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皆成文章 褒贬自有春秋
——古典诗歌中项羽、刘邦形象比较赏析
一、自唱歌谣,原是异曲同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
《史记》载,“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有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昔日越万里关山如履平川、斩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项王此刻面对宝马、美人筹莫展,这肝胆欲裂的痛楚悲音传来,“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们似乎从这里窥出了真正的项羽。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汉书·高帝纪》记载,刘邦虽然战胜项羽做了汉朝皇帝,但此前为战胜项羽而联合的盟军们居功自恣,刘邦便采取先封王行赏后各个击破的策略。公元196年准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刘邦亲自讨伐,得胜转道故里沛县,召开老朋友、小辈同饮十数日。一日酒酣,刘邦击筑而作此歌“慷慨伤怀,泣数行下”,以此袒露自己踌躇满志中对前途未卜的焦虑。歌曰:在那群雄逐鹿、风起云涌的时代,我刘某人一举登上帝位,现在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夺取天下只是万里长片的第一步,如何巩固刘氏江山?有没有守江山的人?如果有,他在哪里?与其说此时的刘邦在思慕贤才,倒不如说抒发江山不稳的隐忧更合适些。
《大风歌》与《垓下歌》同体裁,同时代,同工巧,是真正的异曲同工。如果说《垓下歌》是失败者的一阕悲怆之声,那么《大风歌》则无疑是胜利者的一曲伤怀之音。前者是铮铮丈夫的儿女情长,后者是精于谋略的帝王之思。
二、凭吊江亭,微言胜败大义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杜牧《题乌江亭》)
在诗人看来,胜败乃兵家常事,得失有天地,俯仰任评说,能忍辱含垢、卷土重来,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留有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项羽,你的负气、斗狠,只能让亲者痛,仇者快。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宋·王安石《乌江亭》)
频繁征战、将士筋疲力尽是楚汉战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之一,垓下一战难挽颓势。想当初,
如日中天的项羽斩宋义、杀子婴、弑义帝、火烧阿房宫、坑秦降卒20万,可谓无信无义。王安石从政治家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了项羽失败的教训。在他看来,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垓下一战,而在于项军士衰将疲、人心已去。楚汉战争,在刘邦诈进诈退、联军合围下,项羽只能长途征战、马不停蹄、疲于奔命。这就是战略的失误。毕竟是政治家,看问题的眼光更高一筹。
三、参谒廊庙,评说千古得失
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拔山力尽乌江水,今日悠悠空浪花。(唐·灵一《项王庙》)
两军阵前箭断弓折,汉军为杀项羽血溅垓下,项羽盖世之力已尽,在乌江边自刎身死。今天,只有悠悠的江水长流,泛着浪花,似乎在诉说那悲怆的故事。在诗人眼中,垓人之战,项羽为众将士免遭涂炭,自刎身亡,虽败犹荣,让江水做证,让浪花吟唱,他是一轮争辉的日月,是一条江东巨龙。
乘运应肌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君王自起新丰台,项羽何曾在故乡!(唐·李商隐《题汉祖庙》)
男子汉趁着机遇应以天下为家,怎能眷恋自己的家乡呢?诗歌对比了刘、项的最大不同在于,刘邦在完成统一大业后才回故乡显宗耀祖,而项羽每有战绩便回江东故里。它告诉人们,沉溺、消失那片刻的风光只会招来更大的灾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两首咏史之作都是针对晚唐最高统治者不思进取、贪图享受有感而发。
四、沉吟泽畔,抒发幽思豪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乌江》)
千百年来人们思念着项羽,他宁肯拔剑自刎也不愿渡江苟活。我们就应像他那样,活着要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枭雄。诗人民思古豪情,意借项羽的悲壮惨烈讽刺宋高宗在金兵压境时,漂浮过海、仓皇南逃而致北宋政权倾覆的无耻行径。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玉 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玉鼠。垓人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明·王象春《书项王庙璧》)
刘邦进入函谷关后,与秦地父老约法三章,仿佛带来了一场充沛的甘雨;项羽入关后,一炬大火将阿房宫烧为灰烬。从这点看,刘邦是条龙,项羽是条虎。鸿门宴上,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项羽都没有听从。项羽曾以烹刘邦父要挟刘邦,刘邦竟置父亲于不顾。从这点
看,项羽是条龙,刘邦是只鼠。垓下兵败时,项羽的宠姬与他悲歌泣别;刘邦的庞姬戚夫人也曾因儿子前途在刘邦面前哭泣,刘邦无奈唱楚歌。从这点看,无论是龙是虎都是鼠。
如何评价历史上那场著名的楚汉战场中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历来见仁见智。不过,从刘邦、项羽处在人生不同状态下的自我吟唱中,我们看到了风云人物悲情世界。六首咏史诗歌从不同角度阐发了诗人的各自见地,李商隐、王安石、王象春的隽永哲理的机敏睿智,杜牧、灵一、李清照的人格魅力与冲天豪气,无不是情感的灵动,仪态万方,摇曳多姿,令人玩味、赞叹不已。
