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糊涂\雌雄难辨的断猿哀鸣

  摘 要:《雌木兰》的主旨不是歌颂木兰的爱国思想,也不是巾帼英雄的颂歌,而是世事糊涂、雌雄难辨的断猿哀鸣,也是徐渭悲剧人生的总结。关键词:戏曲艺术;徐渭;艺术作品;雌木兰;主旨;糊涂;雌雄难辨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今之论者,对于徐渭杂剧《四声猿》,即使不像明��道人那样,评为“明曲之第一”,“有明绝奇文字之第一”①,亦是评价甚高的。然而,对于《四声猿》中的《雌木兰》,其主旨究竟为何,几种颇为流行的观点,却难以自圆其说。倘若是歌颂木兰代父从军的爱国思想,何以不着重描写其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奋勇杀敌情景而只是“木冲出擒介”这寥寥五字便一笔带过呢?倘若“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是全剧的主旨所在,亦即巾帼英雄的颂歌,何以剧中未曾鲜明对比男女智勇天壤之别、元帅对木兰也仅有“像似中用”的一句模棱两可的评语呢?而且,“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裳”,峡猿啼夜,声寒神泣。三声亦足使人堕泪,何况益之四声!而该剧是在主人公高官厚禄与燕尔新婚的喜庆交加中落下帷幕的,论者因此而称之为喜剧。既然如此,又何谈断肠猿鸣而成为四声中的一声呢?其实,剧中结末两句“世间事多少糊涂,院本打雌雄不辨”,才是画龙点睛之笔。《雌木兰》就是世事糊�T、雌雄难辨的断猿哀鸣。

  一、《雌木兰》的关键词是“雌雄难辨”

  作品本身才是作者的真正名片。《雌木兰》的主旨,应该主要从剧中探寻。仅只两出戏,其实关键词就是“雌雄难辨”四个字。第一出,是写木兰准备以雌装雄亦即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困难。黑山贼首豹子皮的造反称王、可汗征兵,“卷卷有俺家爷的名字”,而父老弟妹幼小的现实,构成了以雌装雄的特定环境,突出其女扮男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些小气力、有些小聪明、读过书、学过些武艺,则是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可能性。而她放大脚、换军衣、演习刀枪箭,骑驴跨马,则是其代父从军可能性的证明,而并非仅仅是增加戏剧的动作性,虽然戏曲乃动作艺术。这些,作者写得极为简洁明了,毫不拖泥带水。并无只言片语夸大其词,并未对其渲染美化。不像明代话本小说抑或后世同类题材戏曲,非要将木兰一类女扮男装者写成超人英雄,诸如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云云,而是“小”气力,“小”聪明,知书也只是“读过”,会武艺也只是“学过些”,因为作者意图不在于此,而是强调木兰女扮男装之难。其父名为“花弧”,正应古时生男则门前悬弓之习,已露重男之意;他有女木兰之后,又生女名“木难”,不无灾难之嫌,故其子名“咬儿”,不是谐音“要儿”即是“咬住儿子不放松”,重男轻女之意,无需明言,所以木兰上述准备只能瞒着父母进行,此是以雌装雄之难也。其父“急得要上吊”,却未曾想到让女儿以雌扮雄,正是难能之事的有力证明。而且,即使父母见到木兰女扮男装之后,惊、怪之余,勉强表示了“去倒去得”,也还有更大的困难:“便去啊,你又是个女孩儿。千乡万里,同行搭伴,朝飧暮宿,你保得不露出那话儿吗?这成什么勾当!”这里,木兰父母既不是对女儿即将面临刀光剑影、出生入死、性命安危的牵肠挂肚,也不是亲生骨肉即将天南海北不知何时重聚的满怀忧愁,而是把唯恐暴露女性身份作为最大的担心,引导观众也着眼于此,因为这正是作者有意设置的戏曲悬念,第一出的“戏”均由此生发。尽管木兰有“娘!你尽放心!还你一个闺女儿回来”的安慰和宽勉,似乎是从容镇定、成竹在胸、颇为自信,但是,这毕竟是“未来时”之事,读者和观众不可能不为木兰悬悬在心、捏一把汗的,因为与之同行的两个男军,一见之下,就曾私下交头接耳:“这花弧倒生得好个模样儿!”即使在从军的路上,木兰的担心也不可能不有所流露:“不怕他鸳鸯作对求姻眷,只愁这水火熬煎。”木兰总不能老是忍受水火煎熬而不大小便啊!这才是木兰以雌扮雄的最大困难。这并非粗鄙庸俗,而是客观存在难以克服的生活现实。第一出,作者突出的仅是“以雌扮雄之难”的“难”字。

  第二出,叙演木兰以雌扮雄,大获成功,衣锦还乡。以情理推论,倘若是作者意在歌颂木兰的爱国精神抑或与之紧密联系的民族思想,理应描写黑山贼造反作乱称王称霸因而祸国殃民、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或许将其再与朝廷内部主战主降的忠奸斗争错杂交织,突出木兰奋勇杀敌、忠心报国的不屈不挠、机智勇敢、既忠君又爱民的可贵品质。徐渭所处的明代中后期,东南沿海一带的抗击倭寇的斗争,曾在胡宗宪幕府为书记的徐渭也曾参与其事。西北俺答的骚扰掳掠,徐渭也曾身临前线。这在不少诗文中都有记载,何以剧中并未如此描写?即使写到木兰的武艺,元帅辛平也只是寥寥几句念白:“向日新到有三千好汉,俺点名试他武艺。有一个花弧,像似中用。”毫无夸饰,且是不无疑惑。全没宋元明话本小说中,说书人赞颂英雄豪杰武艺超群、打擂比武、斩将搴旗、勇夺先锋之类的大肆渲染。即使与贼首豹子皮的对面交锋,应该是着意描写木兰英勇善战、忠贞不屈、智勇双全的重场戏,如果作者意在歌颂木兰的爱国精神或者民族思想,意在歌颂木兰为巾帼英雄,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典型场面,然而剧中于元帅命令军中放炮之后,却只有以下寥寥十多个字:

  

  (�钒缭羰兹�出战)(木冲出擒介)(外)就收兵回去!

  

  本是一场惊天动地、腥风血雨、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的激烈战斗场面,何以竟是如此简洁,亦是一笔带过呢?从全剧以及现实生活看,木兰代父从军故事,应是三个阶段:从军前,从军中,从军后。倘若意在表现木兰的爱国精神、巾帼英雄,理应把叙演的重点放在第二个阶段,然而因为作者意不在此,即使写第二个阶段,也是意欲说明木兰的以雌扮雄,军中元帅、将士乃至朝廷全都男女未辨。木兰一到军营,元帅就将其视为“三千好汉”中的一员;他上奏朝廷的捷报中说“贼首豹子皮,的系军人花弧临阵亲擒”;木兰奉旨还乡暂休时,他前来告别,说“匆忙中我也不得遣贺序别”,证明元帅始终雌雄未辨。而朝廷圣旨说“花弧可授尚书郎”,也说明皇帝是雌雄未辨。木兰从军之后之事,不止写了这些,还有颇为具体生动的细节。亦即作者有意叙写了与木兰在战场上共同生活十二年的两个军官,他们在与木兰一同回乡的路上,突然提出了“想起花大哥,真稀罕!拉溺也不教人见”的疑问,却又自作聪明地以“这才是贵相哩!”作了回答。甚至当木兰情不自禁地予以暗示其自己性别时,这两个军官还仍是糊里糊涂:

  

  (木唱)“我花弧有什么稀罕?稀罕的还有一件!(白)俺家紧隔壁那庙儿里,(唱)泥塑一金刚,忽变作嫦娥面。(二军)有这等事?(木唱)你不信到家时,我引你去看。意在说明即使是战友将士,对其也是雌雄难辨。

  按说,木兰代父从军一十二年,凯旋回乡,与父母弟妹久别重逢,该是百感交集,千言万语的。但是,木兰换回女装之后,首先对父母说明的则是“我紧牢栓,几年夜雨梨花馆,交还你依旧春风豆蔻函,怎肯辱爷娘面。”这恰是与其别家临行时所说“娘!你尽放心!还你一个闺女儿回来”的照应,是她以雌扮雄大获成功的再次突出。

