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猫]读后感两篇

许 鸿 宾

完善自己

——郑振铎《猫》读后感之一

不少同学有这样的体会:同是一班学生,别人如骄人的牡丹,鲜艳夺目,光芒四射,自己却如墙边的小草,默默无闻,倍受冷落;别人与老师从容交流,谈笑风生,自己在老师面前却是唯唯喏喏,如鼠见猫。犯同样的错误,别人得到的是和风细雨般的开导,自己却招来暴风骤雨样的批评。为什么同班同学、同样错误,得到的“待遇”却迥然不同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笔者从教多年,也常自省对学生有无一视同仁,对差生是否存在偏见。近日教学郑振铎先生的《猫》,文中第三只猫的命运似乎让我们找到了答案。

这只猫,与文中另两只相比,可以说一无是处:看长相,它毛色花白,一点也不好看;论性格,它天生忧郁、满脸的“旧社会”;说工作,它从来不逮老鼠,一点敬业精神没有。这样的猫谁会喜欢?它在主人那里得不到青睐自在情理之中。最后这只猫被“冤苦”而死,主人的主观臆断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归根结底,这悲剧还是由它自己的不完善造成的。

猫如此,人亦如此。活在世上,总要给别人带来一些快乐,作出一些贡献,创造一些价值。农民种出粮食,工人造出机器,官员管理国家,歌星奉献歌曲。它们都获得了尊重。相反,小偷不摸为大家不齿,贪官污吏被世人唾骂,因为这些人带给我们的,只有伤害。社会如此,班级亦如此。一个班级建立之初,在老师眼里学生都是一个模样,有时摸错了教室上了一节课还浑然不觉。这时所有同学都享受着同等的待遇。但一段时间之后,情况变化了:有人凭优异的成绩得到青睐,有人靠出色的才能获得重用,有人因诚实守信赢得信任,有人以助人为乐换来尊重。但也有一少部分同学,或行事懒惰,从不扫地;或待人冷漠,性格孤僻;或行为不检,经常口出脏言,还不守纪律;或极端自私,心里从无别人,只装着他自己。这样的表现,当然得不到老师的好脸色,大多数同学们也会对其侧目而视。

如果你有被冷落的感受,或者有被“歧视”的经历,请不要叹息自己命运太悲苦,也不要抱怨老师偏心好学生;努力完善自己,做只可爱、勤劳的好猫吧,给大家带来快乐,大家一定会喜欢你。

载冬青报2002年秋期第4期

错了,就要勇敢的承认

——郑振铎《猫》读后感之二

教学《猫》这一课,分析到“我”勇于自责的精神时,我忽然想到了自己五年级时的语文老师。他教得很好。对我也特别偏爱,我想这是因为我连续考了几次第一名的缘故。后来有一件事使他改变了对我的态度。某篇课文中有“撒尿”一词,老师却把它念成了“撤尿”。许多同学都明白老师是把“撒”和“撤”两个形近字弄混了,可谁也不敢吱声。遗憾的是老师一直浑然不觉,甚至下课后还吆喝我们:都撤尿去啊!对五年级的孩子虽然不必忌口,但这“撤尿”听着也太别扭了。一次,我终于忍不住了,大声说:“老师,您念错了!是'撒’尿,不是'撤’尿!”老师的脸“刷”地红了,——如果他这时坦率地承认自已的疏忽,该多好啊,不仅会迅速修补他受损的形象,甚至会留下一段佳话。可惜呀,他在为自己的读法做了简要的辩解之后,开始痛斥我的无知和无礼。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他训斥,从这以后,他再也不理我了。现在想起他来,只有那张因愤怒而扭曲了的脸还清晰可辨,令人不寒而栗。

后来,我自己也做了老师。吸取他的教训,每接一个新班级,我会首先发表声明:“欢迎同学们随时指出老师的错误……”正是靠学生们的慧眼,我纠正了写了十几年的错别字,改掉了从小就养成的不正确的书写习惯。平时处理问题失当、失度,批评学生错了、重了,都毫不犹豫地向学生说“对不起”。这样做,不仅无损于老师的尊严,反而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世界上没有全知全能的人,不必刻意掩饰自己的无知;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同学们正处在长知识、长见识的黄金时期,尤其需要培养敢于认错的品质。

载冬青报2002年秋期第6期

许 鸿 宾

完善自己

——郑振铎《猫》读后感之一

不少同学有这样的体会:同是一班学生,别人如骄人的牡丹,鲜艳夺目,光芒四射,自己却如墙边的小草,默默无闻,倍受冷落;别人与老师从容交流,谈笑风生,自己在老师面前却是唯唯喏喏,如鼠见猫。犯同样的错误,别人得到的是和风细雨般的开导,自己却招来暴风骤雨样的批评。为什么同班同学、同样错误,得到的“待遇”却迥然不同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笔者从教多年,也常自省对学生有无一视同仁,对差生是否存在偏见。近日教学郑振铎先生的《猫》,文中第三只猫的命运似乎让我们找到了答案。

这只猫,与文中另两只相比,可以说一无是处:看长相,它毛色花白,一点也不好看;论性格,它天生忧郁、满脸的“旧社会”;说工作,它从来不逮老鼠,一点敬业精神没有。这样的猫谁会喜欢?它在主人那里得不到青睐自在情理之中。最后这只猫被“冤苦”而死,主人的主观臆断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归根结底,这悲剧还是由它自己的不完善造成的。

