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

学术研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

■ 刘宗良 名山县红星镇初级中学

[摘 要]文艺复兴是改变欧洲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一次极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在这场历史变革中,人文主义文学作为一整套新的思想和文学创作理念孕育而生。它在反教会旗帜下生长,在反封建的浪潮中发展,以其独有的特质、卓越的成就载入世界文学史。

[关键词]文艺复兴 文学 人本主义

一、背景

从14世纪开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各种手工商业大大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矛盾。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先后发生了规模较大的反封建压迫的工人、农民起义。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者的思想体系是宗教神学,一切上层建筑都为神学服务,文化科学完全成了“神学的奴婢”。资产阶级要推翻封建主义和宗教教会的精神统治,就必须摧毁这种对“神”的迷信,而强调“人”的作用。资产阶级希望从古代文化中去寻找反封建神学的利器,而古希腊罗马文化正是与宗教神学无关的古代文化的典范。他们把古希腊罗马文化当成批判宗教神学的现成武器,声称要把湮没了的古典文艺“复兴”起来,并积极发掘、整理古代文艺作品,进而掀起学习、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热潮。资产阶级打着“回到希腊罗马去”的旗帜,目的是要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的新思想新文化。中世纪后期掀起的这场轰轰烈烈的复兴古代文化的的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

但实质上,这场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单纯复兴,而是资产阶级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利用和创造,是他们用来摧毁封建神学,创立资产阶级新文化的一种手段。文艺复兴也并不仅仅是一次文学艺术的革新运动,而是一次全面的文化革新运动。这场运动始于意大利,后发展到德、法、英、荷等国家,几乎波及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在这场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人类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的人本主义文学以其独有的特质、卓越的成就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的明珠。

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具有鲜明的特点:主张用“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道”反对“神道”。 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代表有彼特拉克、薄伽丘、拉伯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他们的作品都通过不同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对封建贵族和僧侣上层的恶德败行加以嘲讽,并积极地传播人性、人权、现世享受、科学知识和国家统一等新的思想观念。

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彼特拉克就曾响亮的喊出:“我不想变成一个神,获得永生永恒,或者一手揽住天和地。对我来说,人的荣誉就足够了;这就是我所祈求的,我是凡人,我只求获得属于凡人的东西。”彼特拉克从小受古典文化教育,热衷于搜集研究古代典籍。他第一次提出“人学”和“神学”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并提倡研究人文科学以对抗教会的神学。他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最优秀的代表作是《歌集》。诗中歌颂了诗人对劳拉的爱情,表现了诗人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观。彼特拉克跳出旧抒情诗的框框,创造了十四行体,以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了劳拉的形体之美,刻画出诗人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这些诗篇大胆歌颂爱情,表达对幸福的渴望,反映出人文主义蔑视中世纪道德,热爱生活的世界观。

与彼特拉克一样,薄伽丘著名的短篇小说《十日谈》也是以批判宗教黑暗、歌颂爱情自由为主题。全书贯穿着反对封建制度,反对罗马教廷,反对禁欲主义,要求祖国统一的人文主义思想。小说以尖锐辛辣的笔法嘲笑、抨击了宗教禁欲主义的虚伪,以人欲的天然合理性为武器,表达了凡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爱欲都被看成合理的追求,而不是教会所说的罪恶的思想,反映了人文主义者自我意识觉醒的转向。

塞万提斯则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封建社会解体时期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循着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的足迹,描绘了西班牙王朝盛极而衰时期的种种弊端和败行。小说不仅描绘了一副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画卷,更是成功地塑造了鲜明生动而又复杂矛盾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常是对比与夸张并用,达到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之一。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在2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创作了两部叙事长诗、154首十四行诗、37部剧本和其他一些零散作品。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哈姆莱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罗密欧和朱丽叶》等戏剧已成为不朽的作品。这些戏剧同样贯穿着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剧中不乏对封建制度和暴政的批判,同时也表达出人文主义作家对民族历史和前途的关心,并意图从民族历史中寻找民族前途的答案。