  仅有的两出戏,第一出,叙演以雌扮雄之难;第二出,叙演上至朝廷、下到军士全都不辨雌雄。这究竟是为什么?作者让女主人公木兰自己以最后一支唱曲《尾》总结道:“我做女儿则十七岁,做男儿倒十二年。经过了万千瞧,那一个解雌雄辨。方信道辨雌雄的不靠眼。”成千上万之人,包括元帅以及疆场同生死共患难的将士,经过十多年的眼看,却仍是不辨雌雄,乃是因为辨别雌雄需要靠心,而不是仅仅靠眼。这就是木兰的结论。辨别男女,分辨雌雄,看似轻而易举之事,但是并非如此简单。而世间之事,较之辨别雌雄,分辨男女,当然更为复杂错综,其难度则可想而知。因此作者于全剧收煞时说道:“世间事多少糊涂,院本打雌雄不辨。”这就是作者的结论,以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剧之主旨。意谓我徐渭的《雌木兰》杂剧,是个雌雄难辨的故事,而人世之间这类糊涂不明的事情竟然比比皆是。剧名特将“雌”字置于“木兰”之首,其实亦是为此。戏曲贵在创新,情节关目新奇,才易创新。李贽评《琵琶记》时说过:“如剪头发这样题目,真是无中生有,妙绝千古。故作出多少好文字来。有好题目,自有好文字也。”(《琵琶记》第二十五出《祝发买葬》总批)代父从军,未必新奇;代者“雌”木兰,则新奇可传。雌雄能辨,司空见惯;雌雄难辨,则新奇可传。

  二、《雌木兰》的本事是“安能辨我是雌雄”

  徐渭洵是奇人,其《四声猿》确乎奇剧。而《雌木兰》奇在哪里?就是“雌雄难辨”。而古今论者,却非要穿凿附会出种种“本事”,均与徐渭本意不无轩轾:

  一是吊翠翘说。

  清人王定柱云:“青藤佐胡梅林幕,平巨寇徐海,功由海妾翠翘。海平,翠翘失志死……《木兰》吊翠翘也。”徐海,乃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海盗首领,后被江浙总督胡宗宪以剿抚结合的策略剿平,徐海自沉而死。在招降徐海过程中,徐之侍妾翠翘被胡宗宪贿赂,曾劝说徐海归顺,确实有功。《明史》卷二百五载:“海妾受宗宪赂,亦说海”,《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五云:“八月,海寇徐海伏诛。初,胡宗宪以簪珥遗徐海侍女翠翘、绿珠,令日夜说海”。《明文海》卷三百四十六,收录明人茅坤《纪剿徐海本末》一文,记述胡宗宪诱诛寇首徐海之事,尤为详细,与《明史》所记,亦多吻合。《明文海》卷四百十四有戴士琳《李翠翘》传,记京口娼妓李翠翘,与罗生邂逅相许。后失散,罗生为胡宗宪宾客,受命游说徐海归降。海赴胡营,而将罗生留于海之军中为质。约定之时,徐海未归,海之部下欲杀罗生,忽有女子将其救下,乃沦落为徐海侍妾的翠翘。尔后,徐海兵败自沉,翠翘为官军俘获,临刑之际,罗生竟不出一语救护。翠翘“临刑仰天大呼曰:‘李翠翘误识罗生而负徐海,死真晚矣。’乃知海昔日之从降,翘与有力也。”(李翠翘,他书亦有作“王翠翘”者。)其时,徐渭正在胡宗宪幕府中为书记,熟悉翠翘之事,当无异议。但是,上述记载,均未言及翠翘女扮男装抑或还有武艺,与所传木兰故事,风牛风马。故吴梅否定此说,云:“余谓文人作词,不过直抒胸臆,未必影射谁某,琐琐附会,殊无谓也。”②

  二是影射三娘子说。

  明朝万历年间,经常侵扰西北部边境的是蒙古鞑靼族首领俺答。鄂尔多斯姑娘三娘子,原本俺答的外甥女,曾先后为俺答、俺答之子黄台吉、俺答之孙扯力良的妻子。俺答为要求明朝开放边市、互通贸易,曾率兵直逼明朝京师,攻打大同、宣化,与明朝连年争战不已。三娘子曾经力劝俺答祖孙三代,与明朝修好,互通往来。《明史》卷二百二十二《吴兑》传云:“三娘子有盛宠于俺答,辛爱嫉妒,数诅詈之。三娘子入贡,宿兑军中,诉其事。兑赠以八宝冠、百凤云衣、红骨朵云裙,三娘子以此为兑尽力。辛爱、手奢力克相继袭王,皆妻三娘子,三娘子主贡市者三世。”后来,终于达成协议,俺答及其子孙被封为义顺王,三娘子封为忠顺夫人,死后受到明廷隆重的七坛祭祀。期间,先后出任宣化、大同巡抚的军政长官是王崇古、方逢时、吴兑。在《明史》的鞑靼传、以及上述巡抚传纪中,都有三娘子的有关记载。她为结束西北边境战争的确有过贡献。而万历四年(1576),徐渭应吴兑之邀去宣化府为幕僚,万历八年(1580)徐渭应将军李如松之邀曾去马水口为宾客,到过朔漠边境,而且写过有关三娘子的诗歌:“汉军争看绣�o裆,十万弯孤一女郎。唤起木兰亲与较,看他用箭是谁长?”③“西北谁家妇?雄才似木兰。一朝驰大道,几日隘长安。红失裙藏镫,尘生袜打鞍。当垆无不可,转战谅非难。”④歌颂三娘子的雄才武艺,并与木兰对比,赏识之情,溢于言表。据此,说赏识三娘子的英姿飒爽乃是写作《雌木兰》的直接诱因,不是没有根据的主观臆断。但是,三娘子始终是以俺答或其子孙亦即鞑靼首领之妻的身份,出入明军军营的,是双方沟通贡市商贸、友好往来的使者,并没有女扮男装之事。徐渭对其有关诗歌中,也是作为“女郎”、“谁家妇”来描写的,说她只是在雄才武艺方面,堪与木兰媲美。而徐渭眼里,木兰之奇,主要在于以雌扮雄,仅此而论,却与三娘子明显有别。即使徐渭了解三娘子,而且由此想到木兰,抑或写作《雌木兰》时,想到过三娘子,也得不出“影射三娘子”说。因为剧中着眼点是“雌雄难辨”。

  三是影射瓦氏夫人说。

  瓦氏夫人岑花(1496-1555),乃是壮族土司时期的抗倭英雄。她自幼读书习武,精通兵法。窗体底端长嫁田州(今广西田阳县)土官岑猛为妻,称为“瓦氏”。岑猛与其子死后由孙岑芝承袭田州土官。因岑芝年幼,瓦氏主政,代理知州。她克己砺志,善理州政,安定秩序,发展农业,建立义学,兴办教育,颇受爱戴。后岑芝战死,瓦氏则抚育岑芝之子大寿、大禄,继续掌管州内政务,政绩斐然。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明廷委派兵部尚书张经为总督东南国务大臣,征调广西壮族土官所属“�Z兵”前往东南沿海抗倭。瓦氏夫人年近花甲,毅然率领广西田州、归顺州、南丹州、那地州、东兰州等地军士六千八百余人,奔赴东南沿海剿倭,被授予“女官参将总兵”,隶属浙江总督胡宗宪部下。四月,倭寇三千余人侵犯金山卫,瓦氏夫人率队迎击,一战而胜。倭寇四千多人进犯嘉兴,瓦氏所率�Z兵与友军配合,一举歼敌三千余人,获得抗倭大捷。六月,在陆泾坝(今江苏苏州境)战役中,瓦氏夫人率领的“�Z兵”又斩杀倭首三百余级,烧毁海盗船只三十余艘,令倭寇闻风丧胆。�Z兵连连告捷,屡建奇功,“花瓦家,能杀倭”的民谣在江浙沿海广为传颂,明廷封其为“二品夫人”,浙江巡御史胡宗宪撰《筹海图编》,称瓦氏夫人“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可死而不可败”。瓦氏夫人病逝后,被朝廷追封为“淑人”。瓦氏夫人所率部队,当时属江浙总督胡宗宪管辖,其时为胡宗宪幕府书记的徐渭当然熟悉瓦氏夫人抗击倭寇的英雄事迹。瓦氏夫人与木兰之从军抗击外族入侵,不无相似,都不失为巾帼英雄。由瓦氏夫人联想到木兰,或者写作《雌木兰》时,联想到瓦氏夫人,都有可能。但是,瓦氏夫人始终是以女将军的身份出现的,并未有女扮男装之事。着眼于“雌雄难辨”的徐渭,所写《雌木兰》,也不是影射瓦氏夫人。

  四是影射韩贞女。

  《曲海总目提要》卷五云:“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⑤有韩贞女传,云:

  

  女韩氏,阆中人,元末,明玉珍据蜀,贞女虑见掠,伪为男子服,混迹民间。既而被驱入伍,转战七年,人莫知其处女也。后从玉珍破云南,还,遇其叔父赎归成都,始改装而行。同时从军者,莫不惊异。洪武四年,嫁为尹氏妇,成都人以韩贞女称。

  

