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林业发展思路与研究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构建“三个新莲乡”,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战略,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森林文化体系建设和林业科技支撑,强化举措,为推动我县林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活力;
——坚持惠民利民,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壮大林业经济,增加林农收入;
——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逐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教兴林,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支撑体系;
——坚持依法治林,加强林业执法,完善林业执法体系; ——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四者有机统一。
三、发展目标
2016至2020年,全面形成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森林覆盖率达75%,活立木蓄积量达1100万立方米以上,林业总产值达7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产值达到60亿元。把建宁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林业产业发达、森林文化繁荣、林区社会和谐的现代林业示范区。
——坚持深化改革,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增强林业发展
四、工作重点
(一)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 1.创新林地经营方式,实现林业规模经营
积极发展家庭林场。鼓励和引导林农以亲情、友情为纽带,发挥经营大户的作用,将承包经营林地联合组建面积达500亩以上的家庭林场。规范发展股份林场和联营林场。对县内乡、村与建宁县林业建设投资公司合作的联营林场,要稳定经营范围,健全完善和创新经营管理、利益分配等机制;对联户承包、个体承包的林地林木,鼓励组建股份林场,将林地面积林木蓄积份额量化到户,建立健全股份经营管理制度。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鼓励林农组建经济林、用材林、毛竹林、苗木、花卉等紧密型和非紧密型专业合作社,并采取“合作社+林农”模式,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引导村级组织对出让的林地合同到期、林木采伐后,依法将采伐迹地逐步收回,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公司+基地”租赁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无患子、油茶、黄花梨等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的林地租赁经营模式。积极推广经济林套种中药材和草本植物,充分发挥林地的综合效益和生态效益。
2.搭建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引导林权规范流转
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健全完善县林业行政服务中心运行制度,形成统一、规范和有序的林权流转平台和信息发布机制,鼓励和引导林农以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多种方式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允许有固定职业、有稳定收入的进城农户承包经营林地、自留山长期转让。同时,进一步规范流转合同,明确流转期限,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探索生态公益林林权流转。积极向上争取财政资金,探索从水电、旅游业等收入中提取补偿资金,通过多种途径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在确保生态公益林主
体用途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生态公益林的多种效能以及商品林的林荫空间,积极推行林上与林下、林木与林地、森林生态景观与林木所有权分开,通过租赁、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转给专业大户和企业经营,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建立森林资源交易平台。加快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流转服务平台,组建林权交易服务中心,为森林资源流转提供信息发布、市场交易、法律服务、政策咨询、变更登记等综合服务。加强流转管理,制定林木交易规则和规范化管理办法,强化市场监管机制。
3.调整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各林业企业和各类林业经营组织要加强森林经营,大力提高林地生产力,推行集约经营,强化森林抚育,加快低产低效林改造,建立更新造林和质量保障机制,推广应用林业新机具;深入实施速生丰产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大径材和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建设,加快笋竹、油茶、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发展,促进森林资源增长、林农持续增收。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商品毛竹林采伐放开,自主经营。主伐皆伐试行“小班经营法”,简化伐区调查设计和采伐审批手续。通过探索,逐步实行林农自主采伐,真正落实林木处置权,调动广大林农造林育林的积极性。
4.拓展林业投资融资渠道,推动资本流入林业
扩大林权抵押贷款。金融机构要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增加办理林权抵押贷款的机构及网点,延长贷款期限,适应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解决“短融长投”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实行林权直接抵押贷款,不得强制要求再担保,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融资成本。探索设立林权收储中心,并与金融机构、林业经营组织建立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共担机制。保险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政策性森林综合保险的覆盖面,积极推行抵押收储林权参加森林火灾商
业性保险。创新林业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推广“免评估”小额林权抵押贷款,推行花卉、苗木、竹林、经济林及林下经济产品抵押贷款,开发林产品电子仓单质押、存货质押、林权按揭贷款等新产品。对林业金融产品创新和林权抵押贷款制定具体的考核奖励办法,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吸收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设立林业托管经营、金融仓储、担保、小额贷款、第三方监管等公司,为林业大宗商品交易和林权交易提供配套服务。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选择交通相对方便、森林景观优美的林地,建设“森林人家”,以会员制形式向林权投资人出售,鼓励金融机构对建设者和购买人予以贷款支持。
