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印度文化的包容性

  摘 要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古老的文化体系,地理位置相同,社会机构相似,所以两个国家的文化虽然有很多不同,但是也有共性。本文通过对比讲解中印两国文化中的包容性, 简单的说就是允许世界上各民族都能展现其各自的文化特色。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印度文化 包容性

  中图分类号:B351 文献标识码:A

  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文化——单一性和凝聚性。在对待别国或民族的文化时,我国更倾向于 “同化文化”而不是 “直接并存”。中国自古经受过很多次外来文化的冲击,但这些外来的文化最后大都被同化了。在对待不同的思想流派或者组织,我国文化也不例外的倾向于“同化”。中国文化中崇尚“凝聚”,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就是一个极端的典型例子。回首几千年,也有道、佛等思想流传中国 ,但儒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精神生活的主旋律,其他思想流派远没有达到能够与儒家抗衡的地步。

  从秦朝统一中国开始到大汉朝实行大统一, 中国逐渐形成了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中国自古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影响深远,尤其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耕经济的持久性使得中国文化具有延续力; 二是农耕经济的多元化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包容性,同化性。纵观中国文化发展史,它先后收容中亚游牧文化、波斯的文化、印度佛教的文化、阿拉伯的文化、欧洲的文化等,历史上中外文化的大交汇有两次: 一次是在汉唐时期, 称之为“胡化”“汉化”; 另一次是在明清之后,西方文化的逐渐深入, 强烈地冲击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从而造成了近代中国与西方的矛盾,称为“夷化”。

  从这里看出,中国虽然比印度国土大、人口多、地理环境复杂 ,但中国人在民族文化、语言、生活方式方面的差异却比印度人小得多。我国有56个民族 ,汉族就占到90%以上 ,汉语和汉字全国通用。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比印度国内民族间差异小得多。中国人普遍认为对立、分离和分裂是一种反常现象,只有统一和凝聚才是正常的,但是其实统一也不会长久。

  印度民族文化具有一种倾向,他们认为世界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世界观。印度文化非常活跃 ,它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不定时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并且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 ,所以印度文化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不同于中国文化的包容精神——融合。

  宽容和包容在印度的社会中显得非常重要。《宽容的文化》一书中曾经写过,从还没有文字的遥远时代,印度就已经开始接受外族人民。它像一块充满了魔力的土地,,激发着各种各样人丰富的想象,流浪的人、殖民统治者、抢劫的人、生意人、甚至征服者不断涌入这个国家,他们带来了新的种族、文化、习俗、和语言 ”。每一次外来民族的侵入,都给印度文明带来新的融合成分。它们慢慢的与印度文化融为一体 ,使之不断地更新,不断地丰富。同时,正是因为这些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不同种族人的存在,使印度社会状况更加复杂,这也给印度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但是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印度文化包容的很好,几乎同时接受了竞争和妥协、斗争和谅解 ,证明了印度文化在“共存”这个哲学话题上体现出的熟练和灵巧。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学到很多关于生活的艺术和科学。大量史实可以证明,这种开放和包容极大的促进了印度文明的发展。在印度社会这个庞大的社会背景里,我们能够看到具有不同道德标准和文化信仰的人在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体现出的宽容。正是这种对外来文化的宽容使印度呈现出现在这样多民族、繁杂的语言、纷繁的信仰共存的多样性社会现状,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也有明显的同一性。

