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后面的生字和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难忘的事和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摇桂花”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话的意
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2007年 月 日
教学要求:学会课文后面的生字和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从小长到大这一段生活中,有没有一直让你难以忘怀的事啊?
2.谁愿意向大家说说。
3.是啊,童年是幸福、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童年,欣赏那美丽的桂花雨。
二、让学生自学课文后面的生字和新词。
三、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和文中的词语。
2.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沉浸”的意思。学生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来研究。
3.描一下课后田字格里的字。
4.朗读课文。
四、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分段。
1.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段,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五、交流分段情况。
1.第一段(1)节:我喜欢桂花。
第二段(2-5)节:小时侯,摇桂花。
第三段(6)节: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摇桂花的事。
2.引导学生学会分段和概括段意。
六、学习课文第一段。
1.朗读课文第一段。
2.说说这段话,主要在讲什么?
3.了解桂花的特点和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
4.照样子,说上四个这样的词。
笨笨拙拙:口口声声、兢兢业业、支支吾吾、吞吞吐吐……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为什么“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第二课时(2007年 月日)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上一课学的词语。
2.默写这些词语。
3.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4.溪水谈谈自己已经了解的内容。
(1) 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2) 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3) 桂花有什么特点?
5.过度:桂花除了这些特点,还有其他的特点吗?
二、学习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学习课文第2小节。
(1) 我们一起来朗读第小节。
(2) 读后,你读懂了什么?(桂花的香)
(3) 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引导学生品读词句)
最茂盛 、不说香飘十里 、至少前后十几家 、浸
(4)当桂花成熟时,就要“摇”桂花?为什么呢?
(5)那么,他们是怎样摇桂花的呢?
2.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 指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 (预设:我怎么摇桂花的;我摇桂花时的情景;我摇桂花时高兴的心情。)
(3) 小结:同学们很会读书,不仅读懂了内容,而且还体会到到了感情。
(4) 谁能找出我心情的句子。学生默读课文找句子,做记号。然后交流。
(5) 说说作者乐的原因。(1、2句)
出示句子:②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后面的生字和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难忘的事和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摇桂花”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话的意
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2007年 月 日
教学要求:学会课文后面的生字和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从小长到大这一段生活中,有没有一直让你难以忘怀的事啊?
2.谁愿意向大家说说。
3.是啊,童年是幸福、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童年,欣赏那美丽的桂花雨。
二、让学生自学课文后面的生字和新词。
三、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和文中的词语。
2.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沉浸”的意思。学生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来研究。
3.描一下课后田字格里的字。
4.朗读课文。
四、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分段。
1.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段,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五、交流分段情况。
1.第一段(1)节:我喜欢桂花。
第二段(2-5)节:小时侯,摇桂花。
第三段(6)节: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摇桂花的事。
2.引导学生学会分段和概括段意。
六、学习课文第一段。
1.朗读课文第一段。
2.说说这段话,主要在讲什么?
3.了解桂花的特点和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
4.照样子,说上四个这样的词。
笨笨拙拙:口口声声、兢兢业业、支支吾吾、吞吞吐吐……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为什么“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第二课时(2007年 月日)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上一课学的词语。
2.默写这些词语。
3.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4.溪水谈谈自己已经了解的内容。
(1) 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2) 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3) 桂花有什么特点?
5.过度:桂花除了这些特点,还有其他的特点吗?
二、学习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学习课文第2小节。
(1) 我们一起来朗读第小节。
(2) 读后,你读懂了什么?(桂花的香)
(3) 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引导学生品读词句)
最茂盛 、不说香飘十里 、至少前后十几家 、浸
(4)当桂花成熟时,就要“摇”桂花?为什么呢?
(5)那么,他们是怎样摇桂花的呢?
2.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 指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 (预设:我怎么摇桂花的;我摇桂花时的情景;我摇桂花时高兴的心情。)
(3) 小结:同学们很会读书,不仅读懂了内容,而且还体会到到了感情。
(4) 谁能找出我心情的句子。学生默读课文找句子,做记号。然后交流。
(5) 说说作者乐的原因。(1、2句)
出示句子:②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