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明诚回国一年了。 2013年初,他以朗盛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的身份回到中国。 朗盛集团是德国第四大化学品集团,于2004年从世界500强企业拜耳集团分拆出来。2012年9月,朗盛集团股票被纳入德国DAX30指数——世界证券市场中的重要指数之一。 至今,钱明诚仍会常常回忆起1979年的自己,那个对未来充满向往和追求的小伙子。“当时没有看到中国有什么发展,”钱明诚说,这一走就是30多年,虽然时常有机会回到中国,但都是短暂的出差。 当这次他正式回到中国,中国早已不是那个“看不到发展”的地方。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钱明诚表示,“目前在朗盛集团里,中国是最被看好的市场。” 中国战略 “中国城镇化是一个大趋势,这对中国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市场也成为朗盛增长战略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钱明诚说。他看到两个重要方向,一个是中国汽车工业正以双位数增速发展,另一个是建筑业的广阔前景,朗盛提供的很多化工产品恰恰是服务于汽车生产和建筑材料。 正是看到了中国市场的这一潜力,朗盛于2012年在常州投资了一个世界最大的三元乙丙橡胶生产厂,预计2015年正式投产。 三元乙丙橡胶主要应用于汽车车门密封条、软管、皮带及减震部件等,同时在电缆电线、建筑和石油添加剂等行业也有应用。该工厂总投资2.35亿欧元,是迄今为止朗盛在中国最大的投资项目。 “中国对三元乙丙的需求量很大,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但是目前国内90%需求都依赖进口,”钱明诚说。 钱明诚接手中国区主管时,朗盛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占到整个亚太地区的一半,在他看来,中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无论从中国的人口基数,还是GDP增速来看,中国市场有朝一日会超过欧洲,成为朗盛最大的市场。 而对于“上海自贸区”这个热门的改革字眼,钱明诚更是十分关注。 “朗盛管理董事会高度关切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情况,”他说,“朗盛中国已经任命了一个专门的团队实时追踪上海自贸区政策的发展,包括金融、海关、仓库和物流等方面的政策。” 钱明诚坦承,虽然很多政策需要循序渐进,但是中国政府改革的姿态及不断优化中国投资环境的举措使朗盛这样的跨国企业对中国充满信心。 产能过剩 2012年以来,中国合成橡胶行业产能过剩状态不断加剧,价格进一步被压至利润边缘,2013年这种低迷的行业态势一直延续,并迫使部分企业出现关停。 “中国的产能过剩对我们的确有影响,”钱明诚表示。近期朗盛集团宣布为南通工厂寻求新的战略决策,这家工厂生产的丁腈橡胶在中国也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 2010年朗盛与台橡公司各出资50%,合计投资3900万欧元设立中国南通丁腈橡胶工厂。然而尴尬的是,这座建设初期“亚洲最现代化的橡胶制造工厂”在2012年5月竣工后就遇上了大规模的产能过剩,朗盛决定在工厂建成一年多后为工厂寻求其他合作伙伴,更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产品。 钱明诚的压力不仅来自南通的工厂,从历史业绩看,整个朗盛中国销售收入的增长从2006年至2011年一直保持双位数增长,2008年至2012年期间,朗盛中国区销售额翻了一番至10.35亿欧元。但2012年,这一增长回落到4.4%。 “对化工行业来说,市场总是有一定的周期性。”钱明诚分析说,“市场好的时候,很多企业相继投资,当供过于求出现后,市场就要经历一段调整期。朗盛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品组合,专注于高科技高性能的产品。” “中国目前的产能过剩是前几年很多小规模的投资过剩造成的,”钱明诚说,“大量环保不达标企业以最低的投资成本挤进这个领域。” “国内很多排放不达标的工厂仍在生产,目前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这些企业很可能在未来行业洗牌的过程中被淘汰。” 而朗盛自身应对产能过剩的对策则是高标准的投资,钱明诚表示,朗盛在中国进行的是长期的投资,着眼于在中国可持续的发展,朗盛在中国的投资都达到了最高环保、节能要求。 环保机遇 人们往往认为环保与化工业是对立的,而有思想的公司却能不断从环保理念中寻找自己发展的新机遇。 钱明诚表示,朗盛在中国的工厂执行朗盛全球的环保标准,这一标准高于中国政府规定的环保标准。比如,朗盛在宁波的氧化铁工厂就应用了朗盛最先进的工业技术,其余热回用技术可以将能源需求减少80%。 2012年11月1日起,欧盟绿色轮胎标签化法案正式执行。该法规规定,在欧盟销售的轮胎必须加贴标签,标示轮胎的燃油效率、滚动噪声和湿滑路面抓地力的等级。中国作为全世界轮胎最大的制造国和出口国,因这一法案的出台,整个轮胎行业遭受了严重冲击。 朗盛看好这一市场机遇,利用自己的研发和技术优势,帮助自己下游的中国轮胎企业开发“绿色轮胎”,期望实现“共赢发展”。 “自从欧洲实施轮胎标签法后,已经影响了全世界的轮胎工业,目前日本和美国也已实行类似标签法,中国可能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推出自律标签法,”钱明诚告诉记者。绿色经济是一种势不可挡的需求,朗盛就是要迎合这种需求,并从中获得发展。
