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师说"

  鲁迅先生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因太炎先生想起的二、三事》及其他文章、通信中,都谈到尊师及为师的道理,于今读之,仍能从中受到教益。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时,曾与钱玄同诸人就教于章太炎先生,攻文字训诂之学。鲁迅对这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是很尊敬的。这种尊敬是建立在对业师的道德文章的深刻认识和正确评价的基础上的。他对章太炎一生功过是非的论述,似可作盖棺之论,不妨摘抄如下:“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学术上还要大……既离民众,渐入颓唐,后来的参与投壶,接受馈赠,遂每为论者所不满,但这也不过是白圭之玷,并非晚节不终。放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举世也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世的楷模。”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鲁迅评价他的老师时,采取的同样是他知人论世时所奉行的“取其大而略其小”的原则,即看大节,看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这显然是合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鲁迅还不止一次地提到章太炎待弟子与朋友和蔼可亲,断无居功自傲之态。师谦弟子敬,这恐怕是鲁迅虔诚地表示过永远对太炎先生“执弟子礼”的原因吧!

  但是,鲁迅先生又不赞成盲目地崇拜师长或家长,更坚决反对愚忠愚孝。这是和他一贯反对封建旧传统、旧礼教分不开的。他曾说:“古人师道,实在也太尊,我对此颇有反感。我以为师如荒谬,不妨判之,但师如非罪而遭冤却不可乘机下石,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师长言行悖谬,已失楷模风范,不配为人师表,学生当然可以不敬或敬而远之。盲目崇师决不是真正的尊师。好的老师总是欢迎学生超过自己。鲁迅先生反对坑害“非罪而遭冤”的老师,不仅说明他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更主要的是他认为那样做,无异于助纣为虐,是属于道德沦丧、品质恶劣之辈。“文革”中,打骂、刑讯教师者大有人在,更不必说乘机下石者了。所幸者,这惨痛的一页已翻过,被扭曲变形的师生关系逐步恢复正常,尊师爱生之风又回到校园。

  家长喜欢“听话”的孩子,教师喜欢“听话”的学生,这是常情常理,原也无可厚非,但这话必须有科学道理,符合生活逻辑和青少年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可惜的是,有些家长或师长说的话并没有多少是真理,仅仅靠权威强制孩子们服从;更有甚者,干脆以训斥或体罚取代教育,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方面,我们更应向鲁迅先生学习。

  鲁迅先生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因太炎先生想起的二、三事》及其他文章、通信中,都谈到尊师及为师的道理,于今读之,仍能从中受到教益。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时,曾与钱玄同诸人就教于章太炎先生,攻文字训诂之学。鲁迅对这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是很尊敬的。这种尊敬是建立在对业师的道德文章的深刻认识和正确评价的基础上的。他对章太炎一生功过是非的论述,似可作盖棺之论,不妨摘抄如下:“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学术上还要大……既离民众,渐入颓唐,后来的参与投壶,接受馈赠,遂每为论者所不满,但这也不过是白圭之玷,并非晚节不终。放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举世也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世的楷模。”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鲁迅评价他的老师时,采取的同样是他知人论世时所奉行的“取其大而略其小”的原则,即看大节,看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这显然是合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鲁迅还不止一次地提到章太炎待弟子与朋友和蔼可亲,断无居功自傲之态。师谦弟子敬,这恐怕是鲁迅虔诚地表示过永远对太炎先生“执弟子礼”的原因吧!

  但是,鲁迅先生又不赞成盲目地崇拜师长或家长,更坚决反对愚忠愚孝。这是和他一贯反对封建旧传统、旧礼教分不开的。他曾说:“古人师道,实在也太尊,我对此颇有反感。我以为师如荒谬,不妨判之,但师如非罪而遭冤却不可乘机下石,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师长言行悖谬,已失楷模风范,不配为人师表,学生当然可以不敬或敬而远之。盲目崇师决不是真正的尊师。好的老师总是欢迎学生超过自己。鲁迅先生反对坑害“非罪而遭冤”的老师,不仅说明他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更主要的是他认为那样做,无异于助纣为虐,是属于道德沦丧、品质恶劣之辈。“文革”中,打骂、刑讯教师者大有人在,更不必说乘机下石者了。所幸者,这惨痛的一页已翻过,被扭曲变形的师生关系逐步恢复正常,尊师爱生之风又回到校园。

  家长喜欢“听话”的孩子,教师喜欢“听话”的学生,这是常情常理,原也无可厚非,但这话必须有科学道理,符合生活逻辑和青少年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可惜的是,有些家长或师长说的话并没有多少是真理,仅仅靠权威强制孩子们服从;更有甚者,干脆以训斥或体罚取代教育,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方面,我们更应向鲁迅先生学习。


相关文章

  •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1
  •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印象中的鲁迅是怎样的? 鲁迅先生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萧 ...查看


  • 萧红与鲁迅先生的交往细节
  • 女作家萧红是个写不尽的题材,人们喜读也爱读.兹邀请黑龙江两位萧红研究家,特为奉献此文.文章以前所未见的珍贵史料,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萧红 1932年年初,二十一岁的萧红被困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北十二道街东兴顺旅馆内:因长期拖欠旅馆的食宿费而无力偿还 ...查看


  • (47)26.回忆鲁迅先生
  • 26 回忆鲁迅先生 教材分析: 鲁迅先生那犀利如匕首的文章和他那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但鲁迅先生性格中的另一面,他的随和.亲切,关心和爱护青年人却是我们了解不多的.在这篇文章里萧红女士为我们介绍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整 ...查看


  • 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周集体备课
  • 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周集体备课 俞小娟(339023288) 18:02:55 本周集体备课主要内容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 俞小娟(339023288) 18:05:53 <我的 ...查看


  • 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的革命者
  • 你是否记得我国有一位时常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体"一字"的大文豪?你是否记记得"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这句话出自何人之口?你是否记得诗人 ...查看


  • 鲁迅博物馆之行
  • 鲁迅博物馆之行 那日到鲁迅先生故居博物馆一趟,没想到竟感慨万千,心中产生诸多疑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初识鲁迅,大约是因小学时一篇有关"少年闰土"的课文吧.从此,便一直有鲁迅先生的文章为伴,到了初中更是如此.每每领到语 ...查看


  • 主题人物阅读--鲁迅
  • 追慕不朽的灵魂--鲁迅 1909年8月回国. 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又随部迁住到北平.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 ...查看


  •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教案
  •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 王宝杰 [教学目标] 1. 了解传记的一种--"回忆录"这种文体的特点,品味这篇回忆录的艺术特色. 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的奉献精神. 3. ...查看


  • 文化视角下对鲁迅翻译思想的解读
  • 摘要:鲁迅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提出的"硬译"翻译思想在我国翻译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对于鲁迅翻译思想的研究,我们应该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视角下进行合理的评价,不应该以偏概全.在当今全球 ...查看


  • 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
  • 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 学习了第五单元这组课文,在课外又看了许多有关资料,我对鲁迅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 鲁迅先生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从他的外貌上就可以看出来,他的头发总是一根根直竖着,整个人虽然很瘦,却一点都不颓唐,精神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