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朱晓宁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 朱晓宁

2009年我参加了烟台市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当时我选的课题是教材中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本节内容共分为四个标题:“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教材可以帮助学生达成以下目标:1.认识农业的重要作用;2.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状况;3.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策略和原则。本教材内容可分为两课时完成,我选讲的是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了教材中的前两个标题。很显然,我是在“教教材”,效果可想而知。

2013年我又参加了烟台市初中地理优质课的评选,这次优质课的评选与以往不同,不再按照教材确定授课内容,而是按照课标确定课题。在这次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对如何“依据课标”“整合教材”组织教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过程与方法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让我对2009年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课进行了反思。

新《地理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相关“课程内容标准”是这样的:“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有两个,一是我国东西方向农业部门的差异,二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向主要农作物的差异。根据观察发现,教师仅仅给学生提供中国农业分布图,学生就很容易发现这种分布规律。但是,我认为:知其然,学生知道

的仅仅是死的结论,只有知其所以然,学生才算学会了认识这种规律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要在发现“分布特点”的过程中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这才是本节课的重点,当然也是难点。

在认识 “我国东西方向农业部门的差异”这一特点时,我设计了以下探究活动:教师提供“中国地形图”和“中国干湿地区图”,学生对照两图说出下图中A、B、C、D所代表的地区分别适合发展什

么农业部门,为什么?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然后交流评价。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

我国地形特点、降水量分布特

点,所以学生不仅能说出农业

部门的东西差异,而且还能分

析出造成农业部门东西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降水。最后,我出示中国的农业地区分布图、我国四大牧区、三大林区以及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和渔场分布图,对学生的推测进行验证。这个探究活动,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最后再对结论进行验证,这是学生在 “学习方法的过程自然收获知识”,完全不同于我们直接告诉孩子结论。这就是新课程标准所说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过去的地理教学是重知识轻能力,而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则要求重视学生地理思维方式的培养,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但,方法的掌握,并不是一个案例就能达成的,学生还需要有一个巩固练习的过程。所

以,我在这部分内容的最后,又设计了“学以致用”的环节。我让学

生运用所学方法试着布局美国的农业部门活动(我给学生提供了美国的降水量图、地形图、气候类型图等资料),然后用美国农业分布图进行验证。

在认识“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向主要农作物的差异”这一特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活动:教师提供“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和我国主要农作物生活习性资料,学生依据农作物的生活习性“为农作物找家”。为了活动顺利进行,我还特别提醒学生参考课本和地图册中的相关图文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接下来让小组派代表在屏幕中指出他们为农作物所选的位置,同时说出这样布局的理由,其他小组评价。在这个设计活动中我给学生补充了主要农作物的生活习性的资料,目的是帮助学生领悟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热、水等条件,也就是气候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各地气候不同,光、热、水条件就不同,农作物种类就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最后我才出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分布图”对学生的结论进行验证。最终学生发现,我国南、北方农作物的差异主要是受南、北方气温和降水差异的影响。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尝试去布局农作物,是学生自己在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学生获得的不单单是结论,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分析农作物分布规律的方法,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得到了提升。这种能力可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就能获得的。要想让学生学会方法形成能力,同样还要有一个巩固练习的过程。所以,在这部分内容最后,我们同样增加了“学以致用”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教师提供水稻、小麦、黄麻、

棉花的生活习性资料,学生利用导学案中提供印度降水量图、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去完成布局,最后教师用印度农业分布图进行结论验证。在这样的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巩固了方法,强化了地理思维。

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我发现了自己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我出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后,还“特别提醒学生参考课本和地图册中的相关图文资料”,这就等于直接告诉了学生答案,学生没有了思维过程,也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想法。所以这个“参考”很多余。另外,我发现,仅提供我国温度带分布图是不够的,还要补充我国降水量分布图、气候类型图等资料,这样布局农作物在能顺利找到家。

学生对所学方法是否掌握,只有再拿出一个陌生的区域来试试才知道。于是,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拓展延伸”环节---探究烟台的农业:假如你烟台某山村的村长,根据图中景观你认为图中A、

B、C、D四处最适合发展的农业部门是什么?种植什么农产品?

