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古典园林的比较
——留园和桂离宫
摘要: 园林景观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用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
知和思维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人类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不同地域会带来景观表现上的各种差异,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民族、地区,由于文化背
景,生活环境的不同,景观上的差异也相当明显。日本园林和中国园林虽然都系属东方园林
体系,但是不管是从艺术审美、园林风格、营造手法等方面来看,中日古典园林还是有很大
的可比性的,下面以中国苏州留园和日本京都桂离宫为例进行浅析。
Abstract: The botanical garden landscape is the humanity us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use to build esthetics cognition and the thought centralism naturally which
the ideal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process applies manifests, is humanity's world
outlook, the values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is the humanity to happy world yearning
for. The different region can bring each kind of difference which the landscape
displays, even if in the identical country, the different nationality, the area,
as a result of the cultural context, the living conditions difference, on the
landscape difference quite is also obvious. Japanese botanical garden and Chinese
botanical garden although all is the Eastern botanical garden system, but no matter
is from art esthetic, aspects and so on botanical garden style, building technique
looked,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classical botanical garden has very in a big way
commeasurable, below keeps the garden and the Japanese Kyoto Cassiabarktree Palace
outside the capital take the Chinese Suzhou carries on the brief analysis as the
example.
关键词:中日古典园林 比较 艺术审美 园林风格 营造手法
Key word: Chinese and Japanese classical botanical garden、comparison 、art esthetic
botanical、garden style、building technique
前言:中日两国的园林都基于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也正是道家思想造就了东方园林体
系的从单纯的模仿和取法自然出发,进而上升到抽象和象征,从而形成高于自然的思维模式,
但两家各自向儒家和佛家两个方向发展。进而产生了两种形式相似,内涵迥异的园林模式,
也引领了东方古典园林的发展与进步。
正文:
1整体要素
1.1 地理、地貌环境
留园位于江南古城苏州,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
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日本是个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丰富而秀美的
自然景观,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甚至连姓名也大多与自然有关,这种
审美观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
然观。
从留园和桂离宫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都对其景观环境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并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园林形式的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地表崎岖起伏,这主要源于中国西高东低,西北为山,东南为海的地形地
势。中国古典园林多以山水为主题骨架,对于地形的斟酌、利用,建筑的选址、朝向都模拟
大自然的山水风景。处理的主要原则为“高阜可培,低方宜挖”。
日本园林对于地势地貌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和中国园林的手法相似。园林内部也以自然山水
表现居多。
[1]
图1 留园平面图 图2 桂离宫平面图
1.2 规模
留园占地三十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桂离宫占地6.94 公顷,
有山、有湖、有岛。山上松柏枫竹翠绿成荫,湖中水清见底,倒影如镜。岛内楼亭堂舍错落有致。
从留园和桂离宫规模来看,留园整个园林虽然占地面积不大,并且建筑密度较大,
