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5-2016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

A .“除井田,民得买卖”

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2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元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 )

A.尊儒学为正统,灭绝其它思想 B.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等地位

C.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 D.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

3.与朱熹理学同时,还存在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等学派。以下主张属于陆九渊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行合一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4. 何谓美女?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标准。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而到了宋代,标准则变为文雅与自我克制,缠足后的纤纤小脚成为美女的重要条件。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B.女性文化涵养的提高

C.男性审美观念的变化 D.理学影响的逐渐扩大

5.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 )

A.评议国政是非 B.宣扬理学道统 C.培养科技人才 D.引导地方风俗

6.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 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 观点的是( )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7.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

A 、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8. 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京剧形成过程中,主要融合的两大剧种是( )

A.昆曲和徽剧 B.徽剧和越剧 C.徽剧和汉剧 D.昆曲和汉剧

9、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行事“相反”是指( )

A 、抗击英国侵略者 B、设立译官,翻译西学

C 、虎门销烟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0.“冲击一反应”理论认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受甲午中日战争的直接冲击,中国发生了(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1.“(他) 是古典学者,善于使用古籍里利于改革的文字推陈出新,翻作今朝之标榜。”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 )

A.坚持“中体西用”主张 B.积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C.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法 D.大力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12.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这“潮流”是指( )

A 、民族解放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民主和科学 D、社会主义革命

13.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提出了“砸烂一切无耻”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反映了两大运动( )

A.都为未来社会设计了美好的蓝图 B.都把矛头指向专制统治和旧思想

C.都以救亡图存作为最高奋斗目标 D.都缺乏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

14、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 .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 .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 .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15. 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较大进步, 主要表现在( )

①在民族主义方面, 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②在民权主义方面, 倡导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③在民生主义方面, 充实了“耕者有其田”等具体内容;④提出了扶助农工的政策 ⑤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16. “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的这段论述应出自( )

A .《论十大关系》 B.《新民主主义论》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17. “怎样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门科学,值得好好研究。”毛泽东提出这一论述是在哪篇文章中体现( )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新民主主义论》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联合政府》

18、某版主在党建论坛上发表了一个关于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讨论帖,很多网友进行了跟帖,其中与主题讨论不相符合的内容是( )

A .邓小平理论诞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B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是体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著作

C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 .“社会主义本质”、“一国两制”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19、1992年5月,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对中国探访,问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之后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人们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告诉他,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在这

一 “变化”影响下,中国( )

A.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颁布并施行《义务教育法》

20、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有四次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会议,分别是( )

A 、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B 、党的一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C 、党的一大、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D 、党的七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21、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在14日21时11分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重大进步。下列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升空

C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成功

22、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坚持“双百”“二为”政治方向。“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两个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 )

A.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 B.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

C.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 D.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3、纸质的收藏品充满了历史信息,启迪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下图是一枚1989年教师节邮票纪念封,反映了对教师及教育重视的有关信息。下列最符合

这一时期教育发展成就表述的是( )

A .人民教育事业开始得到创建

B.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C.文革时期取消的高考开始得到恢复

D.《义务教育法》得到贯彻实施

24. 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 B.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

C.构建资产阶级政治蓝图 D.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25、16世纪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几乎涉及到了每一个人。对于宗教改革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 )

A.导致新的教派出现 B.使宗教摆脱了神的影响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26. 孟德斯鸠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 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

A.社会契约论 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D.社会契约思想 C .天赋人权思想

27.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 .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 B .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

C .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 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28、爱因斯坦说自己是站在牛顿的肩上取得了科学成就。下列关于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B 、相对论出现后,牛顿力学体系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C 、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

D 、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

29. “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这段话评价的是( )

A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0.19世纪初,在一位名人的讣告中提及该名人的发明“他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他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坚实基础,将有助并补偿后代的劳动。”这位名人及其发明是( )

A 、瓦特——改良蒸汽机 B、西门子——发电机

C 、爱迪生——电灯 D、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填A ,错误填B )

31.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孔子。( )

32.智者学派强调“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权威。( )

33. 文艺复兴时期的 “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最早提出以 “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

34、民主和自由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

35.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承传和发展的符号,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字字体演变的脉络是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 )

三、材料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10分)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有何影响?(2分)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1分)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1分)

(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2分)

