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路上》有感
在本学期的读书活动中,我对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在路上——北大附小教学获奖安全解析数学篇》印象最深。在这本书中,我对几位获奖老师在课前进行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很感兴趣,同时也非常佩服他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对他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教育机智和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艺术所折服。以下就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感想,与各位学员和辅导教师一同分享。
一、课前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全面、深入、细致。
他们的每一个案例前面都有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而且都做得很到位。例如: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何秀雯老师的案例《让我们一起欣赏学生——〈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中,他作了如下的教材分析:角是一种比较抽象的几何图形,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作用与地位。从实物中抽取出数学角的过程,在孩子头脑中会留下深刻印象,能够引发孩子的思考,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随后提出了两个困惑,一是先抽象,还是先感知?二是比较角的大小时,是“怎样比”重要,还是“比哪”重要?并且经过分析,她认为应该“先感知”和在比较角的大小时是“比哪”重要。
从她所作的教材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语言不多在句句在理,文字简洁高效。而且能够根据各种参考资料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思想提出解决策略。
紧接着何老师又做了学情分析。以下摘录一部分:
(一)学生调研情况
调查目的:
1. 了解学生关于角的生活经验。
2. 了解学生认识角的程度。
3. 了解学生比较角的大小时出现的困惑与问题。
访谈内容:
1. 你能从身边指出角吗?
2.
比一比一面两个角的大小。你是怎么比较的?
访谈结果:
1. 每个学生都可以随处说出和指出身边的角,并且91%的学生指角时指出的是角的顶点位置。
2. 比较两个相等角的大小时,都认为第二个角大。认为角的边比较长的角更大。
3. 所画角的边末端开口大的角大,还会把角的边末端连线比较三角形面的大小。
接下来何老师又进行了小测验,做了分析,提出自己的思考。 从他做的学情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情分析的重要性,这个重要性特别地体现在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有的放失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
当然,这本书中很多老师同样也做了深入细致的教材分析和学情
分析,这样做的重要性我不在赘述,我想说的他们这样做给我的启示:
1. 教材分析要想做得好就必须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准确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同时也必须要在数学学科知识上站得高、看得远,不要以为小学知识浅显而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要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2. 学情分析不能纸上谈兵,要实打实地进行。要选定合适的对象进行访谈、小测验和问卷等方式的学情分析。只有做好了学情分析,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在课堂上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 在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时上加上自己的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接收者和顺从者,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教材的情况和学生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敢于对传统质疑并提出自己的策略。
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在韩鹏老师的《让数学好“玩起来——〈可能性〉教学设计》可以充分的说明这一点。他通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并参阅有关文献,决定用骰子游戏代替摸球游戏。因为他认为:将可能性从显性结果转变为隐性的规律。首先,在这个游戏活动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对比较隐性,孩子只有亲历游戏的过程,对游戏结果进行思考和分析之后 ,才能认识到两数之和虽然不确定但可能性大小具有一定的规律。其次,无论孩子发现的结论与自己的猜想是否一致,都能在游戏活动中去主动思考,提升了思维的水平,体现了游戏活动的价值。
他所设计的游戏主要环节是:一张1—15的纸条,若干奖票,两枚骰子。先把奖票摆在数字上面,如果两枚骰子之和与摆着奖票上的数字相同,就能赢得一张奖票。开展游戏时,先每人出11张奖票,只掷一次,保证赢1张奖票;接着是出9张奖票、5张奖票;然后是对游戏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发现规律;最后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从他的这个设计来看,的确将“摸球游戏”时比较显性的规律“隐藏”起来了,而且能够让学生一边游戏一边思考中去发现“隐性的规律”。整个学习活动过程学生玩得高兴,思维能力的锻炼也很充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通过整理统计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当然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读《在路上》有感
在本学期的读书活动中,我对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在路上——北大附小教学获奖安全解析数学篇》印象最深。在这本书中,我对几位获奖老师在课前进行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很感兴趣,同时也非常佩服他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对他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教育机智和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艺术所折服。以下就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感想,与各位学员和辅导教师一同分享。
一、课前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全面、深入、细致。
他们的每一个案例前面都有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而且都做得很到位。例如: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何秀雯老师的案例《让我们一起欣赏学生——〈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中,他作了如下的教材分析:角是一种比较抽象的几何图形,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作用与地位。从实物中抽取出数学角的过程,在孩子头脑中会留下深刻印象,能够引发孩子的思考,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随后提出了两个困惑,一是先抽象,还是先感知?二是比较角的大小时,是“怎样比”重要,还是“比哪”重要?并且经过分析,她认为应该“先感知”和在比较角的大小时是“比哪”重要。
从她所作的教材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语言不多在句句在理,文字简洁高效。而且能够根据各种参考资料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思想提出解决策略。
紧接着何老师又做了学情分析。以下摘录一部分:
(一)学生调研情况
调查目的:
1. 了解学生关于角的生活经验。
2. 了解学生认识角的程度。
3. 了解学生比较角的大小时出现的困惑与问题。
访谈内容:
1. 你能从身边指出角吗?
2.
比一比一面两个角的大小。你是怎么比较的?
访谈结果:
1. 每个学生都可以随处说出和指出身边的角,并且91%的学生指角时指出的是角的顶点位置。
2. 比较两个相等角的大小时,都认为第二个角大。认为角的边比较长的角更大。
3. 所画角的边末端开口大的角大,还会把角的边末端连线比较三角形面的大小。
接下来何老师又进行了小测验,做了分析,提出自己的思考。 从他做的学情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情分析的重要性,这个重要性特别地体现在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有的放失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
当然,这本书中很多老师同样也做了深入细致的教材分析和学情
分析,这样做的重要性我不在赘述,我想说的他们这样做给我的启示:
1. 教材分析要想做得好就必须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准确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同时也必须要在数学学科知识上站得高、看得远,不要以为小学知识浅显而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要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2. 学情分析不能纸上谈兵,要实打实地进行。要选定合适的对象进行访谈、小测验和问卷等方式的学情分析。只有做好了学情分析,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在课堂上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 在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时上加上自己的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接收者和顺从者,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教材的情况和学生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敢于对传统质疑并提出自己的策略。
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在韩鹏老师的《让数学好“玩起来——〈可能性〉教学设计》可以充分的说明这一点。他通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并参阅有关文献,决定用骰子游戏代替摸球游戏。因为他认为:将可能性从显性结果转变为隐性的规律。首先,在这个游戏活动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对比较隐性,孩子只有亲历游戏的过程,对游戏结果进行思考和分析之后 ,才能认识到两数之和虽然不确定但可能性大小具有一定的规律。其次,无论孩子发现的结论与自己的猜想是否一致,都能在游戏活动中去主动思考,提升了思维的水平,体现了游戏活动的价值。
他所设计的游戏主要环节是:一张1—15的纸条,若干奖票,两枚骰子。先把奖票摆在数字上面,如果两枚骰子之和与摆着奖票上的数字相同,就能赢得一张奖票。开展游戏时,先每人出11张奖票,只掷一次,保证赢1张奖票;接着是出9张奖票、5张奖票;然后是对游戏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发现规律;最后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从他的这个设计来看,的确将“摸球游戏”时比较显性的规律“隐藏”起来了,而且能够让学生一边游戏一边思考中去发现“隐性的规律”。整个学习活动过程学生玩得高兴,思维能力的锻炼也很充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通过整理统计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当然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