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3、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
4、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最适温度,最适pH )
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机理:降低活
化能。实质: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 底物浓度。2、 酶浓度。3、 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4、 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
1、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
3+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 高得多
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
2、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 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ATP (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2、ATP 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
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缩写,结构式可简写成A —P ~P ~P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集团,~
代表高能磷酸键。ATP 可以水解(高能磷酸键水解),远离A 的~易断裂(释放能量);易形
成(储存能量)。
3、ATP 和ADP 可以相互转化(酶的作用)
ADP + Pi+ 能量
能量
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时时刻不停的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4、ATP 水解时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ADP 转化为ATP 所需能量来源:
动物和人: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a. ATP 的利用
吸能反应一般与ATP 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 的合成有关。
第三节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呼吸作用的实质: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塘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
并生成ATP 的过程。
a. 细胞呼吸的方式
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材料:新鲜的食用酵母菌(生殖快,细胞代谢旺盛,实验效果明显。)
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b. 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少量的DNA 。
一般地说,线粒体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肌质体是由大量变性的线粒体组成的。
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反应方程式可以简写成:
总反应式:C 6H 12O 6 +6O2
2
+6H2
O +大量能量(
38ATP )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C6H 12O 6 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2ATP )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6H22+大量[H] +少量能量(2ATP )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24[H]+6O2 2O+大量能量(34ATP )
概括的说,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生成大量ATP 的过程。
c. 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3、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 6H 12O 62H 5OH+2CO2+少量能量
发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产生乳酸:C 6H 12O 6乳酸+少量能量
发生生物: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
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 注意: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
酒精的叫酒精发酵
1 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 ,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无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 ,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
2 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
.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
A. 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 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2.下面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酶遇热不起作用 B.酶只能对物质分解起作用
C .酶必须在体内合成,并且在体内起作用 D.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
有机物
5.如果酶的数量一定,下
列哪个图示最确切地反映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数量关系( )
6.活细胞内酶合成的主要场所和原料分别是 ( )
A. 细胞核 核苷酸 B.线粒体 氨基酸 C.高尔基体 氨基酸 D.核糖体 氨基
酸或核苷酸
7.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RNaseP 酶,是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
组成,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高Mg 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RNA
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 )
A .RNA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酶是由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
C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
是RNA
8.下图表示某有机物中加入相应的水解酶后,置于0℃至80℃环境中,有机物
被分解的总量与温度的关系。根据该图判断把这些物质(包括某有机物、分解的
产物、催化剂) 从80℃降温处理,其关系图应为 ( )
9.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的水混合装入一容器中,
调整pH 值至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 )
A .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
多肽、水
C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
蛋白酶、水
10.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下列哪种温度条件下
凝固最快( )
A .0℃ B.15℃ C.25℃ D.35℃
11.纺织工业上的褪浆工序常用两种方法:化学法,需用NaOH7~9克/升,在
70℃~80℃条件下作用12小时,褪浆率仅为50%~60%;加酶法,用少量细菌淀粉
酶,在适宜温度时只需5分钟,褪浆率达100%,这一事实说明 ( )
A .酶具有多样性 B.酶具有高效性 C.酶具有专一性 D.酶具有溶解
性
12.淀粉酶使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而不能使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这一事实说明
了酶的( )
A .高效性 B.专一性 C.多样性 D.生物性
14.(多选)以下对酶的不正确表述是 ( )
A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多肽链 B.酶只能在细胞内合成并发挥作用
C .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升高 D.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
的化学反应
15.(多选)一个透析袋中装有物质M 和分解它的酶。此透析袋放在蒸馏水中。
第二天检查水时,发现其中有物质X 。根据这一观察,能作出下列哪些结论 ( )
A .酶分解了物质X B.X 是物质M 的组分,X 能穿过透析袋
C .酶分解了物质M D.物质M 的分子是大于物质X 的
二、非选择题
16.下列A 、B 、C3张图依次表示酶
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
度、温度、PH 值的关系,请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⑴图A 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
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
⑵图B 中,a 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⑶图B 中,a 点到b 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⑷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和75℃水浴锅中,20分钟后
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分别应为:甲________,
乙_________。
