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遗传图谱构建

【摘要】:合理进行亲本的选配以创造出较大的遗传差异和利用有效的方式进行选择是茶叶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的二个核心环节,是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的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开展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研究对于减少茶树育种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选择准确性,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已有相关报道。本研究在国内首先建立了茶树AFLP技术体系,应用该标记技术对乌龙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对AFLP标记与ISSR标记在评价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可靠性进行了比较。同时,应用ISSR标记对我国栽培型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并对ISSR和RAPD标记在茶树回交1代中的分离模式进行了探索,初步构建出福鼎大白茶的部分连锁遗传图。主要结果如下: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茶树银染法AFLP技术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AFLP技术体系重复性好、背景低、条带清晰可读。试验结果显示,要获得背景低、清晰的条带必须注意三个环节:一是保证基因组DNA提取质量及其完整性;其次是保证酶切消化完全;三是电泳及染色过程中对环境温度的控制。 以银染法AFLP分子标记技术用5对引物组合对来自福建武夷山市、安溪县、台湾省和广东潮安县45份乌龙茶品种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对引物扩增出20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92.03%;种质资源间遗传多样性较高,达0.311。按照地理分布分组分析表明,组内遗传多样性以武夷山最高,其次为安溪乌龙茶品种资源,以台湾的乌龙茶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最小。构建的种间进化树和组间进化树表明,可将45份乌龙茶品种划分为二大类型,福建类型和广东潮安类型;结合组间相似系数,认为乌龙茶品种的演化与其加工工艺的演化路径是一致的,也是由武夷山向安溪再向台湾传播。 对59份中国栽培型茶树种质资源应用14个ISSR引物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9个品种资源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77,最小为0.11,遗传多样性为0.376。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59份种质资源可被分为2大类:(1)福建乌龙茶类型;(2)红绿茶与广东乌龙茶类型。以地理分布分组分析显示,组间遗传距离以闽浙赣与闽台乌龙茶间最大,达0.273,闽浙赣和皖湘鄂之间最小,为0.051。组内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来自云贵川3省的品种资源间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为来自粤桂的品种资源,闽浙赣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布特征和遗传演化方向上的趋势。组间聚类分析表明,闽台乌龙茶种质资源与其它茶树种质资源间遗传相似性较低,可被单独划分为一类。显示闽台乌龙茶种质资源具有独特的演化方式,广东乌龙茶与闽台乌龙茶资源具有不同的起源。

【摘要】:合理进行亲本的选配以创造出较大的遗传差异和利用有效的方式进行选择是茶叶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的二个核心环节,是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的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开展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研究对于减少茶树育种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选择准确性,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已有相关报道。本研究在国内首先建立了茶树AFLP技术体系,应用该标记技术对乌龙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对AFLP标记与ISSR标记在评价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可靠性进行了比较。同时,应用ISSR标记对我国栽培型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并对ISSR和RAPD标记在茶树回交1代中的分离模式进行了探索,初步构建出福鼎大白茶的部分连锁遗传图。主要结果如下: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茶树银染法AFLP技术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AFLP技术体系重复性好、背景低、条带清晰可读。试验结果显示,要获得背景低、清晰的条带必须注意三个环节:一是保证基因组DNA提取质量及其完整性;其次是保证酶切消化完全;三是电泳及染色过程中对环境温度的控制。 以银染法AFLP分子标记技术用5对引物组合对来自福建武夷山市、安溪县、台湾省和广东潮安县45份乌龙茶品种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对引物扩增出20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92.03%;种质资源间遗传多样性较高,达0.311。按照地理分布分组分析表明,组内遗传多样性以武夷山最高,其次为安溪乌龙茶品种资源,以台湾的乌龙茶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最小。构建的种间进化树和组间进化树表明,可将45份乌龙茶品种划分为二大类型,福建类型和广东潮安类型;结合组间相似系数,认为乌龙茶品种的演化与其加工工艺的演化路径是一致的,也是由武夷山向安溪再向台湾传播。 对59份中国栽培型茶树种质资源应用14个ISSR引物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9个品种资源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77,最小为0.11,遗传多样性为0.376。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59份种质资源可被分为2大类:(1)福建乌龙茶类型;(2)红绿茶与广东乌龙茶类型。以地理分布分组分析显示,组间遗传距离以闽浙赣与闽台乌龙茶间最大,达0.273,闽浙赣和皖湘鄂之间最小,为0.051。组内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来自云贵川3省的品种资源间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为来自粤桂的品种资源,闽浙赣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布特征和遗传演化方向上的趋势。组间聚类分析表明,闽台乌龙茶种质资源与其它茶树种质资源间遗传相似性较低,可被单独划分为一类。显示闽台乌龙茶种质资源具有独特的演化方式,广东乌龙茶与闽台乌龙茶资源具有不同的起源。


相关文章

  • 家畜育种规划论文
  • 家畜育种学作业 班 级:动科 姓 名:阿布都热合曼·吐迪 学 号: 指导老师:李 09民班 2008133957 谨 分子遗传学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与前景 阿布都热合曼·吐迪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石河子 2008133957 摘 要:分子 ...查看


  • 遗传图谱构建时标记的选择与表达序列标签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05,13(1):114~118 ··综述 遗传图谱构建时标记的选择与表达序列标签* 赵志辉 李宁**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查看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现代玉米育种上的应用及展望
  • doi:10.3969/j.issn.1000-8071.2012.01.012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现代玉米育种上的 刘 楠 刘 宁 刘西美 张文超 杨 蒙 (山东邦泰生物技术研究院 济南 250001)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也是现 ...查看


  • 植物基因的图位克隆
  • #综述与专论# 植物基因的图位克隆 ¹ Map-basedCloningforPlantsGene 王泽立1 戴景瑞2 王 斌3WANGZe-li DAIJing-rui WANGBin 1 2 3 1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2中国 ...查看


  • 生物工程毕业论文
  • 生物工程毕业论文 湘杂棉指纹图谱的构建 系(院)名称: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专 业 : 生物工程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 ......................................................... ...查看


  • 微卫星标记
  • 鳗及其近交后代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 RAPD指纹方面的初步研究,但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而微卫星分子标记方法在动植物育种上己经作为一种育种辅助标记广泛应用. 2遗传标记的发展及应用 遗传标记 (GelleticMark ...查看


  • 遗传多样性概述_沈浩
  • 文章编号:1008)9632(2001)03)0005)03 遗传多样性概述 沈 浩,刘登义 (安徽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芜湖 241000) 摘 要:遗传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 ...查看


  • 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MAS)或Marker Assisted Breeding)是利用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或功能标记),在杂交后代中准确地对不 ...查看


  • 大黄鱼微卫星标记的富集与筛选_郝君
  • 第13卷第5期2006年9月 中国水产科学 Vol.13 No.5September2006 JournalofFisherySciencesofChina 大黄鱼微卫星标记的富集与筛选郝 君 1,2 ,孙效文 1,2 ,梁利群,鲁翠云 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