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行业纵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黄发义

摘要:港口物流同经济、贸易密切相关,本文依据当前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环境的变化,从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国外港口物流发展特征出发,总结出我国港口物流发展趋势。

关键词:港口物流

问题

趋势

过多年建设,尽管我国港口综合吞吐能力呈现出逐步攀大型化的综合港口升的良好势头,但我国目前深水航道、

较少、深水化港口更少的局面并没有有效改变。如果我国的港口建设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要求,必将对港口物流总量的增长、物流链的建立和调整产生巨大的负而影响。

(二)港口现代物流中心地位没有形成

由于我国港口布局网络尚不够合理,枢纽港、喂给港体系还未确立,信息化水平较低,物流企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所以港口现代物流中心的地位还没有真正形成。

(三)港口物流的信息系统利用率不高,大部分仍处于封闭状态

经过多年的努力,尽管我国沿海港口和内河大型港口的信息化投入较大,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信息化服务水平还较低。港口物流信息系统没有形成统一标准,还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导致一些单位和部门之间建立的信息数据库不能相互沟通,形成信息“孤岛”;物流作业各环节之间没有较好衔接,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实现困难,物流活动难以顺畅进行,客户需求不能得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被给予了新的内涵。港口作为全球运输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和物流通道的枢纽,其功能正在不断拓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港口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港口物流需要不断的发展,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一、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一)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技术水平低当前,船舶大型化趋势方兴未艾,随着我国国家石油储备战略的实施,超大型油船也急需在我国港口靠泊。经

珠江水运2008/7

行业纵深

到很好满足。

(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方式还很有限

我国港口物流业大多还处于利润理念阶段,服务意识淡薄。一般而言,港口物流的发展过程就是由成本理念到利润理念再到综合物流服务理念的过程。成本理念追求的是降低物流总成本,利润理念追求的是获取最大利润。物流服务理念除追求商品自然流通的效率和费用外还要强化客户本位服务意识,切实转换经营和管理方式,按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整合。

二、港口物流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物流量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港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关密切,相关度达97%。自

吞吐能力2500万吨。如果按2010、2020年中长期港口发展规划,将对四大经济区域的港口货源进行整合,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码头大型化和专业化水平。深水泊位等众多物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使港口成为综合运输的核心枢纽,为港口现代物流发展构建稳固的设施平台。

(四)与国际接轨,港口物流通关效率大大提高目前,我国建设电子海关、电子口岸的工作已经起步。“一关三检”合署办公便利客户的方法已在我国各港口普遍实施,其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是物流信息平台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此外,海关还实行“无纸通关”,和“快速通关”等模式,大大缩短了货物通关时间。通关效率的提高,通关时间的缩短,必将为进出口企业争取更多商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进而带动港口国际物流的发展。

三、国外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特征

(一)国外港口物流发展的领域特征-国际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使港口的国际贸易作用更加突出。港口主要从事国际物流服务如配送中心对进口商品从代理报关业务、暂时储存、搬运和配送,必要的流通加工到送至消费者手中实现一条龙服务甚至还接受定货,代收取资金等。在国际贸易物流方面,港口为船舶、汽车火车、飞机、货物、集装箱提供中转运输、装卸仓储等综合物流服务在商流方面。为用户提供如代理、保险、融资、货代、船代通关等商贸和金融服务。

(二)国外港口物流发展的运动特征-社会化国外港口物流发展主要以构筑港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立足点,以港口腹地的物流企业集聚区为载体依托港口城市的区域优势、交通优势规划建设好港区物流园区,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国外港口物流发展的运动特征-信息化信息化是国外港口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港口物流发展的先决条件,港口依靠天然的区位优势、信息中心地位、高效的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增值服务。应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手段.使运输、装卸、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活动实现全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无纸化和智能化。

(四)国外港口物流发展的职能特征-综合化港口物流发展到集约阶段形成一体化的物流中心,

珠江水运2008/7

1978年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大转变,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稳定和制发生了明显变化,国民经济基本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随着国民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我国对外贸易也持续快速发展。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已有100多种制造产品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并连续多年成为纺织品、钟表等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国。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对外贸易量的不断增长,将为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港口区位优势明显,货物吞吐量增长迅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贸易需求量增大,港口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发展迅速。2007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61亿吨,连续三年保持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2615.2万标箱,同比增长20.4%,超过香港,首次位居世界第二,在全球前十大港口中,我国有四个。上海港、深圳港、宁波港等港口具有双向腹地的枢纽功能,具有港口物流的区位优势,在世界航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港口建设日新月异,物流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07年底,沿海主要港口码头泊位数为1790个,其中万吨级泊位547个;内河主要港口码头泊位数为