(4)据材料四,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

37. (10分)14世纪以后,人文精神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而,如果是简单的“复古”,那就不是“再生”了。“文艺复兴”之所以具有开辟新时代的意义,就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富于创造力的“时代精神”。它具有一种把中古时期远远甩在后面的前进冲击力。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它喜爱完全属于异教的古典文学,它的思想趋势是提升人性。但这不必然意味着人文主义反对上帝或教会。”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三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l500年以后的世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1分)材料二反映文艺复兴运动有何特点?(3分)

(2)材料三中的“一个独立的共和国”是哪一国家? (2分) 这个国家的政体是如何证明“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2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文精神得以弘扬的主要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四、问答题。(10分)

38.我们走过的2014,饱含敬畏,充满力量。

又一个甲午之年。这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00周年,也是“二战”全面爆发75周年。

这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诞生60周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30周年,一位叫做邓小平的中国人诞辰110周年。这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90周年,中英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30周年,柏林墙倒塌25周年。 ——新京报2015年1月1日新年社论

⑴材料中纪念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分界线,战前清政府走上自救之路,战后国人走上维新之路、共和之路。“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的核心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3分)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学习西方的探索发生了什么本质变化(2分)

(2)材料中纪念的新中国成立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2分)

(3)材料中“一位叫做邓小平的中国人”让20世纪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推动巨变发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何意义?(2分)

(4)思想理论改变历史,结合所学知识思想谈谈你对理论创新的认识。(1分)

月考答案

1-5 CCDDD 6-10 BDCBB 11-15 CDBDA 16-20 BABCC

21-25 CCDBB 26-30 BABCA 31-35 BBABA

36.(10分)

(1)影响: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2分)

措施:政治上重用儒生;教育上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思想上重视。(任2点2分)

(2)核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2分)

(3)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提倡“工商皆本”( 任2点2分)

(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质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分)

37(10分)

(1) 人文主义精神。(1分) 宣扬人性;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披着宗教外衣(不反对上帝或教会) 。(3分)

(2)美国。(2分) 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是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成功实践。(2分)

(3)由文学艺术领域发展到社会政治领域。(2分)

38(10分)

⑴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民主义(3分)

本质变化: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2分)

(2)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分)

(3)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分)

意义: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1分)

(4)理论创新的认识: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1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15-2016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

A .“除井田,民得买卖”

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2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元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 )

A.尊儒学为正统,灭绝其它思想 B.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等地位

C.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 D.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

3.与朱熹理学同时,还存在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等学派。以下主张属于陆九渊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行合一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4. 何谓美女?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标准。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而到了宋代,标准则变为文雅与自我克制,缠足后的纤纤小脚成为美女的重要条件。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B.女性文化涵养的提高

C.男性审美观念的变化 D.理学影响的逐渐扩大

5.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 )

A.评议国政是非 B.宣扬理学道统 C.培养科技人才 D.引导地方风俗

6.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 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 观点的是( )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7.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

A 、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8. 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京剧形成过程中,主要融合的两大剧种是( )

A.昆曲和徽剧 B.徽剧和越剧 C.徽剧和汉剧 D.昆曲和汉剧

9、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行事“相反”是指( )

A 、抗击英国侵略者 B、设立译官,翻译西学

C 、虎门销烟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0.“冲击一反应”理论认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受甲午中日战争的直接冲击,中国发生了(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1.“(他) 是古典学者,善于使用古籍里利于改革的文字推陈出新,翻作今朝之标榜。”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 )

A.坚持“中体西用”主张 B.积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C.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法 D.大力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12.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这“潮流”是指( )

A 、民族解放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民主和科学 D、社会主义革命

13.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提出了“砸烂一切无耻”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反映了两大运动( )

A.都为未来社会设计了美好的蓝图 B.都把矛头指向专制统治和旧思想

C.都以救亡图存作为最高奋斗目标 D.都缺乏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

14、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 .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 .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 .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15. 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较大进步, 主要表现在( )

①在民族主义方面, 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②在民权主义方面, 倡导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③在民生主义方面, 充实了“耕者有其田”等具体内容;④提出了扶助农工的政策 ⑤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16. “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的这段论述应出自( )

A .《论十大关系》 B.《新民主主义论》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17. “怎样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门科学,值得好好研究。”毛泽东提出这一论述是在哪篇文章中体现( )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新民主主义论》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联合政府》

18、某版主在党建论坛上发表了一个关于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讨论帖,很多网友进行了跟帖,其中与主题讨论不相符合的内容是( )

