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

文化视野

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从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决定》对如何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和明确部署。

一、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长期以来,科技创新给社会生产方式、全球竞争格局带来重大变革,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从文化的内容、形态、传播与影响等各个方面,不断推动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科技创新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丰富文化的内涵。科学技术作为社会智力发展的一个方面,既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和载体。科技创新在不断提高人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人类的知识体系、创新人类的思维方式、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从而不断丰富文化的内涵。

科技创新是社会文化形态演进发展的催化剂。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演进发展的。从狩猎文明、农

■王志刚

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今天以工业化、信息化高度发展为特点的后工业文明,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性突破,都推动着社会及其文化形态产生一次深刻的变革。

科技创新是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在不断衍化出一批批千姿百态的科技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无时不在塑造和影响人类文化的内容与形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正是留声机、摄影、电子、光纤通信、无线电通讯、激光照排,以及CD、VCD、DVD等技术和产品的发明,使音响、电影、广播电视等文化行业得以形成。以动漫、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业态,已逐渐成为继IT产业后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

科技创新使文化表现形式更加多姿多彩。

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新型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大丰富了各类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显著增强了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演艺会展、休闲娱乐等文化行业的发展活力。数字影像、声光多媒体、LED显示、数字三维虚拟展示等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明显提升了传统演艺、会展及大型文化传播活动的表现形式和感染力。3D、4D、电脑特技等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大大丰富和增强了人们对传统影视产品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也为影视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决定》

二、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是我国文化发展繁荣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对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文化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目前,我国电影产量由2003年不到1002010部上升到村村通工程已覆盖全部行政村和年电子出版物已居世界第二位。广播电视2010年526部,跃居世界第三位;20户以上通电

自然村,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已覆盖全国75%行政村。科技创新引领了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艺演出、动漫娱乐、数字创意、网络原创等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型企业,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文化科技发展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和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够。一是科技对文化发展的支撑不够,尚未形成支撑和引领文化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二是文化发展需求对科技创新的带动不足,关键技术装备和软件系统主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的国产化率相对偏低。三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文化体系的科技意识不强、科技体系对文化不精通,导致多年来我国科技与文化各自发展、融合不够。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信息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能不能紧紧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机遇,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使主流文化占据新媒体阵地和文化传播的制高点,关系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不能得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关系到我国文化产品能不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造福人类。为此,我们必须把文化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促进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催生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视野

三、大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重视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我国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这为我国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紧紧围绕文化各重点领域,抓住一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加强对文化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攻关,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创作力、感染力、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提升文化产品的创作力。针对图书出版、广播影视、演艺会展、娱乐休闲等领域多种形式文化产品的创新创意需要,创作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提高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传承和开发;加强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和素材资源的充分提炼和梳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科技手段,开展各类文化资源数据库、素材库、信息库的建设和共享利用。

提升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利用数字、网络、3D种高新技术,、4D、高清、创新文化产品及服务模式;多媒体、虚拟展示、激光显示等多推动有关科技领域先进、共性、关键技术成果向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提高支撑相关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软件、装备的自给率,加强相关标准与规范建设。

提升文化产品的传播力。加快数字、网络、移动等各类先进通信技术的转化应用,进一步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双向互动,可管、可控、可信的现代传播体系,不断开发基于数字、移动、网络等具有不同传播、接收、显示特点的新型文化产品,缩小不同区域、不同文化阶层、

文化视野

不同人群间信息与机会不均等的“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出版、娱乐休闲、远程教育等新型文化服务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提高文化的传播力。

提升文化安全和文化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无处不在,公众自发参与各种形式的文化传播与互动活动空前活跃,全球性的文化交流更加广泛,外来文化的表现力不断增强,对于我国文化建设的影响日益明显。因此,保障卫星、广播、电视、网络等通信渠道的传输安全,加强网络文化信息管理,应对不良信息暴力、反动)等给文化安全带来的挑战,已成为当务之急。必须大力加强文化科技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系统研究,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化的高新技术成果和手段,加强对各类文化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四、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将以组织实施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文化科技发展的支持与引导,加强文化科技发展的战略研究与顶层设计,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作用。聚焦文化演艺、影视动漫、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创意设计等主要文化产业服务形态,整体布局产业链,有针对性地突破文化产品创意、生产、传播、运营、展示、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和集成应用技术,提高文化制作与展示行业软件系统及装备的国产化率。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培育新兴数字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创新服务模式,并在文化服务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提升公共文化事业科技服务能力。针对文物、民俗、宗教等各类典型物质与非物质中华文