但是集合江南造园师对于地形的利用,建筑构造的见长,运用曲直、明暗、大小、收
放等手法,营造了一种一步一景、移步异景的园林景观,整个园区的道路蜿蜒曲折,
参观者视线随道路、镂窗、门洞变化,框景而发生变化,整个视域远远大于园区的范
围,人们的心理感受便在曲折小径中发生丰富的变化。
虽然桂离宫属于皇家园林,但是不管是对于园区内山水的处理还是对于建筑的安
置,都是细心磨合,巧于心匠的规划。人们身处其中完全不是空旷、荒凉之感。给人
的感觉更多是“曲径通幽”。
1.3 总体布局
从留园的使用者的身份来看,留园属于江南私家园林,相对于桂离宫而言,在占地面积
上相对于“小气些”,但是而又完全符合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人们在此可以领略到自然山水
的肌理,可以舒身休憩于翠竹枫林之间。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
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
设有多种门窗,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
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
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
桂离宫的布局和清代皇家园林的布局有很大的相似性,整体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以衬托使
用者的身份、地位。而内部布局则遵循“模拟自然,抽象自然,升华自然”的原则,要说它
们的区别则主要体现在日本皇家园林在简单模拟自然的基础上继续升华思想,对于禅宗思想的追求以极致的手法表现的极为隐喻而又触动人心。
1.4 园林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是崇尚自然,是“壶中天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典型的
自然山水式园林。留园作为江南园林典型代表,其风格上也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
原则,其中把建筑、植物、山水有机的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
大自然的各种景物、景物的造型及气韵。如园林内部的假山,则是模仿大自然中真实的山,
虽然只是简单的用山石堆砌而成,但是配以水体的映衬,宛如一幅自然当中的山水画,其中
对于假山和水体、湖泊的比例的推敲使得从人的视角上观看,像是亲临大自然一般。而园林
内部对于植物的配置,讲究表现自然。
552年的《日本书记》中记载,当时佛教从中国传入,中国传统中一种追求华丽、富贵
的建筑法式被日本所接受,日本人开始大规模兴建佛教建筑。其后,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
入,使得当初的日本庭院在很多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
从园林风格来看,桂离宫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
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
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例如对于园林内部山水的处理上,虽然都是以中央水体为中心,但是留园内是通过配以
玲珑假山以展示自然的形态;而日本由于受海洋文化的影响,对于自然的模拟主要表现在在[2]
水体中配置许多小岛,岛虽然小巧,但是配置的矮小松树,也便形成一种微缩得自然形态。
图3 留园内部假山小亭 图4 桂离宫内的小岛
1.5空间处理
在空间处理上,留园依照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采用移步异景的手法,营造动态的、活
泼的、多透视点的空间。之所以采取多透视点的手法,源于中国古典园林力求从视角上突破
园林实体有限空间的局限性;对于留园内的动态的景观可以认为是人们在留园内部穿行时,
由于全园内部分为四个园区,所展示的景观各不相同,所以展示给人们的是一种动态的景观;
而活泼的景观在于形态的表现,假山、流水、自然式的种植方式,自然式的驳岸都体现了活
泼动态的园林景观。
桂离宫的空间处理上,通过不同的景观元素,在整个园区内形成不同的景观感受。
我们可以说它是池泉园,因为它以泉源为中心,构筑水池,池中布置五个岛屿,岛屿之间用桥相连。这五个岛屿和水池即是日本国土的象征。岛上堆土山,山上建亭子,有些中国
山水园的影子。
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书院造庭园,即以大书院为主体建筑,书院分为古书院、新书院、新御殿。这里曾经是亲王居住和学习的地方。
如果说它是说它是文人园,是因为所有的园林小品建筑都有出处,与中国文化或诗句有关。如取名为桂离宫,是因为汉代中国有桂宫。而造园时总体布局的依据就是白居易的《池上篇及序》。
图5 留园内蜿蜒小桥 图6 桂离宫书院
1.6 审美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诗情画意,对于园林内部各个小品景观都赋予诗意的名称,如听雨轩、曲院荷风、映水兰香等等,从这些景名中我们就能体会到此处景观的组成元素。如留园里的“远翠阁”,从字面上我们就能感知到在此处能眺望到层层翠竹。而观景平台本身由于建筑构造的精巧,也成为亮丽的景观,与站在观景平台所观看的景观形成对景。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隐喻的意境,对于景观的营造多用以小见大、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处处充溢着含蓄美、朦胧美[3]。
图7 留园框中“画” 图8 你在看“景物”,“景物”也在看你
日本古典园林对于艺术的追求表现的更加极致,它在表现自然时,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和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日本园林更多的注重是人内心的感受,是对于内心的一种洗礼和对话,坐在“枯山水”前静思、沉思,便是灵魂的的升华。
图9 桂离宫内枯山水 图10 寓意山水
2 造园要素
2.1 道路
