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有不想做的工作,但有人就是能把它变得有意思

谁都有不想做的工作,但有人就是能把它变得有意思

来源:豆瓣 日期: 2015-01-13 10:40

无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你都是对的。 ——亨利 福特

你会参加普通朋友的婚礼吗?

假如有个不算太熟的朋友对你说:“我要结婚了,准备办个仪式,再开几桌酒席。到时你能来参加吗?” 其实在步入社会之后,我们总能收到很多类似的邀请。一般情况下你会如何处理呢?

恐怕大部分人都会在心里暗自嘀咕道:“关系不熟还要去参加婚礼,真麻烦。” 对于新人们来说,这样的聚会可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大事(当然也有人可能不止一次),但对于我们这些关系不熟的朋友来说,却着实没有那么重要。要问对他们的祝福能否发自内心,也未必尽然。

如果真去参加了婚礼,一是婚宴上的菜肴往往吃不回我们随的那些份子钱,二是我们和新人只是普通朋友,所以更不会在婚宴中遇到自己的熟人。新郎新娘忙着四处敬酒,当然也不可能坐着陪你聊天。等你意识到这一点时,婚礼早已在你一个人的呆坐中进入尾声了。

这样分析看来,大家觉得参加婚礼吃力不讨好也确实情有可原。要是真有人发自内心地想去参加这类婚礼,满口答应着“真有意思!我要去!”,那就当真算得

上是“珍稀物种”了。不过如果真有这种人,还不如说他只是单纯喜欢凑热闹而已。

那么,到底是找个理由推掉婚礼,还是珍惜机会欣然前往呢?我个人认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可以产生巨大的差异。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工作也好私事也罢,都会有些让人觉得很有意思的事情。与此相对,当然也有一些没什么意思的事。如果某件事从一开始就很有意思,大家应该也都会积极配合,乐在其中。但问题在于,如果我们面对的事情一上来就枯燥无味,甚至繁琐细碎,那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继续最初的话题:如果我们真的参加了朋友的婚礼,而且还玩得非常开心,你又意下如何呢?

一边满意地品尝着酒席上的菜肴,一边和初次见面的人相谈甚欢,积极地参加宾果游戏。看到这样的你,新人们想必也会非常高兴,庆幸能够邀你入席吧。而周围的人看到此景,也一定会觉得有你在就十分开心。他们会主动和你打招呼,甚至再把你叫去参加别的活动,自此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如此一来,有意思的事情便纷至沓来了。 其实在工作中亦是如此。有意思的工作总是能够降临在愉快工作的人身上,而这样的人往往也会获得许多自我成长的机会。

与此相对,如果一个人在工作时总是嫌这嫌那,恐怕谁也不会将工作托付于他。这样一来,其结果就极有可能是久坐冷板凳,而得不到应有的成长。

那么,你现在是哪种状态呢?

没有人从一开始就对任何事都抱有好感。特别是在工作方面,就更没有那么多让人觉得有意思的事了。倘若你总是一副得过且过的样子,肯定是不会得到提升的。更有甚者,连成长的机会都会越来越少。

所以,当别人邀请你参加不感兴趣的活动,或是交给你枯燥无味的工作时,最重要的都是先“把握机会”。

可能大家都有过这种经验,刚开始觉得某个活动挺没劲的,但真正参加之后却发现乐趣多多。这样的经验积累多了,在不知不觉中你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一旦遇到什么邀请,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啊,真有意思!” 如果你能够自发地产生这种念头,你就是名副其实的“积极分子”。 因此,一旦机会来临,请先将其牢牢把握。

特别是朋友的婚礼,不仅可以让你和新郎新娘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还能多认识一些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就是要让麻烦找上门来

假设有一个工作非常棘手,让所有人都敬而远之。倘若上司将这个工作交给你,你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这项工作虽然麻烦,却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呢?会这么想的人恐怕很少。

现在请你再试着回忆一下最近一次被上司派以难题时的心情。那个时候,你有没有觉得充满挑战、跃跃欲试呢?

接下来,让我们换个角度,考虑一下上司当时的感受吧。“这么棘手的工作,肯定谁都不愿意干……这个时候我能找谁呢?还是找个埋头做事、不爱计较的人吧。” 这是一种极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毕竟如此一来,上司便不必担心遭到抱怨。但其实,我们中间还有着更为合适的人选。大家可以仔细回忆一下,看看自己身边是不是还有着这样一种人:他们充满热情,能够愉快地接受任何事情。即便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他们也会尽心尽力、满怀兴趣地逐一搞定;如果是稍感棘手的事,他们同样会痛快地答应下来,竭尽所能地努力尝试;哪怕是让人着急上火的大麻烦,他们也都能开开心心地尽力完成。要是问他们乐在何处, 他们甚至会告诉你:“正因为顾客的要求蛮横无理,才显得格外有意思呢。” 如果你身边有着这样的人,你是不是也想将工作交给他们来做呢? 如果你是上司,是不是也会积极地为这种部下排忧解难、提供建议呢?

愉快工作的人,其实要比“听话”的人更具有工作上的主动性。与此同时,他们

也会自觉萌生出新的点子和创意。这样一来,他们身边也总是笑语不断、气氛融洽。要是最终结果高于预期的话,人们也往往会觉得这是他们的功劳。

因此,有了棘手的工作,我们才更应该主动接受、迎难而上。

说到这里,可能也有人会想:“给我个麻烦事做,万一不是出于好意而是看我不顺眼,想趁机把我排挤出去怎么办?”当然,这种情况确实可能出现。

上司交给你这份棘手的工作,可能根本就没指望你能完成。

这种情况也着实令人无奈。但反过来想,正是因为不曾被看好,所以才是一次机会。

其实,那些当上企业老总的人往往都有过不为人知的艰苦岁月。比如他们中的某些人,在被降职后发奋拼搏,在工作岗位中努力表现、佳绩频传,最终受到赏识,功成名就;又比如有人被下派到某个赤字严重的工厂里,在世人一致认为公司即将倒闭时力挽狂澜,最终带领整个公司扭亏为盈等等。 在完成一件棘手的工作之后,你所获得的赞誉会意义非凡。

这正是所谓的“转祸为福”。

无论你有没有得到上司的赏识和期待,都应该抱有“就该让麻烦事找上门来”的

决心和勇气。

其实“转祸为福”这句话,我时常放在心中细细品味。如果将平常态设置为零的话,一旦出现了祸事,状态值也便成了负数。而当我们将祸事摆平之后,状态值也只能从负数变为零,仅此而已。 大部分人只想着去除祸事,更不会发自内心地欢迎祸事的到来。但如果在每一次祸事降临时,我们都能一鼓作气,将状态由负转正,情况又会如何呢?

我想,人们对你的好评一定会急速飙升,而你自身也会因此得到成长。这样看来,祸事果然是应该受到热烈欢迎的。

松下幸之助常说:“经济景气很好,经济不景气更好。”

在我的公司里,高层管理人员都有一个心得:“出现问题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尽管如此,可能还是会有很多人坚持认为,自己无法爱上那些烦人的工作。毕竟这些工作确实十分辛苦,而且上司也不对自己有任何期望,因此就更没了工作的动力。但你要知道,其实真正让你无法爱上面前这份工作的,还是你心中的壁垒。

不仅如此,不喜欢眼前的工作,恐怕也会对以后的工作失去兴趣。

德意志帝国的第一任首相俾斯麦曾经说过:“人生,就像坐在牙医大夫的椅子上。当你觉得真正的痛苦即将开始的时候,其实它已经结束了。”

爱上你面前的挑战

无论是谁,都会有不想做的工作。

面对着这些工作,恐怕大部分人都打不起精神来吧。 但你要知道,正是那些对一切挑战都欣然接受的人,才会一次次地得到工作的机会,实现自身的成长。毕竟公事也好私事也罢,“积极分子”们总是能够充满激情、跃跃欲试。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都深刻体会到了“积极分子”的重要性。正是这些满怀好奇的人们,才能够提出优秀的创意和想法,成为组织和社会的活力之源。

但与此同时,可能还是有人会认为,这些人是因为本身性格就比较乐观,所以才会欣然接受那些棘手的工作。

不过我在这里要告诉你,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这些都与自身的性格无关。只要是掌握了必要的诀窍,谁都可以爱上自己面前的这份工作,并为之努力奋斗。

我之所以敢这样说,就是因为我自己也是个粗枝大叶的普通人。但自从组建了自

己的公司之后,我努力寻找窍门,终于使自己能够坚持不懈地开心工作。与此同时,也开始有人跑来对我说:“你干得可真带劲儿,我都想把工作交给你做了。” 我从这一经验中渐渐明白,确实存在一种诀窍,能够让每一个人都积极工作、努力奋斗。 一旦掌握了这一诀窍,眼前的工作就会变得无比欢乐,即便是再烦人的工作,也会令人积极主动地欣然接受。

