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12-14 11:04
杨婷
“严以修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形势新常态下,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习总书记“严以修身”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严”字当头,正确认识严以修身、注重养心,肩负起人民重托,担当好历史使命,创造出经得起检验的业绩。笔者认为,严以修生重在“忠诚、干净、担当”,落实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上。
一、对党忠诚是灵魂,没有对党的绝对忠诚,党员干部就会丢了“魂”,工作就会失了“向”,就丧失了作为共产党员最起码的条件。对党忠诚,就要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站稳党的立场,与党风雨同舟,永远以党的事业为先,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对党忠诚,就得强化纪律意识,把守纪律讲规矩放在突出位置。我们党从一大召开时仅有50余名党员,发展成为现在拥有86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靠的就是严明的党纪条规。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严格按照党纪条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党章、党纪、国法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等“五个必须”,都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有的人连档案都可以随意涂改,“年龄越来越小,工龄越来越长,学历越来越高,资格越来越老”,很难想象在别的问题上不弄虚作假。
二、个人干净是做人底线。我们从事的事业,圣洁而光荣,不干净的人没有资格加入其中。只有个人干净,才有做人的底气,为官的正气,办事的硬气,才有担负领导重任的“资格”。“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为了人民。要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把人推向高峰也能使人跌入深渊。对此,领导干部必须高度警惕,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法律不可逾越,依法用权、依法办事是必须严格遵守的底线、不可逾越的红线。只有领导干部带了头、做好了,才能以上率下,带动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弘扬法治精神,积极投身法治中国建设。
三、敢于担当,就是牢记责任、恪尽职守,使命面前能“站得出”。我们不是一般地讲干部要负责任,而是说,全面深化改革一是要碰体制的“硬”,二是要动既得利益的“奶酪”。有的干部不愿冒风险,不愿担责任,不敢触及积重难返的深层矛盾。怕一旦“走麦城”砸了“一世英名”。不拍板、不负责任、不冲在头里,成为改革中有些干部的“风格”。至于有的官员,因为反腐纠风,所以“不拿也不干”,躺倒混日子,一推二躲三踢皮球,指望他们在“新常态”下勤勉奋进,在深化改革中有所“担当”,就更是无从谈起了。关于担当精神,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强调比较多的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思想作风、一种责任情怀。他说,“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归根结底,担当就是一种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只要具备了这种精神,“心底无私天地宽”,自然就能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敢于下深水、涉险滩,勇于破藩篱、扫障碍,推动改革发展事业不断向前。
来源: (湘西)团结报
光明网12-14 11:04
杨婷
“严以修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形势新常态下,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习总书记“严以修身”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严”字当头,正确认识严以修身、注重养心,肩负起人民重托,担当好历史使命,创造出经得起检验的业绩。笔者认为,严以修生重在“忠诚、干净、担当”,落实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上。
一、对党忠诚是灵魂,没有对党的绝对忠诚,党员干部就会丢了“魂”,工作就会失了“向”,就丧失了作为共产党员最起码的条件。对党忠诚,就要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站稳党的立场,与党风雨同舟,永远以党的事业为先,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对党忠诚,就得强化纪律意识,把守纪律讲规矩放在突出位置。我们党从一大召开时仅有50余名党员,发展成为现在拥有86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靠的就是严明的党纪条规。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严格按照党纪条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党章、党纪、国法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等“五个必须”,都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有的人连档案都可以随意涂改,“年龄越来越小,工龄越来越长,学历越来越高,资格越来越老”,很难想象在别的问题上不弄虚作假。
二、个人干净是做人底线。我们从事的事业,圣洁而光荣,不干净的人没有资格加入其中。只有个人干净,才有做人的底气,为官的正气,办事的硬气,才有担负领导重任的“资格”。“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为了人民。要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把人推向高峰也能使人跌入深渊。对此,领导干部必须高度警惕,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法律不可逾越,依法用权、依法办事是必须严格遵守的底线、不可逾越的红线。只有领导干部带了头、做好了,才能以上率下,带动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弘扬法治精神,积极投身法治中国建设。
三、敢于担当,就是牢记责任、恪尽职守,使命面前能“站得出”。我们不是一般地讲干部要负责任,而是说,全面深化改革一是要碰体制的“硬”,二是要动既得利益的“奶酪”。有的干部不愿冒风险,不愿担责任,不敢触及积重难返的深层矛盾。怕一旦“走麦城”砸了“一世英名”。不拍板、不负责任、不冲在头里,成为改革中有些干部的“风格”。至于有的官员,因为反腐纠风,所以“不拿也不干”,躺倒混日子,一推二躲三踢皮球,指望他们在“新常态”下勤勉奋进,在深化改革中有所“担当”,就更是无从谈起了。关于担当精神,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强调比较多的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思想作风、一种责任情怀。他说,“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归根结底,担当就是一种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只要具备了这种精神,“心底无私天地宽”,自然就能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敢于下深水、涉险滩,勇于破藩篱、扫障碍,推动改革发展事业不断向前。
来源: (湘西)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