  可以说,在所有认为是木兰本事的诸说中,此说最为接近。都是女扮男装,都是从军数年,都是他人不辨雌雄。但是,韩贞女是被驱入伍,木兰是主动代父从军;韩贞女转战七年,究竟有无战功,还是始终仍为士兵,不得而知,而木兰却是因为战功被封为尚书郎的。影射韩贞女说,似亦有些牵强。

  其实,《雌木兰》的本事就是源于民间广泛流传的木兰代父从军故事,以及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所写。《木兰辞》中,细腻铺叙了木兰准备代父从军之前的准备过程,而对从军中的战斗,仅用“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四句就概括了。而对归来之后,改换女装的喜悦,伙伴们“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惊惶表现,却写得生动具体,并且于诗末还特地强调“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说得十分明白,突出的正是“安能辨我是雄雌”。徐渭有感于“雌雄难辨”四字,而作《雌木兰》,主旨亦是尽在于此。

  三、徐渭耳闻目睹的雌雄难辨的糊涂事甚多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蕴涵深厚,可以表现多种不同的主旨,诸如歌颂爱国精神、歌颂忠孝两全的品德、歌颂压倒须眉的巾帼英雄等等。而徐渭为何偏偏独辟蹊径,却要告诉观众和读者,世间雌雄难辨的糊涂之事甚多呢?因为他在写作此剧之前,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雌雄难辨的糊涂之事,也是很多的。《雌木兰》也是徐渭人生体验的概括,悲剧人生的总结。

  譬如,对严嵩之评价。

  严嵩之所以由进士、庶吉士、编修、侍讲、国子祭酒这类清寒文职官员,飞黄腾达,扶摇直上,于嘉靖年间先后任职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太子少傅、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权倾当朝二十年,并非才略过人,而是一心媚上,取悦嘉靖,迎合帝意;阴谋陷害排挤大臣,首辅夏言之弃市,大学士翟銮的贬官,都是明证;网罗亲信,结为死党,把持朝政,狼狈为奸,文选郎中万�u、职方郎中方祥是其文武管家,尚书吴鹏、欧阳必进、高�d、许论之辈,惴惴侍嵩,俨然乾儿义子;杀害异己,弹劾严嵩及其儿子严世蕃者,如谢瑜、叶经、童汉臣、赵锦、王宗茂、何维柏、王晔、陈垲、厉汝进、沈�b、徐学诗、杨继盛、周�a、吴时来、张�、董传策等,不是遭贬,就是被杀。后来,严世蕃处死,严嵩削职为民。他窃政二十年,流毒天下,世人咸指目为奸臣,《明史》也将其置入“奸臣传”中。

  但是,在抗击倭寇侵扰斗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浙江总督胡宗宪,也是以迎合嘉靖和奸相严嵩而保持高官厚禄的。其时在胡宗宪幕府为书记的徐渭,就曾经代替胡宗宪写过对严嵩阿谀逢迎、歌功颂德的文章。即如《代贺严公生日启》,称颂严嵩,“四海具瞻,万邦为宪”、“兼齿德爵”、“弼亮四世”,将其比为历史上的贤相姜尚、伊尹,一再表示自己“感恩图以报恩”⑥,阿谀逢迎,极为肉麻。而且,此类手笔,并非仅只一二。尽管这是为人捉刀代笔,其中不免违心之言,难言之隐,但是,毕竟出自徐渭笔下。然而,在徐渭《四声猿》的《渔阳弄》中,论者公认,祢衡所怒骂的奸相曹操,就是影射严嵩。作者借击鼓骂曹情节,把封建权奸狠毒伪善、狡诈奸险、祸国殃民、草菅人命的滔天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满腔愤懑之气,确乎使“奸雄胆裂”(��道人《四声猿题辞》)。较之《代贺严公生日启》中对严嵩的歌功颂德不遗余力,简直判若两人。而且,即使在《渔阳弄》中,当祢衡与为之送行的判官即将分别时,对奸相那般怒骂不已的祢衡,竟然提出“大包容饶了曹瞒罢”,却将自己对奸相的切齿痛恨大打了折扣。徐渭生平中,以及在《渔阳弄》杂剧的前后,对待奸相态度的变化,只能说明,他对严嵩之认识,有过转变,有过清醒评价,也有过糊涂之时。

  譬如对自己为胡宗宪幕府书记之事的认识。

  尽管胡宗宪的官职扶摇直上,由进士出身,“历知益都、余姚二县。擢御史,巡按宣、大。”“(嘉靖)三十三年出按浙江。”“寻又陷天宠,即超擢宗宪右佥都御史代之。”继以兵部侍郎代替杨宜,“加宗宪右都御使”,“(嘉靖)三十六年……即命宗宪兼浙江巡抚事”,成为威震东南的军政大臣⑦,与其数次上书上表、迎合嘉靖追求长生的欲望不无关系,与其交接逢迎权相严嵩集团大有关系,但是,其间,他在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的抗击倭寇的斗争中,确实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正是胡宗宪任职浙江总督期间,屡试未果怀才不遇的徐渭,被胡宗宪招为幕府书记。其间,徐渭在幕府期间所受到的礼遇,徐渭同乡陶望龄撰《徐文长传》中说,由于徐渭代胡宗宪所作《代初进白牝鹿表》,受到嘉靖“大嘉悦”,“其文旬月间遍诵人口。公以是始重渭,崇礼独甚。”胡宗宪还将此文,拿给都御史唐顺之看,“公乃呼渭偕饮,唐公甚奖叹,与结欢而去。”“渭性通脱,多与群少年昵饮市肆。幕中有急需,召渭不得,夜深,开戟门以待之。侦者得状,报曰:‘徐秀才方大醉嚎嚣,不可至也。’公闻,反称其善。时督府势严重,文武将吏庭见,惧诛责,无敢仰者,而渭戴敝乌巾,衣白布�纫拢�直闯门入,示无忌讳。公常优容之,而渭亦矫节自好,无所顾请。然性豪恣,间或藉气势以酬所不快,人亦畏而怨焉。”袁宏道《徐文长传》亦云:“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谭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意谈虐,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甚喜,公以是益重之,一切书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谭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有沙门负赀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陶、袁二传,对于徐渭在胡宗宪帐下的作用,不无渲染和夸大,而徐渭曾经受到胡宗宪赏识却是事实。然而,由于胡宗宪交结严嵩,随着严氏集团的倒台,胡宗宪的被捕乃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起初,嘉靖并没有将胡宗宪列入严党,即使当胡宗宪被视为严党被捕之后,嘉靖还说:“宗宪非嵩党。朕拔用八九年,人无言者。自累献祥瑞,为群邪所疾。且初议获直予五等封,今若加罪,后谁为我任事者。其释令闲住。”特别是“久之,以万寿节献秘术十四。帝大悦,将复用矣。”⑧何以胡宗宪却“瘐死”狱中呢?《明史》卷二百五考证“张经传”中方炜按语云:“识大�h时严世藩、罗龙文以谋叛论斩。籍何东序、谢庭��,因构与宗宪仇者,谓其侵匿龙文财产,因而逮系。与史所载宗宪下狱事互异。”罗龙文乃是严嵩死党,如果胡宗宪侵匿他的财产,未必能判死罪。而《明史》卷二百五却载,当严嵩已经倒台、嘉靖正要重新启用胡宗宪时,御史汪汝正却说,在抄严党罗龙文之家时,发现了胡宗宪的手书,“乃被劾时自拟旨授龙文以达世蕃者,遂逮下狱。宗宪自叙平贼功,言以献瑞得罪言官,且讦汝正受赃事。帝终怜之,并下汝正狱。宪宗竟瘐死,汝正得释。万历初,复官,谥襄懋。”既然有胡宗宪勾通严嵩之子严世蕃的手书,则是确为同党的铁证,嘉靖也就违心地将胡宗宪与汪汝正一同下狱,“汝正得释”表明了反对严党的徐阶一派的胜利,那么,胡宗宪的瘐死狱中也就不可避免。如果方炜按语所记属实,那么发现胡宗宪手书云云,则是有意陷害的“圈缋”。因为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既然嘉靖否认胡宗宪为严党,又想重新启用他,单是一封手书就能置胡宗宪于死地吗?胡宗宪的属下,就有人到处为其鸣冤叫屈,为之翻案。这期间徐阶一派还是做过手脚的。尽管今人对于此段公案,难以考证清楚,但是,此事对于徐渭的打击却是极其惨重的。所以,陶望龄《徐文长传》云:“及宗宪被逮,渭虑祸及,遂发狂,引巨锥刺耳,刺深数寸,流血几殆。又以椎击肾囊碎之,不死。”胡宗宪被逮以至瘐死狱中之后,徐渭所作诗歌,也流露了悔恨交加的心情。这也就是说,徐渭对自己任职胡府书记,既有知遇之感,又有悔恨之情,也有是非难辨、糊涂之时。