也正因如此,那些进入我公司的新职员们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开始愉快地工作(虽然我作为总经理,这样说有些不太合适)。

由此观之,人是能够改变的。 我在本书中试着总结了一下成为“积极分子”的成功秘诀。

具体来说,为掌握并实现这一秘诀,我将其大体分为3个步骤。

①紧握机会。

②提出许多自己的创意。

③告诉周围的人,你很快乐。

我提出的这3个步骤,恐怕和其他技巧书中提到的诀窍大相径庭。 如前所述,“紧握机会”也就是说,一旦机会降临,首先要将其牢牢把握。可能你并不认同,但

也没有关系,照做就可以了。毕竟这并不是要求你必须觉得“这个机会挺有趣的,我试试吧”,而是要让你学会“无论如何都要先抓住机会”。也就是说,即便是看上去没什么意思的工作,也要先进行尝试。

为了学会这一点,我们必须先越过自己心中的壁垒。稍后我会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第2个步骤就是“提出许多自己的创意”。在我们公司,这一步骤是极受重视的。其实,这一步骤才是成为“积极分子”最重要的一环,有了这一环,不情愿完成的工作也会变得趣味盎然。

更重要的是,只要通过练习,任何人都能提出自己的无穷创意。在新点子不断涌现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输出”质量,而且还能自觉主动地投入工作,从而大大激发了自身的工作热情。

“提出创意”这一项技能,并不只是企划或制作人员才应该具有的必备素质。我认为,无论是何种领域的何种职业,都应掌握这项基本技能。 一旦你能够源源不断地提出自己的创意,也就该进行最后一个步骤了,“告诉周围的人,你很快乐”。在这一步骤中,张开你的嘴巴,告诉你周围的朋友“我非常快乐,快乐极了”是极为重要的。

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会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形成记忆,并进一步对新的工作产生影响。不仅如此,一个人表现得十分开心,整个团队的气氛也会随之融洽,

团队成员的表现也会因此得到提升。

经过3个步骤的不断反复,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从前那个怕麻烦的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开始积极进取、奋发工作。由此,你也便顺利晋级为“积极分子”了。

接下来,我们将就这3个步骤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

扔掉你的“过滤器”

在不断反复上述步骤的过程中,最为必要的还是抓住眼前出现的机会。

因此,即便是一项看上去极为繁琐的工作,大家也应该将其视为一次绝佳的机会,鼓起勇气,放手一搏。当然,想要自然而然地抱有这样一种心态也绝非易事。刚一开始可能大家都会不情愿,但即便如此,我也希望各位都能够意识到“抓住机会”的重要性。

换言之,“抓住机会”也就是“消除心中的壁垒”。只有消除了这一壁垒,我们才能够勤奋工作、努力拼搏。

当然,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着偏见与常识。但反过来想,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倘若没有这些偏见和常识筑成的壁垒,又如何能够保护我们不受到垃圾信息的冲击呢?由此看来,这些壁垒其实也正是我们自己的“专用过滤器”,

它不仅能够将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储存起来,还能对其进行过滤,使我们更为高效地获得必要的信息。 但是,即便是专用过滤器,也极有可能会将有益于自身的信息过滤出去。

仔细想想便不难发现,其实这些过滤器都是由我们自身积累的各种常识搭建而成的。因此,即便是有人大力推荐,我们还是会将未知的、带有偏见的事物毫不留情地丢给过滤器进行过滤。

这样一来,我们便无法成长。

如果摘掉了这个“信息过滤器”,我们就不会再对每天的所见所闻无动于衷,也就不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将这些信息统统过滤掉。

这,便是我们学会享受工作的重要一步。

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工作繁重无聊,其实什么也改变不了。

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那些无趣的工作磨平了自己的斗志,恐怕更不能赢得自己想做的工作。

因此,我们必须先将眼前的工作当成是“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别人的工作”。

而在这个时候,摘掉自己的“信息过滤器”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能有些人看到这里就开始有些不服气了:“我很相信自己的判断(过滤器),凭什么要照你说的这么做?”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恰恰是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更应该提高警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戒烟疗法》?这本书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许多国家都风靡一时,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畅销之作。在这本书中就曾经提到,那些总觉得自己想戒就能戒的烟民,反而是最难戒掉的;而那些认为自己怎么戒也戒不掉的人,却能够痛快地戒烟成功。

事实上的确如此。 我们公司一直提倡“企业禁烟”,曾经让所有吸烟的职员都成功地摆脱了烟瘾。可以说,我们当时的制胜法宝,便是这本《戒烟疗法》。而这次“禁烟运动”也使我切实地认同了那句话——总觉得自己想戒就能戒的烟民,确实最难戒烟成功。

其实,这与那些疯狂痴迷于邪教组织的人一样,他们往往觉得自己不会陷入泥沼,但结果却恰恰证明,他们反而是最难自拔的狂热分子。

这样看来,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抱有极大的信心,那么即使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想法。相反,那些不太依赖自身判断力的人,反而更容易接受外界的规劝和教导,因为他们总是在不停地更新着自己的想

法,一旦发现错误,便能够及时修正轨道,走上正途。

由此看来,自信固然重要,但也要抱有一颗谦逊的心。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多看看别人的做法,不要总是固执己见。这才是更为稳妥的做法。

肯听话的3/40

“把握机会”的重要性,其实强调多少遍也不足为过。

但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懂得把握机会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而真正能够听进别人劝告的人却又少之又少。对此,松下幸之助先生曾表现出极大的震惊,而我也同样深有感触。

其实在很久以前,我就开始有意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将其建议付诸于行动。

比如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当时,我们有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语文老师。他上课时很喜欢讨论手相、面相、易经之类的古怪问题,经常和我们天南海北地闲聊一通。因此,学生们都十分喜欢他。

等到我们高三快要毕业的时候,他给我们介绍一本书。据他说,他之所以会选择

教师这一职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能够向学生们推荐这本书。 看到老师如此热切地期盼,我又岂有不读之理?那天放学之后,我便急忙跑到书店买了一本,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读过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本关于前世来生的书。虽然里面有些部分写得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确实令我对今后的人生产生了诸多感悟。

数周之后,老师又在课上聊到了这本书,并让已经读过的同学举手示意。当时,包括我在内,只有3个同学举起了手。

40人的课上,仅有3人读过。

其实老师在向我们介绍这本书的时候,应该还有很多同学也都做了笔记,想必他们也是打算抽空找个时间买来阅读的。不过,能够立即将老师的话付诸实践的,却只有3名同学。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数周之内都没能有所行动,恐怕以后也不会将那本书买回来阅读了。这样的结果,着实令人惋惜。 但可能也有人会觉得:“前世来生什么的与我无关,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但事实上,原本这门课不也是你自己根据兴趣选择的吗?再者,既然老师都已经如此热情地推荐了,难道你就不应该听听老师的建议,试着读读这本书吗? 一旦打开了这本书,你就一定会有所发现。

这看似普通的“3/40”,恰恰反映出了能够把握机会、付诸实践的人们所占的比例。由此看来,这些“行动派”们确实数量稀缺。 连喜欢的老师给出的建议都这么难以接受,要是换作自己不欣赏的人,恐怕就更没有人会听他的建议了。

我在步入社会若干年之后,还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当时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杂志,看到我的大学老师正在介绍自己平时喜欢读的书。说老实话,我在学生时代并不怎么尊敬这位老师。

不过仔细想想,他毕竟曾经教过我,而且他喜欢的书没准还能对我有所启发。这样一想,我便在亚马逊上痛快地下了单。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读完老师推荐的书之后,我竟然茅塞顿开!虽然整本书都是在介绍日本第一位瑜伽行者中村天风的个人事迹,但其中的有些内容却对我意义非凡。

由此看来,与自己的人生有着某种联系的人,果然是会采取一定的形式,将那些所需的信息传递给你的。

不过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我和这位老师只有过一面之缘,当然,对此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而所谓的“我不欣赏这位老师”的既有观念,恰恰也是“信息过滤器”造成的一种自以为是。因此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正是那些自己不太欣赏的人,

才有可能令你得到迅速的成长。

此外,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人之所以讨厌另一个人,其实是因为对方身上有着自己的某种特质(影子),而这种特质恰为自己所不耻。

所以,如果你能听取一个不为自己所欣赏的人提出的建议,你就能得到极为重要的人生启示。

为什么企业经营者要努力健身?

