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的对策建议

用人之道

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

●陈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程序,也是决定干部任用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当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重大实践课题。

当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从长远发展和机制创新角度来分析,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制度不健全,二是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责任难追究,三是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方式待完善,四是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参与者素质有待提高。为进一步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工作,根据《干部任用条例》、《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规定,针对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各地实际,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科学确定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主体。初始提名权的行使主体应为:一是比推荐职务级别高的领导干部。这样的干部一般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在工作中通过比较鉴别,对下一级干部哪些人适合提名有一个比较准确的看法,能够减少推荐的盲目性。在初始提名工作中,这样的领导干部应具有署名推荐提名的权利。二是与推荐职务级别相当的部门(单位)

党委(党

组)。其可以在本部门(单位)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集体研究,以组织的名义向上级党委及其组织

部门推荐本部门(单位)的干部。这样便于组织部门掌握各部门(单位)干部的培养情况,让实绩突出的干部进入上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的选择视野。三是对被推荐对象“知情”和与其相“关联”的人员,其范围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为方向,规范干部初始提名工作方式。一是落实群众民主推荐提名权。要把初始提名权真正交给群众,做到逢缺必推,即组织上不事先定调,经过民主推荐自下而上产生考察人选,实现干部任用从“上面定人头,下面画圈圈”向“群众推人选,组织画圈圈”转变。二是规范领导干部个人署名推荐。要鼓励领导干部以个人名义对确实优秀、突出的干部进行署名推荐,尤其要注意采纳上级分管领导的任用意见。因为上级分管领导对某一领导职位的特点及干部配备需求有非常清楚的了解,而且作为分管领导,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和接触干部最多,其提名有利于工作开展或缩短干部调配后的磨合期。三是完善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实施全委会提名,不可能把所有管辖权限内的干部都纳入提名范围。从现实可行性考虑,可以将社会关注度高、权责较大的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部门正职和下一级党政正职,列为重点管理岗位,通过召开全委会以民主推荐的方式进行提名。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科学确定党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的范围。其次,要把握好人选数量。每次

推出的每个职位人选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如果人选过多,则可能会产生推荐结果比较分散,人选推不出的现象;如果人选过少,则选择余地比较小,发挥不了民主推荐应有的作用。再次,要把握好操作时间。宜速战速决,一旦推荐人选确定后,就要马上进行推荐,防止产生泄密、被推荐人选拉票等现象,保证推荐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四是正确把握组织推荐提名。组织部门作为干部工作的职能部门,在掌握干部资源信息、职位调配对应度等方面有着其他主体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各级组织部门应该充分履行提名职责。组织部门要在平时加强对所管干部方方面面情况的了解,提名人选时,要进行空缺职位特点分素质、个性特点析,对人选的能力、

与班子其他成员的互补性等情况作比较,在后备干部队伍甚至整个干部队伍中或党政机关之外物色初步人选。要实行定期民主推荐干部制度,结合干部考核工作,定期推荐干部,丰富干部工作信息,为提名参考人选打好基础。五是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力度。公选是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一个重要方式。为了做好公选工作,当前迫切需要抓好两项基础性工作:完善公选考试题库,为各个层次各个专业领导职位的招考提供有质量保证的笔试试卷和面试试卷;加强命题队伍建设,尤其是面试考官队伍建设,提高命题队伍和面试考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各个层次各个专业领导职位公

32

领导科学

・200817

象。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名人的责任,即提名人要负终身责任,以增强提名人的责任感,确保提名行为的严肃性。对干部任用后出现问题的,提名责任追究期限为3~

的对策建议

选工作的需要。六是推行公推公选提名方式。公推公选,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新亮点,从各地试点的情况来看,能够切实改进初始提名方法,克服“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通过公推公选这种方式,“推”出的是干部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考”出的是干部的真本出的是群众公认度,最终确领,“测”

