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济南历史中考
1、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2003年,在济南也发现了这种文字(如右图) ,其具体的发现地点是( )
A. 城子崖 B. 北园 C.大辛庄 D.万竹园
2、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进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 诸侯兼并争霸 B. 奴隶制的瓦解 C.生产力发展D. 封建制度确立
3、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厉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的是( )
A. 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城
B. 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
C. 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
D. 蔡伦于公元l05年改进造纸术
4、从唐太宗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到顾炎武的“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能够直接反映出科举制度哪一方面的变化( )
A. 考试的内容 B. 考试的形式 C. 考试的目的 D. 考试的影响
6. 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耍的经济现象,下列与这种现象无关的是
A.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冻俄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B.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宋书》)
C. “苏湖熟,天下足。”《宋代谚语》
D.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7. 2012年2月召开的济南市第十次党代会强调:“发挥省会优势,建设美丽泉城”。济南这一“优势’地位的确立始于( )
A. 元朝B. 明朝C. 清朝D. 民国时期
9.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巧周年,近代史上香港岛是通过什么方式被英国割占的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10. 解放阁是为纪念济南战役而修建的,为它亲笔题词的是
A.粟裕 B.陈毅 C.许世友D. 毛泽东
11.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这段话说明
A.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B.中国杭战扭转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反抗外来侵略屡败的局面
C.中国抗战取胜的根本原因是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和重大牺牲
A. 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等各行业均衡发展
B. 一五计划集中发展重工业
C. 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D. 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13.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连续9年以“三农”为主题发布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重大举措。下列建国后调整农业的举措中没有起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作用的是
A. 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光明日报 2012年4月20日撰文::“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成功转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正式提出这一“转向”是在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15. 人们认识世界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以下分别为欧洲人在15世纪和16世纪中期绘制 的世界地图,造成欧洲人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16. 在20世纪末的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民意评选中,马克思的得票高居榜首,说明了当 今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要想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可以通过
A. 英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 C.《共产党宣言》D. 十月革命
17. 右图为笑国《时代》周刊刊登的一幅图片,从中反映出总统奥巴马步罗斯福“新政”的后尘,来一个“新‘新政’”。据此可以推断奥巴马推行的“新‘新政’”,的特点是
A.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B. 缩减耕地,屠宰牲畜
C.建设公共工程,减少失业队伍 D.国家干预经济
18. 列宁在评论华盛顿会议时说,这次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火种。”这“火种”被点燃的标志是
A.德国突袭波兰 B.苏德战争爆发 C.日本偷袭珍珠港D. 诺曼底登陆
19. 根据下边的材料,判断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大量进口原料 B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美国的经济援助D. 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0. 依据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是由于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B. 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C.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一、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史学界历来说法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在这个过程中,他进行了15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 海上探险。
—《剑桥中国明代史》
材料二 明王朝遣使西航(郑和下西洋) 的目的,并没有和民间对外贸易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厚远薄来”,用大量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 结果开支浩繁,“库藏为虚”, 被后来任事者视为耗民伤财之举. 此后明朝政府无力也不愿再开展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吴于、齐世,《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4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上述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观点。 (15分)(要求: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50字以内。)
二、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化探索”这一单元的内容后,对“近 代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他们从网上搜集到的对“近代化”这一概念的解释:近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 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从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理性化) 、大众化(或世俗化) 进程„„
42. 依据上述有关“近代化”的理论,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5分)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思想文化方面:
三、2012年,随着伦软奥运会脚步的日渐临近,英国的历史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英国的历史上,形成了两大原则:一是王在议会,也就是说国王必须通过议会 来进行统治;二是王在法下,也就是说法律高于国王,国王必须服从法律„„
—一钱乘旦
43.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说的英国历史上的“两大原则”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分) “王在议会”指的是什么制度?(3分) “王在法下”局面的确立得益于哪一法律文件?(3分)
材料二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 的面貌。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44.材料二中发生在英国的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举例说明这一变革是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2分)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的理解。(3分)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风云变化多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2年2月21日, 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在北京着陆以后,他即和夫人走下舷梯,这时,周恩来正在寒风中等着他. 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 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45.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的国际因素是什么?(4分)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
材料二
46.材料二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材料三 如果有人认为,美国的战略是要阻止在欧亚地区出现一个能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大国,那么,我要说,没有力量能阻挡一个新的大国的崛起。美国如果想遏制中国,这将超出美国的能力,耗尽美国的财富,而且也没有国家站在我们这一边。
——基辛格《如果美国要遏制中国,这将超出它的能力》
47. 美国能否遏制或阻止中国的崛起? 请说明理由。(5分)