A .邓小平理论诞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B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是体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著作

C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 .“社会主义本质”、“一国两制”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19、1992年5月,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对中国探访,问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之后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人们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告诉他,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在这

一 “变化”影响下,中国( )

A.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颁布并施行《义务教育法》

20、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有四次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会议,分别是( )

A 、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B 、党的一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C 、党的一大、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D 、党的七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21、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在14日21时11分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重大进步。下列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升空

C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成功

22、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坚持“双百”“二为”政治方向。“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两个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 )

A.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 B.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

C.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 D.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3、纸质的收藏品充满了历史信息,启迪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下图是一枚1989年教师节邮票纪念封,反映了对教师及教育重视的有关信息。下列最符合

这一时期教育发展成就表述的是( )

A .人民教育事业开始得到创建

B.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C.文革时期取消的高考开始得到恢复

D.《义务教育法》得到贯彻实施

24. 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 B.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

C.构建资产阶级政治蓝图 D.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25、16世纪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几乎涉及到了每一个人。对于宗教改革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 )

A.导致新的教派出现 B.使宗教摆脱了神的影响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26. 孟德斯鸠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 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

A.社会契约论 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D.社会契约思想 C .天赋人权思想

27.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 .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 B .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

C .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 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28、爱因斯坦说自己是站在牛顿的肩上取得了科学成就。下列关于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B 、相对论出现后,牛顿力学体系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C 、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

D 、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

29. “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这段话评价的是( )

A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0.19世纪初,在一位名人的讣告中提及该名人的发明“他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他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坚实基础,将有助并补偿后代的劳动。”这位名人及其发明是( )

A 、瓦特——改良蒸汽机 B、西门子——发电机

C 、爱迪生——电灯 D、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填A ,错误填B )

31.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孔子。( )

32.智者学派强调“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权威。( )

33. 文艺复兴时期的 “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最早提出以 “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

34、民主和自由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

35.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承传和发展的符号,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字字体演变的脉络是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 )

三、材料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10分)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有何影响?(2分)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1分)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1分)

(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2分)

(4)据材料四,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

37. (10分)14世纪以后,人文精神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而,如果是简单的“复古”,那就不是“再生”了。“文艺复兴”之所以具有开辟新时代的意义,就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富于创造力的“时代精神”。它具有一种把中古时期远远甩在后面的前进冲击力。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它喜爱完全属于异教的古典文学,它的思想趋势是提升人性。但这不必然意味着人文主义反对上帝或教会。”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三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l500年以后的世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1分)材料二反映文艺复兴运动有何特点?(3分)

(2)材料三中的“一个独立的共和国”是哪一国家? (2分) 这个国家的政体是如何证明“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2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文精神得以弘扬的主要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四、问答题。(10分)

38.我们走过的2014,饱含敬畏,充满力量。

又一个甲午之年。这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00周年,也是“二战”全面爆发75周年。

这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诞生60周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30周年,一位叫做邓小平的中国人诞辰110周年。这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90周年,中英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30周年,柏林墙倒塌25周年。 ——新京报2015年1月1日新年社论

⑴材料中纪念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分界线,战前清政府走上自救之路,战后国人走上维新之路、共和之路。“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的核心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3分)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学习西方的探索发生了什么本质变化(2分)

(2)材料中纪念的新中国成立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2分)

(3)材料中“一位叫做邓小平的中国人”让20世纪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推动巨变发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何意义?(2分)

(4)思想理论改变历史,结合所学知识思想谈谈你对理论创新的认识。(1分)

月考答案

1-5 CCDDD 6-10 BDCBB 11-15 CDBDA 16-20 BABCC

21-25 CCDBB 26-30 BABCA 31-35 BBABA

36.(10分)

(1)影响: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2分)

措施:政治上重用儒生;教育上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思想上重视。(任2点2分)

(2)核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2分)

(3)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提倡“工商皆本”( 任2点2分)

(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质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分)

37(10分)

(1) 人文主义精神。(1分) 宣扬人性;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披着宗教外衣(不反对上帝或教会) 。(3分)

(2)美国。(2分) 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是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成功实践。(2分)

(3)由文学艺术领域发展到社会政治领域。(2分)

38(10分)

⑴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民主义(3分)

本质变化: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2分)

(2)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分)

(3)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分)

意义: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1分)

(4)理论创新的认识: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1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章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