道路系统是整个园区内部主要构成部分,园路的形成决定了游览者的行进路线以及对视线的引导。
从平面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出,留园和桂离宫内部的道路都是曲折蜿蜒,富有趣味性,凸显自然化。正所谓“曲径通幽”,便是园林内部的真实写照。
留园内部行进路线属于回游式,而桂离宫则是舟游与回游相结合的园林,既可依园路步行,徜徉穿梭于山水之间,又可坐船穿梭于洲岛之间。
2.2 植物
无林不成园,植物是园林组成部分的核心。园林内部观景台大多以植物为观看对象,纵然是假山假石也以植物为背景衬托。
留园内部植物以自然生长姿态成景,不做过多的人为修剪,并且把一些人的主观思想冠于植物,如岁寒三友:松、竹、梅。
对于植物的配置上,人们也强调人内心的心理感受以及体会,人们会在窗前种植芭蕉,以体会 “夜听芭蕉雨 ” 之情境。
在对于各景区之间的联系上,造园师善于利用通过四季的植物季相改变,形成一种动态的,活泼的景观,串联各个景区。
对于植物的质感运用,留园内自然是湖岸种植的垂柳,以细腻、柔软质感衬托假山石、河堤石的刚强美。
图11 垂柳与假山 图12 观花树种
日本园林内以松和枫树见多,并以此作为主景植物,常在建筑入口配以松树,整个园区内配以樱花用以点缀。层次清楚
,形式简洁
,但十分美观。选材以常绿树木为主,花卉较少,且多有特别的含义,如松树代表长寿,樱花代表完美,鸢尾代表纯洁等等。
图13 以松为植物主景配以红枫 图14 用樱花点缀
2.3 景观小品
日本园林内的石灯笼独树一帜,在日本语言中有“净火”一词,是指神前净火,意味着用火去净化万物。每当人们在保留火种时就愈感到火具有的神奇魅力。人们不愿意让着神圣的火种熄灭,就用笼去罩住它。
而留园内的景观小品以观景亭台为主,人们在观景平台上既可以看到美好景色,又可以成为这个环境内的一道景观线。
2.4 理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水是连续分布的,而整个水的形态以驳岸的形态限制,中国古典园林对于理水讲究追寻自然,模拟自然,在驳岸铺设玲珑石块。即使很小的水面也会蜿蜒曲折,寓意流觞曲水。
日本园林理水上很大部分和中国园林具有相似处,也是对于自然的模仿,但是由于日本本国的文化的影响,人们对于海洋文化的崇拜,以至在园林内部不和中国园林一样配以假山形成山水模式,而是在水中孤植许多小岛。园林内部的尺度感是由植物量度的,日本园林在“孤岛”上栽植矮小松树,形似海洋中的孤岛。
3 总结
虽然留园和桂离宫园林性质上不相同,留园属于私家园林,桂离宫属于皇家园林,但是在造园理念,人们表达的思想都有很大的相似性。而由于地域的不同,所表现的手法、风格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 黄海静. “壶中天地,天人合一”—— 中国古典园林宇宙观.重庆建筑大学学报(建
筑规划与设计版),2002(6)
[2] 李朗然. 中法古典园林艺术比较. 中南林学院,2005
[3] 高峰. 中西古典园林之差异. 山西建筑,2004(8):7~8
中日古典园林的比较
——留园和桂离宫
摘要: 园林景观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用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
知和思维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人类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不同地域会带来景观表现上的各种差异,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民族、地区,由于文化背
景,生活环境的不同,景观上的差异也相当明显。日本园林和中国园林虽然都系属东方园林
体系,但是不管是从艺术审美、园林风格、营造手法等方面来看,中日古典园林还是有很大
的可比性的,下面以中国苏州留园和日本京都桂离宫为例进行浅析。
Abstract: The botanical garden landscape is the humanity us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use to build esthetics cognition and the thought centralism naturally which
the ideal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process applies manifests, is humanity's world
outlook, the values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is the humanity to happy world yearning
for. The different region can bring each kind of difference which the landscape
displays, even if in the identical country, the different nationality, the area,
as a result of the cultural context, the living conditions difference, on the
landscape difference quite is also obvious. Japanese botanical garden and Chinese
botanical garden although all is the Eastern botanical garden system, but no matter
is from art esthetic, aspects and so on botanical garden style, building technique
looked,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classical botanical garden has very in a big way
commeasurable, below keeps the garden and the Japanese Kyoto Cassiabarktree Palace
outside the capital take the Chinese Suzhou carries on the brief analysis as the
example.
