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剂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均匀度检查方法。
2、 学习含有共熔组分散剂的配置。
二、 实验原理
1、概念: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成的干燥粉末状剂型,供内服或外用。
2、要求:内服散剂的粉末细度应通过5~6号筛(80~100目),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120目)。
3、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药料准备——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
附:(1)混合是制备散剂的重要环节。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法、搅拌混合法、过筛混合法三种,其中研磨混合法在药房制剂及调剂中常用。
(2)研磨混合时,处方中药物密度相差悬殊时,一般将密度小者先放入乳钵内,再加密度大者等量研匀。
4、特殊散剂的制备
(1)含毒性药物的散剂
处方中含毒性药物时,因剂量小,称取费时,服用也容易损耗,应在毒性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赋形剂制成稀释散(即倍散),以利临时配方用。
为显示稀释倍数,一般加入着色剂。
(2)含低共熔成分的散剂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按一定比例时,室温条件下,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这种现象称为低共熔现象。
混合此类药物时是否发生低共熔主要取决于两点:a、混合物的比例量:越接近最低共熔点的比例,越容易发生低共熔。b、混合时的室温:室温高于低共熔点时一般就会发生低共熔。
对于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是否采用低共熔法制备,应根据低共熔后对药理作用的影响,以及处方中所含其他固体成分的多少而定,一般有一下几种情况:a、药物形成低共熔物后,若药理作用改变,如药理作用增强则宜采用低共熔法;如药理作用减弱则应避免采用低共熔法,可分别先用其他组分稀释低共熔组分后再进行混合制备散剂,以免影响疗效。b、药物形成低共熔物后,若药理作用无变化,可先将两种药物同研至液化,再与其它固体组分混匀;或先分别用固体组分稀释低共熔组分,再轻研混匀。c、如处方中含有挥发油或其它足以溶解低共熔组分的液体时,可先将低共熔组分溶解,然后采用喷雾法或一般的混合方法与其它固体组分混匀。
附:配置时常见的可发生低共熔现象的药物有樟脑、簿荷脑、麝香草酚、苯酚、水合氯醛及水杨酸苄酯等。
(3)含液体药物的散剂
(4)眼用散剂
三、实验仪器
1、益元散的制备
电子称、瓷研钵、称量勺、称量纸
2、养阴生机散的制备
电子称、玻璃研钵、瓷研钵、称量勺、称量纸
四、实验内容
(一)益元散的制备及均匀度检查
1、处方分析
(1)处方:滑石6g:色浅量大组分、矿物药
甘草1g:植物草药
朱砂0.3g:主分硫化汞、色深量少组分、矿物药
(2)性状:本品为淡红色粉末,具甘草的甜味,手捻有润滑感。
(3)功能主治:清热解暑,除烦渴,利小便。主治伏暑吐泻,口渴多汗,小便不利。
(4)用法用量:每服6g,日服两次,温开水送下。
2、制法
(1)取滑石1/2量,甘草全量同放入乳钵中研匀,清楚于称量纸上。
(2)取朱砂与剩余的1/2量滑石用打底套色法研匀,然后再与上述两味混合物混匀,即得。如图:
3、 均匀度鉴别
将益元散少量放在光滑的白纸的一端,将纸折叠压平药粉面,在光亮处观察,表面色泽均匀,无斑纹,无红色,即表示混合均匀,若有色斑或条纹则说明尚未混合均匀。亦可用放大镜检查是否有闪烁光泽的组分,若有则说明结晶性药物为粉碎完全。
(二)含低共熔性药物“养阴生肌散”的制备
1、处方分析
(1)处方:人工牛黄0.16g:贵重药
龙胆草粉末0.63g、黄柏粉末0.63g、黄连粉末0.63g、甘草粉末0.63g:植物药
煅石膏3.13g:矿物药、主含硫酸钙,类白色
青黛0.94g、薄荷冰0.63g、冰片
0.63g
(2)性状:本品为绿色粉末,有薄荷的气味,口尝味苦而凉。
(3)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湿热性口腔溃疡及疮疹性口腔炎。
(4)用法:取适量撒在口腔溃疡处。一日3~4次。
2、制法
(1)将黄连、黄柏、龙胆草、甘草置瓷乳钵中研匀。
(2)取青黛少许置玻璃乳钵内研匀,将冰片、薄荷冰放入玻璃乳钵轻研,研匀后(完全液化)将剩余青黛、人工牛黄、石膏,顺序加入,每加一味药都要充分研匀。
(3)将黄连等四味药混合散剂加入,研至颜色均匀,装袋即得。
五、实验结果
1、益元散制备得淡粉色粉末且在光亮处鉴别表面色泽均匀、无斑纹、无红色。
2、养阴生肌散制备得墨绿色接近黑色粉末。
六、实验讨论
1、称量准确,且看仔细药粉里面是否掺杂其它固体。
2、研磨朱砂之前,需要先放入少量的滑石饱和瓷研钵,避免浪费量少的朱砂。
3、研磨要均匀尤其是研磨黄连、黄柏、龙胆草与甘草是要用力研磨,而研磨薄荷冰与冰片时要轻研磨且完全液化。
七、思考题
1、打底套色法及等量递增法如何操作?