  譬如被骗而入赘王氏之事。

  徐渭虽然天资聪慧,却是命运淹蹇,不幸接踵而至。生有百日,其父徐�E便撒手人寰;其生母本是侍妾,一旦破产,便被遣返,导致徐渭母子生离死别;十四岁时,待他“犹如己出”的养母苗氏在嫡庶纷争中心力劳瘁,呜呼病逝;二十一岁,入赘潘氏,妻虽美貌,不到五年,便被肺病夺去生命;其间又“有毛氏迁屋之变”,一场诉讼,倾家荡产;二十九岁,总算能以迎母以养,买得杭女胡氏奉之,偏又胡氏品性恶劣;三十一岁,应友人潘�N之邀,赴赴归安,潘介绍双林镇严知府之弟与之相见,许以长女婚配,渭疑严女有残疾,婉言谢却。潘又另为介绍两女,均未能成。尔后严家被倭寇掳掠,严翁被杀,长女被俘后自溺,次女亦死。渭后撰《严烈女传》悔而悼之。三十九岁,“徙师子街。夏,入赘杭之王,劣甚。始被诒而误,秋,绝之,至今恨不已。”至于王家如何欺骗徐渭,设的什么圈套,徐渭语焉不详,也缺乏史料可考,但是,其间被诒而误,上当受骗,因而悔恨不已,却是说得明明白白。亦即在婚姻之类事中,徐渭也有真假难辨、糊涂之时。

  

  譬如沈�b之死。

  沈�b(1507-1557),“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用伉倨,忤御史,调茌平。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b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时值奸相严嵩父子当权。沈�b毅然上疏,劾其纳将帅之贿、受诸王馈遗、揽吏部之权、索抚按之岁例、阴制谏官、妒贤嫉能、纵子受财、运财还家、擅宠害政、不能协谋天讨等十大罪状,激怒嘉靖,“�s之数十,谪佃保安”。在保安,他仍然与其弟子就学者,“詈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像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之。或踔骑居庸关口,南向戟手詈嵩,复痛哭乃归。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b。”沈�b终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被严党杀害⑨。然而杀害沈�b的借口,却是诬陷他是白莲教的指挥。

  

  先是,许论总督宣、大,常杀良民冒功,�b贻书诮让。后嵩党杨顺为总督。会俺答入寇,破应州四十馀堡,惧罪,欲上首功自解,纵吏士遮杀避兵人,逾于论。�b遗书责之加且。又作文祭死事者,词多刺顺。顺大怒,走私人白世蕃,言�b结死士击剑习射,意叵测。世蕃以属巡按御史李凤毛。凤毛谬谢曰:“有之,已阴散其党矣。”既而代凤毛者路楷,亦嵩党也。世蕃属与顺合图之,许厚报。两人日夜谋所以中�b者。会蔚州妖人阎浩等素以白莲教惑众,出入漠北,泄边情为患。官军捕获之,词所连及甚众。顺喜,谓楷曰:“是足以报严公子矣。”窜�b名其中,诬浩等师事�b,听其指挥,具狱上。嵩父子大喜。前总督论适长兵部,竟覆如其奏。斩�b宣府市,戍子襄极边。予顺一子锦衣千户,楷待铨五品卿寺。时三十六年九月也。

  

  既然是白莲教指挥,自然是严党一伙狼狈为奸,给沈�b脖子上系上了一条必上断头台的“圈套”。而沈�b不只是徐渭表姐夫,而且,彼此意气相投。沈�b高度评价徐渭的才学气质,“沈光禄�b谓毛海潮曰:‘自某某以后若干年矣,不见有此人。关起城门,只有这一个。’”(徐渭《畸谱》)而沈�b谪佃保安时,徐渭忧愤于胸。有寄沈�b《保安州》诗。当沈�b在宣化被腰斩弃市,其长子沈襄亦被逮送宣化下狱,次子沈褒、三子沈衮在保安被捕下狱致死。沈�b夫人徐氏携幼子逃往大同。徐渭闻讯,悲愤至极,作《哀沈参军青霞诗》。有“伏阙两上书,裸衣三弄鼓”句,显系以沈�b比之祢衡,以曹操比之严嵩。论者大都认为《四声猿》中的《渔阳弄》作于此时,推断甚为合情入理。但是,权奸为何硬将沈�b诬为白莲教指挥而非要置于死地而后快呢?世人对权奸的别有用心是否雌雄能辨、黑白不分呢?世人对于沈�b的忠贞不屈、嫉恶如仇是否还有糊涂认识呢?徐渭《哀四子诗》之三《沈参军青霞》中说“截身东市头,名成死谁顾!”《锦衣篇答赠钱君德夫》中说“古来学道知者希,今也谁论是与非……君不见,沈锦衣!”《短褐篇送沈子叔成出塞》云:“君不杀人人杀君,青天飒然白日昏。”为什么沈�b惨遭弃市之刑以后,看似英名已成,作者为何发出“死谁顾”的痛苦呼号?为什么徐渭谆谆告诫沈�b之子,你不要幼稚,当年你父没有杀人却是有人要杀他,如今你不杀人也会有人要杀你,因为这是“青天飒然白日昏”是非不清、暗无天日的年代。沈锦衣的惨死,证明这是“今也谁论是与非”的时期。既然如今是雌雄难辨、是非不明、稀里糊涂的时期,徐渭焉能不断肠哀鸣呢?

  不过,徐渭洵是奇人,《雌木兰》的是奇剧。因为以悲写悲,能以见悲,这是常法;而以喜写悲,喜中含悲,悲尤深刻。记得看过一部日本电影,叙演与死去爱人举行结婚典礼的故事。虽然,一切礼仪都是喜庆的结婚仪式,但是婚礼越进行,悲剧气氛越浓烈。《雌木兰》对于观众和读者,诚然喜剧,但是对于作者,看到上至皇帝,元帅,下至将士,竟然全都雌雄难辨,联想到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雌雄难辨、是非不明、糊涂难晓的社会现实,也就越发悲愤,正当明代中后期,嘉靖长期不理朝政,宦官当权,奸相专制,吏治腐败,秩序混乱,是非颠倒,阴阳难辨,剧中即使没有着眼爱国精神、巾帼不凡,但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对自己人生悲剧的总结,其思想价值岂可小觑呢!(责任编辑:陈娟娟)

  

   ① 《四声猿引》,《徐渭集》附录,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57页。

   ② 吴梅《中国戏曲概论》卷中《明人杂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2页。

   ③ 《徐文长三集》卷十一《边词廿六首》之十三,《徐渭集》第363页。

   ④ 《徐文长三集》卷六《西北三首》,《徐渭集》第168页。

   ⑤ 《明史》卷三百一,中华书局本,第7693页。

   ⑥ 《徐文长三集》卷十五《启》,见《徐渭集》第二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44-445页。

   ⑦ 《明史》卷二百五《本传》。

   ⑧ 同⑦。

   ⑨ 《明史》卷二百九《本传》。

  

  Mourn for Bewilderment and Silliness in the World:

  An Exploration of "Female Mu Lan" Ascribed to Xu Wei

  XU Zhen-gui, JIAO Fu-min

  (School of Literatur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Jining, Shandong 201103)

  Abstract:The general tenor of "Female Mu Lan" is neither to praise Mu Lan's patriotism, nor to pay a tribute to her as a heroine. Actually, it expresses mourns for bewilderment and silliness in the world, and is also an appraisal of Xu Wei's life tragedy.

