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项目课程课程标准96课时

《机械制造基础项目课程》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学习热处理基础知识、切削加工基础理论知识、公差与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常用工程材料的牌号与选用,常规切削加工设备与加工方法的选用,电火花加工的基础知识。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电类专业三年制高职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学生掌握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加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环节,开设二学期,教学时数为96学时,6学分。

机械制造基础项目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典型零件的加工,使学生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合理选用;熟悉常用金属切削加工设备的应用场合,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工、量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工件常见精度的检测方法; 学会编制常见典型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以典型工作任务导向实际工作项目活动,使机电类专业的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作领域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解决机械制造生产设备选用等专业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制造的实际工作技能,为学生未来从事制造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工程材料与热处理、金属热加工基础知识; 2)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基础知识; 3)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识读轴类零件加工技术要求,选择轴类零件的加工设备和加工方法,能选用合适的检测工具检测轴类零件加工质量;

2)能够识读齿轮加工技术要求,选择齿轮的加工设备和加工方法,能选用合适的检测工具检测齿轮的加工质量;

3)能够识读盘盖类零件加工技术要求,选择盘盖类零件的加工设备和加工方法,能选用合适的检测工具检测盘盖类零件加工质量;

4)能够识读块类零件加工技术要求,选择块类零件的加工设备和加工方法,能选用合适的检测工具检测块类零件加工质量;

5)能够识读编写型腔类零件加工技术要求,选择型腔类零件的加工设备和加工方法,能选用合适的检测工具检测型腔类零件加工质量;

6)能够识读箱体零件加工技术要求,选择箱体零件的加工设备和加工方法,能选用合适的检测工具检测箱体零件加工质量。

(三)素质目标

1)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应用性较强实例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等有深入的理解,尤其使学生对机械制造生产理论与实际技能有明显提高;

2)通过知识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五、教学基本条件

1、为保证理论与实际操作密切结合,本课程要求一个专用项目教学实验室。实验室配备与教学相关的实验设备,(包括平板、偏摆仪、分度头等实验设备),供学生分组讨论的课桌,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

2、实训课每班由两位老师上课,以便于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个别指导。

六、本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类专业和数控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数控工艺和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的先行课。

七、课程实施建议

1、本课程与《数控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及装备》等课程内容衔接,讲解时要注意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补充理解。

2、本课程的内容较多,注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对重点内容讲透,鼓励学生自学和课上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讲解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在本学科领域的知识面。

3、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多样化,除了常规课堂授课外,尽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幻灯片、多媒体技术、投影仪等。

4、根据机械制造业最新发展情况,在平时授课中经常介绍一些有关的新技术、新知识,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

八、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考核按照各项目分开并现场考核。

备注:1、该课程分2学期教学,考核分2次分别给分;

2、该课程为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应加强实践性环节和过程考核;

3、每学期的成绩评定:实训报告占20%;理论考核占有70%;学生相互测评占

10%。

考核范围:

1)常用的工程材料的性能及选用;

2)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及热处理方法的选用; 3)常用的工量具的正确选用及使用方法;

4)车床、铣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的工艺范围及常用附件的正确选用; 5)电加工原理、电火花加工、线切割加工原理。 6)公差配合及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 7)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编制的基础知识。

九、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机械制造基础》万文龙主编、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参考书:《机械制造基础》柴建国主编、苏大出版社。

《机械制造基础项目课程》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学习热处理基础知识、切削加工基础理论知识、公差与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常用工程材料的牌号与选用,常规切削加工设备与加工方法的选用,电火花加工的基础知识。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电类专业三年制高职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学生掌握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加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环节,开设二学期,教学时数为96学时,6学分。

机械制造基础项目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典型零件的加工,使学生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合理选用;熟悉常用金属切削加工设备的应用场合,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工、量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工件常见精度的检测方法; 学会编制常见典型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以典型工作任务导向实际工作项目活动,使机电类专业的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作领域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解决机械制造生产设备选用等专业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制造的实际工作技能,为学生未来从事制造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工程材料与热处理、金属热加工基础知识; 2)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基础知识; 3)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识读轴类零件加工技术要求,选择轴类零件的加工设备和加工方法,能选用合适的检测工具检测轴类零件加工质量;