为了能够把握机会,我们必须要学会听取他人的建议,并将其立即付诸行动。

也就是说,“积极分子”的步伐应当轻快,做事不能拖拉。

在刚刚那个语文老师的例子中,同样有很多学生都将老师的推荐记了下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真的会买下这本书,开始埋头苦读。 真正能够听取建议的人,都是肯说肯干的“行动派”。光听不做,是不会得到任何成长的。

比如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某个问题的时候,如果大家都能够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问题就会轻轻松松地得到解决。

又比如有一个不太想做的项目,但倘若你能够毅然决然地拿起电话,问题也便迎

刃而解了。

只要能够做到灵活应变,你在公司的人际关系也会变得其乐融融、一路顺畅。 举例来说,当上司和下属之间的关系较为生疏的时候,两个人就容易互相猜忌。上司总想着“他为什么不来找我商量商量”,而下属则一直抱怨“还是上司呢,平时都不招呼我一下”。

其实在这种时候,上司和下属都不应该拘泥于自己的地位或立场,而是应该“先发制人”,自己首先开口,进行沟通和交流。

在我们公司,人人都有这样的意识。 哪怕只有一丁点儿兴趣,也应该鼓起勇气进行尝试。当然,这并不仅仅限于工作之中。

倘若在工作之外,你也同样能够把握机会,积极尝试,自身的可塑性就会得到极大的扩展。而由此累积得到的宝贵经验,最终也会在你的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先生,年过六旬才开始学习网球、潜水和跳伞。

对此,盛田先生说道:“作为世界级的企业经营者,我每一天都十分地忙碌。但即便如此,我仍旧能够充分享受乐趣。这一乐趣不仅将全世界的经营者们联系在了一起,也构成了我们之间的精神纽带。” 由此看来,索尼开始涉足电影行业和保险行业,恐怕也是盛田先生的乐趣使然吧。

而我亦是如此。只要是我觉得有趣的,我都会挑战尝试,亲自体验。 比如从几年前开始,我就非常喜欢健身。

一天,我碰到了我们公司销售部的一位职员,他的身材非常健硕。我随口对他说:“你的身材真不错啊。”他便与我滔滔不绝地分享起了肌肉的魅力,这场谈话持续了1个半小时。他还告诉我,他是一个狂热的健美爱好者,学生时代还拿过“最佳胸肌奖”的冠军。

他对我说:“柳泽,你要是能每周都锻炼1~2个小时的话,只要坚持2个月,你就能变成布拉德?皮特了!”我被他的话深深打动,第二周便跑到他推荐的健身房报了名,并让他来当我的健身教练。

自此,我便迷上了健身。而1周1次的健身房锻炼,也开始令我迫不及待。

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我已经30出头,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开始走下坡路,但唯有我的肌肉,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不停地茁壮成长。 不过,因为最近肌肉生长得有些过快,甚至影响到了我的另一爱好——冲浪,所以我现在也开始适当控制健身的强度了。

而健身也开始令我意识到,其实每一位企业经营者,都应该长期努力地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 倘若一个企业经营者对自己的身体都没有信心,那么他在经营决断

时也会较为迟钝。由此观之,即便是因为兴趣爱好而开展的活动,最终也会对工作产生极佳的影响。

不过,确实也有人总是无法抓住机会、付诸行动。

虽然他们心里知道“应该让自己变得更为积极”,但却总是犹豫不决,缺乏自信。

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其实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在依靠“信息过滤器”观察世界,总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作出判断。

对于抱有上述想法的人,我有一句话要送给他们——不是“不能”,而是“不做”。

其实世间之事也大致如此。问题并不在于你能不能做,而是在于你肯不肯做。

因此,我想借用这句话来奉劝各位:不要徘徊,果断尝试。

毕竟在大多数情况下,问题的解决都会比你预想的更为简单。而这种成功经验的不断累积,也会令你的“过滤器”在不知不觉间自动消失。

天马行空亦为乐

充分理解了“把握机会”的重要性,并能够将其付诸实践的话,我们就可以进入

到下一个步骤了。

这一步骤便是“学会享受你所得到的机会”。 事实上,将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付诸实践之后,我们可能并没有料想中的那般乐在其中,反而觉得无聊至极。如此一来,人们便会对其后的各种机会不闻不问。而与此相对,虽然有些事情我们一开始并不情愿,但实际尝试之后却发现其乐无穷。

显然,只有后者才会令我们在再次遇到棘手问题的时候,仍旧愿意进行挑战与尝试。

既然如此,我们又如何才能做到乐在其中呢? 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提出许多自己的创意”。即便你的想法不怎么好,也完全没有关系。 如果一个人是被迫完成某项工作的,他是不可能乐在其中的。因此,发自内心地、主动地投入到一项工作之中,才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由于每个人的乐趣点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找到专属于自己的乐趣所在,我们应该多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如果“有了一两个想法,但却没觉得有什么乐趣”,你就不能被称为“积极分子”。

以最开始的婚宴邀请为例,可能有很多人并不擅长参加多人的聚会。那些不习惯和陌生人打交道的人,恐怕无法享受到婚宴的乐趣。

但是,这些人一定也有着自己的乐趣所在。

如果有人喜爱美食,便可以尽情品味婚宴中的各色美味;如果有人喜欢服饰,则可以仔细观察各位嘉宾的穿着打扮;而如果是喜欢摄影的话,也可以拿出顶级的摄影装备,主动给新郎新娘拍照留念。这些照片还可以做成影集,送给新人们当作礼物。

这样一来,婚宴也便充满了各式乐趣。

因此,与其担心自己去了婚宴也无所事事,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好好琢磨一下自己的乐趣所在,想出10个甚至100个乐趣点来。

那么,如果是上司交待了一项十分无趣的工作,我们又该怎么办呢?说是无趣,果真如此吗?在这项工作之中,难道我们就真的找不出任何一点乐趣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比如某项工作的预算很少,但却可以用到自己一直想用的新技术;又比如客户经理虽然很凶,但他手下却有着很多漂亮美眉(或者大帅哥)…… 因此,无论是什么工作,都一定会有你感兴趣的部分。

但如果真要是无聊透顶的工作,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其实反过来想想,连这种无

聊透顶的工作你都能够全力以赴、埋头努力,这本身不就已经很有意思了吗?而且,如果你能够远远超出大家的预期,出色地完成这项工作的话,那滋味绝对会比吃了蜜还要甜。

由此看来,为了学会享受手中的机会,我们首先需要绞尽脑汁,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点来。

不过,除了那些专门从事企划设计工作的人之外,恐怕大部分人都没有接受过头脑风暴式的创意训练。但我却认为,能够提出许多自己的创意其实是一种技能。众所周知,任何工作都一定会有其创造性的一面,因此,这项技能在任何工作领域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以销售工作为例,如果你能想出100种方法向这一地区的潜在客户进行推销的话,可能这100种方法中就有1种方法能够取得令人惊叹的成果。

此外,在“提出许多自己的创意”这一步骤中,重要的恰恰是“许多”二字。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没有人从一开始就能够想出好的想法,二则因为提出的创意多了,人也会逐渐愉悦起来,情绪也会变得更为积极。

假设我们让你在接下来的1个小时内提出100种创意的话,为了凑数,你也一定会想出一些明显不切实际的点子,甚至还可能会想出些荒唐滑稽的点子来。

比如,“我要飞啦”等等。 很显然,这些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在提出这些想法的过程中,我们却能够感受到不少的乐趣。

由此看来,单单是考虑“如何才能让枯燥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这一问题,我们就已然能够感受到乐趣所在了。

为了能够提出大量的创意,我们还必须要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即便是自己觉得非常无聊的事情,也可能会在视角转换之后,多出一份意想不到的精彩。因此,那些天马行空的怪点子,也可能会帮助我们找到一些能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假设我们现在提出了一个“吃布丁”的想法。当然,可能这个想法就是单纯因为自己想吃布丁而提出来的。但即便如此,这也是一个很棒的想法。 提出想法之后,我们就要顺着这个想法,付诸实践。

我们步履轻快地走进了便利店,买布丁,吃布丁。

一气呵成,痛快淋漓。

可能有人觉得我是在开玩笑,但所谓“积极分子”,诚然如此。 想法一箩筐?说的就是你!