⑸图C 表示了_____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A .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
17.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
度保持37℃,pH 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
间关系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
⑵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____
___。
⑶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
线。
⑷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 值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
反应的速度将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
⑸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
是„„„„„„„( )
二、非选择题
10.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 2O 2的分解,产生的氧气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
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某学生设计了
如下实验:
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
(3)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_______
_号试管。
11.右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
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放入2个
试管,然后将2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
用T ℃表示) 环境中持续15min ,再将酶和乳
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
需的时间。
通过实验记录在不同的温度下凝乳所需的
时间,结果如右表: (1)为什么酶和乳汁混合之前在同一水浴环境中保温 15 min,实验结果更准确? (2)若将酶和乳汁直接放入同一试管内混合并保温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3)比较并解释装置B 和D 的结果。
(4)解释以下两种处理时实验结果有无什么变化。
①将装置A 内混合物加温至40℃______________。
②将装置F 内混合物冷却至40℃______________。
(5)除了温度,再指出一种能影响酶活性的因素。______________。
12. 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并完成pH 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材料用具:试管、
量筒、烧杯、酒精灯、温度计、新鲜唾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 溶液,清水、碘液。用正确方法
完成实验中的一些步骤:
(1)第一步:实验至少要取_______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后分别注入1mL 新鲜唾
液。 催(2)第二步: 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
率
______。
(3)第三步:分别向试管中注入2mL 淀粉溶液,振荡后将试管
PH 值 下部浸入装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烧杯中,这样处理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步:10min 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ATP 与ADP 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可逆的 B.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均不可逆
C. 物质变化可逆,能量变化不可逆 D.物质变化不可逆,能量变化
可逆
5.在夏季夜晚荧火虫尾部会发光,其光能是直接由 ( )
A .葡萄糖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B.由热能转变而
来
C .由ATP 转变成ADP 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D.由电能转变而
来
6.人体和动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是由: ( )
A .太阳能供给的 B.脂肪分解释放的 C.ATP 水解释放的 D.维生
素供给的
7.ATP 中大量化学能储存在: ( )
A .腺苷内 B.磷酸基内 C.腺苷和磷酸基连接的化学键内 D.高
能磷酸键内
8.ADP 转变为ATP 需要: ( )
A .Pi 、酶、腺苷和能量 B.Pi 、酶 C.酶、腺苷和能量 D.Pi 、酶
和能量
9.下列对“ATP 转化为ADP ”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B .生物体内ADP 转变成ATP 所需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
C .在A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中,伴随有能量的贮存和释放
D .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顺利进行
11.ATP 转化为ADP 可表示如下:式中X 代表
( )
A.H 2O B.[H]
C .P D.Pi
13.关于人体细胞中ATP 的的正确描述是 ( )
A .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 .ATP 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含量很高
C .ATP 虽然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D .当它过分减少时,可由ADP 在不依赖其他物质条件下直接形成
14.ATP 之所以能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 ( )
A.ATP 在细胞内数量很多
B.ATP 中的高能磷酸键很稳定
C.ATP 是生物体内的唯一可以释放能量的化合物
D.ATP 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
15. 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的现象,其电能的直接来源是 ( )A. 由热能转变而来
B. 由光能转变而来
C. 由ATP 转变成ADP 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D. 由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16、在绿色植物体内,ADP 转化为ATP 时,所需能量来源于 ( )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渗透作用
C .呼吸作用和渗透作用 D.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17.剧烈运动时,人体骨骼肌所需能量直接来自 ( )
A .葡萄糖 B.脂肪 C.肌糖原 D.三磷酸腺苷
18、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肌肉不
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 溶液,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这说明 ( )
A .葡萄糖是能源物质 B.ATP 不是能源物质
C .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 D.ATP 是直接能源物质
19.(多选)下列生理过程中,需要消耗ATP 的是 ( )
A .核糖体上合成血红蛋白 B.氧气进入红细胞
C .小肠吸收氨基酸 D.植物的根吸收各种无机盐离子
20.(多选)关于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ATP 中含有C 、H 、O 、N 、P 元素
B .活细胞中ATP 与ADP 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
C .ATP 是生物体所有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 动植物形成ATP 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1.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结构是 ( )
A .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 C.细胞 D.肺泡
2.植物种子萌发时,如果长时间缺氧,就会引起烂芽,其主要原因是 ( )
A .CO 2中毒 B.酒精中毒 C.乳酸中毒 D.供能不足
3.人体红细胞无线粒体,它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 )
A .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C .乳酸,进行有氧呼吸 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4.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 2中的氧
( )
A .全部来自氧气 B.全部来自水 C.全部来自葡萄糖 D.来自葡萄糖和水
5.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
( )
A .第一和第二阶段 B.第二和第三阶段 C.第一和第三阶段 D.第三
和第二阶段
6.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 .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 .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 .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7.当人在轻度缺氧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后,一般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
A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会增加 B.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会增加