  印度文化中的“宽容”,意味着能够容忍别人的观点,甚至于去容忍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宽容”取决于对他人的了解,只有了解了对方的思想状态和生活态度,就可以对对方的行为理解、尊重甚至同情;“宽容”还是一种心理状态,只要具备了这种宽容的态度就可以消除一切思想障碍,印度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经可以证明这一点。对于印度人来说,宽容和包容是最重要的。它是印度文明的印记,是对抗非正义的堡垒,它增大了有分歧的人重新合作的可能性。我们可以预测在社会中人们在方方面面都有许多差别,但因为宽容,他们避免了混乱和冲突的发生,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和谐、幸福的环境。宽容代表着自由主义、真实的情感、开放的思想、原谅他人的意愿和团结组织的意向,它让人可以容忍不喜欢的人,也不产生对别人的偏见,宽容的人可以认同别人的想法,帮助人们获得权利和自由。简单的说,宽容可以克制人们采取反对其他的个人或群体不同追求的行为。 达德威曾说过,印度 “像海洋一样有无限的吸收能力 ”,这 “无限的吸收能力 ”正是指的印度文化中无限的包容力。尼赫鲁对此也无比自豪,他曾经说过,让印度这个国度维持着长久生命力,从而使她能够经历这样久远的年代的,不是什么秘密的教义,或者密传的知识,而是一种仁爱的人道主义和多样性的宽宏大度的文化——包容。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法学院 国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建:《印度文化的发展:历史与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麦唐纳:《印度文化史》,第57页.

  摘 要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古老的文化体系,地理位置相同,社会机构相似,所以两个国家的文化虽然有很多不同,但是也有共性。本文通过对比讲解中印两国文化中的包容性, 简单的说就是允许世界上各民族都能展现其各自的文化特色。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印度文化 包容性

  中图分类号:B351 文献标识码:A

  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文化——单一性和凝聚性。在对待别国或民族的文化时,我国更倾向于 “同化文化”而不是 “直接并存”。中国自古经受过很多次外来文化的冲击,但这些外来的文化最后大都被同化了。在对待不同的思想流派或者组织,我国文化也不例外的倾向于“同化”。中国文化中崇尚“凝聚”,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就是一个极端的典型例子。回首几千年,也有道、佛等思想流传中国 ,但儒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精神生活的主旋律,其他思想流派远没有达到能够与儒家抗衡的地步。

  从秦朝统一中国开始到大汉朝实行大统一, 中国逐渐形成了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中国自古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影响深远,尤其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耕经济的持久性使得中国文化具有延续力; 二是农耕经济的多元化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包容性,同化性。纵观中国文化发展史,它先后收容中亚游牧文化、波斯的文化、印度佛教的文化、阿拉伯的文化、欧洲的文化等,历史上中外文化的大交汇有两次: 一次是在汉唐时期, 称之为“胡化”“汉化”; 另一次是在明清之后,西方文化的逐渐深入, 强烈地冲击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从而造成了近代中国与西方的矛盾,称为“夷化”。

  从这里看出,中国虽然比印度国土大、人口多、地理环境复杂 ,但中国人在民族文化、语言、生活方式方面的差异却比印度人小得多。我国有56个民族 ,汉族就占到90%以上 ,汉语和汉字全国通用。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比印度国内民族间差异小得多。中国人普遍认为对立、分离和分裂是一种反常现象,只有统一和凝聚才是正常的,但是其实统一也不会长久。

  印度民族文化具有一种倾向,他们认为世界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世界观。印度文化非常活跃 ,它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不定时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并且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 ,所以印度文化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不同于中国文化的包容精神——融合。

  宽容和包容在印度的社会中显得非常重要。《宽容的文化》一书中曾经写过,从还没有文字的遥远时代,印度就已经开始接受外族人民。它像一块充满了魔力的土地,,激发着各种各样人丰富的想象,流浪的人、殖民统治者、抢劫的人、生意人、甚至征服者不断涌入这个国家,他们带来了新的种族、文化、习俗、和语言 ”。每一次外来民族的侵入,都给印度文明带来新的融合成分。它们慢慢的与印度文化融为一体 ,使之不断地更新,不断地丰富。同时,正是因为这些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不同种族人的存在,使印度社会状况更加复杂,这也给印度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但是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印度文化包容的很好,几乎同时接受了竞争和妥协、斗争和谅解 ,证明了印度文化在“共存”这个哲学话题上体现出的熟练和灵巧。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学到很多关于生活的艺术和科学。大量史实可以证明,这种开放和包容极大的促进了印度文明的发展。在印度社会这个庞大的社会背景里,我们能够看到具有不同道德标准和文化信仰的人在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体现出的宽容。正是这种对外来文化的宽容使印度呈现出现在这样多民族、繁杂的语言、纷繁的信仰共存的多样性社会现状,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也有明显的同一性。

