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案例分析 陶川小学 孙敏霞
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强弱。审题能力的高低又是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实现的,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赖于教师积极的引导。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注意就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关键看教师是怎样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起。比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我是这样做的,教学时我先抛开课本,自己编题。
案例:
多媒体课件出示哥哥高高兴兴地拿着一包水果糖,弟弟皱眉苦脸地跟了出来,不停地喊,“哥哥,给我一点,我的太少了。” 师:谁能猜到,兄弟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肯定是爸爸妈妈让他们买糖,哥哥拿的多,弟弟分的少,弟弟觉得不公平不愿意。)
师:大家很聪明,确实如此,那么大家能不能帮他们想办法化解矛盾。
生:能。(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讨论最佳方案)
接着出示:哥哥停下来,把他的糖放在一边,弟弟也把他的放在另一边,兄弟二人一起数,结果一共数了50颗,哥哥给了弟弟5颗,
弟弟看看哥哥高兴地笑着说:“哥,现在咱们同样多了。”兄弟二人开开心心蹦蹦跳跳地离开了。问哥哥与弟弟原来各有几颗糖?
师:同学们谁知道兄弟二人原来各有几颗糖?大家试试,请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看谁能算出来。如果算不出来,可以相互讨论。 (同学们先是目瞪口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会儿开始小声嘀咕是怎么算。)
师:可以通过画线段图分析
(巡视时发现几个小组同学画线段图)
让画好的小组派一位代表出示画好的线段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分析线段图的意思。然后让画线段图的同学讲一讲图意,看大家看法是否一致。最后列式计算。
结果如下:
方法一:
50÷2-5=20(颗) --------- 弟弟原来的糖数
50÷2+5=30(颗 --------- 哥哥原来的糖数
方法二:
50-5×2=40(颗)
40÷2=20 (颗) --------- 弟弟原来的糖数
20+5×2=30(颗) -------- 哥哥原来的糖数
师总结:以上计算方法都正确,但老师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要这样
做,能给老师讲一讲吗?(指名让列不同算式的同学说一说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后。然后告诉大家线段图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经常用到,既能帮助你清楚地理解题意,又能帮助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多加运用。)
接着出示例题:
学校餐厅本月购进的花生油和大豆油共重110千克。花生油用去10千克后,两种油的质量正好相等。学校餐厅本月购进花生油和大豆油各有多少千克?
【此题不需讲解,只需在认真读题的基础上,按照上面的思考方法自己解决。同学们很快就得到了答案,最后通过总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明白了哪些道理。这节课,没有过多的讲解,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自主获取了新知。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只要老师善于抓时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就乐于学,乐于钻研,只要能正确引导,教给他们审题方法,学会分析题意,他们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此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不能总怕学生不懂,无意之中把自己变成主人,忽视了学生。我们一定要分清主角和配角的关系,分清主次,要相信学生,只要你能给他们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他们就会自己打开大门;只要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用愁他们不会解决问题。】
提高作业质量教学体会
陶川小学 孙敏霞
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审题能力时,我发现学生作业出错的原因不在于数据的多少,计算的复杂程度,主要是学生审题是否清楚,计算技能是否掌握。计算是学生的一种基本技能,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从平时的观察及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就必须注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与审题能力。
一、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良好的审题能力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班上许多同学不认真审题,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失误很多,多次纠正不认真读题的坏习惯,强调做题前要看清题的要求,否则就是徒劳,就是没有效果。为了纠正因不认真审题的毛病,一次测验我有意出了十道判断题(每个2分),要求正确的写“T ”, 错误的写“S ”。其目的就是让哪些见题就做的同学吸取教训,结果发现13位同学有9位判断后打“×”、“√”号,此题我给他们得了0分,除了按要求做的三位同学其余都没有上80分。改完试卷我发下去让他们先自己改错,试卷刚发下来就有几个学习较好的同学问我他怎么错了,难道他判断不正确。我不紧不慢地说:“自己读题,看看题是怎么要求的。”读完题他们目瞪口呆,恍然大悟。后来我抓住时机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他们明白了审题的重要性。学生只有认识其重要性,才能时刻提醒自己,认真对待审题的各个环节,减少作业中的错误。
二、形成良好的计算技能。学生作业质量不高另一个原因就是不熟练的知识技能造成的,有的同学口算不过关,法则不明确,没有形成计算技能技巧。一道计算式题,需要考虑数的基本性质、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等许多知识,经过几次甚至数十次基本计算,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可导致全盘皆“错”。因此计算时看清题目、认真计算、反复检验形成计算技能非常重要。
三、认真分析理清思路。许多学生认为应用题要认真审题,会小心谨慎,读题、找已知条件,分析题意,能正确列式计算。而对于计算题认为是“死题目”,枯燥乏味,不需要动脑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因而常常出现难题做正确,计算题错误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前也应该认真读题,仔细校对数字,检查数字是否抄错,看看题中有几个数字,几种运算符号,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不能简便运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应该运用那些运算定律等等,认真审题,理清思路,只要思路清晰,才能保证计算结果正确。
总之,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联系生活,注重“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个重要环节,只有步步到位,才能克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树立计算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作业质量。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案例分析 陶川小学 孙敏霞
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强弱。审题能力的高低又是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实现的,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赖于教师积极的引导。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注意就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关键看教师是怎样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起。比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我是这样做的,教学时我先抛开课本,自己编题。
案例:
多媒体课件出示哥哥高高兴兴地拿着一包水果糖,弟弟皱眉苦脸地跟了出来,不停地喊,“哥哥,给我一点,我的太少了。” 师:谁能猜到,兄弟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肯定是爸爸妈妈让他们买糖,哥哥拿的多,弟弟分的少,弟弟觉得不公平不愿意。)
师:大家很聪明,确实如此,那么大家能不能帮他们想办法化解矛盾。
生:能。(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讨论最佳方案)
接着出示:哥哥停下来,把他的糖放在一边,弟弟也把他的放在另一边,兄弟二人一起数,结果一共数了50颗,哥哥给了弟弟5颗,
弟弟看看哥哥高兴地笑着说:“哥,现在咱们同样多了。”兄弟二人开开心心蹦蹦跳跳地离开了。问哥哥与弟弟原来各有几颗糖?