三、影响

人文主义者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锋,带头从中世纪种种思想牢笼中冲杀出来,用自己的创作广泛地描绘了反封建教会的斗争,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现实的真相。他们极力讴歌资产阶级感情和情欲的合理性,肯定个人利益和对享乐的追求,对封建统治者和教权派人士精心编织的种种精神枷锁作了毁灭性冲击,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如果说文艺复兴使得人们长久以来所构建的、并一直坚定不移地守侯着的精神家园顷刻间坍塌,那么对于长期受制于中世纪教会的人们来说,人本主义文学无疑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人们开始尝试着用一种全新的理念和视角去认识世界、认识人类。

参考文献:

[1]曹晓青:新的时代 新的文学.湖湘论坛,2007年第6期[2]杨周翰 吴达元:欧洲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3]薄加丘:十日谈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4]莎士比亚:哈姆莱特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商场现代化》2010年4月(下旬刊)总第609期

191

学术研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

■ 刘宗良 名山县红星镇初级中学

[摘 要]文艺复兴是改变欧洲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一次极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在这场历史变革中,人文主义文学作为一整套新的思想和文学创作理念孕育而生。它在反教会旗帜下生长,在反封建的浪潮中发展,以其独有的特质、卓越的成就载入世界文学史。

[关键词]文艺复兴 文学 人本主义

一、背景

从14世纪开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各种手工商业大大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矛盾。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先后发生了规模较大的反封建压迫的工人、农民起义。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者的思想体系是宗教神学,一切上层建筑都为神学服务,文化科学完全成了“神学的奴婢”。资产阶级要推翻封建主义和宗教教会的精神统治,就必须摧毁这种对“神”的迷信,而强调“人”的作用。资产阶级希望从古代文化中去寻找反封建神学的利器,而古希腊罗马文化正是与宗教神学无关的古代文化的典范。他们把古希腊罗马文化当成批判宗教神学的现成武器,声称要把湮没了的古典文艺“复兴”起来,并积极发掘、整理古代文艺作品,进而掀起学习、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热潮。资产阶级打着“回到希腊罗马去”的旗帜,目的是要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的新思想新文化。中世纪后期掀起的这场轰轰烈烈的复兴古代文化的的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

但实质上,这场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单纯复兴,而是资产阶级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利用和创造,是他们用来摧毁封建神学,创立资产阶级新文化的一种手段。文艺复兴也并不仅仅是一次文学艺术的革新运动,而是一次全面的文化革新运动。这场运动始于意大利,后发展到德、法、英、荷等国家,几乎波及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在这场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人类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的人本主义文学以其独有的特质、卓越的成就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的明珠。

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具有鲜明的特点:主张用“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道”反对“神道”。 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代表有彼特拉克、薄伽丘、拉伯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他们的作品都通过不同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对封建贵族和僧侣上层的恶德败行加以嘲讽,并积极地传播人性、人权、现世享受、科学知识和国家统一等新的思想观念。

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彼特拉克就曾响亮的喊出:“我不想变成一个神,获得永生永恒,或者一手揽住天和地。对我来说,人的荣誉就足够了;这就是我所祈求的,我是凡人,我只求获得属于凡人的东西。”彼特拉克从小受古典文化教育,热衷于搜集研究古代典籍。他第一次提出“人学”和“神学”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并提倡研究人文科学以对抗教会的神学。他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最优秀的代表作是《歌集》。诗中歌颂了诗人对劳拉的爱情,表现了诗人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观。彼特拉克跳出旧抒情诗的框框,创造了十四行体,以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了劳拉的形体之美,刻画出诗人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这些诗篇大胆歌颂爱情,表达对幸福的渴望,反映出人文主义蔑视中世纪道德,热爱生活的世界观。

与彼特拉克一样,薄伽丘著名的短篇小说《十日谈》也是以批判宗教黑暗、歌颂爱情自由为主题。全书贯穿着反对封建制度,反对罗马教廷,反对禁欲主义,要求祖国统一的人文主义思想。小说以尖锐辛辣的笔法嘲笑、抨击了宗教禁欲主义的虚伪,以人欲的天然合理性为武器,表达了凡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爱欲都被看成合理的追求,而不是教会所说的罪恶的思想,反映了人文主义者自我意识觉醒的转向。