6677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2个。许多港口为适应船舶大型化要求,努力增强港口竞争能力,加快港口规划与建设速度。“十五”期间,全国共将建设深水泊位164个,新增吞吐能力3400万吨,新建与改造内河泊位200个,新增

行业纵深

提供仓储、运输、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综合服务项目,将过去商品经由运输、仓储、批发带零售的多层次的流通途径简化为港口集成服务到用户的门对门服务模式,从而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益。

(五)现代港口物流产业发展的要整合特征-系统化港口物流向生产和消费两头延伸并加进了新的内涵将原本仓储、运输的单一功能扩展为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子系统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形成物流大系统,控制整个商品的流动,以达到利益最大或成本最小,同时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经济活动。

四、我国港口物流发展趋势(一)政府将起主导作用

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从层次上来讲,涉及到地方政府、港口、各个企业的不同主体;从业务来讲,涉及到港、航生产、商贸、海关、金融等各个方面;从(及其他运输方式)、

范围来讲,涉及到信息和集疏运两大网络建设以及土地开发和巨额投资;从政策来讲,涉及到开发开放政策(如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外贸政策、金融政策,以及港口内部物流与外部物流、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长远发展与近期需要、不同区域物流平衡发展等各种政策性问题和不同利益兼顾问题。因此,对港口物流发展,政府应该有政策来指导,有措施来保证,有机制来协调,有方针和总体目标来定位港口物流产业。只有这样,我国港口物流才能稳健、持续、快速、全面地发展。

(二)信息网络化

港口物流具有流程长、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中间环节多和风险大等特点,需要发达的信息技术来保障物流各环节紧密配合和协调。港口业务需要及时和货主、船舶所有人、代理及金融、保险、检验、海关等部门保持沟通,需要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港与港之间在建设区域物流网络、无间隙转运通道上也需要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因此,应以强大的信息平台作支撑来建设港口物流,实现港口信息管理网络化,对港口物流过程进行良好的控制与管理,使港口成为现代物流信息中心。

(三)建设商务营运中心

港口有其独特的地域优势,有其集进出口货物仓储、分拨、配送于一体,海陆运输于一身,并与信息网络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国际物流运作体系。通过从物资运输向物流配送

演变,实现企业要求的准确(科学调运)、准时(零库存)、准量配送、存货(小批量,多品种)的一体化服务。通过订单处理、

控制、仓库管理、装卸、包装、加工、运输等全方位扩展,形成多利润的增值服务,促使港口物流公司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合理、低成本的港口通过设计、引导、支配物流,形成科学、商务营运体系,做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机统一,构建起具有集货、储货、转运、配货、物贸等多重功能的、地区的、全国的乃至全球性的商务和物流连接网络。

(四)区港一体化

有条件的地区,应走区港一体化发展之路。自由贸易转区或保税区,一般与港口紧密相连,主要从事出口加工、口贸易和保税仓储等。把港口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功能加以配套,利用港口在技术和地理位置上的优势,结合保税区政策灵活、加工贸易的优势,通过建设区内国际物流中心,完善港口物流网络,使港口经济与以提供关税和优惠待遇为基本特征的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在发展中彼此依存,紧密配合,互相促进,实现双方共赢。

(五)国际合作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生产流水线向我国转移,我国正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我国的商品正在大步走向世界。跨国公司在企图以低成本构建全球制造和营销网络的同时,也希望获得综合物流的支持,这就为我国港口物流国际化合作打下了基础。我国港口将在国际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与国际物流业合作,提升我国港口物流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国际化,扩大港口服务范围。■(作者单位

参考文献: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1]包建民.物流现代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2]王微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前景与政策[J].物流技术,2002(3)33-6

[3]张丽君.等编著.现代港口物流[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04

[4]庄倩玮,王健.国外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启示[J].物流技术,2005.06

[5]张利安,冯耕中.国内外典型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0

[6]胡康成.我国港口物流业现状及发展策略[J].水运管理,2005.01

珠江水运2008/7

行业纵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黄发义

摘要:港口物流同经济、贸易密切相关,本文依据当前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环境的变化,从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国外港口物流发展特征出发,总结出我国港口物流发展趋势。

关键词:港口物流

问题

趋势

过多年建设,尽管我国港口综合吞吐能力呈现出逐步攀大型化的综合港口升的良好势头,但我国目前深水航道、

较少、深水化港口更少的局面并没有有效改变。如果我国的港口建设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要求,必将对港口物流总量的增长、物流链的建立和调整产生巨大的负而影响。

(二)港口现代物流中心地位没有形成

由于我国港口布局网络尚不够合理,枢纽港、喂给港体系还未确立,信息化水平较低,物流企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所以港口现代物流中心的地位还没有真正形成。