师:同学们谁知道兄弟二人原来各有几颗糖?大家试试,请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看谁能算出来。如果算不出来,可以相互讨论。 (同学们先是目瞪口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会儿开始小声嘀咕是怎么算。)
师:可以通过画线段图分析
(巡视时发现几个小组同学画线段图)
让画好的小组派一位代表出示画好的线段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分析线段图的意思。然后让画线段图的同学讲一讲图意,看大家看法是否一致。最后列式计算。
结果如下:
方法一:
50÷2-5=20(颗) --------- 弟弟原来的糖数
50÷2+5=30(颗 --------- 哥哥原来的糖数
方法二:
50-5×2=40(颗)
40÷2=20 (颗) --------- 弟弟原来的糖数
20+5×2=30(颗) -------- 哥哥原来的糖数
师总结:以上计算方法都正确,但老师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要这样
做,能给老师讲一讲吗?(指名让列不同算式的同学说一说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后。然后告诉大家线段图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经常用到,既能帮助你清楚地理解题意,又能帮助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多加运用。)
接着出示例题:
学校餐厅本月购进的花生油和大豆油共重110千克。花生油用去10千克后,两种油的质量正好相等。学校餐厅本月购进花生油和大豆油各有多少千克?
【此题不需讲解,只需在认真读题的基础上,按照上面的思考方法自己解决。同学们很快就得到了答案,最后通过总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明白了哪些道理。这节课,没有过多的讲解,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自主获取了新知。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只要老师善于抓时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就乐于学,乐于钻研,只要能正确引导,教给他们审题方法,学会分析题意,他们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此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不能总怕学生不懂,无意之中把自己变成主人,忽视了学生。我们一定要分清主角和配角的关系,分清主次,要相信学生,只要你能给他们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他们就会自己打开大门;只要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用愁他们不会解决问题。】
提高作业质量教学体会
陶川小学 孙敏霞
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审题能力时,我发现学生作业出错的原因不在于数据的多少,计算的复杂程度,主要是学生审题是否清楚,计算技能是否掌握。计算是学生的一种基本技能,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从平时的观察及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就必须注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与审题能力。
一、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良好的审题能力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班上许多同学不认真审题,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失误很多,多次纠正不认真读题的坏习惯,强调做题前要看清题的要求,否则就是徒劳,就是没有效果。为了纠正因不认真审题的毛病,一次测验我有意出了十道判断题(每个2分),要求正确的写“T ”, 错误的写“S ”。其目的就是让哪些见题就做的同学吸取教训,结果发现13位同学有9位判断后打“×”、“√”号,此题我给他们得了0分,除了按要求做的三位同学其余都没有上80分。改完试卷我发下去让他们先自己改错,试卷刚发下来就有几个学习较好的同学问我他怎么错了,难道他判断不正确。我不紧不慢地说:“自己读题,看看题是怎么要求的。”读完题他们目瞪口呆,恍然大悟。后来我抓住时机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他们明白了审题的重要性。学生只有认识其重要性,才能时刻提醒自己,认真对待审题的各个环节,减少作业中的错误。
二、形成良好的计算技能。学生作业质量不高另一个原因就是不熟练的知识技能造成的,有的同学口算不过关,法则不明确,没有形成计算技能技巧。一道计算式题,需要考虑数的基本性质、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等许多知识,经过几次甚至数十次基本计算,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可导致全盘皆“错”。因此计算时看清题目、认真计算、反复检验形成计算技能非常重要。
三、认真分析理清思路。许多学生认为应用题要认真审题,会小心谨慎,读题、找已知条件,分析题意,能正确列式计算。而对于计算题认为是“死题目”,枯燥乏味,不需要动脑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因而常常出现难题做正确,计算题错误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前也应该认真读题,仔细校对数字,检查数字是否抄错,看看题中有几个数字,几种运算符号,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不能简便运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应该运用那些运算定律等等,认真审题,理清思路,只要思路清晰,才能保证计算结果正确。
总之,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联系生活,注重“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个重要环节,只有步步到位,才能克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树立计算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作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