柱中有空气!

总结如下:总结如下:

1) .加压、常压柱主点Rf 0.5左右,相近的组份要能分开。

2) .减压柱主点Rf 0.1左右,相近的组份要能分开,或次组份在原点。

3) .柱径:好分、量大,柱径可大些;难分、量小,柱径可小些。

4) .柱长:与柱径相似,好分、量大,柱长可短些。

5) .制样:减压一般是干法拌样;加压、常压可干法拌样,也可湿法备样。

6) .洗脱液:用加压、常压耗溶剂太多;就用减压。

7) .接液:主点未出,多接;主点快出来及快出完,少接。

8) .收率:对同一样品且同量减压一般收率低;加压、常压一般收率高。

9) .备柱:无论减压、加压、常压;无论干法、湿法备柱。填料要想压实,且备柱或过柱时均不可有气泡、断层、干柱(减压除外)。

柱层析操作方法与技巧柱层析操作方法与技巧 方法与技巧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柱层析的试验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柱层析 方法 技巧

1.柱层析的介绍与原理1.柱层析的介绍与原理:柱层析的介绍与原理: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见图1

图1

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 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所以流动较慢,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所以流动较快。从而达到分离的效果。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整个简单流程示意图如图

2

分离前洗脱剂

硅胶

分离后

图2

2.柱层析的操作方法与技巧2.柱层析的操作方法与技巧:柱层析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1、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2、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

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3、关于湿法、干法上样

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很多样品在上柱前是粘乎乎的,一般没关系。可是有的上样后在硅胶上又会析出,这一般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是因为硅胶对样品的吸附饱和,而样品本身又是比较好的固体才会发生,这就应该先重结晶,得到大部分的产品后再柱分,如果不能重结晶那就不管它了,直接过就是了,样品随着淋洗剂流动会溶解的。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又不能上柱,这时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样品和硅胶的量有一种说法是1:1,我觉得是越少越好,但是要保证在旋干后,不能看到明显的固体颗粒(那说明有的样品没有吸附在硅胶上)。溶剂的选择。当然是最便宜,最安全,最环保的了。所以大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醚也可以用,但是就是容易睡觉,注意保持清醒别让溶剂流干了,那样柱子也就不爽了。二氯甲烷也有用的,但是它和硅胶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在柱子里产生气泡,天气冷的时候会好一些。甲醇,据说能溶解部分的硅胶,所以产品如果想过元素分析的话要留神,应该经过后继处理,比如说重结晶等。其他的溶剂用的相对较少,由于某些原因,用到的淋洗剂多是大包装的,我们这里是用10升或25升的塑料桶装的,就要注意这些工业品的纯度是较低的。经常能够从大桶底部看见有色的杂质,其他的杂质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比较严格的柱分时就要对溶剂重蒸。当然过原料时就可以免去这一步了,反正下面还有提纯的方法。另外溶剂在过柱子后最好也回收使用,一方面环保,另一方面也能节省部分经费,缺点是要消耗一定的人工。这里要注意的是,一般在过柱同时进行的是减压旋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比例由于挥发度的不同会导致极性的变化,一般会使得极性变大,在梯度淋洗时比较

合适,正好极性越来越大了。在过完柱子后,溶剂最后回收要采用常压,因为在减压旋蒸时会有部分低沸点的杂质一起出来,常压时就会减少这种现象。

4、关于操作问题。

4.1 装柱。

干法和湿法装柱觉得没什么区别,只要能把柱子装实就行。装完的柱子应该要适度的紧密(太密了淋洗剂走的太慢),一定要均匀(不然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下来)。但是柱子更忌讳的是开裂,甭管竖的还是横的,都会影响分离效果,甚至作废!

4.2 加样。

用少量的溶剂溶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打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再加少量的低极性溶剂,然后再打开活塞,如此两三次,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的了。加入淋洗剂,一开始不要加压,等溶样品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2~4cm就够了),再加压,这样避免了溶剂(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

4.3 淋洗剂的选择。

感觉上要使所需点在rf0.2~0.3左右的比较好。不要认为在板上爬高了分的比较开,过柱子就用那种极性,如果rf在0.6,即使相差0.2也不容易在柱子上分开,因为柱子是一个多次爬板的状态,可以通过公式的比较:0.6/0.8一次的分离度,肯定不如(0.2/0.3)的三次方或四次方大。