(三)港口物流的信息系统利用率不高,大部分仍处于封闭状态

经过多年的努力,尽管我国沿海港口和内河大型港口的信息化投入较大,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信息化服务水平还较低。港口物流信息系统没有形成统一标准,还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导致一些单位和部门之间建立的信息数据库不能相互沟通,形成信息“孤岛”;物流作业各环节之间没有较好衔接,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实现困难,物流活动难以顺畅进行,客户需求不能得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被给予了新的内涵。港口作为全球运输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和物流通道的枢纽,其功能正在不断拓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港口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港口物流需要不断的发展,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一、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一)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技术水平低当前,船舶大型化趋势方兴未艾,随着我国国家石油储备战略的实施,超大型油船也急需在我国港口靠泊。经

珠江水运2008/7

行业纵深

到很好满足。

(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方式还很有限

我国港口物流业大多还处于利润理念阶段,服务意识淡薄。一般而言,港口物流的发展过程就是由成本理念到利润理念再到综合物流服务理念的过程。成本理念追求的是降低物流总成本,利润理念追求的是获取最大利润。物流服务理念除追求商品自然流通的效率和费用外还要强化客户本位服务意识,切实转换经营和管理方式,按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整合。

二、港口物流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物流量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港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关密切,相关度达97%。自

吞吐能力2500万吨。如果按2010、2020年中长期港口发展规划,将对四大经济区域的港口货源进行整合,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码头大型化和专业化水平。深水泊位等众多物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使港口成为综合运输的核心枢纽,为港口现代物流发展构建稳固的设施平台。

(四)与国际接轨,港口物流通关效率大大提高目前,我国建设电子海关、电子口岸的工作已经起步。“一关三检”合署办公便利客户的方法已在我国各港口普遍实施,其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是物流信息平台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此外,海关还实行“无纸通关”,和“快速通关”等模式,大大缩短了货物通关时间。通关效率的提高,通关时间的缩短,必将为进出口企业争取更多商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进而带动港口国际物流的发展。

三、国外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特征

(一)国外港口物流发展的领域特征-国际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使港口的国际贸易作用更加突出。港口主要从事国际物流服务如配送中心对进口商品从代理报关业务、暂时储存、搬运和配送,必要的流通加工到送至消费者手中实现一条龙服务甚至还接受定货,代收取资金等。在国际贸易物流方面,港口为船舶、汽车火车、飞机、货物、集装箱提供中转运输、装卸仓储等综合物流服务在商流方面。为用户提供如代理、保险、融资、货代、船代通关等商贸和金融服务。

(二)国外港口物流发展的运动特征-社会化国外港口物流发展主要以构筑港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立足点,以港口腹地的物流企业集聚区为载体依托港口城市的区域优势、交通优势规划建设好港区物流园区,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国外港口物流发展的运动特征-信息化信息化是国外港口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港口物流发展的先决条件,港口依靠天然的区位优势、信息中心地位、高效的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增值服务。应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手段.使运输、装卸、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活动实现全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无纸化和智能化。

(四)国外港口物流发展的职能特征-综合化港口物流发展到集约阶段形成一体化的物流中心,

珠江水运2008/7

1978年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大转变,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稳定和制发生了明显变化,国民经济基本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随着国民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我国对外贸易也持续快速发展。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已有100多种制造产品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并连续多年成为纺织品、钟表等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国。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对外贸易量的不断增长,将为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港口区位优势明显,货物吞吐量增长迅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贸易需求量增大,港口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发展迅速。2007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61亿吨,连续三年保持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2615.2万标箱,同比增长20.4%,超过香港,首次位居世界第二,在全球前十大港口中,我国有四个。上海港、深圳港、宁波港等港口具有双向腹地的枢纽功能,具有港口物流的区位优势,在世界航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港口建设日新月异,物流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07年底,沿海主要港口码头泊位数为1790个,其中万吨级泊位547个;内河主要港口码头泊位数为

6677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2个。许多港口为适应船舶大型化要求,努力增强港口竞争能力,加快港口规划与建设速度。“十五”期间,全国共将建设深水泊位164个,新增吞吐能力3400万吨,新建与改造内河泊位200个,新增

行业纵深

提供仓储、运输、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综合服务项目,将过去商品经由运输、仓储、批发带零售的多层次的流通途径简化为港口集成服务到用户的门对门服务模式,从而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益。

(五)现代港口物流产业发展的要整合特征-系统化港口物流向生产和消费两头延伸并加进了新的内涵将原本仓储、运输的单一功能扩展为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子系统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形成物流大系统,控制整个商品的流动,以达到利益最大或成本最小,同时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经济活动。

四、我国港口物流发展趋势(一)政府将起主导作用

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从层次上来讲,涉及到地方政府、港口、各个企业的不同主体;从业务来讲,涉及到港、航生产、商贸、海关、金融等各个方面;从(及其他运输方式)、