俯仰皆成文章 褒贬自有春秋
——古典诗歌中项羽、刘邦形象比较赏析
一、自唱歌谣,原是异曲同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
《史记》载,“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有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昔日越万里关山如履平川、斩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项王此刻面对宝马、美人筹莫展,这肝胆欲裂的痛楚悲音传来,“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们似乎从这里窥出了真正的项羽。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汉书·高帝纪》记载,刘邦虽然战胜项羽做了汉朝皇帝,但此前为战胜项羽而联合的盟军们居功自恣,刘邦便采取先封王行赏后各个击破的策略。公元196年准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刘邦亲自讨伐,得胜转道故里沛县,召开老朋友、小辈同饮十数日。一日酒酣,刘邦击筑而作此歌“慷慨伤怀,泣数行下”,以此袒露自己踌躇满志中对前途未卜的焦虑。歌曰:在那群雄逐鹿、风起云涌的时代,我刘某人一举登上帝位,现在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夺取天下只是万里长片的第一步,如何巩固刘氏江山?有没有守江山的人?如果有,他在哪里?与其说此时的刘邦在思慕贤才,倒不如说抒发江山不稳的隐忧更合适些。
《大风歌》与《垓下歌》同体裁,同时代,同工巧,是真正的异曲同工。如果说《垓下歌》是失败者的一阕悲怆之声,那么《大风歌》则无疑是胜利者的一曲伤怀之音。前者是铮铮丈夫的儿女情长,后者是精于谋略的帝王之思。
二、凭吊江亭,微言胜败大义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杜牧《题乌江亭》)
在诗人看来,胜败乃兵家常事,得失有天地,俯仰任评说,能忍辱含垢、卷土重来,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留有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项羽,你的负气、斗狠,只能让亲者痛,仇者快。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宋·王安石《乌江亭》)
频繁征战、将士筋疲力尽是楚汉战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之一,垓下一战难挽颓势。想当初,
如日中天的项羽斩宋义、杀子婴、弑义帝、火烧阿房宫、坑秦降卒20万,可谓无信无义。王安石从政治家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了项羽失败的教训。在他看来,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垓下一战,而在于项军士衰将疲、人心已去。楚汉战争,在刘邦诈进诈退、联军合围下,项羽只能长途征战、马不停蹄、疲于奔命。这就是战略的失误。毕竟是政治家,看问题的眼光更高一筹。
三、参谒廊庙,评说千古得失
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拔山力尽乌江水,今日悠悠空浪花。(唐·灵一《项王庙》)
两军阵前箭断弓折,汉军为杀项羽血溅垓下,项羽盖世之力已尽,在乌江边自刎身死。今天,只有悠悠的江水长流,泛着浪花,似乎在诉说那悲怆的故事。在诗人眼中,垓人之战,项羽为众将士免遭涂炭,自刎身亡,虽败犹荣,让江水做证,让浪花吟唱,他是一轮争辉的日月,是一条江东巨龙。
乘运应肌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君王自起新丰台,项羽何曾在故乡!(唐·李商隐《题汉祖庙》)
男子汉趁着机遇应以天下为家,怎能眷恋自己的家乡呢?诗歌对比了刘、项的最大不同在于,刘邦在完成统一大业后才回故乡显宗耀祖,而项羽每有战绩便回江东故里。它告诉人们,沉溺、消失那片刻的风光只会招来更大的灾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两首咏史之作都是针对晚唐最高统治者不思进取、贪图享受有感而发。
四、沉吟泽畔,抒发幽思豪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乌江》)
千百年来人们思念着项羽,他宁肯拔剑自刎也不愿渡江苟活。我们就应像他那样,活着要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枭雄。诗人民思古豪情,意借项羽的悲壮惨烈讽刺宋高宗在金兵压境时,漂浮过海、仓皇南逃而致北宋政权倾覆的无耻行径。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玉 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玉鼠。垓人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明·王象春《书项王庙璧》)
刘邦进入函谷关后,与秦地父老约法三章,仿佛带来了一场充沛的甘雨;项羽入关后,一炬大火将阿房宫烧为灰烬。从这点看,刘邦是条龙,项羽是条虎。鸿门宴上,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项羽都没有听从。项羽曾以烹刘邦父要挟刘邦,刘邦竟置父亲于不顾。从这点
看,项羽是条龙,刘邦是只鼠。垓下兵败时,项羽的宠姬与他悲歌泣别;刘邦的庞姬戚夫人也曾因儿子前途在刘邦面前哭泣,刘邦无奈唱楚歌。从这点看,无论是龙是虎都是鼠。
如何评价历史上那场著名的楚汉战场中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历来见仁见智。不过,从刘邦、项羽处在人生不同状态下的自我吟唱中,我们看到了风云人物悲情世界。六首咏史诗歌从不同角度阐发了诗人的各自见地,李商隐、王安石、王象春的隽永哲理的机敏睿智,杜牧、灵一、李清照的人格魅力与冲天豪气,无不是情感的灵动,仪态万方,摇曳多姿,令人玩味、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