塞万提斯则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封建社会解体时期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循着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的足迹,描绘了西班牙王朝盛极而衰时期的种种弊端和败行。小说不仅描绘了一副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画卷,更是成功地塑造了鲜明生动而又复杂矛盾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常是对比与夸张并用,达到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之一。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在2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创作了两部叙事长诗、154首十四行诗、37部剧本和其他一些零散作品。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哈姆莱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罗密欧和朱丽叶》等戏剧已成为不朽的作品。这些戏剧同样贯穿着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剧中不乏对封建制度和暴政的批判,同时也表达出人文主义作家对民族历史和前途的关心,并意图从民族历史中寻找民族前途的答案。

三、影响

人文主义者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锋,带头从中世纪种种思想牢笼中冲杀出来,用自己的创作广泛地描绘了反封建教会的斗争,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现实的真相。他们极力讴歌资产阶级感情和情欲的合理性,肯定个人利益和对享乐的追求,对封建统治者和教权派人士精心编织的种种精神枷锁作了毁灭性冲击,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如果说文艺复兴使得人们长久以来所构建的、并一直坚定不移地守侯着的精神家园顷刻间坍塌,那么对于长期受制于中世纪教会的人们来说,人本主义文学无疑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人们开始尝试着用一种全新的理念和视角去认识世界、认识人类。

参考文献:

[1]曹晓青:新的时代 新的文学.湖湘论坛,2007年第6期[2]杨周翰 吴达元:欧洲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3]薄加丘:十日谈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4]莎士比亚:哈姆莱特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商场现代化》2010年4月(下旬刊)总第609期

191


相关文章

  • 外国文学的复习资料喏
  •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代文学 欧洲古代文学:古希腊文学.古罗马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 希腊神话包括 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神的故事:旧神体系 提坦神族:新神体系 奥林波斯神统 英雄传说:俄狄浦斯的故事.阿伽门农.伊阿宋.赫拉克勒斯 希腊神 ...查看


  • 语言学心得
  • 语义研究历史分期中的语文学时期 专业:英美文学学号:[1**********] 姓名:任雪娇 自1897年法国学者Michael Breal(布雷尔,1832-1915) 发表的<语义学探索>以来,语义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 ...查看


  • 各世纪著名作品
  • 英语专业<英国文学>复习要点 教材名称:英国文学史 主编:刘炳善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古英语和中古英语时期 1.古英语时期是指英国国家和英语语言的形成时期.最早的文学形式是诗歌, 以口头形式流传,主要的诗人是吟游 ...查看


  •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
  •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 使用说明: 本复习资料是课堂笔记和书本重点的结合,基本不存在错别字的可能,最终解释权归阿崽所有,仅供参考. 带☆的课程是重点,带△的是次重点.蓝色小五号字的内容非老师所画重点,是本人觉得应该了解的背景材料.标明 ...查看


  • 浙大远程教育外国文学(1)作业答案
  • <外国文学>作业 第一章 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1.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是古代希腊人民留给后世的一份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遗产.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低下,但是人们又力图去认识自然.解释自然.征服自然,于是只能借助于想象来 ...查看


  • 外国文学常识
  • 一 .古希腊文学 (一)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 1 鲜明的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 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多愤怒,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 ...查看


  • 外国文学作品选读笔记
  • 外国文学作品研究--周国清老师 题型:填空题22分:选择题10分:名词解释题12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36分 六大思潮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 ...查看


  • 第17课 民国时期的文化
  • 第17课 民国时期的文化(二) --文学和艺术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把课本内容与旧有知识联系起来,了解民国时期文学和艺术发展的概貌.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文学艺术革命不断发展,涌现出一些著名文学家.艺术家,产生了一批 ...查看


  • 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
  • 现代文学三十年之名词解释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