5.加大林业发展支持力度,落实有关优惠政策
要将林业贷款列入贴息项目,争取中央和省上贷款贴息支持;落实好“三免三补三优先”政策。要支持各类林业经营组织发展,认真落实好“三免三补三优先”政策,即:在税务部门备案后免收增值税、免收登记注册费、免收印花税,实行林木种苗补助、林业贷款贴息补助、森林综合保险补助,采伐指标优先安排、科技推广项目优先安排、国家各项扶持政策优先享受,为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6.进一步化解涉林矛盾纠纷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各类涉林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妥善解决森林资源流转等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健全调处工作责任制,加大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调处力度。逐步建立林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制度,拓宽矛盾纠纷化解渠道,及时解决林地承包经营纠纷。积极推进插花山林权发证,凡权源依据充分、合法有效、材料齐全的应及时给予登记发证,防止产生新的矛盾纠纷。切实稳定国有林业经营区,依法维护
国有林场、闽峰公司、投资公司合法权益,坚决制止并处理蚕食、侵占经营区的行为。
(二)、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1.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保护和建设,重点保护金溪流域一重山造林、补植和封山育林,修复流域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在巩固现有67.06万亩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到2020年,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全县有林地面积33%以上,计划投资1750万元,每年投资350万元,主要是通过人工更新、低产林改造、营造混交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恢复生态公益林的功能,保持生态公益林面积,生态公益林林分结构比较合理、功能比较稳定,基本满足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
2.绿色通道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加快境内高速公路、省道、铁路等交通干线及两侧一重山绿色长廊建设。加快乡村主干道、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加大主要流域森林的保护力度,以城区一重山等部位为重点,加强城市片林、城边林带、城郊森林建设,推进绿色村庄、绿色城市、绿色校园、绿色厂区、绿色社区建设,建设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宜居家园。2020年,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12平方米以上。
3.三防体系建设工程。加强森林火灾预警监测和扑救指挥系统建设,加大森林火灾扑救应急物资储备库、生物防火林带、防火阻隔带建设力度,全面推进专业、半专业化扑火队伍建设,到2020年,计划投资2500万元,建设全县生物防火林带950公里,新组建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30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监测、植物检疫和防治减灾系统建设,加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力
度,提高森林灾害防治水平,到2020年,全县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测报准确率85.6%以上,无公害防治率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保护森林资源。
(三)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1.建设五大资源培育基地。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到2020年,新建速生丰产林基地4万亩,全县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达到48万亩左右。笋竹两用丰产竹林基地,到2020年,改造低产竹林3万亩,新建笋竹两用丰产竹林3万亩,开设竹山道路200公里,建立竹林丰产示范片50片、示范面积1万亩,竹山产值年均达2亿元以上,建立丰产竹林基地13万亩。无患子原料林基地,到2020年,新建无患子基地2万亩,无患子基地达到10万亩。油茶基地,到2020年,改造低产油茶2万亩,全县油茶林基地达11万亩。绿化苗繁育基地,到2020年,建立绿化苗木培育基地500亩。在资源培育中,要注重调整林分结构,借助长吉苗圃组培基地全面推进植树造林良种化,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2.发展七大林业产业。人造板家具工业,由人造板系列集中向家具家居产业延伸,着力开发板式、实木、钢木等系列产品,到2020年,争取引资2亿元,人造板产量达10万立方米,生产家具1.5万件。竹制品工业,重点发展竹工艺品、生产竹地板,门、窗、线条等精深加工产品,到2020年,年加工竹材达180万根。造纸工业,以铙纸集团新工业园建设为依托,主要生产高档薄叶纸、拷贝纸、彩色纸等系列产品,重点推进高档特种纸项目建设,到2020年产值达到20亿元。同时鼓励支持铙山纸业集团运作上市,把铙纸集团打造成为名符其实的海西特种薄型纸生产基地,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特
种薄型纸龙头企业。森林食品业,发展油茶基地建设项目及产业化加工项目,到2020年,投资2亿元,建立油茶基地2万亩,年产茶油3000吨。积极推进全县笋制品向高端产品发展,到2020年,年产笋制品3万吨。森林旅游业,借助交通条件改善和五大景区基本形成的机遇,加快推进我县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依托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进一步整合森林旅游资源,推进报国寺、双门石等景区建设,策划完成小溪口景区的招商和规范“森林人家”等休闲旅游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重点建设生物质能源无患子加工项目,完成生物质能源无患子基地建设10万亩,到2020年,形成年处理无患子果5万吨生产能力。生物医药产业,在林下重点套种金线莲、铁皮石斛、金银花、黄精、太子参、厚朴等优质道地中药材,到2020年,全县种植中药材面积达1.8万亩。
3.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重点培育铙山纸业、源华公司、华阳公司、闽源竹业、孟宗笋业、华新食品等龙头骨干企业。鼓励支持林业企业开展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森林认证等,新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品牌。完善林业产业政策,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林业品牌保护和利用,提高林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构建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
挖掘、开发建宁林区悠久的林业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步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森林文化体系。