济南市201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济南历史中考
1、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2003年,在济南也发现了这种文字(如右图) ,其具体的发现地点是( )
A. 城子崖 B. 北园 C.大辛庄 D.万竹园
2、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进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 诸侯兼并争霸 B. 奴隶制的瓦解 C.生产力发展D. 封建制度确立
3、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厉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的是( )
A. 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城
B. 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
C. 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
D. 蔡伦于公元l05年改进造纸术
4、从唐太宗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到顾炎武的“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能够直接反映出科举制度哪一方面的变化( )
A. 考试的内容 B. 考试的形式 C. 考试的目的 D. 考试的影响
6. 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耍的经济现象,下列与这种现象无关的是
A.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冻俄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B.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宋书》)
C. “苏湖熟,天下足。”《宋代谚语》
D.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7. 2012年2月召开的济南市第十次党代会强调:“发挥省会优势,建设美丽泉城”。济南这一“优势’地位的确立始于( )
A. 元朝B. 明朝C. 清朝D. 民国时期
9.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巧周年,近代史上香港岛是通过什么方式被英国割占的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10. 解放阁是为纪念济南战役而修建的,为它亲笔题词的是
A.粟裕 B.陈毅 C.许世友D. 毛泽东
11.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这段话说明
A.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B.中国杭战扭转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反抗外来侵略屡败的局面
C.中国抗战取胜的根本原因是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和重大牺牲
A. 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等各行业均衡发展
B. 一五计划集中发展重工业
C. 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D. 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13.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连续9年以“三农”为主题发布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重大举措。下列建国后调整农业的举措中没有起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作用的是
A. 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光明日报 2012年4月20日撰文::“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成功转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正式提出这一“转向”是在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15. 人们认识世界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以下分别为欧洲人在15世纪和16世纪中期绘制 的世界地图,造成欧洲人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16. 在20世纪末的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民意评选中,马克思的得票高居榜首,说明了当 今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要想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可以通过
A. 英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 C.《共产党宣言》D. 十月革命
17. 右图为笑国《时代》周刊刊登的一幅图片,从中反映出总统奥巴马步罗斯福“新政”的后尘,来一个“新‘新政’”。据此可以推断奥巴马推行的“新‘新政’”,的特点是
A.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B. 缩减耕地,屠宰牲畜
C.建设公共工程,减少失业队伍 D.国家干预经济
18. 列宁在评论华盛顿会议时说,这次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火种。”这“火种”被点燃的标志是
A.德国突袭波兰 B.苏德战争爆发 C.日本偷袭珍珠港D. 诺曼底登陆
19. 根据下边的材料,判断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大量进口原料 B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美国的经济援助D. 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0. 依据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是由于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B. 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C.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一、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史学界历来说法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在这个过程中,他进行了15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 海上探险。
—《剑桥中国明代史》
材料二 明王朝遣使西航(郑和下西洋) 的目的,并没有和民间对外贸易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厚远薄来”,用大量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 结果开支浩繁,“库藏为虚”, 被后来任事者视为耗民伤财之举. 此后明朝政府无力也不愿再开展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吴于、齐世,《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4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上述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观点。 (15分)(要求: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50字以内。)
二、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化探索”这一单元的内容后,对“近 代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他们从网上搜集到的对“近代化”这一概念的解释:近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 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从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理性化) 、大众化(或世俗化) 进程„„
42. 依据上述有关“近代化”的理论,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5分)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思想文化方面:
三、2012年,随着伦软奥运会脚步的日渐临近,英国的历史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英国的历史上,形成了两大原则:一是王在议会,也就是说国王必须通过议会 来进行统治;二是王在法下,也就是说法律高于国王,国王必须服从法律„„
—一钱乘旦
43.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说的英国历史上的“两大原则”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分) “王在议会”指的是什么制度?(3分) “王在法下”局面的确立得益于哪一法律文件?(3分)
材料二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 的面貌。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44.材料二中发生在英国的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举例说明这一变革是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2分)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的理解。(3分)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风云变化多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2年2月21日, 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在北京着陆以后,他即和夫人走下舷梯,这时,周恩来正在寒风中等着他. 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 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45.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的国际因素是什么?(4分)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
材料二
46.材料二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材料三 如果有人认为,美国的战略是要阻止在欧亚地区出现一个能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大国,那么,我要说,没有力量能阻挡一个新的大国的崛起。美国如果想遏制中国,这将超出美国的能力,耗尽美国的财富,而且也没有国家站在我们这一边。
——基辛格《如果美国要遏制中国,这将超出它的能力》
47. 美国能否遏制或阻止中国的崛起? 请说明理由。(5分)
济南市201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