2)能够识读齿轮加工技术要求,选择齿轮的加工设备和加工方法,能选用合适的检测工具检测齿轮的加工质量;

3)能够识读盘盖类零件加工技术要求,选择盘盖类零件的加工设备和加工方法,能选用合适的检测工具检测盘盖类零件加工质量;

4)能够识读块类零件加工技术要求,选择块类零件的加工设备和加工方法,能选用合适的检测工具检测块类零件加工质量;

5)能够识读编写型腔类零件加工技术要求,选择型腔类零件的加工设备和加工方法,能选用合适的检测工具检测型腔类零件加工质量;

6)能够识读箱体零件加工技术要求,选择箱体零件的加工设备和加工方法,能选用合适的检测工具检测箱体零件加工质量。

(三)素质目标

1)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应用性较强实例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等有深入的理解,尤其使学生对机械制造生产理论与实际技能有明显提高;

2)通过知识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五、教学基本条件

1、为保证理论与实际操作密切结合,本课程要求一个专用项目教学实验室。实验室配备与教学相关的实验设备,(包括平板、偏摆仪、分度头等实验设备),供学生分组讨论的课桌,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

2、实训课每班由两位老师上课,以便于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个别指导。

六、本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类专业和数控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数控工艺和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的先行课。

七、课程实施建议

1、本课程与《数控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及装备》等课程内容衔接,讲解时要注意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补充理解。

2、本课程的内容较多,注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对重点内容讲透,鼓励学生自学和课上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讲解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在本学科领域的知识面。

3、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多样化,除了常规课堂授课外,尽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幻灯片、多媒体技术、投影仪等。

4、根据机械制造业最新发展情况,在平时授课中经常介绍一些有关的新技术、新知识,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

八、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考核按照各项目分开并现场考核。

备注:1、该课程分2学期教学,考核分2次分别给分;

2、该课程为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应加强实践性环节和过程考核;

3、每学期的成绩评定:实训报告占20%;理论考核占有70%;学生相互测评占

10%。

考核范围:

1)常用的工程材料的性能及选用;

2)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及热处理方法的选用; 3)常用的工量具的正确选用及使用方法;

4)车床、铣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的工艺范围及常用附件的正确选用; 5)电加工原理、电火花加工、线切割加工原理。 6)公差配合及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 7)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编制的基础知识。

九、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机械制造基础》万文龙主编、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参考书:《机械制造基础》柴建国主编、苏大出版社。


相关文章

  •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1
  •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教育层次: 课程代码: 课程教学时数: 学分数: 制订或修订执笔人:xxx 审核人:xxx 第( )次修订 签发人: 有效期至: 年 月完成日期:审核日期:签发日期: 月 月 月 年 年 年 <汽 ...查看


  •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一. 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的定位及性质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中等应用 ...查看


  •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训任务书指导
  •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专业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书 2015年11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单位施工组织设计"实训课程是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一门主要的必修实践环节,通过本实训,培养学生编制单位工程施工 ...查看


  • 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 录 一.专业分析 ............................................................................................. ...查看


  •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1802024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 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 开设时间:第4.5学期 学 时:108学时 学 分:6 制定日期:2011年10月 修订日期:2013年2月 1.课程概述 1 ...查看


  •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
  •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 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当然需要根据新的原则对理论做出取舍),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 进行项目课程改革,必须从知识的储备 ...查看


  • [电动工具检验与测试]课程标准
  • <电动工具检验与测试>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 110 学分:6 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动工具)专业 先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材料应用与处理>.<质量管理>.< ...查看


  • 制浆造纸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修改)_doc
  • 高等职业教育制浆造纸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专业名称 制浆造纸技术 专业代码 610103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专业学制:三年. 学历层次:专科. 就业面向 本专业 ...查看


  •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1
  •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课程类别:基础课适用专业:建筑工程 说 明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它的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国家建设工程发展的进程中,建筑材料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