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淮北抗日根据地

淮北抗日根据地位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的广大地区,由豫皖苏、皖东北、邳睢铜三块根据地组成。它处于日寇占据的徐州、蚌埠、淮阴三大军事重镇之间,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联系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新四军第4师和中共地方组织,在河南东部、安徽东北部和江苏西北部开辟和坚持抗日斗争的基地,是中共领导创建的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

1938年9月2日,中共中央长江局负责人周恩来、叶剑英指示河南省委,应将武装斗争的重心移向豫东,创造豫皖苏鲁边区的新局面。9月30日,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370余人,从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出发挺进豫东,10月11日在西华县杜岗同吴芝圃、萧望东率领的两支游击队会合,编成三个大队,共1000余人。10月下旬,部队东渡黄泛区向豫东敌后挺进,初步打开了豫东的抗战局面。1939年3月,成立了中共豫皖边省委,书记张爱萍,副书记吴芝圃。

1939年11月6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抵达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部所在地———涡北新兴集,传达了党中央关于放手创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并对豫皖苏边区党政军工作作了布置。随后,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政权———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成立,吴芝圃任主任。到1939年11月,部队已发展到1.2万余人,改称新四军第六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皖南事变后,彭雪枫部奉命改建制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治委员。

在创建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一部在津浦路东地区开展了创建皖东北和邳睢铜地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38年10月,共产党员江上清等受组织派遣,随国民党安徽省第六区专员兼皖六区保安司令盛子瑾前往皖东北地区,在皖六区军政部门任职,并秘密建立了中共特别支部。1939年6月,成立中共苏皖边区委员会,书记金明,统一领导苏皖边区党的工作,下辖皖东北和邳睢铜等4个地委。此后,八路军胡炳云大队、苏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江华所率陇海南进支队以及彭雪枫派张太生率领的1个主力团和120名党政干部先后进入皖东北地区作战。八路军和新四军在皖东北地区达6000余人,成为该地区抗日的中坚力量。到 1940年9月,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

1941年6月,新四军三师九旅一部北上,进入邳睢铜地区作战,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建立了县委和县政权,并建立了邳睢铜灵四县联防办事处,邳睢铜地区成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8月,华中局决定:成立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刘瑞龙为主任;成立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委员会,刘子久为书记;成立淮北苏皖边区军政党委员会,邓子恢为书记,统一领导淮北苏皖边区党政军工作。这标志着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正式形成。

1942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的指示,淮北区委重新改组,邓子恢为书记;同时,取消淮北军政党委员会,全边区党政军民工作统一于区党委的领导,由第四师兼淮北军区,彭雪枫兼司令员,邓子恢兼政委。

1942年11月,日伪军出动7000余人,分五路对淮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扫荡”。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第四师主力部队浴血奋战,经过朱家岗、马公店、关帝庙等37次战斗,攻克青阳、马公店等日伪据点,共歼敌700余人,至12月中旬,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

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顺利发展,淮北军民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日军展开局部反攻的指示,从1944年3月起,在全边区范围内向日伪军发动了春季攻势,作战60余次,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取得了春季攻势的胜利。7月,中共中央命令新四军第四师进军津浦路西地区。8月,彭雪枫、张震、吴芝圃率第四师主力一部誓师西征。在9月河南夏邑县八里庄的战斗中,彭雪枫不幸牺牲。9月13日,中共中央军委任命张爱萍为第四师师长,韦国清为副师长,继续执行西进任务。到10月,西进部队基本上收复了原豫皖苏边区的失地。同时,淮北路东军民发起了睢宁战役,使睢宁县全境获得解放。1945年8月,淮北军民根据党中央关于必须占领交通线及其沿线城市的指示,向津浦铁路徐蚌段据点及各县城日伪军展开猛烈攻势,先后解放了宿迁、泗阳、五河、灵璧、永城、萧县等县城。至此,除津浦、陇海铁路沿线仍为日伪军占据外,淮北全境已获解放。

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离不开5个人,他们是江上青、彭雪枫、刘瑞龙、张爱萍和邓子恢。江上青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者之一,彭雪枫、张爱萍和邓子恢是新四军四师的指挥员,刘瑞龙是当时的行署主任。

淮北抗日根据地位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的广大地区,由豫皖苏、皖东北、邳睢铜三块根据地组成。它处于日寇占据的徐州、蚌埠、淮阴三大军事重镇之间,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联系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新四军第4师和中共地方组织,在河南东部、安徽东北部和江苏西北部开辟和坚持抗日斗争的基地,是中共领导创建的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

1938年9月2日,中共中央长江局负责人周恩来、叶剑英指示河南省委,应将武装斗争的重心移向豫东,创造豫皖苏鲁边区的新局面。9月30日,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370余人,从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出发挺进豫东,10月11日在西华县杜岗同吴芝圃、萧望东率领的两支游击队会合,编成三个大队,共1000余人。10月下旬,部队东渡黄泛区向豫东敌后挺进,初步打开了豫东的抗战局面。1939年3月,成立了中共豫皖边省委,书记张爱萍,副书记吴芝圃。