C .线粒体中酶的数量会增加 D.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数量会增加
9.测得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 2的释放量比O 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得果实
( )
A. 有氧呼吸占优势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C. 无氧呼吸占优势 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10.有研究者将下列四种等量的细胞分别磨碎,然后放到四个离心
试管内高速旋转离心,结果磨碎的液体分为四层,如右图,其中③
层有较多的有氧呼吸的酶。则在下列的各种材料中③层最厚的细胞
是:
A .皮肤细胞 B.口腔上皮细胞 C.心肌细胞D .肾脏细胞
11.关于有氧呼吸的特点(与无氧呼吸相比),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需要多种酶参与 B.分解有机物不彻底 C.释放二氧化D .生成大量ATP
12.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向酿酒的原料中注入足量的氧气,会出现的现象是
( )
A .酵母菌死亡,不产生酒精 B.酵母菌增多,不产生酒精
C .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 D.酵母菌减少,产生酒精增多
13.在呼吸过程有二氧化碳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 )
A .一定是无氧呼吸 B.一定是有氧呼吸 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D.一定不
是乳酸发酵
15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 最多的是 ( )
A .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D.第三阶段
16.(多选)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具体部位是 ( )
A .外膜 B.内膜 C.嵴 D.基质
17.(多选)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 )
A .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ATP D .H 2O →[H]+O2
18.如右图,为某细胞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答:
(1)该图是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它是
的主要场所,从结构上看,它具有此功能的主要原因是 。
(2)图中1是;2是;4是。
19.根据右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括号内: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_____。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___________阶段。③产
[H]的阶段是___________。
(3)图中A 发生的场所是,E 表示的物质是。
20.下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所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锥
形瓶中装满了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了适量的酵母菌,将装
置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下初始液面的数据,实验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玻璃管,
从玻璃管的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玻璃管的液体量。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
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与初始液面数据的差值。(单
为最合理的假设是 ( )
A .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有影响 B.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有影响
C .氧浓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有影响 D.氧浓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有影响
(2)假设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很低,则表中数据可以反
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的量。
(3)从表中数据分析得知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温度是,实验过程中应该用方
法控制温度,不可直接加热。对于在90℃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你认为得到的原
因是。
(4)实验开始前,实验装置必须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以便消耗装置中的。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3、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
4、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最适温度,最适pH )
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机理:降低活
化能。实质: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 底物浓度。2、 酶浓度。3、 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4、 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
1、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
3+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 高得多
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
2、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 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ATP (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2、ATP 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
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缩写,结构式可简写成A —P ~P ~P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集团,~
代表高能磷酸键。ATP 可以水解(高能磷酸键水解),远离A 的~易断裂(释放能量);易形
成(储存能量)。
3、ATP 和ADP 可以相互转化(酶的作用)
ADP + Pi+ 能量
能量
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时时刻不停的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4、ATP 水解时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ADP 转化为ATP 所需能量来源:
动物和人: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a. ATP 的利用
吸能反应一般与ATP 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 的合成有关。
第三节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呼吸作用的实质: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塘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
并生成ATP 的过程。
a. 细胞呼吸的方式
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材料:新鲜的食用酵母菌(生殖快,细胞代谢旺盛,实验效果明显。)
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b. 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少量的DNA 。
一般地说,线粒体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肌质体是由大量变性的线粒体组成的。
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反应方程式可以简写成:
总反应式:C 6H 12O 6 +6O2
2
+6H2
O +大量能量(
38ATP )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C6H 12O 6 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2ATP )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6H22+大量[H] +少量能量(2ATP )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24[H]+6O2 2O+大量能量(34ATP )
概括的说,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生成大量ATP 的过程。
c. 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3、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 6H 12O 62H 5OH+2CO2+少量能量
发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产生乳酸:C 6H 12O 6乳酸+少量能量
发生生物: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
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 注意: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
酒精的叫酒精发酵
1 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 ,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无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 ,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