关键词:中日古典园林 比较 艺术审美 园林风格 营造手法
Key word: Chinese and Japanese classical botanical garden、comparison 、art esthetic
botanical、garden style、building technique
前言:中日两国的园林都基于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也正是道家思想造就了东方园林体
系的从单纯的模仿和取法自然出发,进而上升到抽象和象征,从而形成高于自然的思维模式,
但两家各自向儒家和佛家两个方向发展。进而产生了两种形式相似,内涵迥异的园林模式,
也引领了东方古典园林的发展与进步。
正文:
1整体要素
1.1 地理、地貌环境
留园位于江南古城苏州,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
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日本是个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丰富而秀美的
自然景观,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甚至连姓名也大多与自然有关,这种
审美观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
然观。
从留园和桂离宫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都对其景观环境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并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园林形式的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地表崎岖起伏,这主要源于中国西高东低,西北为山,东南为海的地形地
势。中国古典园林多以山水为主题骨架,对于地形的斟酌、利用,建筑的选址、朝向都模拟
大自然的山水风景。处理的主要原则为“高阜可培,低方宜挖”。
日本园林对于地势地貌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和中国园林的手法相似。园林内部也以自然山水
表现居多。
[1]
图1 留园平面图 图2 桂离宫平面图
1.2 规模
留园占地三十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桂离宫占地6.94 公顷,
有山、有湖、有岛。山上松柏枫竹翠绿成荫,湖中水清见底,倒影如镜。岛内楼亭堂舍错落有致。
从留园和桂离宫规模来看,留园整个园林虽然占地面积不大,并且建筑密度较大,
但是集合江南造园师对于地形的利用,建筑构造的见长,运用曲直、明暗、大小、收
放等手法,营造了一种一步一景、移步异景的园林景观,整个园区的道路蜿蜒曲折,
参观者视线随道路、镂窗、门洞变化,框景而发生变化,整个视域远远大于园区的范
围,人们的心理感受便在曲折小径中发生丰富的变化。
虽然桂离宫属于皇家园林,但是不管是对于园区内山水的处理还是对于建筑的安
置,都是细心磨合,巧于心匠的规划。人们身处其中完全不是空旷、荒凉之感。给人
的感觉更多是“曲径通幽”。
1.3 总体布局
从留园的使用者的身份来看,留园属于江南私家园林,相对于桂离宫而言,在占地面积
上相对于“小气些”,但是而又完全符合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人们在此可以领略到自然山水
的肌理,可以舒身休憩于翠竹枫林之间。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
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
设有多种门窗,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
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
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
桂离宫的布局和清代皇家园林的布局有很大的相似性,整体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以衬托使
用者的身份、地位。而内部布局则遵循“模拟自然,抽象自然,升华自然”的原则,要说它
们的区别则主要体现在日本皇家园林在简单模拟自然的基础上继续升华思想,对于禅宗思想的追求以极致的手法表现的极为隐喻而又触动人心。
1.4 园林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是崇尚自然,是“壶中天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典型的
自然山水式园林。留园作为江南园林典型代表,其风格上也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
原则,其中把建筑、植物、山水有机的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
大自然的各种景物、景物的造型及气韵。如园林内部的假山,则是模仿大自然中真实的山,
虽然只是简单的用山石堆砌而成,但是配以水体的映衬,宛如一幅自然当中的山水画,其中
对于假山和水体、湖泊的比例的推敲使得从人的视角上观看,像是亲临大自然一般。而园林
内部对于植物的配置,讲究表现自然。
552年的《日本书记》中记载,当时佛教从中国传入,中国传统中一种追求华丽、富贵
的建筑法式被日本所接受,日本人开始大规模兴建佛教建筑。其后,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
入,使得当初的日本庭院在很多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
从园林风格来看,桂离宫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