能够提出许多自己的想法,就能够有更多人生选择。

人生一旦有了许多的选择,便不会轻易地陷入僵局。

这条路走不通时,可以选择另一条;另一条路走不通时,还可以选择这一条。当我们知道自己还有退路的时候,便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 要想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们要做的不是改变性格,而是要掌握技巧,提出创意。

那么,如何才能提出大量的创意,成为名副其实的“点子王”呢?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也不可能在1天之内就变成满脑子妙计的“诸葛亮”。而那些推动了历史进步的无数锦囊,也无一不是勤勉聪慧、不断积累的结果。

与此同时,一味地努力也不一定就能想出有用的点子来。比如说,在我们这个聪明才智占有一定话语权的社会中,即使人人都努力蛮干,也不可能个个都成为詹姆斯?韦伯?扬那样优秀的广告策划人。

但是,只要经过训练,每个人都能够提出许多的创意。即便是儿童,亦不例外。 对此,我一直深信不疑。 究其原因,也正如广告怪才詹姆斯?韦伯?扬在《生产意念的技巧》中所说:“创意,完全是各种旧有要素的重新组合。”

确实,创意即是“组合”。

只要掌握了小小的技巧,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发现新的组合,产生新的创意。

与无拘无束的天马行空相比,在有了一定条件的约束之后,我们反而能够更为顺利地提出自己的创意。由此看来,规定了题目,规定了时间,“30分钟内想出50个点子”确实会比料想中更为简单。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许多的“创意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旧有要素间的新式组合。在这其中,当然也不乏许多简单易用、一学就会的灵活技巧。

只要掌握了上述技巧,每个人都能拥有泉涌般的灵感和无数的创意。显然,这也将与过去那种苦思冥想却又无疾而终的时代有着本质的不同。 事实上,我们公司就经常召开创意会议。在会议上,新来的职员大多提不出什么想法,但几个月之后,他们全都变成名副其实的“点子王”了。

通过公司的创意会议,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头脑风暴式的创意训练所积累出来的显著成果。 在本书的后半部分中,我将对这一速成型的技能训练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大声喊出“我快乐”

如果你已经能够顺势而为,牢牢地把握住眼前的机会并能主动提出自己的创意,

那么恭喜你,你距离“积极分子”仅剩下最后一步。 到了这一阶段,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当中,你都应该能够无往不利、干劲十足。

不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不应该将开心藏在心里,而是应该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也就是最后的一步:告诉周围的人,你很快乐。

“我在很久以前就爱上了自己的工作,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很精彩。” 这确实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我也经常将我的开心挂在嘴上,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认为,将自己的快乐转化为语言说出来,可以在别人的脑海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公司里,如果能给上司或者同事留下“拼命三郎”的好印象,下一次有价值的项目就极有可能落在你的头上。这样想来,其他公司的人经常会对我们说:“你们公司的工作氛围真好,非常希望我们之间能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恐怕也是出自同样的道理吧。

据说在大脑相关机制的作用下,一件事若能使人备受感动,就会给这个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如果能够将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对方,也能将这一快乐深深地刻入对方的脑海。

举例来说,我经常受邀去演讲或是作报告。在这种场合中,我常常会“选择性”跑题,给大家即兴说几段有趣的故事。 我在讲这些趣事之前,往往会自己先笑几声。这样一来,观众们就会对此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会产生出“柳泽先生也觉得自己的故事很有意思呢”、“真令人难忘啊”之类的感想。

别人一旦觉得你乐在其中,就会逐渐对你委以重任。你的人脉也会逐步丰富起来,真可谓获益良多。 因此,大家都应该尽可能地将快乐写在脸上、挂在嘴上,分享给全世界。

除此之外,告诉别人“你很快乐”还有另外一重效果——大声说出自己的快乐,还能使自己更加坚信自己生活在快乐之中。

堪称“企业经营者圣经”的畅销书《幻想公司》中就曾经指出:“通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人一旦将某个想法说出口后,即便他本来没有这一想法,也会产生出遵循这一想法的行为倾向。”

由此看来,大声说出自己的快乐,会产生极强的心理暗示。

如果你是真的快乐,你就会变得更为快乐;如果你并不是非常地快乐,又或者是根本没觉得有什么值得开心的地方,你也可以通过说出自己的快乐,使工作真正变得让人愉快起来。

在这样一个前途未卜的社会里,即便进了大公司,也并不意味着你就端上了铁饭碗。而那些进了小公司的人,虽然周围缺乏前进的榜样,却更容易产生忧患意识,为了提高技能而买书钻研,并最终自学成才。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境遇下,你才更应该大声宣布“我很快乐”,满心欢喜地开展工作。

我一直认为,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固然重要,但掌握一种能够使自己对任何工作都充满热情的工作技巧,也同样十分关键。

诚然,让那些对未来充满不安的人们爱上自己眼前的工作,着实有些强人所难。但恰恰是成为工作中的“积极分子”,才能够不断拓宽自己的道路,开创不一样的未来。如果你坚信这一点,并付诸实践,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变化。

在这里,重要的是要“相信并投入其中”。正如确立了汽车流水线生产方式的“T型车之父”亨利?福特所说: “无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你都是对的。”

神仙也傻眼

至此,能够使自己对工作充满热情的小技巧便介绍完毕了。

如上所述,只要学会抓住眼前的机会,提出自己的创意,并告诉周围的人“我很快乐”,任何人都可以爱上自己的工作。而爱上眼前的工作,其实也与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紧密相关。

所以就趁现在,让我们一同踏出这关键的第一步吧!

另外,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改变自我,这里还将给大家介绍一个“配套”的速成型小练习。 请大家配合这套练习,一起来实际挑战一下吧!

首先,你需要到自己常去的地铁站去。接下来,请假装和往常一样,等待地铁。好,现在请登上反方向的列车并坐上几站地。好,可以下车了。现在,给自己来一场短暂的旅行吧。 通过这次旅行,你发生了什么变化?

以上便是小山熏堂在《意外的暗示》一书中提到的,所谓“神仙也傻眼”的方法之一。小山熏堂是一位著名的广播剧作家,电影《入殓师》的脚本便是出自他的手笔。

小山熏堂对此解释道:“假装和往常一样,但却突然出其不意,作出‘神仙也傻眼’的事。这样一来,一定会有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而自己也会开始重新审视生活。” 我听了小山的话之后,立刻选择了一班反方向的地铁,开始了我的“意外之旅”。

但要说发生了什么的话,其实,也没发生什么特别值得写的事……

不过,要是真碰到了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倒也着实能够成为一次美谈。

但事实上,专心致志地观察车站的行人,反复思量终于下定决心跳上反方向的地铁之后,我只是更加厌恶人满为患的地铁而已。

可以说,从一开始我就抱有消极的想法,认为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奇遇。这样看来,抱有这种想法恐怕十分不妥…… 但纵然如此,我仍旧有所收获。知道自己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并立即展开行动,这便是其意义之所在。即便知道这样做很麻烦,但还是能够亲力亲为,也绝对堪称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毕竟,我知道自己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踏出这勇敢的第一步。

能够成为这样的人,确实是值得称赞的。

当然,听取意见并展开行动,其实并没有什么损失。

通过如此简单的小练习,我们就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这种尝试确实很有价值。

但即便如此,敢于跳上反方向列车的人,恐怕也和那次语文课上的人一样,只有3/40吧。

而剩下的人,应该都会觉得这种行为“毫无意义”。

但事实上,正因为是没有意义的事,才最适合作为练习。

如果某件事一开始就很有意义,所有人都应该会亲自尝试。但我想让大家通过这次练习去体验的,是学会挑战那些乍一看毫无意义的事。

即便你现在正在读这本书也没有关系,请大胆地跳上地铁,展开自己的“意外之旅”吧。

其实这并不算是一件难事,而且你也一定会有所发现的!

谁都有不想做的工作,但有人就是能把它变得有意思

来源:豆瓣 日期: 2015-01-13 10:40

无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你都是对的。 ——亨利 福特

你会参加普通朋友的婚礼吗?

假如有个不算太熟的朋友对你说:“我要结婚了,准备办个仪式,再开几桌酒席。到时你能来参加吗?” 其实在步入社会之后,我们总能收到很多类似的邀请。一般情况下你会如何处理呢?

恐怕大部分人都会在心里暗自嘀咕道:“关系不熟还要去参加婚礼,真麻烦。” 对于新人们来说,这样的聚会可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大事(当然也有人可能不止一次),但对于我们这些关系不熟的朋友来说,却着实没有那么重要。要问对他们的祝福能否发自内心,也未必尽然。

如果真去参加了婚礼,一是婚宴上的菜肴往往吃不回我们随的那些份子钱,二是我们和新人只是普通朋友,所以更不会在婚宴中遇到自己的熟人。新郎新娘忙着四处敬酒,当然也不可能坐着陪你聊天。等你意识到这一点时,婚礼早已在你一个人的呆坐中进入尾声了。

这样分析看来,大家觉得参加婚礼吃力不讨好也确实情有可原。要是真有人发自内心地想去参加这类婚礼,满口答应着“真有意思!我要去!”,那就当真算得

上是“珍稀物种”了。不过如果真有这种人,还不如说他只是单纯喜欢凑热闹而已。

那么,到底是找个理由推掉婚礼,还是珍惜机会欣然前往呢?我个人认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可以产生巨大的差异。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工作也好私事也罢,都会有些让人觉得很有意思的事情。与此相对,当然也有一些没什么意思的事。如果某件事从一开始就很有意思,大家应该也都会积极配合,乐在其中。但问题在于,如果我们面对的事情一上来就枯燥无味,甚至繁琐细碎,那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继续最初的话题:如果我们真的参加了朋友的婚礼,而且还玩得非常开心,你又意下如何呢?