(1)打底套色法:处方中有量少、色深的药粉时采用此法。
即先将量少色深的药粉放入瓷研钵中(在放入量少色深的药粉之前,先用量多药粉饱和瓷研钵内表面)作为基础,即是打底;然后将量多色浅的药粉逐渐分次加入瓷研钵中,轻研混匀,即是套色。
(2)等量递增法:处方中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采用此法。
即先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等量的量大组分混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组分为止,亦称配研法。
2、实验中共熔组分是哪些?记录养阴生肌散制备过程中的现象与结果。
(1)实验中共熔组分是薄荷冰与冰片。
(2)现象:龙胆草、黄柏、黄连与甘草混合研匀呈现棕黄色;薄荷冰与冰片混合研匀发生低共熔现象,液体呈现墨绿色;逐渐添加药粉使颜色逐渐加深且混合物从液体到潮湿到逐渐干燥,直至成为混合均匀的粉末。
结果:制备养阴生肌散得墨绿色接近黑色粉末。
3、散剂处方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配置?
根据液体组分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它固体组分量的多少来处理。
(1) 一般可用处方中其它固体组分吸收液体组分后混匀;
(2) 但如液体组分量较大而处方中其它固体难以完全吸收时,可适
当加入辅料(如磷酸钙、淀粉、蔗糖、葡萄糖等)吸收,至不呈潮湿为度;
(3) 如液体组分量过大而又不挥发时,可浓缩出去大部分水分使其
呈膏状后加入固体药物或辅料混匀,低温干燥,将干膏研细制备散剂。
散剂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均匀度检查方法。
2、 学习含有共熔组分散剂的配置。
二、 实验原理
1、概念: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成的干燥粉末状剂型,供内服或外用。
2、要求:内服散剂的粉末细度应通过5~6号筛(80~100目),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120目)。
3、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药料准备——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
附:(1)混合是制备散剂的重要环节。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法、搅拌混合法、过筛混合法三种,其中研磨混合法在药房制剂及调剂中常用。
(2)研磨混合时,处方中药物密度相差悬殊时,一般将密度小者先放入乳钵内,再加密度大者等量研匀。
4、特殊散剂的制备
(1)含毒性药物的散剂
处方中含毒性药物时,因剂量小,称取费时,服用也容易损耗,应在毒性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赋形剂制成稀释散(即倍散),以利临时配方用。
为显示稀释倍数,一般加入着色剂。
(2)含低共熔成分的散剂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按一定比例时,室温条件下,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这种现象称为低共熔现象。
混合此类药物时是否发生低共熔主要取决于两点:a、混合物的比例量:越接近最低共熔点的比例,越容易发生低共熔。b、混合时的室温:室温高于低共熔点时一般就会发生低共熔。
对于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是否采用低共熔法制备,应根据低共熔后对药理作用的影响,以及处方中所含其他固体成分的多少而定,一般有一下几种情况:a、药物形成低共熔物后,若药理作用改变,如药理作用增强则宜采用低共熔法;如药理作用减弱则应避免采用低共熔法,可分别先用其他组分稀释低共熔组分后再进行混合制备散剂,以免影响疗效。b、药物形成低共熔物后,若药理作用无变化,可先将两种药物同研至液化,再与其它固体组分混匀;或先分别用固体组分稀释低共熔组分,再轻研混匀。c、如处方中含有挥发油或其它足以溶解低共熔组分的液体时,可先将低共熔组分溶解,然后采用喷雾法或一般的混合方法与其它固体组分混匀。