4.4 样品的收集。

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所以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就不容易流出。这样就会发生,后面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这时可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另外,收集的试管大小要以样品量而定,特别是小量样品,如果用大试管,可能一根就收到了三个样品,如果都用小试管那工作量又太大。

4.5 最后的处理。

柱分后的产品,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溶剂,其中的杂质也会累积到产品中,所以如果想送分析,最好用少量的溶剂洗涤一下,因为大部分的杂质是溶在溶剂里的,一洗基本就没了,必要时进行重结晶。

另外,再过柱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气泡,一是和使用的溶剂有关,如果是易挥发的溶剂,如乙醚、二氯甲烷等,在室温稍高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因此,在室温高的时候,可以选择沸点较高,挥发相对小的溶剂。还有,使用混合溶剂时,使用的两种溶剂的沸点应该相差不大,如:乙酸乙酯和石油醚(60~90),而乙醚却要选择30-60的石油醚。二是:不论是用带砂板的还是塞棉花的,在装柱之前,都要将空气用加压的方法将空气排干,这样就可避免柱中有空气!

总结如下:总结如下:

1) .加压、常压柱主点Rf 0.5左右,相近的组份要能分开。

2) .减压柱主点Rf 0.1左右,相近的组份要能分开,或次组份在原点。

3) .柱径:好分、量大,柱径可大些;难分、量小,柱径可小些。

4) .柱长:与柱径相似,好分、量大,柱长可短些。

5) .制样:减压一般是干法拌样;加压、常压可干法拌样,也可湿法备样。

6) .洗脱液:用加压、常压耗溶剂太多;就用减压。

7) .接液:主点未出,多接;主点快出来及快出完,少接。

8) .收率:对同一样品且同量减压一般收率低;加压、常压一般收率高。

9) .备柱:无论减压、加压、常压;无论干法、湿法备柱。填料要想压实,且备柱或过柱时均不可有气泡、断层、干柱(减压除外)。


相关文章

  •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实验原理.方法与技巧
  •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实验原理.方法与技巧 一.硅胶柱层析原理 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 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查看


  • 过柱子原理
  • 过柱子的原理与方法 (2011-12-14 15:42:31) 转载▼ 标签:过柱子硅胶原理方法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硅胶层析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使物质分离, ...查看


  • 槽波地震层析成像技术
  • 层析成像技术又称为CT 技术.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 技术,早先是医学界用x 射线或超声波为病人迅速诊断而发展起来的,是医学上的一种成像技术:后来,CT 技术很快被引入地球物理学领域.开始用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 ...查看


  • 生物分离技术综述
  • 生物分离技术概述与研究趋势 摘要:生物技术是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技术之一.生物技术的发展, 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产品.多数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由菌体选育-菌体培养(发酵)-预处理-浓缩-产物捕集-纯化-精制等单元组 ...查看


  • 铺薄层板的经验总结
  • 铺薄层板的经验总结 药物化学 2010-11-20 14:43:12 阅读226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薄层板的制备总结经验总结 1.CMC-Na 配臵也比较重要, 不能太稀了, 不然硅胶的黏附性不好, 铺好的硅胶容易脱落. 太稠了也 ...查看


  • 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法技术近年发展概况
  • 地球物理层析现状及未来发展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层析成像现状及未来发展作出了简要介绍,主要包括电阻率层析和 地震波层析.在方法技术方面的进展作了简要介绍, 并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 表述了它 们各自的优缺点, 提出了继续研究的方向. 通过研 ...查看


  • 重组蛋白质纯化技术
  • 中 国 生 物 工 程 杂 志 第22卷第5期 JOURNALOFCHINESEBIOTECHNOLOGY 2002年10月 重组蛋白质纯化技术 陈 浩 陈于红 朱德煦 刘建宁 (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 ...查看


  • 分离纯化新技术亲和层析
  •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GuangzhouFoodScienceandTechnology Vol.19No.2(总75) 分离纯化新技术亲和层析 陈 涛 刘 耘 潘进权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广州 510641) 摘 ...查看


  • 凝胶柱层析关键的一环--如何选择凝胶填料
  • 凝胶柱层析关键的一环--如何选择凝胶填料 如何选择凝胶 做分离纯化工作的人都知道,选择合适的填料是至关重要的. 1.测定------分子量.PI 当目标蛋白的物理特性如分子量.PI等都不清楚时,可用PAGE电泳方法或层析方法加以测定.分离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