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质量管理制度介绍

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德国产品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奔驰、宝马、博世、西门子„„这一系列的德国品牌,不仅世界知名,而且无一不是品质的保证。德国制造为何质量那么好,原因有很多。然而归根结底还是依靠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使“德国制造”长盛不衰,享誉世界。

完善的管理体系

当然,德国产品质量信誉的背后,依靠的绝不仅仅是发现质量问题后的召回制度,更重要的是德国在加强出口产品安全管理方面所依赖的一整套管理机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质量认证等制度体系。 目前德国工业产品中有一半销往国外,全国近1/3的就业岗位都来源于出口行业,德国经济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管理部门在政府机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德国对外贸易归联邦经济部主管,下设专门的对外贸易办公室。产品质量的管理还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和质检部门等,半官方的德国工商总会、中小企业联合会等在全球都建有庞大的联系网络。此外,相关立法机构、行业标准化机构、质量认证机构等在海外产品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德国出口产品安全管理有着完善的法律体系,例如《设备安全法》、《产品安全法》、《食品法》等。以食品安全为例,目前德国是世界第四大食品出口国,饮食业出口约占制成品出口总额的13%。德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涉及全部食品产业链,包括植物保护、动物健康、善待动物的饲养方式、食品标签标识等。德国在食品安全的法律建设中构架了四大支柱:《食品和日用品管理法》、《食品卫生管理条例》、《HACCP 方案》、《指导性政策》,它们互相补充、构成了范围广泛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基础。德国所有的出口食品包装的标签上都注明商标、食品成分和有效期,还有有关商检机构质量认可的显著标志。实际上早在1879年,德国就制定了《食品法》。目前实行的《食品法》包罗万象,所列条款多达几十万个,并且国家设立了覆盖全国的食品检查机构,联邦政府、每个州和各地方政府都设有负责检查食品质量的卫生部门。这都成为德国出口食品产品安全的根本保障。中国貌似也有,每个地方政府和县级政府都设有食品药品监督局,不过貌似形同摆设。重要的不是模仿制度,而是实施有效的制度外联监督,评价管理制度,公务员自上而下的责任感。

德国行业标准化组织 中国也有,不过其实质工作目标效

率,实施成果并不显著,强调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恩替,要深入思考,挖掘潜在原因。加大执法,绩效考核等监督行为。在产品质量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标准化组织工作的依据正是国家颁布的各项行业法规,将本已数十万条的行业法规转化为具体的业内标准,这些标准又成为认证机构质量认证和企业生产的依据。

功不可没的认证机构

德国标准化学会和德国电器工程师协会是德国两个主要的产品认证机构,分别从事电工、电子产品符合DIN 标志的认证。这两个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联合组成德国电工委员会,参加国际电工委员会。DIN 代表德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此外,于1971年12月成立的联邦德国商品标志协会有限公司是专门负责符合DIN 标准的产品认证工作的机构,它隶属于德意志标准化学会。

德国出口产品安全管理的指导理念是“流程决定结果”,为了保障最终出口产品的安全,德国建立了一整套的独特的“法律——行业标准——质量认证”管理体系。在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细化为数万条的行业标准,然后由质量认证机构对企业生产流程、产品规格、成品质量等进行逐一审核,企业最终只需要拿到认证机构的认证结果。这样,既保证了繁杂的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也便于企业向消费者证明自身产品的安全性。严格来说真个制度和组织的瘫痪,腐败。根本原因是监督跟政权不能分离,导致监督失效,监督失效的结果就是一切都是空架子哦。要彻底改头换面,振奋精神。就必须实行政治改革,几千年挣扎的结果证明政治制度一直没变,社会发展受到限制,不透明话的社会体制,人民没有安全感,没有信任,有关部门无法得到有效监督。

在该流程中,质量认证机构有着相当关键的位置,严格的质量认证制度在创造“德国制造”声誉的过程中也功不可没。比如德国著名的GS 认证,其含义是德语“Geprufte Sicherheit”(安全性已认证) ,也有“Germany Safety”(德国安全)的意思。它以德国产品安全法为依据,按照德国工业标准DIN 及欧盟统一标准EN 进行检测。虽然这是一种非强制的自愿性认证,但在普通消费者心目中,一个有GS 标志的产品设备在