1.宣传森林生态理念。开展全民生态道德教育和公益活动,树立人类与森林和谐共存、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伦理。依托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林业科普基地。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
珍稀野生动物、生态公益林、名木古树认养活动。
2.开发保护森林文化资源。推进林产加工企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转变,提供生态环保型产品与服务。研究、传承与创新森林文化,弘扬金溪女将顽强拼搏精神,为现代林业人提供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不断提升林区干部职工的人文素质。
(五)构建林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重点建设三个平台:
1.林业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林木良种繁育、森林资源培育、生物医药、林业机械制造和新产品开发等技术攻关,持续深化“6.18”项目成果对接,积极参加“11.6”林博会,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2.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平台。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快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图、科技示范点、科技示范户,加强林业技术骨干培训,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
3.林业科技交流平台。加强国内外林业科技交流与合作,重点对接引进台湾等地农林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农药、新肥料,争取每年引进2项以上。借鉴台湾农林经营管理的理念、模式,促进林业经营水平的提升。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公共财政支持林业发展政策。将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监测、林权管理以及林业执法体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基本建设规划,将林区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相关行业的发展规划,继续加大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投入。严格执行国家
《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育林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二)落实金融服务林业政策。金融部门要根据造林、育林资金需求状况,探索和创新适应林业生产特点的支林信贷产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降低贷款门槛、支持林农信贷,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贷款额度、扩大覆盖面。保险部门要完善森林火灾政策性保险制度,逐步将险种拓展到冻灾等领域,降低林业经营风险。林业部门要探索林木收储处理的方式方法,帮助化解林业信贷风险。
(三)落实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专项发展资金,重点扶持珍稀药用植物种源基地、道地药材及原料药材基地建设,鼓励制药企业开展改造重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体系建设,推动高端项目、品牌企业的引进工作。筹集和整合有关农林项目的财政性资金,抓紧设立闽台农林合作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对台合作重点项目建设、交流平台建设、科技研发与推广、人员培训与交流活动。
“十三五”林业发展思路与研究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构建“三个新莲乡”,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战略,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森林文化体系建设和林业科技支撑,强化举措,为推动我县林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活力;
——坚持惠民利民,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壮大林业经济,增加林农收入;
——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逐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教兴林,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支撑体系;
——坚持依法治林,加强林业执法,完善林业执法体系; ——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四者有机统一。
三、发展目标
2016至2020年,全面形成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森林覆盖率达75%,活立木蓄积量达1100万立方米以上,林业总产值达7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产值达到60亿元。把建宁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林业产业发达、森林文化繁荣、林区社会和谐的现代林业示范区。
——坚持深化改革,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增强林业发展
四、工作重点
(一)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 1.创新林地经营方式,实现林业规模经营
积极发展家庭林场。鼓励和引导林农以亲情、友情为纽带,发挥经营大户的作用,将承包经营林地联合组建面积达500亩以上的家庭林场。规范发展股份林场和联营林场。对县内乡、村与建宁县林业建设投资公司合作的联营林场,要稳定经营范围,健全完善和创新经营管理、利益分配等机制;对联户承包、个体承包的林地林木,鼓励组建股份林场,将林地面积林木蓄积份额量化到户,建立健全股份经营管理制度。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鼓励林农组建经济林、用材林、毛竹林、苗木、花卉等紧密型和非紧密型专业合作社,并采取“合作社+林农”模式,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引导村级组织对出让的林地合同到期、林木采伐后,依法将采伐迹地逐步收回,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公司+基地”租赁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无患子、油茶、黄花梨等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的林地租赁经营模式。积极推广经济林套种中药材和草本植物,充分发挥林地的综合效益和生态效益。
2.搭建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引导林权规范流转
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健全完善县林业行政服务中心运行制度,形成统一、规范和有序的林权流转平台和信息发布机制,鼓励和引导林农以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多种方式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允许有固定职业、有稳定收入的进城农户承包经营林地、自留山长期转让。同时,进一步规范流转合同,明确流转期限,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探索生态公益林林权流转。积极向上争取财政资金,探索从水电、旅游业等收入中提取补偿资金,通过多种途径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在确保生态公益林主
