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立体几何部分知识框图和考点要求及例题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单元知识总结

点击考点

(1) 了解柱,锥,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2)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并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

的直观图。

(3) 通过观察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这两种方法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

形式。

(4

) 理解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及体积公式。

(5) 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及确定平面的条件。

(6) 掌握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7) 掌握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名师导航

1. 学习方法指导

(1) 空间几何体

①空间图形直观描述了空间形体的特征,我们一般用斜二测画法来画空间图形的直观图。

②空间图形可以看作点的集合,用符号语言表述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经常用到集合的有关符号,要注意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

③柱,锥,台,球是简单的几何体,同学们可用列表的方法对它们的定义,性质,表面积及体积进行归纳整理。

④对于一个正棱台,当上底面扩展为下底面的全等形时,就变为一个直棱柱;当上底面收缩为中心点时,就变为一个正棱锥。由S 正棱台侧

=

公式的联系。

(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确定平面”是将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来解决的重要条件,这种转化最基本的就是三个公理。

②空间中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直线与直线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

③空间中垂直关系之间的转化: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

平面与平面垂直。 2. 思想方法小结

在本章中需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观察法,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主要是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平行与垂直的相互转化等。

3. 综合例题分析

例1:如图,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A ',B ',C '分别是∆PBC ,∆PCA ,∆PAB 的重心。

(1) 求证:平面A 'B 'C ' 平面ABC ; P

(2) 求S A 'B 'C ':S ABC .

证明:(1) 连结PA ', PB ', PC ', 设PA '⋂BC =D ,

PB '⋂AC =E , PC '⋂AB =F , 则D,E,F 分

B '别是BC,AC,AB 的中点, 且

C '

1h (c +c ') h '和V 正棱台=(s s ') ,就可看出它们的侧面积与体积23 PA 'PB 'PC '2===PD PE PF 3

所以, A 'B ' DE A 'C ' DF A 'B '⊄平面ABC , A 'C '⊄平面ABC

且DE ⊂平面ABC , DF ⊂平面ABC ,

所以 A 'B ' 平面ABC , A 'C ' 平面ABC

从而, 平面A 'B 'C ' 平面ABC.

(2) 由平面几何知识有,

所以, S S DEF 14=, A 'B 'C '= S ABC 4S DEF 9S A 'B 'C '1=. S ABC 9

点评: (1)由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是证明平行问题的常用方法.

(2)灵活运用平面几何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例2:试证:正四面体内任意一点到各面距离之和等于这个正四面体的高。

分析:如图,设P 为正四面体ABCD 内任一点,AO 为正四面体 的高,点P 到各面的距离分别为

d 1, d 2, d 3, d 4则

P D

C

V ABCD =V P -ABC +V P -ACD +V P -ABD +V P -BCD

即 S BCD ⋅AO =1

31111S ABC ⋅d 1+S ACD ⋅d 2+S ABD ⋅d 3+S BCD ⋅d 4 3333

正四面体各面是全等的正三角形

∴ 11S BCD ⋅AO =S BCD (d 1+d 2+d 3+d 4) 33

∴ d 1+d 2+d 3+d 4=AO

点评:多面体问题常用技巧有“割”“补”“等积变换”等,利用这些技巧可使问题化繁为易。 例3:圆台的内切球半径为R ,且圆台的全面积和球面积之比为

解:如图,设圆台母线为l , 则l =r 1+r 2,由平面几何知识得, 21。求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r (r 。 1, r 21

(2R ) 2+(r 2-r 1) 2=(r 1+r 2) 2 即 R 2=rr 12

22222⎤(r +r ) +r +r 又 S 圆台全=π(r 1+r 2) l +πr 1+πr 2=π⎡1212⎣⎦

S 球=4πR 2=4πrr 12

由题意得, 222π⎡(r 1+r 2) +r 1+r 2⎤4πr 1r 2=21 8

22即 4r -17rr +4r 1122=0

r = r 2=4r 1 代入R 2=rr 12 得 ,1R ,r 2=2R . 2

点评: (1) 解组合体的关键是注意选择合适的角度画出示意图,通过交点交线来研究问题,正确作

出截面,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熟悉的, 较常见的问题.

(2) 轴截面在解决旋转体问题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例4.已知三棱锥A -BCD 中,∠BCD =90,BC =CD =1,AB ⊥平面BCD ,∠ADB =60,

E , F 分别是A , C A 上D 的动点,且

AE AF ==λ(0

(Ⅰ)求证:不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 ⊥平面ABC ;

(Ⅱ)当λ为何值时,平面BEF ⊥平面ACD ?

证(Ⅰ)∵AB ⊥平面BCD ,∴AB ⊥CD ,

∵CD ⊥BC ,且AB BC =B ,∴CD ⊥平面ABC ,

AE AF ==λ(0

∴不论λ为何值,恒有EF //CD ,∴EF ⊥平面ABC ,EF ⊂平面BEF ,

∴不论λ为何值恒有平面BEF ⊥平面ABC .