学生运用前面所学方法回答,教师出示烟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型——“丘陵立体开发模式”进行验证。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己运用学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就是将学生已经学会了的“理”,再到不同的“地”中去应用。这是巩固方法的过程,也是思维完善的过程,也是评价检测的过程。

为了检测学生的迁移能力,我还设计了另外两个探究问题:1.如果图中是南方某个地区,你认为A、B、C、D四处最适合发展的农业部门是什么?种植什么农产品?2.图中A与C的农业部门互换可以吗?如果互换会出现什么问题?通过逆向思维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否则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学生“人地和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让学生明白了,地理就在身边,学好地理可以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本节课,学生不仅知道了中国农业分布的特点,还能根据资料去

推测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分布特点,这就是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可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具体的地理知识。学生在方法的学习中,自然会收获相关的知识。而学生只有掌握了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才会形成地理能力。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 朱晓宁

2009年我参加了烟台市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当时我选的课题是教材中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本节内容共分为四个标题:“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教材可以帮助学生达成以下目标:1.认识农业的重要作用;2.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状况;3.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策略和原则。本教材内容可分为两课时完成,我选讲的是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了教材中的前两个标题。很显然,我是在“教教材”,效果可想而知。

2013年我又参加了烟台市初中地理优质课的评选,这次优质课的评选与以往不同,不再按照教材确定授课内容,而是按照课标确定课题。在这次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对如何“依据课标”“整合教材”组织教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过程与方法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让我对2009年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课进行了反思。

新《地理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相关“课程内容标准”是这样的:“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有两个,一是我国东西方向农业部门的差异,二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向主要农作物的差异。根据观察发现,教师仅仅给学生提供中国农业分布图,学生就很容易发现这种分布规律。但是,我认为:知其然,学生知道

的仅仅是死的结论,只有知其所以然,学生才算学会了认识这种规律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要在发现“分布特点”的过程中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这才是本节课的重点,当然也是难点。

在认识 “我国东西方向农业部门的差异”这一特点时,我设计了以下探究活动:教师提供“中国地形图”和“中国干湿地区图”,学生对照两图说出下图中A、B、C、D所代表的地区分别适合发展什

么农业部门,为什么?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然后交流评价。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

我国地形特点、降水量分布特

点,所以学生不仅能说出农业

部门的东西差异,而且还能分

析出造成农业部门东西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降水。最后,我出示中国的农业地区分布图、我国四大牧区、三大林区以及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和渔场分布图,对学生的推测进行验证。这个探究活动,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最后再对结论进行验证,这是学生在 “学习方法的过程自然收获知识”,完全不同于我们直接告诉孩子结论。这就是新课程标准所说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过去的地理教学是重知识轻能力,而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则要求重视学生地理思维方式的培养,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但,方法的掌握,并不是一个案例就能达成的,学生还需要有一个巩固练习的过程。所

以,我在这部分内容的最后,又设计了“学以致用”的环节。我让学

生运用所学方法试着布局美国的农业部门活动(我给学生提供了美国的降水量图、地形图、气候类型图等资料),然后用美国农业分布图进行验证。

在认识“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向主要农作物的差异”这一特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活动:教师提供“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和我国主要农作物生活习性资料,学生依据农作物的生活习性“为农作物找家”。为了活动顺利进行,我还特别提醒学生参考课本和地图册中的相关图文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接下来让小组派代表在屏幕中指出他们为农作物所选的位置,同时说出这样布局的理由,其他小组评价。在这个设计活动中我给学生补充了主要农作物的生活习性的资料,目的是帮助学生领悟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热、水等条件,也就是气候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各地气候不同,光、热、水条件就不同,农作物种类就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最后我才出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分布图”对学生的结论进行验证。最终学生发现,我国南、北方农作物的差异主要是受南、北方气温和降水差异的影响。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尝试去布局农作物,是学生自己在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学生获得的不单单是结论,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分析农作物分布规律的方法,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得到了提升。这种能力可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就能获得的。要想让学生学会方法形成能力,同样还要有一个巩固练习的过程。所以,在这部分内容最后,我们同样增加了“学以致用”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教师提供水稻、小麦、黄麻、