  Key Words:Xu Wei; Female Mu Lan; General Tenor; Bewilderment and Sillines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摘 要:《雌木兰》的主旨不是歌颂木兰的爱国思想,也不是巾帼英雄的颂歌,而是世事糊涂、雌雄难辨的断猿哀鸣,也是徐渭悲剧人生的总结。关键词:戏曲艺术;徐渭;艺术作品;雌木兰;主旨;糊涂;雌雄难辨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今之论者,对于徐渭杂剧《四声猿》,即使不像明��道人那样,评为“明曲之第一”,“有明绝奇文字之第一”①,亦是评价甚高的。然而,对于《四声猿》中的《雌木兰》,其主旨究竟为何,几种颇为流行的观点,却难以自圆其说。倘若是歌颂木兰代父从军的爱国思想,何以不着重描写其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奋勇杀敌情景而只是“木冲出擒介”这寥寥五字便一笔带过呢?倘若“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是全剧的主旨所在,亦即巾帼英雄的颂歌,何以剧中未曾鲜明对比男女智勇天壤之别、元帅对木兰也仅有“像似中用”的一句模棱两可的评语呢?而且,“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裳”,峡猿啼夜,声寒神泣。三声亦足使人堕泪,何况益之四声!而该剧是在主人公高官厚禄与燕尔新婚的喜庆交加中落下帷幕的,论者因此而称之为喜剧。既然如此,又何谈断肠猿鸣而成为四声中的一声呢?其实,剧中结末两句“世间事多少糊涂,院本打雌雄不辨”,才是画龙点睛之笔。《雌木兰》就是世事糊�T、雌雄难辨的断猿哀鸣。

  一、《雌木兰》的关键词是“雌雄难辨”

  作品本身才是作者的真正名片。《雌木兰》的主旨,应该主要从剧中探寻。仅只两出戏,其实关键词就是“雌雄难辨”四个字。第一出,是写木兰准备以雌装雄亦即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困难。黑山贼首豹子皮的造反称王、可汗征兵,“卷卷有俺家爷的名字”,而父老弟妹幼小的现实,构成了以雌装雄的特定环境,突出其女扮男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些小气力、有些小聪明、读过书、学过些武艺,则是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可能性。而她放大脚、换军衣、演习刀枪箭,骑驴跨马,则是其代父从军可能性的证明,而并非仅仅是增加戏剧的动作性,虽然戏曲乃动作艺术。这些,作者写得极为简洁明了,毫不拖泥带水。并无只言片语夸大其词,并未对其渲染美化。不像明代话本小说抑或后世同类题材戏曲,非要将木兰一类女扮男装者写成超人英雄,诸如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云云,而是“小”气力,“小”聪明,知书也只是“读过”,会武艺也只是“学过些”,因为作者意图不在于此,而是强调木兰女扮男装之难。其父名为“花弧”,正应古时生男则门前悬弓之习,已露重男之意;他有女木兰之后,又生女名“木难”,不无灾难之嫌,故其子名“咬儿”,不是谐音“要儿”即是“咬住儿子不放松”,重男轻女之意,无需明言,所以木兰上述准备只能瞒着父母进行,此是以雌装雄之难也。其父“急得要上吊”,却未曾想到让女儿以雌扮雄,正是难能之事的有力证明。而且,即使父母见到木兰女扮男装之后,惊、怪之余,勉强表示了“去倒去得”,也还有更大的困难:“便去啊,你又是个女孩儿。千乡万里,同行搭伴,朝飧暮宿,你保得不露出那话儿吗?这成什么勾当!”这里,木兰父母既不是对女儿即将面临刀光剑影、出生入死、性命安危的牵肠挂肚,也不是亲生骨肉即将天南海北不知何时重聚的满怀忧愁,而是把唯恐暴露女性身份作为最大的担心,引导观众也着眼于此,因为这正是作者有意设置的戏曲悬念,第一出的“戏”均由此生发。尽管木兰有“娘!你尽放心!还你一个闺女儿回来”的安慰和宽勉,似乎是从容镇定、成竹在胸、颇为自信,但是,这毕竟是“未来时”之事,读者和观众不可能不为木兰悬悬在心、捏一把汗的,因为与之同行的两个男军,一见之下,就曾私下交头接耳:“这花弧倒生得好个模样儿!”即使在从军的路上,木兰的担心也不可能不有所流露:“不怕他鸳鸯作对求姻眷,只愁这水火熬煎。”木兰总不能老是忍受水火煎熬而不大小便啊!这才是木兰以雌扮雄的最大困难。这并非粗鄙庸俗,而是客观存在难以克服的生活现实。第一出,作者突出的仅是“以雌扮雄之难”的“难”字。

  第二出,叙演木兰以雌扮雄,大获成功,衣锦还乡。以情理推论,倘若是作者意在歌颂木兰的爱国精神抑或与之紧密联系的民族思想,理应描写黑山贼造反作乱称王称霸因而祸国殃民、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或许将其再与朝廷内部主战主降的忠奸斗争错杂交织,突出木兰奋勇杀敌、忠心报国的不屈不挠、机智勇敢、既忠君又爱民的可贵品质。徐渭所处的明代中后期,东南沿海一带的抗击倭寇的斗争,曾在胡宗宪幕府为书记的徐渭也曾参与其事。西北俺答的骚扰掳掠,徐渭也曾身临前线。这在不少诗文中都有记载,何以剧中并未如此描写?即使写到木兰的武艺,元帅辛平也只是寥寥几句念白:“向日新到有三千好汉,俺点名试他武艺。有一个花弧,像似中用。”毫无夸饰,且是不无疑惑。全没宋元明话本小说中,说书人赞颂英雄豪杰武艺超群、打擂比武、斩将搴旗、勇夺先锋之类的大肆渲染。即使与贼首豹子皮的对面交锋,应该是着意描写木兰英勇善战、忠贞不屈、智勇双全的重场戏,如果作者意在歌颂木兰的爱国精神或者民族思想,意在歌颂木兰为巾帼英雄,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典型场面,然而剧中于元帅命令军中放炮之后,却只有以下寥寥十多个字:

  

  (�钒缭羰兹�出战)(木冲出擒介)(外)就收兵回去!

  

  本是一场惊天动地、腥风血雨、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的激烈战斗场面,何以竟是如此简洁,亦是一笔带过呢?从全剧以及现实生活看,木兰代父从军故事,应是三个阶段:从军前,从军中,从军后。倘若意在表现木兰的爱国精神、巾帼英雄,理应把叙演的重点放在第二个阶段,然而因为作者意不在此,即使写第二个阶段,也是意欲说明木兰的以雌扮雄,军中元帅、将士乃至朝廷全都男女未辨。木兰一到军营,元帅就将其视为“三千好汉”中的一员;他上奏朝廷的捷报中说“贼首豹子皮,的系军人花弧临阵亲擒”;木兰奉旨还乡暂休时,他前来告别,说“匆忙中我也不得遣贺序别”,证明元帅始终雌雄未辨。而朝廷圣旨说“花弧可授尚书郎”,也说明皇帝是雌雄未辨。木兰从军之后之事,不止写了这些,还有颇为具体生动的细节。亦即作者有意叙写了与木兰在战场上共同生活十二年的两个军官,他们在与木兰一同回乡的路上,突然提出了“想起花大哥,真稀罕!拉溺也不教人见”的疑问,却又自作聪明地以“这才是贵相哩!”作了回答。甚至当木兰情不自禁地予以暗示其自己性别时,这两个军官还仍是糊里糊涂:

  

  (木唱)“我花弧有什么稀罕?稀罕的还有一件!(白)俺家紧隔壁那庙儿里,(唱)泥塑一金刚,忽变作嫦娥面。(二军)有这等事?(木唱)你不信到家时,我引你去看。意在说明即使是战友将士,对其也是雌雄难辨。

  按说,木兰代父从军一十二年,凯旋回乡,与父母弟妹久别重逢,该是百感交集,千言万语的。但是,木兰换回女装之后,首先对父母说明的则是“我紧牢栓,几年夜雨梨花馆,交还你依旧春风豆蔻函,怎肯辱爷娘面。”这恰是与其别家临行时所说“娘!你尽放心!还你一个闺女儿回来”的照应,是她以雌扮雄大获成功的再次突出。

  仅有的两出戏,第一出,叙演以雌扮雄之难;第二出,叙演上至朝廷、下到军士全都不辨雌雄。这究竟是为什么?作者让女主人公木兰自己以最后一支唱曲《尾》总结道:“我做女儿则十七岁,做男儿倒十二年。经过了万千瞧,那一个解雌雄辨。方信道辨雌雄的不靠眼。”成千上万之人,包括元帅以及疆场同生死共患难的将士,经过十多年的眼看,却仍是不辨雌雄,乃是因为辨别雌雄需要靠心,而不是仅仅靠眼。这就是木兰的结论。辨别男女,分辨雌雄,看似轻而易举之事,但是并非如此简单。而世间之事,较之辨别雌雄,分辨男女,当然更为复杂错综,其难度则可想而知。因此作者于全剧收煞时说道:“世间事多少糊涂,院本打雌雄不辨。”这就是作者的结论,以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剧之主旨。意谓我徐渭的《雌木兰》杂剧,是个雌雄难辨的故事,而人世之间这类糊涂不明的事情竟然比比皆是。剧名特将“雌”字置于“木兰”之首,其实亦是为此。戏曲贵在创新,情节关目新奇,才易创新。李贽评《琵琶记》时说过:“如剪头发这样题目,真是无中生有,妙绝千古。故作出多少好文字来。有好题目,自有好文字也。”(《琵琶记》第二十五出《祝发买葬》总批)代父从军,未必新奇;代者“雌”木兰,则新奇可传。雌雄能辨,司空见惯;雌雄难辨,则新奇可传。

  二、《雌木兰》的本事是“安能辨我是雌雄”