(Ⅱ)由(Ⅰ)知,BE ⊥EF ,又要平面BEF ⊥平面ACD ,

∴BE ⊥平面ACD ,∴BE ⊥AC ,

∵BC =CD =1,∠BCD =90,∠ADB =60,

又∵

∴BD =AB = =

∴AC ==AB 2=AE ⋅

AC 得AE =, AE 6=, AC 7

6故当λ=时,平面BEF ⊥平面ACD . 7∴λ=

点评:证明垂直和平行一样,要注意线面与面面的转化及立几与平几的转化。

误区莫入

(1) 几何中的平面是没有厚度且可以无限延展,因此,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时,必要时可以把

它延展开来。如同画直线一样,直线是可以无限延展的,但在画直线时,却只画出一条线段来表示。

(2) 平面几何中有些概念和性质,推广到空间不一定正确。如:“过直线外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与

已知直线垂直”在空间就不正确。而有些命题推广到空间还是正确,如:平行线的传递性及关于两角相等的定理等。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单元知识总结

点击考点

(1) 了解柱,锥,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2)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并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

的直观图。

(3) 通过观察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这两种方法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

形式。

(4

) 理解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及体积公式。

(5) 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及确定平面的条件。

(6) 掌握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7) 掌握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名师导航

1. 学习方法指导

(1) 空间几何体

①空间图形直观描述了空间形体的特征,我们一般用斜二测画法来画空间图形的直观图。

②空间图形可以看作点的集合,用符号语言表述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经常用到集合的有关符号,要注意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

③柱,锥,台,球是简单的几何体,同学们可用列表的方法对它们的定义,性质,表面积及体积进行归纳整理。

④对于一个正棱台,当上底面扩展为下底面的全等形时,就变为一个直棱柱;当上底面收缩为中心点时,就变为一个正棱锥。由S 正棱台侧

=

公式的联系。

(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确定平面”是将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来解决的重要条件,这种转化最基本的就是三个公理。

②空间中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直线与直线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

③空间中垂直关系之间的转化: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

平面与平面垂直。 2. 思想方法小结

在本章中需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观察法,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主要是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平行与垂直的相互转化等。

3. 综合例题分析

例1:如图,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A ',B ',C '分别是∆PBC ,∆PCA ,∆PAB 的重心。

(1) 求证:平面A 'B 'C ' 平面ABC ; P

(2) 求S A 'B 'C ':S ABC .

证明:(1) 连结PA ', PB ', PC ', 设PA '⋂BC =D ,

PB '⋂AC =E , PC '⋂AB =F , 则D,E,F 分

B '别是BC,AC,AB 的中点, 且

C '

1h (c +c ') h '和V 正棱台=(s s ') ,就可看出它们的侧面积与体积23 PA 'PB 'PC '2===PD PE PF 3

所以, A 'B ' DE A 'C ' DF A 'B '⊄平面ABC , A 'C '⊄平面ABC

且DE ⊂平面ABC , DF ⊂平面ABC ,

所以 A 'B ' 平面ABC , A 'C ' 平面ABC

从而, 平面A 'B 'C ' 平面ABC.

(2) 由平面几何知识有,

所以, S S DEF 14=, A 'B 'C '= S ABC 4S DEF 9S A 'B 'C '1=. S ABC 9

点评: (1)由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是证明平行问题的常用方法.

(2)灵活运用平面几何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例2:试证:正四面体内任意一点到各面距离之和等于这个正四面体的高。

分析:如图,设P 为正四面体ABCD 内任一点,AO 为正四面体 的高,点P 到各面的距离分别为

d 1, d 2, d 3, d 4则

P D

C

V ABCD =V P -ABC +V P -ACD +V P -ABD +V P -BCD

即 S BCD ⋅AO =1

31111S ABC ⋅d 1+S ACD ⋅d 2+S ABD ⋅d 3+S BCD ⋅d 4 3333

正四面体各面是全等的正三角形

∴ 11S BCD ⋅AO =S BCD (d 1+d 2+d 3+d 4) 33

∴ d 1+d 2+d 3+d 4=AO

点评:多面体问题常用技巧有“割”“补”“等积变换”等,利用这些技巧可使问题化繁为易。 例3:圆台的内切球半径为R ,且圆台的全面积和球面积之比为

解:如图,设圆台母线为l , 则l =r 1+r 2,由平面几何知识得, 21。求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r (r 。 1, r 21

(2R ) 2+(r 2-r 1) 2=(r 1+r 2) 2 即 R 2=rr 12

22222⎤(r +r ) +r +r 又 S 圆台全=π(r 1+r 2) l +πr 1+πr 2=π⎡1212⎣⎦

S 球=4πR 2=4πrr 12

由题意得, 222π⎡(r 1+r 2) +r 1+r 2⎤4πr 1r 2=21 8

22即 4r -17rr +4r 1122=0

r = r 2=4r 1 代入R 2=rr 12 得 ,1R ,r 2=2R . 2

点评: (1) 解组合体的关键是注意选择合适的角度画出示意图,通过交点交线来研究问题,正确作

出截面,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熟悉的, 较常见的问题.