附:配置时常见的可发生低共熔现象的药物有樟脑、簿荷脑、麝香草酚、苯酚、水合氯醛及水杨酸苄酯等。
(3)含液体药物的散剂
(4)眼用散剂
三、实验仪器
1、益元散的制备
电子称、瓷研钵、称量勺、称量纸
2、养阴生机散的制备
电子称、玻璃研钵、瓷研钵、称量勺、称量纸
四、实验内容
(一)益元散的制备及均匀度检查
1、处方分析
(1)处方:滑石6g:色浅量大组分、矿物药
甘草1g:植物草药
朱砂0.3g:主分硫化汞、色深量少组分、矿物药
(2)性状:本品为淡红色粉末,具甘草的甜味,手捻有润滑感。
(3)功能主治:清热解暑,除烦渴,利小便。主治伏暑吐泻,口渴多汗,小便不利。
(4)用法用量:每服6g,日服两次,温开水送下。
2、制法
(1)取滑石1/2量,甘草全量同放入乳钵中研匀,清楚于称量纸上。
(2)取朱砂与剩余的1/2量滑石用打底套色法研匀,然后再与上述两味混合物混匀,即得。如图:
3、 均匀度鉴别
将益元散少量放在光滑的白纸的一端,将纸折叠压平药粉面,在光亮处观察,表面色泽均匀,无斑纹,无红色,即表示混合均匀,若有色斑或条纹则说明尚未混合均匀。亦可用放大镜检查是否有闪烁光泽的组分,若有则说明结晶性药物为粉碎完全。
(二)含低共熔性药物“养阴生肌散”的制备
1、处方分析
(1)处方:人工牛黄0.16g:贵重药
龙胆草粉末0.63g、黄柏粉末0.63g、黄连粉末0.63g、甘草粉末0.63g:植物药
煅石膏3.13g:矿物药、主含硫酸钙,类白色
青黛0.94g、薄荷冰0.63g、冰片
0.63g
(2)性状:本品为绿色粉末,有薄荷的气味,口尝味苦而凉。
(3)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湿热性口腔溃疡及疮疹性口腔炎。
(4)用法:取适量撒在口腔溃疡处。一日3~4次。
2、制法
(1)将黄连、黄柏、龙胆草、甘草置瓷乳钵中研匀。
(2)取青黛少许置玻璃乳钵内研匀,将冰片、薄荷冰放入玻璃乳钵轻研,研匀后(完全液化)将剩余青黛、人工牛黄、石膏,顺序加入,每加一味药都要充分研匀。
(3)将黄连等四味药混合散剂加入,研至颜色均匀,装袋即得。
五、实验结果
1、益元散制备得淡粉色粉末且在光亮处鉴别表面色泽均匀、无斑纹、无红色。
2、养阴生肌散制备得墨绿色接近黑色粉末。
六、实验讨论
1、称量准确,且看仔细药粉里面是否掺杂其它固体。
2、研磨朱砂之前,需要先放入少量的滑石饱和瓷研钵,避免浪费量少的朱砂。
3、研磨要均匀尤其是研磨黄连、黄柏、龙胆草与甘草是要用力研磨,而研磨薄荷冰与冰片时要轻研磨且完全液化。
七、思考题
1、打底套色法及等量递增法如何操作?
(1)打底套色法:处方中有量少、色深的药粉时采用此法。
即先将量少色深的药粉放入瓷研钵中(在放入量少色深的药粉之前,先用量多药粉饱和瓷研钵内表面)作为基础,即是打底;然后将量多色浅的药粉逐渐分次加入瓷研钵中,轻研混匀,即是套色。
(2)等量递增法:处方中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采用此法。
即先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等量的量大组分混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组分为止,亦称配研法。
2、实验中共熔组分是哪些?记录养阴生肌散制备过程中的现象与结果。
(1)实验中共熔组分是薄荷冰与冰片。
(2)现象:龙胆草、黄柏、黄连与甘草混合研匀呈现棕黄色;薄荷冰与冰片混合研匀发生低共熔现象,液体呈现墨绿色;逐渐添加药粉使颜色逐渐加深且混合物从液体到潮湿到逐渐干燥,直至成为混合均匀的粉末。
结果:制备养阴生肌散得墨绿色接近黑色粉末。
3、散剂处方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配置?
根据液体组分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它固体组分量的多少来处理。
(1) 一般可用处方中其它固体组分吸收液体组分后混匀;
(2) 但如液体组分量较大而处方中其它固体难以完全吸收时,可适
当加入辅料(如磷酸钙、淀粉、蔗糖、葡萄糖等)吸收,至不呈潮湿为度;
(3) 如液体组分量过大而又不挥发时,可浓缩出去大部分水分使其
呈膏状后加入固体药物或辅料混匀,低温干燥,将干膏研细制备散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