  徐渭洵是奇人,其《四声猿》确乎奇剧。而《雌木兰》奇在哪里?就是“雌雄难辨”。而古今论者,却非要穿凿附会出种种“本事”,均与徐渭本意不无轩轾:

  一是吊翠翘说。

  清人王定柱云:“青藤佐胡梅林幕,平巨寇徐海,功由海妾翠翘。海平,翠翘失志死……《木兰》吊翠翘也。”徐海,乃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海盗首领,后被江浙总督胡宗宪以剿抚结合的策略剿平,徐海自沉而死。在招降徐海过程中,徐之侍妾翠翘被胡宗宪贿赂,曾劝说徐海归顺,确实有功。《明史》卷二百五载:“海妾受宗宪赂,亦说海”,《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五云:“八月,海寇徐海伏诛。初,胡宗宪以簪珥遗徐海侍女翠翘、绿珠,令日夜说海”。《明文海》卷三百四十六,收录明人茅坤《纪剿徐海本末》一文,记述胡宗宪诱诛寇首徐海之事,尤为详细,与《明史》所记,亦多吻合。《明文海》卷四百十四有戴士琳《李翠翘》传,记京口娼妓李翠翘,与罗生邂逅相许。后失散,罗生为胡宗宪宾客,受命游说徐海归降。海赴胡营,而将罗生留于海之军中为质。约定之时,徐海未归,海之部下欲杀罗生,忽有女子将其救下,乃沦落为徐海侍妾的翠翘。尔后,徐海兵败自沉,翠翘为官军俘获,临刑之际,罗生竟不出一语救护。翠翘“临刑仰天大呼曰:‘李翠翘误识罗生而负徐海,死真晚矣。’乃知海昔日之从降,翘与有力也。”(李翠翘,他书亦有作“王翠翘”者。)其时,徐渭正在胡宗宪幕府中为书记,熟悉翠翘之事,当无异议。但是,上述记载,均未言及翠翘女扮男装抑或还有武艺,与所传木兰故事,风牛风马。故吴梅否定此说,云:“余谓文人作词,不过直抒胸臆,未必影射谁某,琐琐附会,殊无谓也。”②

  二是影射三娘子说。

  明朝万历年间,经常侵扰西北部边境的是蒙古鞑靼族首领俺答。鄂尔多斯姑娘三娘子,原本俺答的外甥女,曾先后为俺答、俺答之子黄台吉、俺答之孙扯力良的妻子。俺答为要求明朝开放边市、互通贸易,曾率兵直逼明朝京师,攻打大同、宣化,与明朝连年争战不已。三娘子曾经力劝俺答祖孙三代,与明朝修好,互通往来。《明史》卷二百二十二《吴兑》传云:“三娘子有盛宠于俺答,辛爱嫉妒,数诅詈之。三娘子入贡,宿兑军中,诉其事。兑赠以八宝冠、百凤云衣、红骨朵云裙,三娘子以此为兑尽力。辛爱、手奢力克相继袭王,皆妻三娘子,三娘子主贡市者三世。”后来,终于达成协议,俺答及其子孙被封为义顺王,三娘子封为忠顺夫人,死后受到明廷隆重的七坛祭祀。期间,先后出任宣化、大同巡抚的军政长官是王崇古、方逢时、吴兑。在《明史》的鞑靼传、以及上述巡抚传纪中,都有三娘子的有关记载。她为结束西北边境战争的确有过贡献。而万历四年(1576),徐渭应吴兑之邀去宣化府为幕僚,万历八年(1580)徐渭应将军李如松之邀曾去马水口为宾客,到过朔漠边境,而且写过有关三娘子的诗歌:“汉军争看绣�o裆,十万弯孤一女郎。唤起木兰亲与较,看他用箭是谁长?”③“西北谁家妇?雄才似木兰。一朝驰大道,几日隘长安。红失裙藏镫,尘生袜打鞍。当垆无不可,转战谅非难。”④歌颂三娘子的雄才武艺,并与木兰对比,赏识之情,溢于言表。据此,说赏识三娘子的英姿飒爽乃是写作《雌木兰》的直接诱因,不是没有根据的主观臆断。但是,三娘子始终是以俺答或其子孙亦即鞑靼首领之妻的身份,出入明军军营的,是双方沟通贡市商贸、友好往来的使者,并没有女扮男装之事。徐渭对其有关诗歌中,也是作为“女郎”、“谁家妇”来描写的,说她只是在雄才武艺方面,堪与木兰媲美。而徐渭眼里,木兰之奇,主要在于以雌扮雄,仅此而论,却与三娘子明显有别。即使徐渭了解三娘子,而且由此想到木兰,抑或写作《雌木兰》时,想到过三娘子,也得不出“影射三娘子”说。因为剧中着眼点是“雌雄难辨”。

  三是影射瓦氏夫人说。

  瓦氏夫人岑花(1496-1555),乃是壮族土司时期的抗倭英雄。她自幼读书习武,精通兵法。窗体底端长嫁田州(今广西田阳县)土官岑猛为妻,称为“瓦氏”。岑猛与其子死后由孙岑芝承袭田州土官。因岑芝年幼,瓦氏主政,代理知州。她克己砺志,善理州政,安定秩序,发展农业,建立义学,兴办教育,颇受爱戴。后岑芝战死,瓦氏则抚育岑芝之子大寿、大禄,继续掌管州内政务,政绩斐然。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明廷委派兵部尚书张经为总督东南国务大臣,征调广西壮族土官所属“�Z兵”前往东南沿海抗倭。瓦氏夫人年近花甲,毅然率领广西田州、归顺州、南丹州、那地州、东兰州等地军士六千八百余人,奔赴东南沿海剿倭,被授予“女官参将总兵”,隶属浙江总督胡宗宪部下。四月,倭寇三千余人侵犯金山卫,瓦氏夫人率队迎击,一战而胜。倭寇四千多人进犯嘉兴,瓦氏所率�Z兵与友军配合,一举歼敌三千余人,获得抗倭大捷。六月,在陆泾坝(今江苏苏州境)战役中,瓦氏夫人率领的“�Z兵”又斩杀倭首三百余级,烧毁海盗船只三十余艘,令倭寇闻风丧胆。�Z兵连连告捷,屡建奇功,“花瓦家,能杀倭”的民谣在江浙沿海广为传颂,明廷封其为“二品夫人”,浙江巡御史胡宗宪撰《筹海图编》,称瓦氏夫人“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可死而不可败”。瓦氏夫人病逝后,被朝廷追封为“淑人”。瓦氏夫人所率部队,当时属江浙总督胡宗宪管辖,其时为胡宗宪幕府书记的徐渭当然熟悉瓦氏夫人抗击倭寇的英雄事迹。瓦氏夫人与木兰之从军抗击外族入侵,不无相似,都不失为巾帼英雄。由瓦氏夫人联想到木兰,或者写作《雌木兰》时,联想到瓦氏夫人,都有可能。但是,瓦氏夫人始终是以女将军的身份出现的,并未有女扮男装之事。着眼于“雌雄难辨”的徐渭,所写《雌木兰》,也不是影射瓦氏夫人。

  四是影射韩贞女。

  《曲海总目提要》卷五云:“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⑤有韩贞女传,云:

  

  女韩氏,阆中人,元末,明玉珍据蜀,贞女虑见掠,伪为男子服,混迹民间。既而被驱入伍,转战七年,人莫知其处女也。后从玉珍破云南,还,遇其叔父赎归成都,始改装而行。同时从军者,莫不惊异。洪武四年,嫁为尹氏妇,成都人以韩贞女称。

  

  可以说,在所有认为是木兰本事的诸说中,此说最为接近。都是女扮男装,都是从军数年,都是他人不辨雌雄。但是,韩贞女是被驱入伍,木兰是主动代父从军;韩贞女转战七年,究竟有无战功,还是始终仍为士兵,不得而知,而木兰却是因为战功被封为尚书郎的。影射韩贞女说,似亦有些牵强。

  其实,《雌木兰》的本事就是源于民间广泛流传的木兰代父从军故事,以及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所写。《木兰辞》中,细腻铺叙了木兰准备代父从军之前的准备过程,而对从军中的战斗,仅用“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四句就概括了。而对归来之后,改换女装的喜悦,伙伴们“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惊惶表现,却写得生动具体,并且于诗末还特地强调“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说得十分明白,突出的正是“安能辨我是雄雌”。徐渭有感于“雌雄难辨”四字,而作《雌木兰》,主旨亦是尽在于此。

  三、徐渭耳闻目睹的雌雄难辨的糊涂事甚多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蕴涵深厚,可以表现多种不同的主旨,诸如歌颂爱国精神、歌颂忠孝两全的品德、歌颂压倒须眉的巾帼英雄等等。而徐渭为何偏偏独辟蹊径,却要告诉观众和读者,世间雌雄难辨的糊涂之事甚多呢?因为他在写作此剧之前,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雌雄难辨的糊涂之事,也是很多的。《雌木兰》也是徐渭人生体验的概括,悲剧人生的总结。