体用途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生态公益林的多种效能以及商品林的林荫空间,积极推行林上与林下、林木与林地、森林生态景观与林木所有权分开,通过租赁、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转给专业大户和企业经营,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建立森林资源交易平台。加快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流转服务平台,组建林权交易服务中心,为森林资源流转提供信息发布、市场交易、法律服务、政策咨询、变更登记等综合服务。加强流转管理,制定林木交易规则和规范化管理办法,强化市场监管机制。
3.调整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各林业企业和各类林业经营组织要加强森林经营,大力提高林地生产力,推行集约经营,强化森林抚育,加快低产低效林改造,建立更新造林和质量保障机制,推广应用林业新机具;深入实施速生丰产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大径材和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建设,加快笋竹、油茶、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发展,促进森林资源增长、林农持续增收。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商品毛竹林采伐放开,自主经营。主伐皆伐试行“小班经营法”,简化伐区调查设计和采伐审批手续。通过探索,逐步实行林农自主采伐,真正落实林木处置权,调动广大林农造林育林的积极性。
4.拓展林业投资融资渠道,推动资本流入林业
扩大林权抵押贷款。金融机构要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增加办理林权抵押贷款的机构及网点,延长贷款期限,适应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解决“短融长投”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实行林权直接抵押贷款,不得强制要求再担保,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融资成本。探索设立林权收储中心,并与金融机构、林业经营组织建立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共担机制。保险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政策性森林综合保险的覆盖面,积极推行抵押收储林权参加森林火灾商
业性保险。创新林业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推广“免评估”小额林权抵押贷款,推行花卉、苗木、竹林、经济林及林下经济产品抵押贷款,开发林产品电子仓单质押、存货质押、林权按揭贷款等新产品。对林业金融产品创新和林权抵押贷款制定具体的考核奖励办法,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吸收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设立林业托管经营、金融仓储、担保、小额贷款、第三方监管等公司,为林业大宗商品交易和林权交易提供配套服务。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选择交通相对方便、森林景观优美的林地,建设“森林人家”,以会员制形式向林权投资人出售,鼓励金融机构对建设者和购买人予以贷款支持。
5.加大林业发展支持力度,落实有关优惠政策
要将林业贷款列入贴息项目,争取中央和省上贷款贴息支持;落实好“三免三补三优先”政策。要支持各类林业经营组织发展,认真落实好“三免三补三优先”政策,即:在税务部门备案后免收增值税、免收登记注册费、免收印花税,实行林木种苗补助、林业贷款贴息补助、森林综合保险补助,采伐指标优先安排、科技推广项目优先安排、国家各项扶持政策优先享受,为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6.进一步化解涉林矛盾纠纷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各类涉林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妥善解决森林资源流转等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健全调处工作责任制,加大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调处力度。逐步建立林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制度,拓宽矛盾纠纷化解渠道,及时解决林地承包经营纠纷。积极推进插花山林权发证,凡权源依据充分、合法有效、材料齐全的应及时给予登记发证,防止产生新的矛盾纠纷。切实稳定国有林业经营区,依法维护
国有林场、闽峰公司、投资公司合法权益,坚决制止并处理蚕食、侵占经营区的行为。
(二)、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1.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保护和建设,重点保护金溪流域一重山造林、补植和封山育林,修复流域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在巩固现有67.06万亩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到2020年,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全县有林地面积33%以上,计划投资1750万元,每年投资350万元,主要是通过人工更新、低产林改造、营造混交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恢复生态公益林的功能,保持生态公益林面积,生态公益林林分结构比较合理、功能比较稳定,基本满足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
2.绿色通道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加快境内高速公路、省道、铁路等交通干线及两侧一重山绿色长廊建设。加快乡村主干道、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加大主要流域森林的保护力度,以城区一重山等部位为重点,加强城市片林、城边林带、城郊森林建设,推进绿色村庄、绿色城市、绿色校园、绿色厂区、绿色社区建设,建设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宜居家园。2020年,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12平方米以上。
3.三防体系建设工程。加强森林火灾预警监测和扑救指挥系统建设,加大森林火灾扑救应急物资储备库、生物防火林带、防火阻隔带建设力度,全面推进专业、半专业化扑火队伍建设,到2020年,计划投资2500万元,建设全县生物防火林带950公里,新组建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30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监测、植物检疫和防治减灾系统建设,加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力
度,提高森林灾害防治水平,到2020年,全县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测报准确率85.6%以上,无公害防治率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保护森林资源。