化遗产保护的需求,突破文化资源保护关键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与陶瓷、漆器、织造、印染、雕刻等中国传统工艺有机结合,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利用。促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网络化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全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提高国民文化消费力。研究新型网络学习模式,开发新型电子书包,建立中华传统文化和汉语言教育与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向广大青少年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构建网络化国际文化交流服务平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架设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

以基地为依托、项目为载体,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新资源与要素互动衔接、协同创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学科体系,加强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形成一批具有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优化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外部环境。积极探索跨部门文化科技合作新机制,形成有利于文化科技发展的工作体系。加强文化科技合作制度、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的研究,逐步探索建立一套适用于评价文化科技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以及投入产出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重视文化产品,特别是数字文化产品等各类新型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有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加强文化科技创新的宣传和知识普及,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文化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作者:科学技术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责任编辑:高德明

(色情、

文化视野

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从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决定》对如何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和明确部署。

一、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长期以来,科技创新给社会生产方式、全球竞争格局带来重大变革,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从文化的内容、形态、传播与影响等各个方面,不断推动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科技创新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丰富文化的内涵。科学技术作为社会智力发展的一个方面,既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和载体。科技创新在不断提高人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人类的知识体系、创新人类的思维方式、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从而不断丰富文化的内涵。

科技创新是社会文化形态演进发展的催化剂。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演进发展的。从狩猎文明、农

■王志刚

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今天以工业化、信息化高度发展为特点的后工业文明,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性突破,都推动着社会及其文化形态产生一次深刻的变革。

科技创新是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在不断衍化出一批批千姿百态的科技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无时不在塑造和影响人类文化的内容与形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正是留声机、摄影、电子、光纤通信、无线电通讯、激光照排,以及CD、VCD、DVD等技术和产品的发明,使音响、电影、广播电视等文化行业得以形成。以动漫、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业态,已逐渐成为继IT产业后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

科技创新使文化表现形式更加多姿多彩。

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新型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大丰富了各类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显著增强了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演艺会展、休闲娱乐等文化行业的发展活力。数字影像、声光多媒体、LED显示、数字三维虚拟展示等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明显提升了传统演艺、会展及大型文化传播活动的表现形式和感染力。3D、4D、电脑特技等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大大丰富和增强了人们对传统影视产品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也为影视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决定》

二、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是我国文化发展繁荣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对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文化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目前,我国电影产量由2003年不到1002010部上升到村村通工程已覆盖全部行政村和年电子出版物已居世界第二位。广播电视2010年526部,跃居世界第三位;20户以上通电

自然村,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已覆盖全国75%行政村。科技创新引领了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艺演出、动漫娱乐、数字创意、网络原创等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型企业,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文化科技发展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和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够。一是科技对文化发展的支撑不够,尚未形成支撑和引领文化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二是文化发展需求对科技创新的带动不足,关键技术装备和软件系统主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的国产化率相对偏低。三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文化体系的科技意识不强、科技体系对文化不精通,导致多年来我国科技与文化各自发展、融合不够。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信息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能不能紧紧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机遇,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使主流文化占据新媒体阵地和文化传播的制高点,关系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不能得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关系到我国文化产品能不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造福人类。为此,我们必须把文化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促进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催生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视野

三、大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重视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我国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这为我国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紧紧围绕文化各重点领域,抓住一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加强对文化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攻关,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创作力、感染力、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提升文化产品的创作力。针对图书出版、广播影视、演艺会展、娱乐休闲等领域多种形式文化产品的创新创意需要,创作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提高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传承和开发;加强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和素材资源的充分提炼和梳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科技手段,开展各类文化资源数据库、素材库、信息库的建设和共享利用。