  譬如,对严嵩之评价。

  严嵩之所以由进士、庶吉士、编修、侍讲、国子祭酒这类清寒文职官员,飞黄腾达,扶摇直上,于嘉靖年间先后任职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太子少傅、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权倾当朝二十年,并非才略过人,而是一心媚上,取悦嘉靖,迎合帝意;阴谋陷害排挤大臣,首辅夏言之弃市,大学士翟銮的贬官,都是明证;网罗亲信,结为死党,把持朝政,狼狈为奸,文选郎中万�u、职方郎中方祥是其文武管家,尚书吴鹏、欧阳必进、高�d、许论之辈,惴惴侍嵩,俨然乾儿义子;杀害异己,弹劾严嵩及其儿子严世蕃者,如谢瑜、叶经、童汉臣、赵锦、王宗茂、何维柏、王晔、陈垲、厉汝进、沈�b、徐学诗、杨继盛、周�a、吴时来、张�、董传策等,不是遭贬,就是被杀。后来,严世蕃处死,严嵩削职为民。他窃政二十年,流毒天下,世人咸指目为奸臣,《明史》也将其置入“奸臣传”中。

  但是,在抗击倭寇侵扰斗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浙江总督胡宗宪,也是以迎合嘉靖和奸相严嵩而保持高官厚禄的。其时在胡宗宪幕府为书记的徐渭,就曾经代替胡宗宪写过对严嵩阿谀逢迎、歌功颂德的文章。即如《代贺严公生日启》,称颂严嵩,“四海具瞻,万邦为宪”、“兼齿德爵”、“弼亮四世”,将其比为历史上的贤相姜尚、伊尹,一再表示自己“感恩图以报恩”⑥,阿谀逢迎,极为肉麻。而且,此类手笔,并非仅只一二。尽管这是为人捉刀代笔,其中不免违心之言,难言之隐,但是,毕竟出自徐渭笔下。然而,在徐渭《四声猿》的《渔阳弄》中,论者公认,祢衡所怒骂的奸相曹操,就是影射严嵩。作者借击鼓骂曹情节,把封建权奸狠毒伪善、狡诈奸险、祸国殃民、草菅人命的滔天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满腔愤懑之气,确乎使“奸雄胆裂”(��道人《四声猿题辞》)。较之《代贺严公生日启》中对严嵩的歌功颂德不遗余力,简直判若两人。而且,即使在《渔阳弄》中,当祢衡与为之送行的判官即将分别时,对奸相那般怒骂不已的祢衡,竟然提出“大包容饶了曹瞒罢”,却将自己对奸相的切齿痛恨大打了折扣。徐渭生平中,以及在《渔阳弄》杂剧的前后,对待奸相态度的变化,只能说明,他对严嵩之认识,有过转变,有过清醒评价,也有过糊涂之时。

  譬如对自己为胡宗宪幕府书记之事的认识。

  尽管胡宗宪的官职扶摇直上,由进士出身,“历知益都、余姚二县。擢御史,巡按宣、大。”“(嘉靖)三十三年出按浙江。”“寻又陷天宠,即超擢宗宪右佥都御史代之。”继以兵部侍郎代替杨宜,“加宗宪右都御使”,“(嘉靖)三十六年……即命宗宪兼浙江巡抚事”,成为威震东南的军政大臣⑦,与其数次上书上表、迎合嘉靖追求长生的欲望不无关系,与其交接逢迎权相严嵩集团大有关系,但是,其间,他在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的抗击倭寇的斗争中,确实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正是胡宗宪任职浙江总督期间,屡试未果怀才不遇的徐渭,被胡宗宪招为幕府书记。其间,徐渭在幕府期间所受到的礼遇,徐渭同乡陶望龄撰《徐文长传》中说,由于徐渭代胡宗宪所作《代初进白牝鹿表》,受到嘉靖“大嘉悦”,“其文旬月间遍诵人口。公以是始重渭,崇礼独甚。”胡宗宪还将此文,拿给都御史唐顺之看,“公乃呼渭偕饮,唐公甚奖叹,与结欢而去。”“渭性通脱,多与群少年昵饮市肆。幕中有急需,召渭不得,夜深,开戟门以待之。侦者得状,报曰:‘徐秀才方大醉嚎嚣,不可至也。’公闻,反称其善。时督府势严重,文武将吏庭见,惧诛责,无敢仰者,而渭戴敝乌巾,衣白布�纫拢�直闯门入,示无忌讳。公常优容之,而渭亦矫节自好,无所顾请。然性豪恣,间或藉气势以酬所不快,人亦畏而怨焉。”袁宏道《徐文长传》亦云:“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谭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意谈虐,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甚喜,公以是益重之,一切书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谭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有沙门负赀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陶、袁二传,对于徐渭在胡宗宪帐下的作用,不无渲染和夸大,而徐渭曾经受到胡宗宪赏识却是事实。然而,由于胡宗宪交结严嵩,随着严氏集团的倒台,胡宗宪的被捕乃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起初,嘉靖并没有将胡宗宪列入严党,即使当胡宗宪被视为严党被捕之后,嘉靖还说:“宗宪非嵩党。朕拔用八九年,人无言者。自累献祥瑞,为群邪所疾。且初议获直予五等封,今若加罪,后谁为我任事者。其释令闲住。”特别是“久之,以万寿节献秘术十四。帝大悦,将复用矣。”⑧何以胡宗宪却“瘐死”狱中呢?《明史》卷二百五考证“张经传”中方炜按语云:“识大�h时严世藩、罗龙文以谋叛论斩。籍何东序、谢庭��,因构与宗宪仇者,谓其侵匿龙文财产,因而逮系。与史所载宗宪下狱事互异。”罗龙文乃是严嵩死党,如果胡宗宪侵匿他的财产,未必能判死罪。而《明史》卷二百五却载,当严嵩已经倒台、嘉靖正要重新启用胡宗宪时,御史汪汝正却说,在抄严党罗龙文之家时,发现了胡宗宪的手书,“乃被劾时自拟旨授龙文以达世蕃者,遂逮下狱。宗宪自叙平贼功,言以献瑞得罪言官,且讦汝正受赃事。帝终怜之,并下汝正狱。宪宗竟瘐死,汝正得释。万历初,复官,谥襄懋。”既然有胡宗宪勾通严嵩之子严世蕃的手书,则是确为同党的铁证,嘉靖也就违心地将胡宗宪与汪汝正一同下狱,“汝正得释”表明了反对严党的徐阶一派的胜利,那么,胡宗宪的瘐死狱中也就不可避免。如果方炜按语所记属实,那么发现胡宗宪手书云云,则是有意陷害的“圈缋”。因为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既然嘉靖否认胡宗宪为严党,又想重新启用他,单是一封手书就能置胡宗宪于死地吗?胡宗宪的属下,就有人到处为其鸣冤叫屈,为之翻案。这期间徐阶一派还是做过手脚的。尽管今人对于此段公案,难以考证清楚,但是,此事对于徐渭的打击却是极其惨重的。所以,陶望龄《徐文长传》云:“及宗宪被逮,渭虑祸及,遂发狂,引巨锥刺耳,刺深数寸,流血几殆。又以椎击肾囊碎之,不死。”胡宗宪被逮以至瘐死狱中之后,徐渭所作诗歌,也流露了悔恨交加的心情。这也就是说,徐渭对自己任职胡府书记,既有知遇之感,又有悔恨之情,也有是非难辨、糊涂之时。

  譬如被骗而入赘王氏之事。

  徐渭虽然天资聪慧,却是命运淹蹇,不幸接踵而至。生有百日,其父徐�E便撒手人寰;其生母本是侍妾,一旦破产,便被遣返,导致徐渭母子生离死别;十四岁时,待他“犹如己出”的养母苗氏在嫡庶纷争中心力劳瘁,呜呼病逝;二十一岁,入赘潘氏,妻虽美貌,不到五年,便被肺病夺去生命;其间又“有毛氏迁屋之变”,一场诉讼,倾家荡产;二十九岁,总算能以迎母以养,买得杭女胡氏奉之,偏又胡氏品性恶劣;三十一岁,应友人潘�N之邀,赴赴归安,潘介绍双林镇严知府之弟与之相见,许以长女婚配,渭疑严女有残疾,婉言谢却。潘又另为介绍两女,均未能成。尔后严家被倭寇掳掠,严翁被杀,长女被俘后自溺,次女亦死。渭后撰《严烈女传》悔而悼之。三十九岁,“徙师子街。夏,入赘杭之王,劣甚。始被诒而误,秋,绝之,至今恨不已。”至于王家如何欺骗徐渭,设的什么圈套,徐渭语焉不详,也缺乏史料可考,但是,其间被诒而误,上当受骗,因而悔恨不已,却是说得明明白白。亦即在婚姻之类事中,徐渭也有真假难辨、糊涂之时。