市场更有竞争力,因此几乎所有的德国设备制造商都积极进行此项认证。 这些认证以德国产品安全法为基础,并且根据产品安全法的修正而变化。2004年德国出台的《设备与产品安全法》将原有的设备安全法和产品安全法融合在一起,随后各认证机构也及时调整其认证程序,这就保证了新法规在工业界的迅速实施。据德国罗德律师事务所的沈科女士介绍,取得这些认证后,虽然并不能保证所有产品完全不出问题,但如果产品安全性一旦出现问题,问题的举证方就是消费者或使用厂商,而不再是生产厂商,这体现了质量认证对出口产品的一种保护价值。 实际上“德国制造”所走过的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二战后,英国是重要的德国商品进口国,但英国坚持要德国人在他们的产品上注明“德国制造”字样,最早是一种带有侮辱性色彩的惩罚。但过了若干年,人们发现凡是印有“德国制造”的商品质量特别好,在市场上都非常畅销,“德国制造”在英国反而成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严谨的召回制度

据德中经济资讯协会主席王学军介绍,“我在德国生活多年,一直都很少听到德国出口产品在国外遇到质量问题的消息。偶尔出现,也主要是由企业主动来解决,比如产品召回等。”他解释道,这主要得益于德国一整套完善的出口质量事前管理、事中监控、事后处理程序,即使在发现质量问题后,通过主动召回等程序不仅能妥善解决,相反往往还会增加海外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2007年8月,德国百年老店Haribo 甜点公司全球召回1.4万袋糖果,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果汁橡皮糖和甘草糖的制造商,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8月20日,该公司称,在清洗生产机器时发现生产线传输带的一根金属钢轨被扭曲,这可能导致一些金属粉末污染了部分产品。正是由于这一根钢轨,该公司决定全球召回该批次全部产品,为此公司将承担全部费用。正是由于这种负责任的态度,才保障了这个家族企业经营百年,产品畅销全球,并成为该行业内的龙头企业。

另外,汽车企业也经常使用产品召回方式处理事后发现的质量问题。最近几年来,德国大众、宝马和奔驰等曾经大量召回故障车辆,今年年初奔驰还出现了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130万辆故障车召回的事件。这些频频发现的故障虽然引起部分消费者的不满,但由于处理及时并没有对德国汽车质量良好的声誉造成太多负面影响。德国汽车行业的出口也连年创出新高。

据了解,德国的高速公路沥青层下铺设超过70厘米的水泥基础,完全可以胜任飞机起降和坦克行驶;德国工人每天都跪着把厂房地面擦得一尘不染;德国法律细致到规定周日公寓内噪音不得超过多少分贝„„ “德国制造”对精准的追求是苛刻的,这源自德意志民族的严谨个

性,他们坚信说世界上语法最复杂和严格的语言就要最严谨地做事情。

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德国产品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奔驰、宝马、博世、西门子„„这一系列的德国品牌,不仅世界知名,而且无一不是品质的保证。德国制造为何质量那么好,原因有很多。然而归根结底还是依靠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使“德国制造”长盛不衰,享誉世界。

完善的管理体系

当然,德国产品质量信誉的背后,依靠的绝不仅仅是发现质量问题后的召回制度,更重要的是德国在加强出口产品安全管理方面所依赖的一整套管理机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质量认证等制度体系。 目前德国工业产品中有一半销往国外,全国近1/3的就业岗位都来源于出口行业,德国经济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管理部门在政府机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德国对外贸易归联邦经济部主管,下设专门的对外贸易办公室。产品质量的管理还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和质检部门等,半官方的德国工商总会、中小企业联合会等在全球都建有庞大的联系网络。此外,相关立法机构、行业标准化机构、质量认证机构等在海外产品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德国出口产品安全管理有着完善的法律体系,例如《设备安全法》、《产品安全法》、《食品法》等。以食品安全为例,目前德国是世界第四大食品出口国,饮食业出口约占制成品出口总额的13%。德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涉及全部食品产业链,包括植物保护、动物健康、善待动物的饲养方式、食品标签标识等。德国在食品安全的法律建设中构架了四大支柱:《食品和日用品管理法》、《食品卫生管理条例》、《HACCP 方案》、《指导性政策》,它们互相补充、构成了范围广泛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基础。德国所有的出口食品包装的标签上都注明商标、食品成分和有效期,还有有关商检机构质量认可的显著标志。实际上早在1879年,德国就制定了《食品法》。目前实行的《食品法》包罗万象,所列条款多达几十万个,并且国家设立了覆盖全国的食品检查机构,联邦政府、每个州和各地方政府都设有负责检查食品质量的卫生部门。这都成为德国出口食品产品安全的根本保障。中国貌似也有,每个地方政府和县级政府都设有食品药品监督局,不过貌似形同摆设。重要的不是模仿制度,而是实施有效的制度外联监督,评价管理制度,公务员自上而下的责任感。

