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初期分离焦虑及其弱化研究

  摘 要: 幼儿入园初期体会到分离焦虑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分离焦虑根据其原因可以分为生理性分离焦虑、精神性分离焦虑和气质性分离焦虑。弱化幼儿的分离焦虑,家长需要做好入园前和入园初期的工作;教师方面需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增强安全感,帮助体验良好情绪,防止蔓延性焦虑的弥散影响。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入园初期 分离焦虑 弱化措施

  一、问题提出

  幼儿脱离主要的家庭生活进入幼儿园,是其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和集体生活的第一步,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突然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和老师及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些都必然会给幼儿带来不少压力。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分离焦虑的痛苦常常困扰许多幼儿。据有关材料统计显示,在小班新入园人数中,分离焦虑持续一周的占15%,持续两周的占65%,持续三周以上的占20%。

  那么,如何弱化幼儿入园时候的分离焦虑,降低幼儿的分离痛苦,给幼儿园营造健康、积极、快乐的精神环境就成了学前教育工作者必然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让幼儿减轻焦虑,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环境,无论是对家长,还是老师,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二、分离焦虑的类型分析

  幼儿入园初期分离焦虑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生理性分离焦虑

  在幼儿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的群体中,某些是因为存在生理性的问题而加重分离痛苦的体验。例如,某些自闭症幼儿、感统失调幼儿、残疾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以后,存在着诸多不便,导致他们的适应力要弱一些;某些幼儿出现日常生理性疾病,导致主体的舒适状态下降,也使其痛苦程度提高。

  (二)精神性分离焦虑

  某些幼儿分离焦虑是由于精神性因素造成的,可以分为安全缺乏性分离焦虑、乏味性分离焦虑和蔓延性分离焦虑。

  1.安全缺乏性分离焦虑

  因安全感缺乏而产生的分离焦虑在新入园幼儿中具有普遍性,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这是由于幼儿初入幼儿园,在情感、行为、生活、交往等方面还不适应造成的。比如:幼儿园陌生的环境、教师、同伴给幼儿带来恐惧和安全上的危机感;由于幼儿动作协调能力差,幼儿园新的生活方式使幼儿产生生活方面的不适应,担心无人照顾和帮助而引起的不安;因幼儿在家是独生宝贝,深受宠爱,入园后,见到这么多陌生的同龄人,不知如何面对,出现交往方面的不适应而害怕;幼儿在群体生活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不能像家里那样自由,这会让他们不适应,导致幼儿园的生活安全感降低,从而产生分离焦虑。

  2.厌倦性分离焦虑

  某些幼儿刚刚入园的时候因为对新的环境设施充满好奇,觉得这里的一切都觉得新鲜,没有强烈的分离痛苦,但是,过一两天以后,因为对环境设施和伙伴的新鲜感的消失,产生厌倦心理并渐渐加重,引起其分离焦虑更严重。

  3.蔓延性分离焦虑

  某些幼儿入园时候没有很强的分离焦虑,但是,许多幼儿产生的分离焦虑的痛苦现象和情绪产生了弥散性的蔓延反应,使这部分幼儿有了较强的分离焦虑痛苦。例如,本来不哭的幼儿看到同伴在哭,也开始哭闹,然后体验分离焦虑。

  (三)气质性分离焦虑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体验分离焦虑痛苦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及焦虑情绪表达的方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胆汁质的幼儿在分离焦虑情绪的表达方面比较急躁、激动,但是很快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多血质的幼儿更容易体会到分离后的快乐,乐于与小朋友相处;而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幼儿在入园初期对分离焦虑的痛苦体验更深刻,时间可能会更长,对新环境的适应会更困难一些。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与幼儿个人的气质有关。

  三、分离焦虑的弱化研究

  针对幼儿入园初期各种分离焦虑的特征,应该从幼儿园与家长两个方面采取弱化措施,降低幼儿分离焦虑的痛苦程度。

  (一)生理性分离焦虑的弱化措施

  这类幼儿本来没有分离焦虑的痛苦或者只是具有较低程度的分离痛苦,但是,生理性的痛苦恰恰会在他们入园初期的分离痛苦中形成“共振”,使痛苦的程度倍增。这就要求家长和幼儿园教师首先要留意关注入学初期幼儿的生理状态,及时发现他们的生理性痛苦,及时治疗或中断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可以由家长带回家里疗养,等幼儿的生理性痛苦消失后重新进入幼儿园进行集体生活;而对于先天或后天伤害性残障幼儿,家长和幼儿园方面则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增强他们的适应力以降低生理性的不便。