2 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
.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
A. 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 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2.下面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酶遇热不起作用 B.酶只能对物质分解起作用
C .酶必须在体内合成,并且在体内起作用 D.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
有机物
5.如果酶的数量一定,下
列哪个图示最确切地反映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数量关系( )
6.活细胞内酶合成的主要场所和原料分别是 ( )
A. 细胞核 核苷酸 B.线粒体 氨基酸 C.高尔基体 氨基酸 D.核糖体 氨基
酸或核苷酸
7.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RNaseP 酶,是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
组成,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高Mg 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RNA
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 )
A .RNA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酶是由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
C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
是RNA
8.下图表示某有机物中加入相应的水解酶后,置于0℃至80℃环境中,有机物
被分解的总量与温度的关系。根据该图判断把这些物质(包括某有机物、分解的
产物、催化剂) 从80℃降温处理,其关系图应为 ( )
9.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的水混合装入一容器中,
调整pH 值至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 )
A .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
多肽、水
C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
蛋白酶、水
10.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下列哪种温度条件下
凝固最快( )
A .0℃ B.15℃ C.25℃ D.35℃
11.纺织工业上的褪浆工序常用两种方法:化学法,需用NaOH7~9克/升,在
70℃~80℃条件下作用12小时,褪浆率仅为50%~60%;加酶法,用少量细菌淀粉
酶,在适宜温度时只需5分钟,褪浆率达100%,这一事实说明 ( )
A .酶具有多样性 B.酶具有高效性 C.酶具有专一性 D.酶具有溶解
性
12.淀粉酶使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而不能使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这一事实说明
了酶的( )
A .高效性 B.专一性 C.多样性 D.生物性
14.(多选)以下对酶的不正确表述是 ( )
A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多肽链 B.酶只能在细胞内合成并发挥作用
C .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升高 D.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
的化学反应
15.(多选)一个透析袋中装有物质M 和分解它的酶。此透析袋放在蒸馏水中。
第二天检查水时,发现其中有物质X 。根据这一观察,能作出下列哪些结论 ( )
A .酶分解了物质X B.X 是物质M 的组分,X 能穿过透析袋
C .酶分解了物质M D.物质M 的分子是大于物质X 的
二、非选择题
16.下列A 、B 、C3张图依次表示酶
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
度、温度、PH 值的关系,请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⑴图A 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
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
⑵图B 中,a 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⑶图B 中,a 点到b 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⑷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和75℃水浴锅中,20分钟后
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分别应为:甲________,
乙_________。
⑸图C 表示了_____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A .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
17.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
度保持37℃,pH 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
间关系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
⑵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____
___。
⑶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
线。
⑷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 值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
反应的速度将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
⑸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
是„„„„„„„( )
二、非选择题
10.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 2O 2的分解,产生的氧气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
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某学生设计了
如下实验:
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
(3)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_______
_号试管。
11.右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
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放入2个
试管,然后将2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
用T ℃表示) 环境中持续15min ,再将酶和乳
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
需的时间。
通过实验记录在不同的温度下凝乳所需的
时间,结果如右表: (1)为什么酶和乳汁混合之前在同一水浴环境中保温 15 min,实验结果更准确? (2)若将酶和乳汁直接放入同一试管内混合并保温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3)比较并解释装置B 和D 的结果。
(4)解释以下两种处理时实验结果有无什么变化。
①将装置A 内混合物加温至40℃______________。
②将装置F 内混合物冷却至40℃______________。
(5)除了温度,再指出一种能影响酶活性的因素。______________。
12. 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并完成pH 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材料用具:试管、
量筒、烧杯、酒精灯、温度计、新鲜唾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 溶液,清水、碘液。用正确方法
完成实验中的一些步骤:
(1)第一步:实验至少要取_______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后分别注入1mL 新鲜唾
液。 催(2)第二步: 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
率
______。
(3)第三步:分别向试管中注入2mL 淀粉溶液,振荡后将试管
PH 值 下部浸入装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烧杯中,这样处理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步:10min 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ATP 与ADP 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可逆的 B.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均不可逆
C. 物质变化可逆,能量变化不可逆 D.物质变化不可逆,能量变化
可逆
5.在夏季夜晚荧火虫尾部会发光,其光能是直接由 ( )
A .葡萄糖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B.由热能转变而
来
C .由ATP 转变成ADP 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D.由电能转变而
来
6.人体和动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是由: ( )
A .太阳能供给的 B.脂肪分解释放的 C.ATP 水解释放的 D.维生
素供给的
7.ATP 中大量化学能储存在: ( )
A .腺苷内 B.磷酸基内 C.腺苷和磷酸基连接的化学键内 D.高
能磷酸键内
8.ADP 转变为ATP 需要: ( )
A .Pi 、酶、腺苷和能量 B.Pi 、酶 C.酶、腺苷和能量 D.Pi 、酶
和能量
9.下列对“ATP 转化为ADP ”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B .生物体内ADP 转变成ATP 所需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