德国行业标准化组织 中国也有,不过其实质工作目标效

率,实施成果并不显著,强调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恩替,要深入思考,挖掘潜在原因。加大执法,绩效考核等监督行为。在产品质量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标准化组织工作的依据正是国家颁布的各项行业法规,将本已数十万条的行业法规转化为具体的业内标准,这些标准又成为认证机构质量认证和企业生产的依据。

功不可没的认证机构

德国标准化学会和德国电器工程师协会是德国两个主要的产品认证机构,分别从事电工、电子产品符合DIN 标志的认证。这两个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联合组成德国电工委员会,参加国际电工委员会。DIN 代表德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此外,于1971年12月成立的联邦德国商品标志协会有限公司是专门负责符合DIN 标准的产品认证工作的机构,它隶属于德意志标准化学会。

德国出口产品安全管理的指导理念是“流程决定结果”,为了保障最终出口产品的安全,德国建立了一整套的独特的“法律——行业标准——质量认证”管理体系。在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细化为数万条的行业标准,然后由质量认证机构对企业生产流程、产品规格、成品质量等进行逐一审核,企业最终只需要拿到认证机构的认证结果。这样,既保证了繁杂的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也便于企业向消费者证明自身产品的安全性。严格来说真个制度和组织的瘫痪,腐败。根本原因是监督跟政权不能分离,导致监督失效,监督失效的结果就是一切都是空架子哦。要彻底改头换面,振奋精神。就必须实行政治改革,几千年挣扎的结果证明政治制度一直没变,社会发展受到限制,不透明话的社会体制,人民没有安全感,没有信任,有关部门无法得到有效监督。

在该流程中,质量认证机构有着相当关键的位置,严格的质量认证制度在创造“德国制造”声誉的过程中也功不可没。比如德国著名的GS 认证,其含义是德语“Geprufte Sicherheit”(安全性已认证) ,也有“Germany Safety”(德国安全)的意思。它以德国产品安全法为依据,按照德国工业标准DIN 及欧盟统一标准EN 进行检测。虽然这是一种非强制的自愿性认证,但在普通消费者心目中,一个有GS 标志的产品设备在

市场更有竞争力,因此几乎所有的德国设备制造商都积极进行此项认证。 这些认证以德国产品安全法为基础,并且根据产品安全法的修正而变化。2004年德国出台的《设备与产品安全法》将原有的设备安全法和产品安全法融合在一起,随后各认证机构也及时调整其认证程序,这就保证了新法规在工业界的迅速实施。据德国罗德律师事务所的沈科女士介绍,取得这些认证后,虽然并不能保证所有产品完全不出问题,但如果产品安全性一旦出现问题,问题的举证方就是消费者或使用厂商,而不再是生产厂商,这体现了质量认证对出口产品的一种保护价值。 实际上“德国制造”所走过的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二战后,英国是重要的德国商品进口国,但英国坚持要德国人在他们的产品上注明“德国制造”字样,最早是一种带有侮辱性色彩的惩罚。但过了若干年,人们发现凡是印有“德国制造”的商品质量特别好,在市场上都非常畅销,“德国制造”在英国反而成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严谨的召回制度