棉花的生活习性资料,学生利用导学案中提供印度降水量图、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去完成布局,最后教师用印度农业分布图进行结论验证。在这样的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巩固了方法,强化了地理思维。

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我发现了自己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我出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后,还“特别提醒学生参考课本和地图册中的相关图文资料”,这就等于直接告诉了学生答案,学生没有了思维过程,也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想法。所以这个“参考”很多余。另外,我发现,仅提供我国温度带分布图是不够的,还要补充我国降水量分布图、气候类型图等资料,这样布局农作物在能顺利找到家。

学生对所学方法是否掌握,只有再拿出一个陌生的区域来试试才知道。于是,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拓展延伸”环节---探究烟台的农业:假如你烟台某山村的村长,根据图中景观你认为图中A、

B、C、D四处最适合发展的农业部门是什么?种植什么农产品?

学生运用前面所学方法回答,教师出示烟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型——“丘陵立体开发模式”进行验证。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己运用学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就是将学生已经学会了的“理”,再到不同的“地”中去应用。这是巩固方法的过程,也是思维完善的过程,也是评价检测的过程。

为了检测学生的迁移能力,我还设计了另外两个探究问题:1.如果图中是南方某个地区,你认为A、B、C、D四处最适合发展的农业部门是什么?种植什么农产品?2.图中A与C的农业部门互换可以吗?如果互换会出现什么问题?通过逆向思维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否则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学生“人地和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让学生明白了,地理就在身边,学好地理可以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本节课,学生不仅知道了中国农业分布的特点,还能根据资料去

推测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分布特点,这就是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可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具体的地理知识。学生在方法的学习中,自然会收获相关的知识。而学生只有掌握了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才会形成地理能力。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相关文章

  • 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 第1卷第3期江西蓝天学院学报Vo. l 1No . 3 2006年9月J OURNAL OF JI A NGXI BLUE SKY UN I V ERS I T Y Septe mber . 2006 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朱晓东 王 ...查看


  • 女华侨在加拿大做农场主的故事
  • 女华侨在加拿大做农场主的故事 朱晓鸣近影 农场景色 快乐的农庄烧烤"派对" 农场丰收季节 不久前,她从加拿大来北京校阅书稿,我认识了她.总认为,她会跟我谈"书",却没想她总是跟我谈"土地&q ...查看


  • 区域农业的发展教学反思
  • 4.1<区域农业发展 --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方法的典型性, 这部分内容不多但原理性强,要求学生对原理的理解要到位,强调在新情景下原理的迁移再现使用能力,要求教师不能仅就教材选取的区域案例深挖知识点,落 ...查看


  • 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教学反思
  • 反思一: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教学反思 美国的教学结束了,为了更好地教好学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教学反思都不失为一种自我提高的捷径.现将美国部分地理教学反思如下.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也是世界地理教学中 ...查看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反思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反思 这部分内容不多但原理性强,要求学生对原理的理解要到位,强调在新情景下原理的迁移再现使用能力,要求教师不能仅就教材选取的区域案例深挖知识点,落实以前我们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强调的知识点,而是 ...查看


  • [美国]教学设计
  • <美国>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用实例说明 ...查看


  •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例说课稿
  •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例>说课稿 今天我陈述的内容是<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例>.本课内容是我根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 据教学需要自行组织的,实施于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起始阶 ...查看


  •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 第六章 <北方地区>教案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重庆市涪陵第十六中学校 曾庆松 2014年2月26日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形图,指出北方地区的范 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 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初步学会用区域 分 ...查看


  • 高中地理说教材
  • 必修三地理区域地理学说教材 --邓艳红 大家好,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对象,面对静态的教学文本,教师要深入其中,把握实质,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接下就请大家从随我一起从课标解读.新课程中的地理教材.教学建议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