(2) 轴截面在解决旋转体问题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例4.已知三棱锥A -BCD 中,∠BCD =90,BC =CD =1,AB ⊥平面BCD ,∠ADB =60,

E , F 分别是A , C A 上D 的动点,且

AE AF ==λ(0

(Ⅰ)求证:不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 ⊥平面ABC ;

(Ⅱ)当λ为何值时,平面BEF ⊥平面ACD ?

证(Ⅰ)∵AB ⊥平面BCD ,∴AB ⊥CD ,

∵CD ⊥BC ,且AB BC =B ,∴CD ⊥平面ABC ,

AE AF ==λ(0

∴不论λ为何值,恒有EF //CD ,∴EF ⊥平面ABC ,EF ⊂平面BEF ,

∴不论λ为何值恒有平面BEF ⊥平面ABC .

(Ⅱ)由(Ⅰ)知,BE ⊥EF ,又要平面BEF ⊥平面ACD ,

∴BE ⊥平面ACD ,∴BE ⊥AC ,

∵BC =CD =1,∠BCD =90,∠ADB =60,

又∵

∴BD =AB = =

∴AC ==AB 2=AE ⋅

AC 得AE =, AE 6=, AC 7

6故当λ=时,平面BEF ⊥平面ACD . 7∴λ=

点评:证明垂直和平行一样,要注意线面与面面的转化及立几与平几的转化。

误区莫入

(1) 几何中的平面是没有厚度且可以无限延展,因此,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时,必要时可以把

它延展开来。如同画直线一样,直线是可以无限延展的,但在画直线时,却只画出一条线段来表示。

(2) 平面几何中有些概念和性质,推广到空间不一定正确。如:“过直线外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与

已知直线垂直”在空间就不正确。而有些命题推广到空间还是正确,如:平行线的传递性及关于两角相等的定理等。


相关文章

  • 2015年高考内容分析
  • 安徽省高考慢慢"靠近"全国卷 今年<高考说明>发放,各科都大幅增加全国卷题例,但考点和题型变化不 大 本报讯 今年高考怎么考? 有哪些变化? 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 ...查看


  •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今年高考怎么考?有哪些变化?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问也找到了答案. 和去年相比,今年高考不论是考点还是题型都以"平稳过渡"为准则,只有一些 ...查看


  • 最新2015高考数学文理科历年题型分析与试卷分析
  • www.xinghuo100.com 全国卷Ⅰ(理科) 高考数学学科分析 (一) (二) 高考数学知识点汇总(略) 高考数学考纲提炼 考点1:集合(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考点2:常用逻辑用语(命题的否定.充分必要条件) 考点3:函数(函数 ...查看


  • 从2017各地高考数学难度排行,看2018高考数学命题预测及备考指导!
  • 更多提分宝典 即将陆续推出 对很多考生来说,高考数学拿到140分是难以企及的梦.有多难?举个例子:今年广西(全国3卷)的数学平均分--数学(文)46.8分,数学(理)60.2分!难怪每年高考考生考完数学出来,脸色基本都晴转多云. 今年高考结 ...查看


  • 名师解读[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 镇海中学名师解读<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3-02 06:45:58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中国宁波网讯(宁波日报记者陈敏)记者昨日从市教 ...查看


  • 2012高考考试说明
  • 语文 出题方式更加灵活 合肥168中学 汪玉慧 孙华 看变化: 设题方式更灵活 在"考试范围与要求"中,考查形式有显著变化:"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仿用.变换句式&q ...查看


  • 数学史的意义
  • 数学史的意义 新课程增加了学习数学史,我想他的目的,不仅是单纯地让学生了解数学的 发展史,更重要的是揭示数学的奥秘,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看下面的故事. 蒙蒂克拉在他的<数学史>中讲述了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 ...查看


  •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
  • 2013-2014学年度??? 学校3月月考卷 高一级数学必修三第一单元 学校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 A .i >9 [答案]D [解析] B .i >12 C.i >11 D.i > ...查看


  • 高三数学复习方法建议[学法指导]
  • 高三数学复习方法建议 众所周知,高考数学的复习面广.量大,使不少考生感到畏惧.无从下手.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如何科学地.合理地.高效率地安排好数学复习,对高考成绩的提高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如何才能提高数学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呢?教你一招,需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