  (二)精神性分离焦虑的弱化措施

  幼儿入园初期的分离焦虑绝大部分属于精神性分离焦虑,例如安全感的缺乏、活动与幼儿园生活的乏味单调及来自其他幼儿的蔓延性分离焦虑。对于此种类型的分离焦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家长方面的弱化工作

  首先,入园前,幼儿的家长需要做好正确的思想指导工作,不能把入园当做是惩罚措施。例如,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说“不乖就把你送到幼儿园”等言语,造成幼儿对幼儿园的恐惧感,认为是老师用来惩罚他们的,从而失去安全感,在入园前就对幼儿园充满恐惧。家长可以在幼儿入园前一段时间让幼儿提前熟悉幼儿园及其周围环境,看有趣的游戏,参观幼儿园,感受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方式;可以多给宝宝讲一些关于幼儿园的生活,让宝宝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兴趣,告诉宝宝等你两岁就可以上幼儿园,增强宝宝对幼儿园的渴望。

  其次,入园初期,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不能“心太软”及太“依依不舍”,家长放下孩子适当交代一下情况就应离开。有些幼儿会把家长的同情当做不上幼儿园的讨价还价的筹码,所以,家长在这个时刻要比较干脆地处理好情绪问题,及时把弱化焦虑的工作转移给教师做。

  2.教师方面的弱化工作

  教师方面的弱化工作主要是增强幼儿的安全感,保持幼儿园生活的新鲜感,防止蔓延性焦虑的弥散影响。

  首先,教师要提前熟悉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早上幼儿来幼儿园时,教师要以热情的态度和灿烂的笑容来迎接他们,给幼儿一个拥抱、一个亲吻,都会使他们一天心情舒畅。教师要积极地给幼儿留下美好的印象,在非正式场合用乳名呼唤孩子使其感到亲切温暖,并让每个孩子感到老师时时都在关心他们;经常组织幼儿玩有趣的、不同的游戏活动,增强新鲜感。同时,教师要及时安抚分离焦虑的幼儿,防止负面的痛苦蔓延弥散在幼儿生活的环境中,暗示强化其他幼儿的分离痛苦。

  其次,切实关爱幼儿。入园初期的幼儿渴望身体接触,教师要与幼儿身体接触,例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等,降低他们的紧张情绪。当幼儿出现生活问题时,如尿裤子等,老师要充满爱心地给他们换洗,要让孩子知道这是不要紧的事情,有问题及时告诉老师,使幼儿感觉老师和妈妈一样爱他们。

  (三)气质性分离焦虑的弱化措施

  家长和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气质类型的特点弱化其分离焦虑。例如,对胆汁质的幼儿,应侧重于培养其自制能力和情感平衡性教育,当他体验到强烈的分离焦虑痛苦时,尽量不要当众批评,而是在事后和风细雨地摆事实讲道理,以培养其理智的控制力;而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幼儿在入园初期对分离焦虑的痛苦体验更加深刻,则要克服其容易沮丧自卑、消沉、怯懦孤僻和优柔寡断的缺点。教师要多发现其优点,通过适当的活动锻炼其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弱化体验降低分离焦虑。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摘 要: 幼儿入园初期体会到分离焦虑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分离焦虑根据其原因可以分为生理性分离焦虑、精神性分离焦虑和气质性分离焦虑。弱化幼儿的分离焦虑,家长需要做好入园前和入园初期的工作;教师方面需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增强安全感,帮助体验良好情绪,防止蔓延性焦虑的弥散影响。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入园初期 分离焦虑 弱化措施

  一、问题提出

  幼儿脱离主要的家庭生活进入幼儿园,是其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和集体生活的第一步,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突然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和老师及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些都必然会给幼儿带来不少压力。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分离焦虑的痛苦常常困扰许多幼儿。据有关材料统计显示,在小班新入园人数中,分离焦虑持续一周的占15%,持续两周的占65%,持续三周以上的占20%。

  那么,如何弱化幼儿入园时候的分离焦虑,降低幼儿的分离痛苦,给幼儿园营造健康、积极、快乐的精神环境就成了学前教育工作者必然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让幼儿减轻焦虑,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环境,无论是对家长,还是老师,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二、分离焦虑的类型分析

  幼儿入园初期分离焦虑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生理性分离焦虑

  在幼儿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的群体中,某些是因为存在生理性的问题而加重分离痛苦的体验。例如,某些自闭症幼儿、感统失调幼儿、残疾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以后,存在着诸多不便,导致他们的适应力要弱一些;某些幼儿出现日常生理性疾病,导致主体的舒适状态下降,也使其痛苦程度提高。