钱明诚回国一年了。 2013年初,他以朗盛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的身份回到中国。 朗盛集团是德国第四大化学品集团,于2004年从世界500强企业拜耳集团分拆出来。2012年9月,朗盛集团股票被纳入德国DAX30指数——世界证券市场中的重要指数之一。 至今,钱明诚仍会常常回忆起1979年的自己,那个对未来充满向往和追求的小伙子。“当时没有看到中国有什么发展,”钱明诚说,这一走就是30多年,虽然时常有机会回到中国,但都是短暂的出差。 当这次他正式回到中国,中国早已不是那个“看不到发展”的地方。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钱明诚表示,“目前在朗盛集团里,中国是最被看好的市场。” 中国战略 “中国城镇化是一个大趋势,这对中国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市场也成为朗盛增长战略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钱明诚说。他看到两个重要方向,一个是中国汽车工业正以双位数增速发展,另一个是建筑业的广阔前景,朗盛提供的很多化工产品恰恰是服务于汽车生产和建筑材料。 正是看到了中国市场的这一潜力,朗盛于2012年在常州投资了一个世界最大的三元乙丙橡胶生产厂,预计2015年正式投产。 三元乙丙橡胶主要应用于汽车车门密封条、软管、皮带及减震部件等,同时在电缆电线、建筑和石油添加剂等行业也有应用。该工厂总投资2.35亿欧元,是迄今为止朗盛在中国最大的投资项目。 “中国对三元乙丙的需求量很大,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但是目前国内90%需求都依赖进口,”钱明诚说。 钱明诚接手中国区主管时,朗盛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占到整个亚太地区的一半,在他看来,中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无论从中国的人口基数,还是GDP增速来看,中国市场有朝一日会超过欧洲,成为朗盛最大的市场。 而对于“上海自贸区”这个热门的改革字眼,钱明诚更是十分关注。 “朗盛管理董事会高度关切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情况,”他说,“朗盛中国已经任命了一个专门的团队实时追踪上海自贸区政策的发展,包括金融、海关、仓库和物流等方面的政策。” 钱明诚坦承,虽然很多政策需要循序渐进,但是中国政府改革的姿态及不断优化中国投资环境的举措使朗盛这样的跨国企业对中国充满信心。 产能过剩 2012年以来,中国合成橡胶行业产能过剩状态不断加剧,价格进一步被压至利润边缘,2013年这种低迷的行业态势一直延续,并迫使部分企业出现关停。 “中国的产能过剩对我们的确有影响,”钱明诚表示。近期朗盛集团宣布为南通工厂寻求新的战略决策,这家工厂生产的丁腈橡胶在中国也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 2010年朗盛与台橡公司各出资50%,合计投资3900万欧元设立中国南通丁腈橡胶工厂。然而尴尬的是,这座建设初期“亚洲最现代化的橡胶制造工厂”在2012年5月竣工后就遇上了大规模的产能过剩,朗盛决定在工厂建成一年多后为工厂寻求其他合作伙伴,更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产品。 钱明诚的压力不仅来自南通的工厂,从历史业绩看,整个朗盛中国销售收入的增长从2006年至2011年一直保持双位数增长,2008年至2012年期间,朗盛中国区销售额翻了一番至10.35亿欧元。但2012年,这一增长回落到4.4%。 “对化工行业来说,市场总是有一定的周期性。”钱明诚分析说,“市场好的时候,很多企业相继投资,当供过于求出现后,市场就要经历一段调整期。朗盛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品组合,专注于高科技高性能的产品。” “中国目前的产能过剩是前几年很多小规模的投资过剩造成的,”钱明诚说,“大量环保不达标企业以最低的投资成本挤进这个领域。” “国内很多排放不达标的工厂仍在生产,目前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这些企业很可能在未来行业洗牌的过程中被淘汰。” 而朗盛自身应对产能过剩的对策则是高标准的投资,钱明诚表示,朗盛在中国进行的是长期的投资,着眼于在中国可持续的发展,朗盛在中国的投资都达到了最高环保、节能要求。 环保机遇 人们往往认为环保与化工业是对立的,而有思想的公司却能不断从环保理念中寻找自己发展的新机遇。 钱明诚表示,朗盛在中国的工厂执行朗盛全球的环保标准,这一标准高于中国政府规定的环保标准。比如,朗盛在宁波的氧化铁工厂就应用了朗盛最先进的工业技术,其余热回用技术可以将能源需求减少80%。 2012年11月1日起,欧盟绿色轮胎标签化法案正式执行。该法规规定,在欧盟销售的轮胎必须加贴标签,标示轮胎的燃油效率、滚动噪声和湿滑路面抓地力的等级。中国作为全世界轮胎最大的制造国和出口国,因这一法案的出台,整个轮胎行业遭受了严重冲击。 朗盛看好这一市场机遇,利用自己的研发和技术优势,帮助自己下游的中国轮胎企业开发“绿色轮胎”,期望实现“共赢发展”。 “自从欧洲实施轮胎标签法后,已经影响了全世界的轮胎工业,目前日本和美国也已实行类似标签法,中国可能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推出自律标签法,”钱明诚告诉记者。绿色经济是一种势不可挡的需求,朗盛就是要迎合这种需求,并从中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