一边满意地品尝着酒席上的菜肴,一边和初次见面的人相谈甚欢,积极地参加宾果游戏。看到这样的你,新人们想必也会非常高兴,庆幸能够邀你入席吧。而周围的人看到此景,也一定会觉得有你在就十分开心。他们会主动和你打招呼,甚至再把你叫去参加别的活动,自此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如此一来,有意思的事情便纷至沓来了。 其实在工作中亦是如此。有意思的工作总是能够降临在愉快工作的人身上,而这样的人往往也会获得许多自我成长的机会。

与此相对,如果一个人在工作时总是嫌这嫌那,恐怕谁也不会将工作托付于他。这样一来,其结果就极有可能是久坐冷板凳,而得不到应有的成长。

那么,你现在是哪种状态呢?

没有人从一开始就对任何事都抱有好感。特别是在工作方面,就更没有那么多让人觉得有意思的事了。倘若你总是一副得过且过的样子,肯定是不会得到提升的。更有甚者,连成长的机会都会越来越少。

所以,当别人邀请你参加不感兴趣的活动,或是交给你枯燥无味的工作时,最重要的都是先“把握机会”。

可能大家都有过这种经验,刚开始觉得某个活动挺没劲的,但真正参加之后却发现乐趣多多。这样的经验积累多了,在不知不觉中你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一旦遇到什么邀请,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啊,真有意思!” 如果你能够自发地产生这种念头,你就是名副其实的“积极分子”。 因此,一旦机会来临,请先将其牢牢把握。

特别是朋友的婚礼,不仅可以让你和新郎新娘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还能多认识一些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就是要让麻烦找上门来

假设有一个工作非常棘手,让所有人都敬而远之。倘若上司将这个工作交给你,你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这项工作虽然麻烦,却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呢?会这么想的人恐怕很少。

现在请你再试着回忆一下最近一次被上司派以难题时的心情。那个时候,你有没有觉得充满挑战、跃跃欲试呢?

接下来,让我们换个角度,考虑一下上司当时的感受吧。“这么棘手的工作,肯定谁都不愿意干……这个时候我能找谁呢?还是找个埋头做事、不爱计较的人吧。” 这是一种极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毕竟如此一来,上司便不必担心遭到抱怨。但其实,我们中间还有着更为合适的人选。大家可以仔细回忆一下,看看自己身边是不是还有着这样一种人:他们充满热情,能够愉快地接受任何事情。即便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他们也会尽心尽力、满怀兴趣地逐一搞定;如果是稍感棘手的事,他们同样会痛快地答应下来,竭尽所能地努力尝试;哪怕是让人着急上火的大麻烦,他们也都能开开心心地尽力完成。要是问他们乐在何处, 他们甚至会告诉你:“正因为顾客的要求蛮横无理,才显得格外有意思呢。” 如果你身边有着这样的人,你是不是也想将工作交给他们来做呢? 如果你是上司,是不是也会积极地为这种部下排忧解难、提供建议呢?

愉快工作的人,其实要比“听话”的人更具有工作上的主动性。与此同时,他们

也会自觉萌生出新的点子和创意。这样一来,他们身边也总是笑语不断、气氛融洽。要是最终结果高于预期的话,人们也往往会觉得这是他们的功劳。

因此,有了棘手的工作,我们才更应该主动接受、迎难而上。

说到这里,可能也有人会想:“给我个麻烦事做,万一不是出于好意而是看我不顺眼,想趁机把我排挤出去怎么办?”当然,这种情况确实可能出现。

上司交给你这份棘手的工作,可能根本就没指望你能完成。

这种情况也着实令人无奈。但反过来想,正是因为不曾被看好,所以才是一次机会。

其实,那些当上企业老总的人往往都有过不为人知的艰苦岁月。比如他们中的某些人,在被降职后发奋拼搏,在工作岗位中努力表现、佳绩频传,最终受到赏识,功成名就;又比如有人被下派到某个赤字严重的工厂里,在世人一致认为公司即将倒闭时力挽狂澜,最终带领整个公司扭亏为盈等等。 在完成一件棘手的工作之后,你所获得的赞誉会意义非凡。

这正是所谓的“转祸为福”。

无论你有没有得到上司的赏识和期待,都应该抱有“就该让麻烦事找上门来”的

决心和勇气。

其实“转祸为福”这句话,我时常放在心中细细品味。如果将平常态设置为零的话,一旦出现了祸事,状态值也便成了负数。而当我们将祸事摆平之后,状态值也只能从负数变为零,仅此而已。 大部分人只想着去除祸事,更不会发自内心地欢迎祸事的到来。但如果在每一次祸事降临时,我们都能一鼓作气,将状态由负转正,情况又会如何呢?

我想,人们对你的好评一定会急速飙升,而你自身也会因此得到成长。这样看来,祸事果然是应该受到热烈欢迎的。

松下幸之助常说:“经济景气很好,经济不景气更好。”

在我的公司里,高层管理人员都有一个心得:“出现问题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尽管如此,可能还是会有很多人坚持认为,自己无法爱上那些烦人的工作。毕竟这些工作确实十分辛苦,而且上司也不对自己有任何期望,因此就更没了工作的动力。但你要知道,其实真正让你无法爱上面前这份工作的,还是你心中的壁垒。

不仅如此,不喜欢眼前的工作,恐怕也会对以后的工作失去兴趣。

德意志帝国的第一任首相俾斯麦曾经说过:“人生,就像坐在牙医大夫的椅子上。当你觉得真正的痛苦即将开始的时候,其实它已经结束了。”

爱上你面前的挑战

无论是谁,都会有不想做的工作。

面对着这些工作,恐怕大部分人都打不起精神来吧。 但你要知道,正是那些对一切挑战都欣然接受的人,才会一次次地得到工作的机会,实现自身的成长。毕竟公事也好私事也罢,“积极分子”们总是能够充满激情、跃跃欲试。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都深刻体会到了“积极分子”的重要性。正是这些满怀好奇的人们,才能够提出优秀的创意和想法,成为组织和社会的活力之源。

但与此同时,可能还是有人会认为,这些人是因为本身性格就比较乐观,所以才会欣然接受那些棘手的工作。

不过我在这里要告诉你,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这些都与自身的性格无关。只要是掌握了必要的诀窍,谁都可以爱上自己面前的这份工作,并为之努力奋斗。

我之所以敢这样说,就是因为我自己也是个粗枝大叶的普通人。但自从组建了自

己的公司之后,我努力寻找窍门,终于使自己能够坚持不懈地开心工作。与此同时,也开始有人跑来对我说:“你干得可真带劲儿,我都想把工作交给你做了。” 我从这一经验中渐渐明白,确实存在一种诀窍,能够让每一个人都积极工作、努力奋斗。 一旦掌握了这一诀窍,眼前的工作就会变得无比欢乐,即便是再烦人的工作,也会令人积极主动地欣然接受。

也正因如此,那些进入我公司的新职员们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开始愉快地工作(虽然我作为总经理,这样说有些不太合适)。

由此观之,人是能够改变的。 我在本书中试着总结了一下成为“积极分子”的成功秘诀。

具体来说,为掌握并实现这一秘诀,我将其大体分为3个步骤。

①紧握机会。

②提出许多自己的创意。

③告诉周围的人,你很快乐。

我提出的这3个步骤,恐怕和其他技巧书中提到的诀窍大相径庭。 如前所述,“紧握机会”也就是说,一旦机会降临,首先要将其牢牢把握。可能你并不认同,但

也没有关系,照做就可以了。毕竟这并不是要求你必须觉得“这个机会挺有趣的,我试试吧”,而是要让你学会“无论如何都要先抓住机会”。也就是说,即便是看上去没什么意思的工作,也要先进行尝试。

为了学会这一点,我们必须先越过自己心中的壁垒。稍后我会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第2个步骤就是“提出许多自己的创意”。在我们公司,这一步骤是极受重视的。其实,这一步骤才是成为“积极分子”最重要的一环,有了这一环,不情愿完成的工作也会变得趣味盎然。

更重要的是,只要通过练习,任何人都能提出自己的无穷创意。在新点子不断涌现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输出”质量,而且还能自觉主动地投入工作,从而大大激发了自身的工作热情。