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
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例如对于园林内部山水的处理上,虽然都是以中央水体为中心,但是留园内是通过配以
玲珑假山以展示自然的形态;而日本由于受海洋文化的影响,对于自然的模拟主要表现在在[2]
水体中配置许多小岛,岛虽然小巧,但是配置的矮小松树,也便形成一种微缩得自然形态。
图3 留园内部假山小亭 图4 桂离宫内的小岛
1.5空间处理
在空间处理上,留园依照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采用移步异景的手法,营造动态的、活
泼的、多透视点的空间。之所以采取多透视点的手法,源于中国古典园林力求从视角上突破
园林实体有限空间的局限性;对于留园内的动态的景观可以认为是人们在留园内部穿行时,
由于全园内部分为四个园区,所展示的景观各不相同,所以展示给人们的是一种动态的景观;
而活泼的景观在于形态的表现,假山、流水、自然式的种植方式,自然式的驳岸都体现了活
泼动态的园林景观。
桂离宫的空间处理上,通过不同的景观元素,在整个园区内形成不同的景观感受。
我们可以说它是池泉园,因为它以泉源为中心,构筑水池,池中布置五个岛屿,岛屿之间用桥相连。这五个岛屿和水池即是日本国土的象征。岛上堆土山,山上建亭子,有些中国
山水园的影子。
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书院造庭园,即以大书院为主体建筑,书院分为古书院、新书院、新御殿。这里曾经是亲王居住和学习的地方。
如果说它是说它是文人园,是因为所有的园林小品建筑都有出处,与中国文化或诗句有关。如取名为桂离宫,是因为汉代中国有桂宫。而造园时总体布局的依据就是白居易的《池上篇及序》。
图5 留园内蜿蜒小桥 图6 桂离宫书院
1.6 审美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诗情画意,对于园林内部各个小品景观都赋予诗意的名称,如听雨轩、曲院荷风、映水兰香等等,从这些景名中我们就能体会到此处景观的组成元素。如留园里的“远翠阁”,从字面上我们就能感知到在此处能眺望到层层翠竹。而观景平台本身由于建筑构造的精巧,也成为亮丽的景观,与站在观景平台所观看的景观形成对景。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隐喻的意境,对于景观的营造多用以小见大、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处处充溢着含蓄美、朦胧美[3]。
图7 留园框中“画” 图8 你在看“景物”,“景物”也在看你
日本古典园林对于艺术的追求表现的更加极致,它在表现自然时,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和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日本园林更多的注重是人内心的感受,是对于内心的一种洗礼和对话,坐在“枯山水”前静思、沉思,便是灵魂的的升华。
图9 桂离宫内枯山水 图10 寓意山水
2 造园要素
2.1 道路
道路系统是整个园区内部主要构成部分,园路的形成决定了游览者的行进路线以及对视线的引导。
从平面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出,留园和桂离宫内部的道路都是曲折蜿蜒,富有趣味性,凸显自然化。正所谓“曲径通幽”,便是园林内部的真实写照。
留园内部行进路线属于回游式,而桂离宫则是舟游与回游相结合的园林,既可依园路步行,徜徉穿梭于山水之间,又可坐船穿梭于洲岛之间。
2.2 植物
无林不成园,植物是园林组成部分的核心。园林内部观景台大多以植物为观看对象,纵然是假山假石也以植物为背景衬托。
留园内部植物以自然生长姿态成景,不做过多的人为修剪,并且把一些人的主观思想冠于植物,如岁寒三友:松、竹、梅。
对于植物的配置上,人们也强调人内心的心理感受以及体会,人们会在窗前种植芭蕉,以体会 “夜听芭蕉雨 ” 之情境。
在对于各景区之间的联系上,造园师善于利用通过四季的植物季相改变,形成一种动态的,活泼的景观,串联各个景区。
对于植物的质感运用,留园内自然是湖岸种植的垂柳,以细腻、柔软质感衬托假山石、河堤石的刚强美。
图11 垂柳与假山 图12 观花树种
日本园林内以松和枫树见多,并以此作为主景植物,常在建筑入口配以松树,整个园区内配以樱花用以点缀。层次清楚
,形式简洁
,但十分美观。选材以常绿树木为主,花卉较少,且多有特别的含义,如松树代表长寿,樱花代表完美,鸢尾代表纯洁等等。
图13 以松为植物主景配以红枫 图14 用樱花点缀
2.3 景观小品
日本园林内的石灯笼独树一帜,在日本语言中有“净火”一词,是指神前净火,意味着用火去净化万物。每当人们在保留火种时就愈感到火具有的神奇魅力。人们不愿意让着神圣的火种熄灭,就用笼去罩住它。
而留园内的景观小品以观景亭台为主,人们在观景平台上既可以看到美好景色,又可以成为这个环境内的一道景观线。
2.4 理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水是连续分布的,而整个水的形态以驳岸的形态限制,中国古典园林对于理水讲究追寻自然,模拟自然,在驳岸铺设玲珑石块。即使很小的水面也会蜿蜒曲折,寓意流觞曲水。
日本园林理水上很大部分和中国园林具有相似处,也是对于自然的模仿,但是由于日本本国的文化的影响,人们对于海洋文化的崇拜,以至在园林内部不和中国园林一样配以假山形成山水模式,而是在水中孤植许多小岛。园林内部的尺度感是由植物量度的,日本园林在“孤岛”上栽植矮小松树,形似海洋中的孤岛。
3 总结
虽然留园和桂离宫园林性质上不相同,留园属于私家园林,桂离宫属于皇家园林,但是在造园理念,人们表达的思想都有很大的相似性。而由于地域的不同,所表现的手法、风格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 黄海静. “壶中天地,天人合一”—— 中国古典园林宇宙观.重庆建筑大学学报(建
筑规划与设计版),2002(6)
[2] 李朗然. 中法古典园林艺术比较. 中南林学院,2005
[3] 高峰. 中西古典园林之差异. 山西建筑,2004(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