据德中经济资讯协会主席王学军介绍,“我在德国生活多年,一直都很少听到德国出口产品在国外遇到质量问题的消息。偶尔出现,也主要是由企业主动来解决,比如产品召回等。”他解释道,这主要得益于德国一整套完善的出口质量事前管理、事中监控、事后处理程序,即使在发现质量问题后,通过主动召回等程序不仅能妥善解决,相反往往还会增加海外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2007年8月,德国百年老店Haribo 甜点公司全球召回1.4万袋糖果,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果汁橡皮糖和甘草糖的制造商,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8月20日,该公司称,在清洗生产机器时发现生产线传输带的一根金属钢轨被扭曲,这可能导致一些金属粉末污染了部分产品。正是由于这一根钢轨,该公司决定全球召回该批次全部产品,为此公司将承担全部费用。正是由于这种负责任的态度,才保障了这个家族企业经营百年,产品畅销全球,并成为该行业内的龙头企业。

另外,汽车企业也经常使用产品召回方式处理事后发现的质量问题。最近几年来,德国大众、宝马和奔驰等曾经大量召回故障车辆,今年年初奔驰还出现了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130万辆故障车召回的事件。这些频频发现的故障虽然引起部分消费者的不满,但由于处理及时并没有对德国汽车质量良好的声誉造成太多负面影响。德国汽车行业的出口也连年创出新高。

据了解,德国的高速公路沥青层下铺设超过70厘米的水泥基础,完全可以胜任飞机起降和坦克行驶;德国工人每天都跪着把厂房地面擦得一尘不染;德国法律细致到规定周日公寓内噪音不得超过多少分贝„„ “德国制造”对精准的追求是苛刻的,这源自德意志民族的严谨个

性,他们坚信说世界上语法最复杂和严格的语言就要最严谨地做事情。


相关文章

  • 浅谈夫妻约定财产制
  • '2008年3月第2l卷第1期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xiPoliticsandLawInstituteforAdministrators M缸..2008 V01.21 No.1 [民商法研讨] 浅谈夫妻约 ...查看


  • 德国残疾人社会保障_内容.经验与启示
  • 德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内容.经验与启示 ◎乔庆梅 内容提要德国社会保障的完备性不但表现在其独特的管理和丰富的内容,而且表现在它针对不同群体而提供的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保障.德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从其社会保障制度诞生之日起就随着整体制度的发展而发展.本 ...查看


  • 向德国学创新
  • 向德国学创新(7)职业教育对创新的促进机制 王继平/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编者按] 澎湃新闻创刊不久,我们专题讨论了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这个工作得到了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郑春荣教授的大力支持. 在"2015中德创新合 ...查看


  • 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德国制造的基础
  • 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德国制造的基础 一说起德国,人们立马会想起严谨.没错,德意志民族的严谨世界文明,也正是因为严谨诞生出了"精密产品选德国制造"这一行业潜定律.西门子.博世.宝马.奔驰„„这些产自于德国的举世闻名的品牌, ...查看


  • 德日监事会制度
  • 一.德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情况 (一)法律规定 德国民法规定(股份公司法和有限责任公司法),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 董事会具体职责.人数等由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代表公司对外履行职权,授权董事长代表公司签署协议.合同,也可 ...查看


  • 城乡规划法论文
  • 城乡规划法论文 浅谈中国<城乡规划法>的制定 [摘要] 1874 年瑞典制定的<城市规划法>是目前所能查阅到的最早的一部国 家级<城市规划法> .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规划的核心法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 政治. ...查看


  • 赴德培训总结
  • 德国学习培训情况总结汇报 2013年的8月至受学校10月,受学校委派,我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中职教师赴德培训学习项目.在短短8周时间,按照教育部与GIZ 公司共同制订的教学计划,我认真听取每堂课程内容,及时做好总结与反思,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查看


  • 德国的乡村规划及其法规建设_易鑫
  • 德国的乡村规划及其法规建设 Rural Renewal Planning and Related Plann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Germany 易鑫 摘要:本文介绍了德国的乡村规划在其空间规划法规体系中的 ...查看


  • 德国见闻录
  • 作者:李勇 法学家茶座 2013年06期 成熟的制度模式使德国成为一个我们眼里的发达国家,一个规则的社会.从规则社会中得到好处的是所有公民而不是个别人.德国人已经享受到规则社会带来的巨大好处,因此十分痛恨那些破坏规则的人,一旦有人不遵守既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