提升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利用数字、网络、3D种高新技术,、4D、高清、创新文化产品及服务模式;多媒体、虚拟展示、激光显示等多推动有关科技领域先进、共性、关键技术成果向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提高支撑相关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软件、装备的自给率,加强相关标准与规范建设。

提升文化产品的传播力。加快数字、网络、移动等各类先进通信技术的转化应用,进一步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双向互动,可管、可控、可信的现代传播体系,不断开发基于数字、移动、网络等具有不同传播、接收、显示特点的新型文化产品,缩小不同区域、不同文化阶层、

文化视野

不同人群间信息与机会不均等的“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出版、娱乐休闲、远程教育等新型文化服务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提高文化的传播力。

提升文化安全和文化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无处不在,公众自发参与各种形式的文化传播与互动活动空前活跃,全球性的文化交流更加广泛,外来文化的表现力不断增强,对于我国文化建设的影响日益明显。因此,保障卫星、广播、电视、网络等通信渠道的传输安全,加强网络文化信息管理,应对不良信息暴力、反动)等给文化安全带来的挑战,已成为当务之急。必须大力加强文化科技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系统研究,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化的高新技术成果和手段,加强对各类文化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四、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将以组织实施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文化科技发展的支持与引导,加强文化科技发展的战略研究与顶层设计,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作用。聚焦文化演艺、影视动漫、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创意设计等主要文化产业服务形态,整体布局产业链,有针对性地突破文化产品创意、生产、传播、运营、展示、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和集成应用技术,提高文化制作与展示行业软件系统及装备的国产化率。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培育新兴数字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创新服务模式,并在文化服务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提升公共文化事业科技服务能力。针对文物、民俗、宗教等各类典型物质与非物质中华文

化遗产保护的需求,突破文化资源保护关键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与陶瓷、漆器、织造、印染、雕刻等中国传统工艺有机结合,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利用。促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网络化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全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提高国民文化消费力。研究新型网络学习模式,开发新型电子书包,建立中华传统文化和汉语言教育与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向广大青少年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构建网络化国际文化交流服务平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架设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

以基地为依托、项目为载体,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新资源与要素互动衔接、协同创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学科体系,加强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形成一批具有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优化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外部环境。积极探索跨部门文化科技合作新机制,形成有利于文化科技发展的工作体系。加强文化科技合作制度、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的研究,逐步探索建立一套适用于评价文化科技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以及投入产出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重视文化产品,特别是数字文化产品等各类新型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有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加强文化科技创新的宣传和知识普及,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文化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作者:科学技术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责任编辑:高德明

(色情、


相关文章

  •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京宣发「2016」29号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7月 目 录 一.前言 二.发展基础.面临机遇和挑战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 ...查看


  • 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十三五"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支持"双一流"建设!
  • 来源:   教育部 关键词:  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形势与需求. 1 二.发展理念与主要目标. 6 (一)发展理念. 6 (二)主要目标. 6 三.坚持引领创新,抢占原始创新战略制高点. 7 (一)大力加强需求引导 ...查看


  • 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
  • 作者:游光荣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年02期 从1999年起,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每年推出一本<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每年的报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科技发展评述与展望",对已经过去的一 ...查看


  • [最新发布]文化部发布"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附全文)
  • 最新发布 4月19日,在苏州举行的文化部2017年文化产业工作会议正式发布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 ...查看


  • 青岛公布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 率先建成小康社会
  • 2016年01月06日 07:06 来源:青岛日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制定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青岛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 ...查看


  • 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层次融合发展
  • 推进文和科技化深层融合发次展 海淀区文资化富源,科教创新集源资密,集是度高活的文化中心和充满活力的跃技科新创中心为.充发挥分化科技资文优源,推进文势化与科技融合上台新,区阶委区府始政终坚自主创新持引发领展的工要求作围绕,海"纳百川 ...查看


  • 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
  • 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部署要求,坚持和强化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 ...查看


  • 沈阳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0-2015年)
  • 沈阳市人民政府文件 沈政发[2010]24号 关于印发沈阳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沈政发[2010]24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沈阳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 ...查看


  •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分享到 2013-04-25 16:52:09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百度搜索前瞻网摘要:到2015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幅快于服务业平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