猫如此,人亦如此。活在世上,总要给别人带来一些快乐,作出一些贡献,创造一些价值。农民种出粮食,工人造出机器,官员管理国家,歌星奉献歌曲。它们都获得了尊重。相反,小偷不摸为大家不齿,贪官污吏被世人唾骂,因为这些人带给我们的,只有伤害。社会如此,班级亦如此。一个班级建立之初,在老师眼里学生都是一个模样,有时摸错了教室上了一节课还浑然不觉。这时所有同学都享受着同等的待遇。但一段时间之后,情况变化了:有人凭优异的成绩得到青睐,有人靠出色的才能获得重用,有人因诚实守信赢得信任,有人以助人为乐换来尊重。但也有一少部分同学,或行事懒惰,从不扫地;或待人冷漠,性格孤僻;或行为不检,经常口出脏言,还不守纪律;或极端自私,心里从无别人,只装着他自己。这样的表现,当然得不到老师的好脸色,大多数同学们也会对其侧目而视。

如果你有被冷落的感受,或者有被“歧视”的经历,请不要叹息自己命运太悲苦,也不要抱怨老师偏心好学生;努力完善自己,做只可爱、勤劳的好猫吧,给大家带来快乐,大家一定会喜欢你。

载冬青报2002年秋期第4期

错了,就要勇敢的承认

——郑振铎《猫》读后感之二

教学《猫》这一课,分析到“我”勇于自责的精神时,我忽然想到了自己五年级时的语文老师。他教得很好。对我也特别偏爱,我想这是因为我连续考了几次第一名的缘故。后来有一件事使他改变了对我的态度。某篇课文中有“撒尿”一词,老师却把它念成了“撤尿”。许多同学都明白老师是把“撒”和“撤”两个形近字弄混了,可谁也不敢吱声。遗憾的是老师一直浑然不觉,甚至下课后还吆喝我们:都撤尿去啊!对五年级的孩子虽然不必忌口,但这“撤尿”听着也太别扭了。一次,我终于忍不住了,大声说:“老师,您念错了!是'撒’尿,不是'撤’尿!”老师的脸“刷”地红了,——如果他这时坦率地承认自已的疏忽,该多好啊,不仅会迅速修补他受损的形象,甚至会留下一段佳话。可惜呀,他在为自己的读法做了简要的辩解之后,开始痛斥我的无知和无礼。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他训斥,从这以后,他再也不理我了。现在想起他来,只有那张因愤怒而扭曲了的脸还清晰可辨,令人不寒而栗。

后来,我自己也做了老师。吸取他的教训,每接一个新班级,我会首先发表声明:“欢迎同学们随时指出老师的错误……”正是靠学生们的慧眼,我纠正了写了十几年的错别字,改掉了从小就养成的不正确的书写习惯。平时处理问题失当、失度,批评学生错了、重了,都毫不犹豫地向学生说“对不起”。这样做,不仅无损于老师的尊严,反而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世界上没有全知全能的人,不必刻意掩饰自己的无知;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同学们正处在长知识、长见识的黄金时期,尤其需要培养敢于认错的品质。

载冬青报2002年秋期第6期


相关文章

  •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作文
  • 如果我经过很多年在旷野中长途跋涉,终于看到远方有一座巨大的雪山,我能做什么呢?我不会狂妄地试图把它揽入怀抱,把它融入我自己的身体.我能做的是远远地仰视,欣喜而知足地打量,它的每一个侧面和每一个角落都会让我敬仰和流连,我也还可以俯在地上,慢慢 ...查看


  •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3[燕子]
  • 3 燕子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俊俏.生趣.烂漫无比.掠过"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烂漫无比,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在反复地朗读中能背诵课文 ...查看


  • 孟庄中学六年级名著阅读
  • 孟庄中学六年级名著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导读(简介) [作者]笛福,英国著名作家.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讲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冒险出海航行,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 ...查看


  • (部编)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目录
  • 2016年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七至九年级目录 七年级上册 1.春/朱自清 2.济南的冬天/老舍 3.雨的四季/刘湛秋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写作--热爱生 ...查看


  • 初中语文目录(语文)
  • 七年级上册 1.风筝(鲁迅) 2.*忆读书(冰心)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查看


  • 80后的回忆小学语文课文目录
  • 小学语文(人教社语文一室编,87年10月第二版)主编:袁微子 第一册: (前面汉语拼音方案省略了) 1 热爱共产党 2 我爱中华人民共和国 3 大桥 4 电 5 水稻 棉花 6 鸡 鸭 鹅 7 我们爱老师 8 读书 写字 9 洒水 扫地 1 ...查看


  • 袁先欣 | 顾颉刚的古史与民俗学研究关系再探讨(下)
  • 顾颉刚编<吴歌甲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影印版 3. 怎样的"民众"? 以"不立一真,惟穷其变"式的探求故事/古史之流变为中介,顾颉刚于是得以从追寻溯源性的真实,转向为对另一层面的历 ...查看


  • 袁鹰:1954年那场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 袁鹰:1954年那场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迷茫烟雨入红楼 --1954年那场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1954年秋天,本是一个金色季节.这年夏季,我们学习和讨论了& ...查看


  • 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 84 第24卷 第1期2006年2月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ofSoutheastGuizhouNationalTeacher'sCollege Vol.24No.1Feb.2006 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詹 颖 (贵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