(三)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1.建设五大资源培育基地。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到2020年,新建速生丰产林基地4万亩,全县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达到48万亩左右。笋竹两用丰产竹林基地,到2020年,改造低产竹林3万亩,新建笋竹两用丰产竹林3万亩,开设竹山道路200公里,建立竹林丰产示范片50片、示范面积1万亩,竹山产值年均达2亿元以上,建立丰产竹林基地13万亩。无患子原料林基地,到2020年,新建无患子基地2万亩,无患子基地达到10万亩。油茶基地,到2020年,改造低产油茶2万亩,全县油茶林基地达11万亩。绿化苗繁育基地,到2020年,建立绿化苗木培育基地500亩。在资源培育中,要注重调整林分结构,借助长吉苗圃组培基地全面推进植树造林良种化,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2.发展七大林业产业。人造板家具工业,由人造板系列集中向家具家居产业延伸,着力开发板式、实木、钢木等系列产品,到2020年,争取引资2亿元,人造板产量达10万立方米,生产家具1.5万件。竹制品工业,重点发展竹工艺品、生产竹地板,门、窗、线条等精深加工产品,到2020年,年加工竹材达180万根。造纸工业,以铙纸集团新工业园建设为依托,主要生产高档薄叶纸、拷贝纸、彩色纸等系列产品,重点推进高档特种纸项目建设,到2020年产值达到20亿元。同时鼓励支持铙山纸业集团运作上市,把铙纸集团打造成为名符其实的海西特种薄型纸生产基地,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特
种薄型纸龙头企业。森林食品业,发展油茶基地建设项目及产业化加工项目,到2020年,投资2亿元,建立油茶基地2万亩,年产茶油3000吨。积极推进全县笋制品向高端产品发展,到2020年,年产笋制品3万吨。森林旅游业,借助交通条件改善和五大景区基本形成的机遇,加快推进我县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依托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进一步整合森林旅游资源,推进报国寺、双门石等景区建设,策划完成小溪口景区的招商和规范“森林人家”等休闲旅游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重点建设生物质能源无患子加工项目,完成生物质能源无患子基地建设10万亩,到2020年,形成年处理无患子果5万吨生产能力。生物医药产业,在林下重点套种金线莲、铁皮石斛、金银花、黄精、太子参、厚朴等优质道地中药材,到2020年,全县种植中药材面积达1.8万亩。
3.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重点培育铙山纸业、源华公司、华阳公司、闽源竹业、孟宗笋业、华新食品等龙头骨干企业。鼓励支持林业企业开展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森林认证等,新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品牌。完善林业产业政策,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林业品牌保护和利用,提高林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构建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
挖掘、开发建宁林区悠久的林业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步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森林文化体系。
1.宣传森林生态理念。开展全民生态道德教育和公益活动,树立人类与森林和谐共存、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伦理。依托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林业科普基地。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
珍稀野生动物、生态公益林、名木古树认养活动。
2.开发保护森林文化资源。推进林产加工企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转变,提供生态环保型产品与服务。研究、传承与创新森林文化,弘扬金溪女将顽强拼搏精神,为现代林业人提供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不断提升林区干部职工的人文素质。
(五)构建林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重点建设三个平台:
1.林业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林木良种繁育、森林资源培育、生物医药、林业机械制造和新产品开发等技术攻关,持续深化“6.18”项目成果对接,积极参加“11.6”林博会,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2.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平台。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快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图、科技示范点、科技示范户,加强林业技术骨干培训,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
3.林业科技交流平台。加强国内外林业科技交流与合作,重点对接引进台湾等地农林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农药、新肥料,争取每年引进2项以上。借鉴台湾农林经营管理的理念、模式,促进林业经营水平的提升。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公共财政支持林业发展政策。将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监测、林权管理以及林业执法体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基本建设规划,将林区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相关行业的发展规划,继续加大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投入。严格执行国家
《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育林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二)落实金融服务林业政策。金融部门要根据造林、育林资金需求状况,探索和创新适应林业生产特点的支林信贷产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降低贷款门槛、支持林农信贷,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贷款额度、扩大覆盖面。保险部门要完善森林火灾政策性保险制度,逐步将险种拓展到冻灾等领域,降低林业经营风险。林业部门要探索林木收储处理的方式方法,帮助化解林业信贷风险。
(三)落实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专项发展资金,重点扶持珍稀药用植物种源基地、道地药材及原料药材基地建设,鼓励制药企业开展改造重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体系建设,推动高端项目、品牌企业的引进工作。筹集和整合有关农林项目的财政性资金,抓紧设立闽台农林合作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对台合作重点项目建设、交流平台建设、科技研发与推广、人员培训与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