范围来讲,涉及到信息和集疏运两大网络建设以及土地开发和巨额投资;从政策来讲,涉及到开发开放政策(如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外贸政策、金融政策,以及港口内部物流与外部物流、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长远发展与近期需要、不同区域物流平衡发展等各种政策性问题和不同利益兼顾问题。因此,对港口物流发展,政府应该有政策来指导,有措施来保证,有机制来协调,有方针和总体目标来定位港口物流产业。只有这样,我国港口物流才能稳健、持续、快速、全面地发展。

(二)信息网络化

港口物流具有流程长、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中间环节多和风险大等特点,需要发达的信息技术来保障物流各环节紧密配合和协调。港口业务需要及时和货主、船舶所有人、代理及金融、保险、检验、海关等部门保持沟通,需要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港与港之间在建设区域物流网络、无间隙转运通道上也需要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因此,应以强大的信息平台作支撑来建设港口物流,实现港口信息管理网络化,对港口物流过程进行良好的控制与管理,使港口成为现代物流信息中心。

(三)建设商务营运中心

港口有其独特的地域优势,有其集进出口货物仓储、分拨、配送于一体,海陆运输于一身,并与信息网络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国际物流运作体系。通过从物资运输向物流配送

演变,实现企业要求的准确(科学调运)、准时(零库存)、准量配送、存货(小批量,多品种)的一体化服务。通过订单处理、

控制、仓库管理、装卸、包装、加工、运输等全方位扩展,形成多利润的增值服务,促使港口物流公司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合理、低成本的港口通过设计、引导、支配物流,形成科学、商务营运体系,做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机统一,构建起具有集货、储货、转运、配货、物贸等多重功能的、地区的、全国的乃至全球性的商务和物流连接网络。

(四)区港一体化

有条件的地区,应走区港一体化发展之路。自由贸易转区或保税区,一般与港口紧密相连,主要从事出口加工、口贸易和保税仓储等。把港口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功能加以配套,利用港口在技术和地理位置上的优势,结合保税区政策灵活、加工贸易的优势,通过建设区内国际物流中心,完善港口物流网络,使港口经济与以提供关税和优惠待遇为基本特征的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在发展中彼此依存,紧密配合,互相促进,实现双方共赢。

(五)国际合作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生产流水线向我国转移,我国正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我国的商品正在大步走向世界。跨国公司在企图以低成本构建全球制造和营销网络的同时,也希望获得综合物流的支持,这就为我国港口物流国际化合作打下了基础。我国港口将在国际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与国际物流业合作,提升我国港口物流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国际化,扩大港口服务范围。■(作者单位

参考文献: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1]包建民.物流现代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2]王微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前景与政策[J].物流技术,2002(3)33-6

[3]张丽君.等编著.现代港口物流[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04

[4]庄倩玮,王健.国外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启示[J].物流技术,2005.06

[5]张利安,冯耕中.国内外典型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0

[6]胡康成.我国港口物流业现状及发展策略[J].水运管理,2005.01

珠江水运2008/7


相关文章

  • 2016年港口物流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 中国港口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市场前 景预测报告(2015-2022年) 报告编号:159918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 ...查看


  • 2010届物流毕业论文题目
  • 我国社会XXXX资源回收物流的经济意义及物流体系建立 我国XXXX废弃物物流策略研究 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 深圳市物流园区规划及其发展` 浅析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战略 深圳物流园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XXXX的物流政策分析--以深圳物流 ...查看


  • 最新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最新大集合
  • 最新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标题大集合 一:供应链管理方向 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 ...查看


  • 港口物流现状及发展思考
  • 2003年第2期文章编号:1000-4653(2003)02-0038-04 中 国 航 海 No.2Jun.2003港口物流现状及发展思考 方 奕, 乐美龙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030) 摘 要:港口物流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是保持港 ...查看


  • 港口物流行业及园区发展状况分析
  • 港口物流行业及园区发展状况分析 港口物流行业发展状况 第一,港口物流整体规模发展很快. 2014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22690万吨,同比增长4.8%,增速放缓.但发展势头依旧强劲.另外,在基础建设.港口建设.园区建设 ...查看


  • 中国港口机械行业研究分析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港口物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中国港口物流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市场前 景预测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1952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 ...查看


  • 港口行业分析报告
  • 一.港口行业业务模式分析 (一)主要经营模式 1.海港 海港港内锚地供船舶避风停泊,等候靠岸及离岸,进行水上由船转船的货物装卸.为了保证船舶安全停泊及装卸,港内水域要求稳静.在天然掩护不足的地方修建海港,需建造防波堤,以满足泊稳要求. 2. ...查看


  • 国际经济学课程设计排版规范-供参考
  • 摘 要 当今中国,港口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而集装箱港口是各地的发 展重点.集装箱港口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通过阐述集装箱和集装箱港口的定义及集装箱港口的发展历史,研究了国 际金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