  (二)精神性分离焦虑

  某些幼儿分离焦虑是由于精神性因素造成的,可以分为安全缺乏性分离焦虑、乏味性分离焦虑和蔓延性分离焦虑。

  1.安全缺乏性分离焦虑

  因安全感缺乏而产生的分离焦虑在新入园幼儿中具有普遍性,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这是由于幼儿初入幼儿园,在情感、行为、生活、交往等方面还不适应造成的。比如:幼儿园陌生的环境、教师、同伴给幼儿带来恐惧和安全上的危机感;由于幼儿动作协调能力差,幼儿园新的生活方式使幼儿产生生活方面的不适应,担心无人照顾和帮助而引起的不安;因幼儿在家是独生宝贝,深受宠爱,入园后,见到这么多陌生的同龄人,不知如何面对,出现交往方面的不适应而害怕;幼儿在群体生活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不能像家里那样自由,这会让他们不适应,导致幼儿园的生活安全感降低,从而产生分离焦虑。

  2.厌倦性分离焦虑

  某些幼儿刚刚入园的时候因为对新的环境设施充满好奇,觉得这里的一切都觉得新鲜,没有强烈的分离痛苦,但是,过一两天以后,因为对环境设施和伙伴的新鲜感的消失,产生厌倦心理并渐渐加重,引起其分离焦虑更严重。

  3.蔓延性分离焦虑

  某些幼儿入园时候没有很强的分离焦虑,但是,许多幼儿产生的分离焦虑的痛苦现象和情绪产生了弥散性的蔓延反应,使这部分幼儿有了较强的分离焦虑痛苦。例如,本来不哭的幼儿看到同伴在哭,也开始哭闹,然后体验分离焦虑。

  (三)气质性分离焦虑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体验分离焦虑痛苦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及焦虑情绪表达的方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胆汁质的幼儿在分离焦虑情绪的表达方面比较急躁、激动,但是很快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多血质的幼儿更容易体会到分离后的快乐,乐于与小朋友相处;而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幼儿在入园初期对分离焦虑的痛苦体验更深刻,时间可能会更长,对新环境的适应会更困难一些。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与幼儿个人的气质有关。

  三、分离焦虑的弱化研究

  针对幼儿入园初期各种分离焦虑的特征,应该从幼儿园与家长两个方面采取弱化措施,降低幼儿分离焦虑的痛苦程度。

  (一)生理性分离焦虑的弱化措施

  这类幼儿本来没有分离焦虑的痛苦或者只是具有较低程度的分离痛苦,但是,生理性的痛苦恰恰会在他们入园初期的分离痛苦中形成“共振”,使痛苦的程度倍增。这就要求家长和幼儿园教师首先要留意关注入学初期幼儿的生理状态,及时发现他们的生理性痛苦,及时治疗或中断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可以由家长带回家里疗养,等幼儿的生理性痛苦消失后重新进入幼儿园进行集体生活;而对于先天或后天伤害性残障幼儿,家长和幼儿园方面则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增强他们的适应力以降低生理性的不便。

  (二)精神性分离焦虑的弱化措施

  幼儿入园初期的分离焦虑绝大部分属于精神性分离焦虑,例如安全感的缺乏、活动与幼儿园生活的乏味单调及来自其他幼儿的蔓延性分离焦虑。对于此种类型的分离焦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家长方面的弱化工作

  首先,入园前,幼儿的家长需要做好正确的思想指导工作,不能把入园当做是惩罚措施。例如,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说“不乖就把你送到幼儿园”等言语,造成幼儿对幼儿园的恐惧感,认为是老师用来惩罚他们的,从而失去安全感,在入园前就对幼儿园充满恐惧。家长可以在幼儿入园前一段时间让幼儿提前熟悉幼儿园及其周围环境,看有趣的游戏,参观幼儿园,感受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方式;可以多给宝宝讲一些关于幼儿园的生活,让宝宝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兴趣,告诉宝宝等你两岁就可以上幼儿园,增强宝宝对幼儿园的渴望。

  其次,入园初期,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不能“心太软”及太“依依不舍”,家长放下孩子适当交代一下情况就应离开。有些幼儿会把家长的同情当做不上幼儿园的讨价还价的筹码,所以,家长在这个时刻要比较干脆地处理好情绪问题,及时把弱化焦虑的工作转移给教师做。