C .在A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中,伴随有能量的贮存和释放
D .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顺利进行
11.ATP 转化为ADP 可表示如下:式中X 代表
( )
A.H 2O B.[H]
C .P D.Pi
13.关于人体细胞中ATP 的的正确描述是 ( )
A .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 .ATP 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含量很高
C .ATP 虽然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D .当它过分减少时,可由ADP 在不依赖其他物质条件下直接形成
14.ATP 之所以能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 ( )
A.ATP 在细胞内数量很多
B.ATP 中的高能磷酸键很稳定
C.ATP 是生物体内的唯一可以释放能量的化合物
D.ATP 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
15. 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的现象,其电能的直接来源是 ( )A. 由热能转变而来
B. 由光能转变而来
C. 由ATP 转变成ADP 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D. 由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16、在绿色植物体内,ADP 转化为ATP 时,所需能量来源于 ( )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渗透作用
C .呼吸作用和渗透作用 D.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17.剧烈运动时,人体骨骼肌所需能量直接来自 ( )
A .葡萄糖 B.脂肪 C.肌糖原 D.三磷酸腺苷
18、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肌肉不
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 溶液,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这说明 ( )
A .葡萄糖是能源物质 B.ATP 不是能源物质
C .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 D.ATP 是直接能源物质
19.(多选)下列生理过程中,需要消耗ATP 的是 ( )
A .核糖体上合成血红蛋白 B.氧气进入红细胞
C .小肠吸收氨基酸 D.植物的根吸收各种无机盐离子
20.(多选)关于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ATP 中含有C 、H 、O 、N 、P 元素
B .活细胞中ATP 与ADP 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
C .ATP 是生物体所有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 动植物形成ATP 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1.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结构是 ( )
A .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 C.细胞 D.肺泡
2.植物种子萌发时,如果长时间缺氧,就会引起烂芽,其主要原因是 ( )
A .CO 2中毒 B.酒精中毒 C.乳酸中毒 D.供能不足
3.人体红细胞无线粒体,它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 )
A .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C .乳酸,进行有氧呼吸 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4.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 2中的氧
( )
A .全部来自氧气 B.全部来自水 C.全部来自葡萄糖 D.来自葡萄糖和水
5.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
( )
A .第一和第二阶段 B.第二和第三阶段 C.第一和第三阶段 D.第三
和第二阶段
6.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 .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 .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 .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7.当人在轻度缺氧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后,一般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
A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会增加 B.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会增加
C .线粒体中酶的数量会增加 D.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数量会增加
9.测得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 2的释放量比O 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得果实
( )
A. 有氧呼吸占优势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C. 无氧呼吸占优势 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10.有研究者将下列四种等量的细胞分别磨碎,然后放到四个离心
试管内高速旋转离心,结果磨碎的液体分为四层,如右图,其中③
层有较多的有氧呼吸的酶。则在下列的各种材料中③层最厚的细胞
是:
A .皮肤细胞 B.口腔上皮细胞 C.心肌细胞D .肾脏细胞
11.关于有氧呼吸的特点(与无氧呼吸相比),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需要多种酶参与 B.分解有机物不彻底 C.释放二氧化D .生成大量ATP
12.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向酿酒的原料中注入足量的氧气,会出现的现象是
( )
A .酵母菌死亡,不产生酒精 B.酵母菌增多,不产生酒精
C .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 D.酵母菌减少,产生酒精增多
13.在呼吸过程有二氧化碳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 )
A .一定是无氧呼吸 B.一定是有氧呼吸 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D.一定不
是乳酸发酵
15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 最多的是 ( )
A .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D.第三阶段
16.(多选)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具体部位是 ( )
A .外膜 B.内膜 C.嵴 D.基质
17.(多选)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 )
A .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ATP D .H 2O →[H]+O2
18.如右图,为某细胞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答:
(1)该图是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它是
的主要场所,从结构上看,它具有此功能的主要原因是 。
(2)图中1是;2是;4是。
19.根据右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括号内: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_____。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___________阶段。③产
[H]的阶段是___________。
(3)图中A 发生的场所是,E 表示的物质是。
20.下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所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锥
形瓶中装满了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了适量的酵母菌,将装
置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下初始液面的数据,实验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玻璃管,
从玻璃管的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玻璃管的液体量。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
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与初始液面数据的差值。(单
为最合理的假设是 ( )
A .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有影响 B.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有影响
C .氧浓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有影响 D.氧浓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有影响
(2)假设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很低,则表中数据可以反
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的量。
(3)从表中数据分析得知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温度是,实验过程中应该用方
法控制温度,不可直接加热。对于在90℃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你认为得到的原
因是。
(4)实验开始前,实验装置必须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以便消耗装置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