“提出创意”这一项技能,并不只是企划或制作人员才应该具有的必备素质。我认为,无论是何种领域的何种职业,都应掌握这项基本技能。 一旦你能够源源不断地提出自己的创意,也就该进行最后一个步骤了,“告诉周围的人,你很快乐”。在这一步骤中,张开你的嘴巴,告诉你周围的朋友“我非常快乐,快乐极了”是极为重要的。

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会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形成记忆,并进一步对新的工作产生影响。不仅如此,一个人表现得十分开心,整个团队的气氛也会随之融洽,

团队成员的表现也会因此得到提升。

经过3个步骤的不断反复,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从前那个怕麻烦的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开始积极进取、奋发工作。由此,你也便顺利晋级为“积极分子”了。

接下来,我们将就这3个步骤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

扔掉你的“过滤器”

在不断反复上述步骤的过程中,最为必要的还是抓住眼前出现的机会。

因此,即便是一项看上去极为繁琐的工作,大家也应该将其视为一次绝佳的机会,鼓起勇气,放手一搏。当然,想要自然而然地抱有这样一种心态也绝非易事。刚一开始可能大家都会不情愿,但即便如此,我也希望各位都能够意识到“抓住机会”的重要性。

换言之,“抓住机会”也就是“消除心中的壁垒”。只有消除了这一壁垒,我们才能够勤奋工作、努力拼搏。

当然,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着偏见与常识。但反过来想,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倘若没有这些偏见和常识筑成的壁垒,又如何能够保护我们不受到垃圾信息的冲击呢?由此看来,这些壁垒其实也正是我们自己的“专用过滤器”,

它不仅能够将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储存起来,还能对其进行过滤,使我们更为高效地获得必要的信息。 但是,即便是专用过滤器,也极有可能会将有益于自身的信息过滤出去。

仔细想想便不难发现,其实这些过滤器都是由我们自身积累的各种常识搭建而成的。因此,即便是有人大力推荐,我们还是会将未知的、带有偏见的事物毫不留情地丢给过滤器进行过滤。

这样一来,我们便无法成长。

如果摘掉了这个“信息过滤器”,我们就不会再对每天的所见所闻无动于衷,也就不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将这些信息统统过滤掉。

这,便是我们学会享受工作的重要一步。

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工作繁重无聊,其实什么也改变不了。

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那些无趣的工作磨平了自己的斗志,恐怕更不能赢得自己想做的工作。

因此,我们必须先将眼前的工作当成是“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别人的工作”。

而在这个时候,摘掉自己的“信息过滤器”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能有些人看到这里就开始有些不服气了:“我很相信自己的判断(过滤器),凭什么要照你说的这么做?”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恰恰是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更应该提高警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戒烟疗法》?这本书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许多国家都风靡一时,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畅销之作。在这本书中就曾经提到,那些总觉得自己想戒就能戒的烟民,反而是最难戒掉的;而那些认为自己怎么戒也戒不掉的人,却能够痛快地戒烟成功。

事实上的确如此。 我们公司一直提倡“企业禁烟”,曾经让所有吸烟的职员都成功地摆脱了烟瘾。可以说,我们当时的制胜法宝,便是这本《戒烟疗法》。而这次“禁烟运动”也使我切实地认同了那句话——总觉得自己想戒就能戒的烟民,确实最难戒烟成功。

其实,这与那些疯狂痴迷于邪教组织的人一样,他们往往觉得自己不会陷入泥沼,但结果却恰恰证明,他们反而是最难自拔的狂热分子。

这样看来,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抱有极大的信心,那么即使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想法。相反,那些不太依赖自身判断力的人,反而更容易接受外界的规劝和教导,因为他们总是在不停地更新着自己的想

法,一旦发现错误,便能够及时修正轨道,走上正途。

由此看来,自信固然重要,但也要抱有一颗谦逊的心。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多看看别人的做法,不要总是固执己见。这才是更为稳妥的做法。

肯听话的3/40

“把握机会”的重要性,其实强调多少遍也不足为过。

但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懂得把握机会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而真正能够听进别人劝告的人却又少之又少。对此,松下幸之助先生曾表现出极大的震惊,而我也同样深有感触。

其实在很久以前,我就开始有意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将其建议付诸于行动。

比如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当时,我们有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语文老师。他上课时很喜欢讨论手相、面相、易经之类的古怪问题,经常和我们天南海北地闲聊一通。因此,学生们都十分喜欢他。

等到我们高三快要毕业的时候,他给我们介绍一本书。据他说,他之所以会选择

教师这一职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能够向学生们推荐这本书。 看到老师如此热切地期盼,我又岂有不读之理?那天放学之后,我便急忙跑到书店买了一本,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读过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本关于前世来生的书。虽然里面有些部分写得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确实令我对今后的人生产生了诸多感悟。

数周之后,老师又在课上聊到了这本书,并让已经读过的同学举手示意。当时,包括我在内,只有3个同学举起了手。

40人的课上,仅有3人读过。

其实老师在向我们介绍这本书的时候,应该还有很多同学也都做了笔记,想必他们也是打算抽空找个时间买来阅读的。不过,能够立即将老师的话付诸实践的,却只有3名同学。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数周之内都没能有所行动,恐怕以后也不会将那本书买回来阅读了。这样的结果,着实令人惋惜。 但可能也有人会觉得:“前世来生什么的与我无关,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但事实上,原本这门课不也是你自己根据兴趣选择的吗?再者,既然老师都已经如此热情地推荐了,难道你就不应该听听老师的建议,试着读读这本书吗? 一旦打开了这本书,你就一定会有所发现。

这看似普通的“3/40”,恰恰反映出了能够把握机会、付诸实践的人们所占的比例。由此看来,这些“行动派”们确实数量稀缺。 连喜欢的老师给出的建议都这么难以接受,要是换作自己不欣赏的人,恐怕就更没有人会听他的建议了。

我在步入社会若干年之后,还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当时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杂志,看到我的大学老师正在介绍自己平时喜欢读的书。说老实话,我在学生时代并不怎么尊敬这位老师。

不过仔细想想,他毕竟曾经教过我,而且他喜欢的书没准还能对我有所启发。这样一想,我便在亚马逊上痛快地下了单。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读完老师推荐的书之后,我竟然茅塞顿开!虽然整本书都是在介绍日本第一位瑜伽行者中村天风的个人事迹,但其中的有些内容却对我意义非凡。

由此看来,与自己的人生有着某种联系的人,果然是会采取一定的形式,将那些所需的信息传递给你的。

不过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我和这位老师只有过一面之缘,当然,对此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而所谓的“我不欣赏这位老师”的既有观念,恰恰也是“信息过滤器”造成的一种自以为是。因此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正是那些自己不太欣赏的人,

才有可能令你得到迅速的成长。

此外,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人之所以讨厌另一个人,其实是因为对方身上有着自己的某种特质(影子),而这种特质恰为自己所不耻。

所以,如果你能听取一个不为自己所欣赏的人提出的建议,你就能得到极为重要的人生启示。

为什么企业经营者要努力健身?

为了能够把握机会,我们必须要学会听取他人的建议,并将其立即付诸行动。

也就是说,“积极分子”的步伐应当轻快,做事不能拖拉。

在刚刚那个语文老师的例子中,同样有很多学生都将老师的推荐记了下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真的会买下这本书,开始埋头苦读。 真正能够听取建议的人,都是肯说肯干的“行动派”。光听不做,是不会得到任何成长的。

比如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某个问题的时候,如果大家都能够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问题就会轻轻松松地得到解决。

又比如有一个不太想做的项目,但倘若你能够毅然决然地拿起电话,问题也便迎

刃而解了。

只要能够做到灵活应变,你在公司的人际关系也会变得其乐融融、一路顺畅。 举例来说,当上司和下属之间的关系较为生疏的时候,两个人就容易互相猜忌。上司总想着“他为什么不来找我商量商量”,而下属则一直抱怨“还是上司呢,平时都不招呼我一下”。

其实在这种时候,上司和下属都不应该拘泥于自己的地位或立场,而是应该“先发制人”,自己首先开口,进行沟通和交流。

在我们公司,人人都有这样的意识。 哪怕只有一丁点儿兴趣,也应该鼓起勇气进行尝试。当然,这并不仅仅限于工作之中。

倘若在工作之外,你也同样能够把握机会,积极尝试,自身的可塑性就会得到极大的扩展。而由此累积得到的宝贵经验,最终也会在你的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先生,年过六旬才开始学习网球、潜水和跳伞。

对此,盛田先生说道:“作为世界级的企业经营者,我每一天都十分地忙碌。但即便如此,我仍旧能够充分享受乐趣。这一乐趣不仅将全世界的经营者们联系在了一起,也构成了我们之间的精神纽带。” 由此看来,索尼开始涉足电影行业和保险行业,恐怕也是盛田先生的乐趣使然吧。