1939年11月6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抵达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部所在地———涡北新兴集,传达了党中央关于放手创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并对豫皖苏边区党政军工作作了布置。随后,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政权———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成立,吴芝圃任主任。到1939年11月,部队已发展到1.2万余人,改称新四军第六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皖南事变后,彭雪枫部奉命改建制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治委员。

在创建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一部在津浦路东地区开展了创建皖东北和邳睢铜地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38年10月,共产党员江上清等受组织派遣,随国民党安徽省第六区专员兼皖六区保安司令盛子瑾前往皖东北地区,在皖六区军政部门任职,并秘密建立了中共特别支部。1939年6月,成立中共苏皖边区委员会,书记金明,统一领导苏皖边区党的工作,下辖皖东北和邳睢铜等4个地委。此后,八路军胡炳云大队、苏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江华所率陇海南进支队以及彭雪枫派张太生率领的1个主力团和120名党政干部先后进入皖东北地区作战。八路军和新四军在皖东北地区达6000余人,成为该地区抗日的中坚力量。到 1940年9月,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

1941年6月,新四军三师九旅一部北上,进入邳睢铜地区作战,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建立了县委和县政权,并建立了邳睢铜灵四县联防办事处,邳睢铜地区成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8月,华中局决定:成立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刘瑞龙为主任;成立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委员会,刘子久为书记;成立淮北苏皖边区军政党委员会,邓子恢为书记,统一领导淮北苏皖边区党政军工作。这标志着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正式形成。

1942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的指示,淮北区委重新改组,邓子恢为书记;同时,取消淮北军政党委员会,全边区党政军民工作统一于区党委的领导,由第四师兼淮北军区,彭雪枫兼司令员,邓子恢兼政委。

1942年11月,日伪军出动7000余人,分五路对淮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扫荡”。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第四师主力部队浴血奋战,经过朱家岗、马公店、关帝庙等37次战斗,攻克青阳、马公店等日伪据点,共歼敌700余人,至12月中旬,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

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顺利发展,淮北军民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日军展开局部反攻的指示,从1944年3月起,在全边区范围内向日伪军发动了春季攻势,作战60余次,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取得了春季攻势的胜利。7月,中共中央命令新四军第四师进军津浦路西地区。8月,彭雪枫、张震、吴芝圃率第四师主力一部誓师西征。在9月河南夏邑县八里庄的战斗中,彭雪枫不幸牺牲。9月13日,中共中央军委任命张爱萍为第四师师长,韦国清为副师长,继续执行西进任务。到10月,西进部队基本上收复了原豫皖苏边区的失地。同时,淮北路东军民发起了睢宁战役,使睢宁县全境获得解放。1945年8月,淮北军民根据党中央关于必须占领交通线及其沿线城市的指示,向津浦铁路徐蚌段据点及各县城日伪军展开猛烈攻势,先后解放了宿迁、泗阳、五河、灵璧、永城、萧县等县城。至此,除津浦、陇海铁路沿线仍为日伪军占据外,淮北全境已获解放。

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离不开5个人,他们是江上青、彭雪枫、刘瑞龙、张爱萍和邓子恢。江上青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者之一,彭雪枫、张爱萍和邓子恢是新四军四师的指挥员,刘瑞龙是当时的行署主任。


相关文章

  • 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实施方案12.12(报送稿)
  • "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创建工作 实 施 方 案 江苏省淮北中学 为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 ...查看


  • 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廉政建设及启示
  • 第41卷第5期Vol.41№.5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AnhuiNormalUniversitHum.oc.Sci. y&S2013年9月 Set.2013p [历史研究] 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廉政建 ...查看


  • 清明扫墓发言稿
  • 2015清明节扫墓辅导员发言稿 老师们.同学们: 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奋斗中远去,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追忆先烈,歌颂先烈,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 此时此刻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为了民 ...查看


  • 来安新四军二师纪念馆讲解词(下)
  • 第四部分:新四军第二师坚持在淮南抗日根据地 皖南事变后,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命令,25日,新四军军部在盐城正式成立.新四军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辖第四.第 ...查看


  • 新四军编制的历史沿革
  • 新四军编制的历史沿革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江南八省的 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大部被俘.失散 ...查看


  •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协作关系
  •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协作关系 [ 摘 要] 八路军和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两支重要军事力量.他们 在这一时期相互支持.相互援助,为抗战胜利和中共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协作关系主要表现在:两军分别在华北.华中开辟抗日根 ...查看


  • 河南抗日根据地
  • 河南抗日根据地 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 1944 年4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了旨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以9.7万余人向河南地区发起进攻.由于国民党军的大溃败,致使河南38座县城和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侵占.对此,中共中央发出指示 ...查看


  • 新四军"大管家"赖传珠
  • 核心阅读 赖传珠上将是一位军政兼备.智勇双全的将军.从"红一师"政委到新四军优秀的参谋长,他的革命经历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红军时期,他与毛泽东很早结下革命缘:在新四军中,他坚定地支持刘少奇进军苏北的战略:皖南事变期间, ...查看


  • 新中国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感动中国人物的邮票(2)
  • 从1921年到1949年的28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和众多拥护和平与民主的国际友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以及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并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