  

  譬如沈�b之死。

  沈�b(1507-1557),“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用伉倨,忤御史,调茌平。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b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时值奸相严嵩父子当权。沈�b毅然上疏,劾其纳将帅之贿、受诸王馈遗、揽吏部之权、索抚按之岁例、阴制谏官、妒贤嫉能、纵子受财、运财还家、擅宠害政、不能协谋天讨等十大罪状,激怒嘉靖,“�s之数十,谪佃保安”。在保安,他仍然与其弟子就学者,“詈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像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之。或踔骑居庸关口,南向戟手詈嵩,复痛哭乃归。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b。”沈�b终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被严党杀害⑨。然而杀害沈�b的借口,却是诬陷他是白莲教的指挥。

  

  先是,许论总督宣、大,常杀良民冒功,�b贻书诮让。后嵩党杨顺为总督。会俺答入寇,破应州四十馀堡,惧罪,欲上首功自解,纵吏士遮杀避兵人,逾于论。�b遗书责之加且。又作文祭死事者,词多刺顺。顺大怒,走私人白世蕃,言�b结死士击剑习射,意叵测。世蕃以属巡按御史李凤毛。凤毛谬谢曰:“有之,已阴散其党矣。”既而代凤毛者路楷,亦嵩党也。世蕃属与顺合图之,许厚报。两人日夜谋所以中�b者。会蔚州妖人阎浩等素以白莲教惑众,出入漠北,泄边情为患。官军捕获之,词所连及甚众。顺喜,谓楷曰:“是足以报严公子矣。”窜�b名其中,诬浩等师事�b,听其指挥,具狱上。嵩父子大喜。前总督论适长兵部,竟覆如其奏。斩�b宣府市,戍子襄极边。予顺一子锦衣千户,楷待铨五品卿寺。时三十六年九月也。

  

  既然是白莲教指挥,自然是严党一伙狼狈为奸,给沈�b脖子上系上了一条必上断头台的“圈套”。而沈�b不只是徐渭表姐夫,而且,彼此意气相投。沈�b高度评价徐渭的才学气质,“沈光禄�b谓毛海潮曰:‘自某某以后若干年矣,不见有此人。关起城门,只有这一个。’”(徐渭《畸谱》)而沈�b谪佃保安时,徐渭忧愤于胸。有寄沈�b《保安州》诗。当沈�b在宣化被腰斩弃市,其长子沈襄亦被逮送宣化下狱,次子沈褒、三子沈衮在保安被捕下狱致死。沈�b夫人徐氏携幼子逃往大同。徐渭闻讯,悲愤至极,作《哀沈参军青霞诗》。有“伏阙两上书,裸衣三弄鼓”句,显系以沈�b比之祢衡,以曹操比之严嵩。论者大都认为《四声猿》中的《渔阳弄》作于此时,推断甚为合情入理。但是,权奸为何硬将沈�b诬为白莲教指挥而非要置于死地而后快呢?世人对权奸的别有用心是否雌雄能辨、黑白不分呢?世人对于沈�b的忠贞不屈、嫉恶如仇是否还有糊涂认识呢?徐渭《哀四子诗》之三《沈参军青霞》中说“截身东市头,名成死谁顾!”《锦衣篇答赠钱君德夫》中说“古来学道知者希,今也谁论是与非……君不见,沈锦衣!”《短褐篇送沈子叔成出塞》云:“君不杀人人杀君,青天飒然白日昏。”为什么沈�b惨遭弃市之刑以后,看似英名已成,作者为何发出“死谁顾”的痛苦呼号?为什么徐渭谆谆告诫沈�b之子,你不要幼稚,当年你父没有杀人却是有人要杀他,如今你不杀人也会有人要杀你,因为这是“青天飒然白日昏”是非不清、暗无天日的年代。沈锦衣的惨死,证明这是“今也谁论是与非”的时期。既然如今是雌雄难辨、是非不明、稀里糊涂的时期,徐渭焉能不断肠哀鸣呢?

  不过,徐渭洵是奇人,《雌木兰》的是奇剧。因为以悲写悲,能以见悲,这是常法;而以喜写悲,喜中含悲,悲尤深刻。记得看过一部日本电影,叙演与死去爱人举行结婚典礼的故事。虽然,一切礼仪都是喜庆的结婚仪式,但是婚礼越进行,悲剧气氛越浓烈。《雌木兰》对于观众和读者,诚然喜剧,但是对于作者,看到上至皇帝,元帅,下至将士,竟然全都雌雄难辨,联想到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雌雄难辨、是非不明、糊涂难晓的社会现实,也就越发悲愤,正当明代中后期,嘉靖长期不理朝政,宦官当权,奸相专制,吏治腐败,秩序混乱,是非颠倒,阴阳难辨,剧中即使没有着眼爱国精神、巾帼不凡,但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对自己人生悲剧的总结,其思想价值岂可小觑呢!(责任编辑:陈娟娟)

  

   ① 《四声猿引》,《徐渭集》附录,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57页。

   ② 吴梅《中国戏曲概论》卷中《明人杂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2页。

   ③ 《徐文长三集》卷十一《边词廿六首》之十三,《徐渭集》第363页。

   ④ 《徐文长三集》卷六《西北三首》,《徐渭集》第168页。

   ⑤ 《明史》卷三百一,中华书局本,第7693页。

   ⑥ 《徐文长三集》卷十五《启》,见《徐渭集》第二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44-445页。

   ⑦ 《明史》卷二百五《本传》。

   ⑧ 同⑦。

   ⑨ 《明史》卷二百九《本传》。

  

  Mourn for Bewilderment and Silliness in the World:

  An Exploration of "Female Mu Lan" Ascribed to Xu Wei

  XU Zhen-gui, JIAO Fu-min

  (School of Literatur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Jining, Shandong 201103)

  Abstract:The general tenor of "Female Mu Lan" is neither to praise Mu Lan's patriotism, nor to pay a tribute to her as a heroine. Actually, it expresses mourns for bewilderment and silliness in the world, and is also an appraisal of Xu Wei's life tragedy.

  Key Words:Xu Wei; Female Mu Lan; General Tenor; Bewilderment and Sillines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相关文章

  • 疯狂猜成语:天下欢颜度中秋猜一成语
  • [成语谜语] 十六日成亲;天下欢颜度中秋 [成语谜底] 大喜过望 [成语解释] 望:希望.结果超过了原来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兴(过:超过;望:期望 ).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英布传>:"布大怒,悔来,欲自杀 ...查看


  • 高考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最全)
  • 高考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在中国古 ...查看


  • 十二生肖赋之四 兔赋
  • 十二生肖赋之四 兔赋 "天冥冥,雨蒙蒙,白兔捣药嫦娥宫.玉关金锁夜不闲,窜入滁山千万重."玉兔东升兮红日西沉,白兔捣药兮秋复春,嫦娥孤影兮殊堪怜.古今几多游子兮,望兔魄而长吟.举杯邀明月兮,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兮,千里 ...查看


  • 历史人物评
  • 历史人物篇 1.炎帝 要说在中国,被打败了而被尊为英雄的,炎帝是唯一的一个. 2.禹 禹的最大过错在于:他没有象华盛顿先生那样,把民主推选国家元首的办法写进"宪法"里去,从而让中国人刚刚走出洞穴时代,即步入了专制时代. ...查看


  • 杜甫的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作者:杜甫 原文: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 ...查看


  • 鹧鸪等赏析
  • 诗的大意: 蝉儿我垂下触须,啜饮着清醇的露水,从挺拔而枝叶稀疏的梧桐树上发出清脆的长鸣.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出很远,江是不借助秋风的吹送. 1.蝉用细嘴吮吸清露,有何象征意义? "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 ...查看


  • 常 见 意 象 举 例
  • 常 见 意 象 举 例 月亮--思乡的代名词.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 ...查看


  • 谭嗣同诗词
  • 别意 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况我别同志,遥遥千里间.缆祛泣将别,芳草青且歇.修途浩渺漫,形分肠断绝.何以压轻装,鲛绡缝云裳.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何以表劳思,东海珊瑚枝.何以慰辽远,勤修惜日短.坠欢无续时,嘉会强 ...查看


  • 我们生活的时代
  • "我不想谋生,我只想生活." -- 王尔德 1986年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在其著作<风险社会>中这样写道:"我们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风险威胁的潜在阶段已经接近尾声,而不可见的危险正在变得可见.&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