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入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基础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以探索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dopts teaching method which has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which goes against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the knowledge for students. 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itiative, the paper introduce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 based on a constructivist-based teaching model.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 creates a real teaching situation, to dri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rain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by exploring the issues. 关键词: 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教学任务 Key words: task-driven;autonomous learning;teaching task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69-02 0 引言 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学会学校安排的课程外,还要学会一个本领,那就是要会学习。何为会学习?会学习的前提是学生首先要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启发式教学,是理论的灌输,即使有实践环节,也是和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如果没有自主学习,又何来的会学习呢?没有主动的学习,又怎么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没有了兴趣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被动的。基于现状,如何将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呢?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学生必须主动探究问题,教师则起到组织、引导、激励的角色。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任务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1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 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模拟或真实的情境下,借助教师传授的知识,协同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自主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会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激励学生不断前进。 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与学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布置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而学生的“学”是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来检验和总结学习的过程。这样的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的学习体系,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创新的潜能。 2.1 教师的“教” 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操作技能,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设计任务的原则,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任务。 2.1.1 创建适宜的问题情境,提出明确、可操作的具体任务 任务的完成包含着新、旧知识,教师要结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有针对性的布置任务,适宜的问题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探究的动机,最终达到主动学习和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1.2 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除了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虽然具体学科任务的解决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仍然比较零散,不具有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积极的指导下,学生才能正确的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顺利的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 2.1.3 评价 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分阶段的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为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保证。教师的评价不仅要针对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在索取相关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进行相应的评价。只有对学生所作的工作有一个综合的评价,才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讲授新知识,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较复杂的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解决。 2.2 学生的“学” 启发式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想要学习的心理倾向。 2.2.1 问题探究式学习 学生一旦有了要解决的问题,就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同时也就对知识本身产生探究的热情,因而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充满自信与希望,产生自强奋斗的心理。 2.2.2 自主、协作式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任务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很多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去操作、尝试、验证、创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体会自己探索的成就感。主动、协作式的学习一般按照独立思考、研究探讨、核对检查、总结评价的过程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反过来,问题的解决必然伴随着新知识的汲取。这一循环的完成,学生也就完成了知识从学习到掌握再到运用抑或创新的过程。 3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虽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但是学生个体差异大,在具体任务设置时必须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和任务的共性,既要易于完成,又要涵盖知识点,既要让学生能学到知识,又要有可操作性。 3.1 任务不宜过大、过难 任务的设计要目标明确,符合教学要求,贴合学生特点,还要注重知识的重点环节分配问题,特别要注意难点的分散与可操作性。要让学生能看懂,还能上手会做,知道如何切入问题。 3.2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教师是设计者,既要让学生能得到锻炼,还要使解决的问题有意义;既是问题的设计者,也是问题解决的参与者。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积极指导,尤其是对于新知识的运用要及时、准确,对于复杂问题,要和学生共同探讨。 3.3 评价的及时性 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及时、恰当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所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寂静评价是很重要的。评价应以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对新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为标准。这个过程能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同时也是对学生正确指导的基础。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评价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对于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保证。 3.4 可操作性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实施操作性与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有效方法,但在利用这一方法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它的适用性,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深入的分析,确保这一方法运用的合理、恰当。 4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驱动教学是手段,任务是载体,核心是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形成新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学会学习,培养能力逐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最高境界,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观念,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仝玉琴,王新,王博.“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园林树木》课程改革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2(25). [2]王劲存.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李世刚.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05).
摘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入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基础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以探索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dopts teaching method which has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which goes against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the knowledge for students. 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itiative, the paper introduce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 based on a constructivist-based teaching model.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 creates a real teaching situation, to dri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rain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by exploring the issues. 关键词: 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教学任务 Key words: task-driven;autonomous learning;teaching task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69-02 0 引言 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学会学校安排的课程外,还要学会一个本领,那就是要会学习。何为会学习?会学习的前提是学生首先要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启发式教学,是理论的灌输,即使有实践环节,也是和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如果没有自主学习,又何来的会学习呢?没有主动的学习,又怎么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没有了兴趣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被动的。基于现状,如何将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呢?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学生必须主动探究问题,教师则起到组织、引导、激励的角色。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任务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1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 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模拟或真实的情境下,借助教师传授的知识,协同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自主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会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激励学生不断前进。 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与学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布置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而学生的“学”是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来检验和总结学习的过程。这样的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的学习体系,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创新的潜能。 2.1 教师的“教” 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操作技能,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设计任务的原则,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任务。 2.1.1 创建适宜的问题情境,提出明确、可操作的具体任务 任务的完成包含着新、旧知识,教师要结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有针对性的布置任务,适宜的问题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探究的动机,最终达到主动学习和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1.2 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除了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虽然具体学科任务的解决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仍然比较零散,不具有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积极的指导下,学生才能正确的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顺利的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 2.1.3 评价 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分阶段的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为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保证。教师的评价不仅要针对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在索取相关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进行相应的评价。只有对学生所作的工作有一个综合的评价,才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讲授新知识,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较复杂的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解决。 2.2 学生的“学” 启发式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想要学习的心理倾向。 2.2.1 问题探究式学习 学生一旦有了要解决的问题,就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同时也就对知识本身产生探究的热情,因而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充满自信与希望,产生自强奋斗的心理。 2.2.2 自主、协作式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任务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很多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去操作、尝试、验证、创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体会自己探索的成就感。主动、协作式的学习一般按照独立思考、研究探讨、核对检查、总结评价的过程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反过来,问题的解决必然伴随着新知识的汲取。这一循环的完成,学生也就完成了知识从学习到掌握再到运用抑或创新的过程。 3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虽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但是学生个体差异大,在具体任务设置时必须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和任务的共性,既要易于完成,又要涵盖知识点,既要让学生能学到知识,又要有可操作性。 3.1 任务不宜过大、过难 任务的设计要目标明确,符合教学要求,贴合学生特点,还要注重知识的重点环节分配问题,特别要注意难点的分散与可操作性。要让学生能看懂,还能上手会做,知道如何切入问题。 3.2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教师是设计者,既要让学生能得到锻炼,还要使解决的问题有意义;既是问题的设计者,也是问题解决的参与者。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积极指导,尤其是对于新知识的运用要及时、准确,对于复杂问题,要和学生共同探讨。 3.3 评价的及时性 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及时、恰当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所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寂静评价是很重要的。评价应以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对新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为标准。这个过程能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同时也是对学生正确指导的基础。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评价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对于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保证。 3.4 可操作性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实施操作性与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有效方法,但在利用这一方法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它的适用性,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深入的分析,确保这一方法运用的合理、恰当。 4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驱动教学是手段,任务是载体,核心是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形成新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学会学习,培养能力逐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最高境界,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观念,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仝玉琴,王新,王博.“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园林树木》课程改革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2(25). [2]王劲存.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李世刚.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