而我亦是如此。只要是我觉得有趣的,我都会挑战尝试,亲自体验。 比如从几年前开始,我就非常喜欢健身。

一天,我碰到了我们公司销售部的一位职员,他的身材非常健硕。我随口对他说:“你的身材真不错啊。”他便与我滔滔不绝地分享起了肌肉的魅力,这场谈话持续了1个半小时。他还告诉我,他是一个狂热的健美爱好者,学生时代还拿过“最佳胸肌奖”的冠军。

他对我说:“柳泽,你要是能每周都锻炼1~2个小时的话,只要坚持2个月,你就能变成布拉德?皮特了!”我被他的话深深打动,第二周便跑到他推荐的健身房报了名,并让他来当我的健身教练。

自此,我便迷上了健身。而1周1次的健身房锻炼,也开始令我迫不及待。

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我已经30出头,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开始走下坡路,但唯有我的肌肉,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不停地茁壮成长。 不过,因为最近肌肉生长得有些过快,甚至影响到了我的另一爱好——冲浪,所以我现在也开始适当控制健身的强度了。

而健身也开始令我意识到,其实每一位企业经营者,都应该长期努力地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 倘若一个企业经营者对自己的身体都没有信心,那么他在经营决断

时也会较为迟钝。由此观之,即便是因为兴趣爱好而开展的活动,最终也会对工作产生极佳的影响。

不过,确实也有人总是无法抓住机会、付诸行动。

虽然他们心里知道“应该让自己变得更为积极”,但却总是犹豫不决,缺乏自信。

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其实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在依靠“信息过滤器”观察世界,总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作出判断。

对于抱有上述想法的人,我有一句话要送给他们——不是“不能”,而是“不做”。

其实世间之事也大致如此。问题并不在于你能不能做,而是在于你肯不肯做。

因此,我想借用这句话来奉劝各位:不要徘徊,果断尝试。

毕竟在大多数情况下,问题的解决都会比你预想的更为简单。而这种成功经验的不断累积,也会令你的“过滤器”在不知不觉间自动消失。

天马行空亦为乐

充分理解了“把握机会”的重要性,并能够将其付诸实践的话,我们就可以进入

到下一个步骤了。

这一步骤便是“学会享受你所得到的机会”。 事实上,将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付诸实践之后,我们可能并没有料想中的那般乐在其中,反而觉得无聊至极。如此一来,人们便会对其后的各种机会不闻不问。而与此相对,虽然有些事情我们一开始并不情愿,但实际尝试之后却发现其乐无穷。

显然,只有后者才会令我们在再次遇到棘手问题的时候,仍旧愿意进行挑战与尝试。

既然如此,我们又如何才能做到乐在其中呢? 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提出许多自己的创意”。即便你的想法不怎么好,也完全没有关系。 如果一个人是被迫完成某项工作的,他是不可能乐在其中的。因此,发自内心地、主动地投入到一项工作之中,才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由于每个人的乐趣点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找到专属于自己的乐趣所在,我们应该多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如果“有了一两个想法,但却没觉得有什么乐趣”,你就不能被称为“积极分子”。

以最开始的婚宴邀请为例,可能有很多人并不擅长参加多人的聚会。那些不习惯和陌生人打交道的人,恐怕无法享受到婚宴的乐趣。

但是,这些人一定也有着自己的乐趣所在。

如果有人喜爱美食,便可以尽情品味婚宴中的各色美味;如果有人喜欢服饰,则可以仔细观察各位嘉宾的穿着打扮;而如果是喜欢摄影的话,也可以拿出顶级的摄影装备,主动给新郎新娘拍照留念。这些照片还可以做成影集,送给新人们当作礼物。

这样一来,婚宴也便充满了各式乐趣。

因此,与其担心自己去了婚宴也无所事事,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好好琢磨一下自己的乐趣所在,想出10个甚至100个乐趣点来。

那么,如果是上司交待了一项十分无趣的工作,我们又该怎么办呢?说是无趣,果真如此吗?在这项工作之中,难道我们就真的找不出任何一点乐趣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比如某项工作的预算很少,但却可以用到自己一直想用的新技术;又比如客户经理虽然很凶,但他手下却有着很多漂亮美眉(或者大帅哥)…… 因此,无论是什么工作,都一定会有你感兴趣的部分。

但如果真要是无聊透顶的工作,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其实反过来想想,连这种无

聊透顶的工作你都能够全力以赴、埋头努力,这本身不就已经很有意思了吗?而且,如果你能够远远超出大家的预期,出色地完成这项工作的话,那滋味绝对会比吃了蜜还要甜。

由此看来,为了学会享受手中的机会,我们首先需要绞尽脑汁,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点来。

不过,除了那些专门从事企划设计工作的人之外,恐怕大部分人都没有接受过头脑风暴式的创意训练。但我却认为,能够提出许多自己的创意其实是一种技能。众所周知,任何工作都一定会有其创造性的一面,因此,这项技能在任何工作领域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以销售工作为例,如果你能想出100种方法向这一地区的潜在客户进行推销的话,可能这100种方法中就有1种方法能够取得令人惊叹的成果。

此外,在“提出许多自己的创意”这一步骤中,重要的恰恰是“许多”二字。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没有人从一开始就能够想出好的想法,二则因为提出的创意多了,人也会逐渐愉悦起来,情绪也会变得更为积极。

假设我们让你在接下来的1个小时内提出100种创意的话,为了凑数,你也一定会想出一些明显不切实际的点子,甚至还可能会想出些荒唐滑稽的点子来。

比如,“我要飞啦”等等。 很显然,这些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在提出这些想法的过程中,我们却能够感受到不少的乐趣。

由此看来,单单是考虑“如何才能让枯燥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这一问题,我们就已然能够感受到乐趣所在了。

为了能够提出大量的创意,我们还必须要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即便是自己觉得非常无聊的事情,也可能会在视角转换之后,多出一份意想不到的精彩。因此,那些天马行空的怪点子,也可能会帮助我们找到一些能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假设我们现在提出了一个“吃布丁”的想法。当然,可能这个想法就是单纯因为自己想吃布丁而提出来的。但即便如此,这也是一个很棒的想法。 提出想法之后,我们就要顺着这个想法,付诸实践。

我们步履轻快地走进了便利店,买布丁,吃布丁。

一气呵成,痛快淋漓。

可能有人觉得我是在开玩笑,但所谓“积极分子”,诚然如此。 想法一箩筐?说的就是你!

能够提出许多自己的想法,就能够有更多人生选择。

人生一旦有了许多的选择,便不会轻易地陷入僵局。

这条路走不通时,可以选择另一条;另一条路走不通时,还可以选择这一条。当我们知道自己还有退路的时候,便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 要想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们要做的不是改变性格,而是要掌握技巧,提出创意。

那么,如何才能提出大量的创意,成为名副其实的“点子王”呢?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也不可能在1天之内就变成满脑子妙计的“诸葛亮”。而那些推动了历史进步的无数锦囊,也无一不是勤勉聪慧、不断积累的结果。

与此同时,一味地努力也不一定就能想出有用的点子来。比如说,在我们这个聪明才智占有一定话语权的社会中,即使人人都努力蛮干,也不可能个个都成为詹姆斯?韦伯?扬那样优秀的广告策划人。

但是,只要经过训练,每个人都能够提出许多的创意。即便是儿童,亦不例外。 对此,我一直深信不疑。 究其原因,也正如广告怪才詹姆斯?韦伯?扬在《生产意念的技巧》中所说:“创意,完全是各种旧有要素的重新组合。”

确实,创意即是“组合”。

只要掌握了小小的技巧,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发现新的组合,产生新的创意。

与无拘无束的天马行空相比,在有了一定条件的约束之后,我们反而能够更为顺利地提出自己的创意。由此看来,规定了题目,规定了时间,“30分钟内想出50个点子”确实会比料想中更为简单。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许多的“创意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旧有要素间的新式组合。在这其中,当然也不乏许多简单易用、一学就会的灵活技巧。

只要掌握了上述技巧,每个人都能拥有泉涌般的灵感和无数的创意。显然,这也将与过去那种苦思冥想却又无疾而终的时代有着本质的不同。 事实上,我们公司就经常召开创意会议。在会议上,新来的职员大多提不出什么想法,但几个月之后,他们全都变成名副其实的“点子王”了。

通过公司的创意会议,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头脑风暴式的创意训练所积累出来的显著成果。 在本书的后半部分中,我将对这一速成型的技能训练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大声喊出“我快乐”

如果你已经能够顺势而为,牢牢地把握住眼前的机会并能主动提出自己的创意,

那么恭喜你,你距离“积极分子”仅剩下最后一步。 到了这一阶段,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当中,你都应该能够无往不利、干劲十足。