  印度文化中的“宽容”,意味着能够容忍别人的观点,甚至于去容忍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宽容”取决于对他人的了解,只有了解了对方的思想状态和生活态度,就可以对对方的行为理解、尊重甚至同情;“宽容”还是一种心理状态,只要具备了这种宽容的态度就可以消除一切思想障碍,印度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经可以证明这一点。对于印度人来说,宽容和包容是最重要的。它是印度文明的印记,是对抗非正义的堡垒,它增大了有分歧的人重新合作的可能性。我们可以预测在社会中人们在方方面面都有许多差别,但因为宽容,他们避免了混乱和冲突的发生,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和谐、幸福的环境。宽容代表着自由主义、真实的情感、开放的思想、原谅他人的意愿和团结组织的意向,它让人可以容忍不喜欢的人,也不产生对别人的偏见,宽容的人可以认同别人的想法,帮助人们获得权利和自由。简单的说,宽容可以克制人们采取反对其他的个人或群体不同追求的行为。 达德威曾说过,印度 “像海洋一样有无限的吸收能力 ”,这 “无限的吸收能力 ”正是指的印度文化中无限的包容力。尼赫鲁对此也无比自豪,他曾经说过,让印度这个国度维持着长久生命力,从而使她能够经历这样久远的年代的,不是什么秘密的教义,或者密传的知识,而是一种仁爱的人道主义和多样性的宽宏大度的文化——包容。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法学院 国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建:《印度文化的发展:历史与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麦唐纳:《印度文化史》,第57页.


相关文章

  • 浅析中国海权发展的若干问题
  • 第18卷第5期 太平洋 学 报 VoL18.No.5 May2010 2010年5月PACIFICJOURNAL 浅析中国海权发展的若干问题 王勇1 (1.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江苏南京210039) 摘要:海权的争夺在世界历史和大国的地缘战略 ...查看


  • 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浅析
  • 文化是一个民族精华的载体,是一个民族命运前途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力量,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失去了活力,民族也将面临灭亡. 文化关乎着一个民族的生存,那么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怎样的一种概念和定义呢? 用老百姓的理解,人读的书多, ...查看


  • 浅析古印度法的种姓制度
  • 摘 要 种姓制度是贯穿古印度法律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发展变化对古印度的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又由其悠久的历史根源,其与现代印度社会的发展更仍密切相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种姓制度 密切相关 现代印度 作者 ...查看


  • 印度音乐文化的特色及其传承与发展
  • 印度音乐文化的特色及其传承与发展 摘要印度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传统,鲜明的特色.它在几百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下不仅没有被同化,而且还进一步将某些欧洲乐器同化为印度的民族乐器,依然保持着本民族浓厚的传统音乐特色.本文重点探究印度音乐如何传承 ...查看


  • 论世界文化体系的多元特征_范俊玉
  • 2004年第11期No.11,2004学 术 探 索AcademicExploration2004年11月Nov.,2004 论世界文化体系的多元特征 范俊玉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21) 摘要:人类文化在长期的交流与互动中逐渐融 ...查看


  • 中美广告语言文化异同研究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2 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策略 3 从语用学角度看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表达 4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外贸函电中否定信息的传递 5 论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6 7 从精神分 ...查看


  • 浅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
  • 浅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 [摘要]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黑土地养育了龙江人.一方文化成就了一方人,龙江精神成就了一代代龙江人.如果有一种精神是龙江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那便是龙江人的闯的精神. 随着文化大融合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文化从地球上消失或即 ...查看


  • 浅析我对马来西亚商人谈判风格的认识
  • 浅析我对马来西亚商人谈判风格的认识 在国际商务谈判课上,我们学习到:由于世界各国的历史传统.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不同以及价值观念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各国谈判者在商务谈判中会形成不同的谈判风格.只有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 ...查看


  • 浅析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
  • 浅析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 在世界洋流系统中,北印度洋海区因受季风环流的控制,洋流流向在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致"夏季呈顺时针,冬季呈逆时针",而其他海区洋流在一年中的流向基本保持不变.正因为北印度洋海区的这一特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