  2.教师方面的弱化工作

  教师方面的弱化工作主要是增强幼儿的安全感,保持幼儿园生活的新鲜感,防止蔓延性焦虑的弥散影响。

  首先,教师要提前熟悉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早上幼儿来幼儿园时,教师要以热情的态度和灿烂的笑容来迎接他们,给幼儿一个拥抱、一个亲吻,都会使他们一天心情舒畅。教师要积极地给幼儿留下美好的印象,在非正式场合用乳名呼唤孩子使其感到亲切温暖,并让每个孩子感到老师时时都在关心他们;经常组织幼儿玩有趣的、不同的游戏活动,增强新鲜感。同时,教师要及时安抚分离焦虑的幼儿,防止负面的痛苦蔓延弥散在幼儿生活的环境中,暗示强化其他幼儿的分离痛苦。

  其次,切实关爱幼儿。入园初期的幼儿渴望身体接触,教师要与幼儿身体接触,例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等,降低他们的紧张情绪。当幼儿出现生活问题时,如尿裤子等,老师要充满爱心地给他们换洗,要让孩子知道这是不要紧的事情,有问题及时告诉老师,使幼儿感觉老师和妈妈一样爱他们。

  (三)气质性分离焦虑的弱化措施

  家长和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气质类型的特点弱化其分离焦虑。例如,对胆汁质的幼儿,应侧重于培养其自制能力和情感平衡性教育,当他体验到强烈的分离焦虑痛苦时,尽量不要当众批评,而是在事后和风细雨地摆事实讲道理,以培养其理智的控制力;而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幼儿在入园初期对分离焦虑的痛苦体验更加深刻,则要克服其容易沮丧自卑、消沉、怯懦孤僻和优柔寡断的缺点。教师要多发现其优点,通过适当的活动锻炼其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弱化体验降低分离焦虑。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相关文章

  • 如何消除小班幼儿对幼儿园的焦虑
  • 装 订 线 福建师范大学 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 题目: 如何消除小班幼儿对幼儿园的焦虑 学习中心: 专 业: 年 级(入学批次): 学 号: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年 月 日 [摘 要]分离焦虑是焦虑的一种,通常出现在与父母分离或与所爱和 ...查看


  •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研究
  •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研究 赵丹写作 摘要 老师和家长采取不同的策略,有助于孩子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和发展,缩短分离焦虑的持续时间,多数孩子一个月后会基本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所以家长和老师应共同联手减少幼儿入园焦虑现象. 关键词 家长 老师 策略 ...查看


  • 论如何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 新生入园时,面对陌生的幼儿园.陌生的老师和同伴,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焦虑情绪,一些异常行为.当然由于每个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个性以及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不同,幼儿的焦虑时间及情况也会表现不同.一般来说,平时由老师和保姆带的孩子焦虑程度较高, ...查看


  • 幼儿分离焦虑
  • 克服分离焦虑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在每年的开学初,都会迎来一些新入园的宝宝.这是孩子们从家庭个体生活走向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也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对于年轻的爸爸妈妈来说,孩子入园初期的哭闹是一次不小的"精神折磨" ...查看


  • 幼儿入园焦虑情绪的原因及措施
  • 幼儿入园焦虑情绪的原因及措施 2010-08-31 22:43 原因分析: 1.幼儿自身的焦虑情绪: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了,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 ...查看


  • 学前儿童焦虑的发展特点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第17卷第6期··723 学前儿童焦虑的发展特点 赵金霞1,王美芳2 (1. 临沂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山东临沂276005:2.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 目的:考察学前儿童焦虑的 ...查看


  • 小班教师如何应对分离焦虑
  • 新生入园:小班教师怎么做? 本文Tag标签: 建瓯市东峰中心幼儿园 徐凤完 小班的幼儿入园前,大都生活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精心缔造的爱心小屋之中,长辈们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可谓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入园后,他们面对的是一个 ...查看


  • 如何减少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
  • 如何减少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 三岁左右的幼儿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家庭来到幼儿园,情绪会很不稳定,常表现为哭闹.大喊大叫.拒食.拒玩.拒睡.拒人.默默无语等等.这些表现就是通常所说的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 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很多,从心理上分析 ...查看


  • 宝宝入园你准备好了吗
  • 宝宝入园你准备好了吗 幼儿入园初期.会或多或少存在不太适应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情绪波动大:焦虑不安.爱哭闹.在接送时.吃饭时.午睡时这三个环节上表现的最为明显. 大多数孩子见到陌生人和陌生环境,通常会不适应,但是表现出来的行为可能会相差很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