不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不应该将开心藏在心里,而是应该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也就是最后的一步:告诉周围的人,你很快乐。

“我在很久以前就爱上了自己的工作,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很精彩。” 这确实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我也经常将我的开心挂在嘴上,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认为,将自己的快乐转化为语言说出来,可以在别人的脑海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公司里,如果能给上司或者同事留下“拼命三郎”的好印象,下一次有价值的项目就极有可能落在你的头上。这样想来,其他公司的人经常会对我们说:“你们公司的工作氛围真好,非常希望我们之间能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恐怕也是出自同样的道理吧。

据说在大脑相关机制的作用下,一件事若能使人备受感动,就会给这个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如果能够将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对方,也能将这一快乐深深地刻入对方的脑海。

举例来说,我经常受邀去演讲或是作报告。在这种场合中,我常常会“选择性”跑题,给大家即兴说几段有趣的故事。 我在讲这些趣事之前,往往会自己先笑几声。这样一来,观众们就会对此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会产生出“柳泽先生也觉得自己的故事很有意思呢”、“真令人难忘啊”之类的感想。

别人一旦觉得你乐在其中,就会逐渐对你委以重任。你的人脉也会逐步丰富起来,真可谓获益良多。 因此,大家都应该尽可能地将快乐写在脸上、挂在嘴上,分享给全世界。

除此之外,告诉别人“你很快乐”还有另外一重效果——大声说出自己的快乐,还能使自己更加坚信自己生活在快乐之中。

堪称“企业经营者圣经”的畅销书《幻想公司》中就曾经指出:“通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人一旦将某个想法说出口后,即便他本来没有这一想法,也会产生出遵循这一想法的行为倾向。”

由此看来,大声说出自己的快乐,会产生极强的心理暗示。

如果你是真的快乐,你就会变得更为快乐;如果你并不是非常地快乐,又或者是根本没觉得有什么值得开心的地方,你也可以通过说出自己的快乐,使工作真正变得让人愉快起来。

在这样一个前途未卜的社会里,即便进了大公司,也并不意味着你就端上了铁饭碗。而那些进了小公司的人,虽然周围缺乏前进的榜样,却更容易产生忧患意识,为了提高技能而买书钻研,并最终自学成才。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境遇下,你才更应该大声宣布“我很快乐”,满心欢喜地开展工作。

我一直认为,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固然重要,但掌握一种能够使自己对任何工作都充满热情的工作技巧,也同样十分关键。

诚然,让那些对未来充满不安的人们爱上自己眼前的工作,着实有些强人所难。但恰恰是成为工作中的“积极分子”,才能够不断拓宽自己的道路,开创不一样的未来。如果你坚信这一点,并付诸实践,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变化。

在这里,重要的是要“相信并投入其中”。正如确立了汽车流水线生产方式的“T型车之父”亨利?福特所说: “无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你都是对的。”

神仙也傻眼

至此,能够使自己对工作充满热情的小技巧便介绍完毕了。

如上所述,只要学会抓住眼前的机会,提出自己的创意,并告诉周围的人“我很快乐”,任何人都可以爱上自己的工作。而爱上眼前的工作,其实也与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紧密相关。

所以就趁现在,让我们一同踏出这关键的第一步吧!

另外,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改变自我,这里还将给大家介绍一个“配套”的速成型小练习。 请大家配合这套练习,一起来实际挑战一下吧!

首先,你需要到自己常去的地铁站去。接下来,请假装和往常一样,等待地铁。好,现在请登上反方向的列车并坐上几站地。好,可以下车了。现在,给自己来一场短暂的旅行吧。 通过这次旅行,你发生了什么变化?

以上便是小山熏堂在《意外的暗示》一书中提到的,所谓“神仙也傻眼”的方法之一。小山熏堂是一位著名的广播剧作家,电影《入殓师》的脚本便是出自他的手笔。

小山熏堂对此解释道:“假装和往常一样,但却突然出其不意,作出‘神仙也傻眼’的事。这样一来,一定会有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而自己也会开始重新审视生活。” 我听了小山的话之后,立刻选择了一班反方向的地铁,开始了我的“意外之旅”。

但要说发生了什么的话,其实,也没发生什么特别值得写的事……

不过,要是真碰到了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倒也着实能够成为一次美谈。

但事实上,专心致志地观察车站的行人,反复思量终于下定决心跳上反方向的地铁之后,我只是更加厌恶人满为患的地铁而已。

可以说,从一开始我就抱有消极的想法,认为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奇遇。这样看来,抱有这种想法恐怕十分不妥…… 但纵然如此,我仍旧有所收获。知道自己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并立即展开行动,这便是其意义之所在。即便知道这样做很麻烦,但还是能够亲力亲为,也绝对堪称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毕竟,我知道自己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踏出这勇敢的第一步。

能够成为这样的人,确实是值得称赞的。

当然,听取意见并展开行动,其实并没有什么损失。

通过如此简单的小练习,我们就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这种尝试确实很有价值。

但即便如此,敢于跳上反方向列车的人,恐怕也和那次语文课上的人一样,只有3/40吧。

而剩下的人,应该都会觉得这种行为“毫无意义”。

但事实上,正因为是没有意义的事,才最适合作为练习。

如果某件事一开始就很有意义,所有人都应该会亲自尝试。但我想让大家通过这次练习去体验的,是学会挑战那些乍一看毫无意义的事。

即便你现在正在读这本书也没有关系,请大胆地跳上地铁,展开自己的“意外之旅”吧。

其实这并不算是一件难事,而且你也一定会有所发现的!


相关文章

  • 刘一秒--攻心销售 1
  • 攻心销售95条 1.攻心销售五颗心,(1)相信自我之心.(2)相信产品之心.(3)相信客户相信你之心.(4)相信客户现在就需要之心.(5)相信客户使用后会感谢你之心. 2.说服使用的语言 1.简单回答的问题.2.问封闭的问题.3.问二选一的 ...查看


  • 刘珑演讲稿
  • 高考励志演讲:今天我必须成功 也许我们偶尔会成功, 甚至想放弃, 但这一切都不重要. 因为这一切终究会过去. 生命每天都是新的. 今天我们将度过一个全新的生命. 让我们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大家说好吗? 台湾有个年青人, 经过数年的拼搏 ...查看


  • 李大卫:开车送孩子上学,然后去看革命
  • 像所有人一样,维克多只关心怎样活下去,至于要在一起罪行中扮演什么角色,他顾不上劳神.当社会陷入无组织状态,犯罪则必然发展成高度组织化的活动,并逐渐成为生活常态,被所有人接受. 四年前,英国选战正酣.根据民调,大卫·卡梅伦领先工党对手的优势急 ...查看


  • 尴尬的瞬间
  • 每个人的生活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特别有趣,特别难忘,甚至有点尴尬的事情.这些事情的出现会让自己一时不知所措,陷入到尴尬之中,但是却给我们留下难忘的记忆,即使未来很多年时间过去了,想起那些发生过得比较尴尬的事情,还是让人难以忘怀.大概 ...查看


  • 高考前夕王国权励志演讲
  • 高考前夕班主任.考生家长不得不看的励志精彩演讲----王国权高 考励志演... 有人说:王老师,关键只有十一天了,一切都来不及了.我已经堕落两年多了,人家已经是宝马/奔驰车了,我还是手扶拖拉机.假如你是一辆拖拉机,送你两个字:借力.借助外地 ...查看


  • 量化投资大师詹姆斯
  • 量化投资大师詹姆斯·西蒙斯演讲:数学,常识和运气 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1938 年-)是美国的数学家.投资家和慈善家.作为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他是量化投资的传奇人物.西蒙斯1958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19 ...查看


  • 哈佛幸福课 第十课(字幕)
  • 幸福课 第十讲 早上好!今天要讲的是变化.今天很多事都会发生变化,我们之间的关系会发生变化,敬请关注啊! 上节课结束的时候,我们谈到很多种不同的变化.第一种方式是渐进式的,好像滴水穿石,要花时间的.一点一点的.慢慢的:第二种方式是突发式的, ...查看


  • [谢谢你_______]作文
  • 谢谢你,老师 四年的时间,过去得如流水般飞快,而在这四年中,有 一个人一直在陪伴我们.那个人就是我们的老师. 老师,犹如辛勤的园丁,每天都在给我们传授知识,使 我们慢慢变得聪明,拥有最后一瞬间的绽放. 您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第二位妈妈, 天向上 ...查看


  • 星期一,不想上班
  • 作者瓜美将,理工科女博士,后转行企业管理咨询,现居德国,业余时间写写护肤品科普,扯扯人生理想. 又到周一早上,你脑海中冒出过"怎么又要上班"的想法吗? 你问过自己吗,为什么周一想到上班,幸福感就顿时降低了呢? 今天,想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