定的人选既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竞争力。

三、着眼于扩大民主、加强监督,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程序。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因干部任用工作任务不同而有所区别,反映在程序上也有所不同。在具体操作中,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程序:第一,公布提名职位。实行空职预告制度,把空缺职位、岗位要求、任职条件、选拔方式和程序等向社会公布,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掌握,扩大干部群众对拟选任岗位的知情权,增强民主推荐的公开性和针对性。第二,提出参考人选。根据后备干部队伍情况,结合年度考核、班子结构等实际,由群众民主推荐、组织推荐、领导干部署名推荐提出参考人选名单,由组织部门审核后,送主要领导酝酿。第三,进行民主推荐。组织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将参考人选名单提交党委全委会或参考人选所在单位进行民主推荐。第四,确定考察对象。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换届时,由党委常委会研究确定考察对象;个别提拔时,由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

部门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

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第五,提名材料存档备查。所有提名推荐材料,由存档。提名组织(人事)部门汇总、

推荐过程和各类汇报情况要有明确的记录,为出现问题后的责任追究提供原始依据。

四、建立和完善初始提名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对初始提名工作的监督。按照“谁提名谁负责”和权责一致的原则,科学界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明确责任追究方式,畅通有监督渠道,让责任追究有人负责、章可循、有据可查。一是要明确提名责任人。严格实行署名推荐责任制。由党委(党组)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推荐的,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为初始提名责任人;由组织部门集体研究推荐的,组织部的主要领导为初始提名责任人;由领导干部个人向党委及其组织部门推荐的,其本人为初始提名责任人;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授意组织部门,以组织部门的名义推荐,而领导本人不签名的,组织部长为初始提名责任人。民主推荐提名的责任人应为群众,但群众的责任不好追究,可根据会议决定环节来确定责任人,如提名人选得票率很低但仍被作为拟提拔任用考察对象而出现问题的,会议决定时的主要领导就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二是要明确提名责任内容。有以下情形的,追究提名责任人的责任:提名人选在提拔使用后,被发现提名之前有严重问题的,严肃追究提名人“荐人失察”的责任;提名人选在提名之前没有问题,而任用以后出现问题的,推荐人也应负一定的“荐人失察”责任;提名人选任用后不能开拓进取,难以胜任所承担工作的,推荐人也负有一定的“荐人失察”责任。三是要明确提名责任的追究期限。对干部在任用前已经存在问题的,无论这些问题是何时发现的,都要追究本次任用提

5年。四是要明确提名责任的追究

方式。提名责任的追究应根据干部出现问题的性质和轻重程度,以及距离提名行为产生时间的长短综合判定。对提名人的责任追究,可比照对发生问题干部的处理结果,确定追究的程度和形式。五是要明确推荐责任制的追究权。《干部任用条例》第六十六条明确规定了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纪检机关(监察部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负有监督的重要职责。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重视和抓好干部监督工作,既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又真正负起监督同级和下级的责任。

五、规范一把手在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方面的行为,落实一把手用人责任制。一是规范一把手在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方面的行为。要规范动议环节的用权行为。首先是明确动议前提:根据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和组织部门干部工作情况汇报和建议提出动议。其次是规范动议内容:具体做到“三提三不提”,即提方向原则,不提调整职位;提选任条件,不提具体人选;提选拔要求,不提人选范围。再次是限制动议调整的数量:严格规定一次动议调整干部人数和动议调整干部批次。最后是坚持特殊时期干部冻撤并或一把手结制:机构即将调整、

本人职务变动时,不得动议调整干部。要规范提名环节的用权行为。第一,坚持选拔任用干部民主推荐制度。第二,实行推荐干部责任制度:一把手推荐干部必须负责地写出署名推荐材料,并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民主推荐,所推荐人选名次靠前的,方可列为考察对象。要规范讨论环节的用权行为。按照党委讨论

领导科学

・200817

33

热风细雨

网民“拍砖”是对官员雅量的磨炼

●尹卫国

领导干部需要雅量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宰相肚里能撑船”,当官要有度量,此乃从古至今对官员的一条不成文的要求。从个人素质讲,雅量是一种胸怀,是具有良好素养的一种表现。从职务要求看,雅量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不可缺少的“精神元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心胸开阔,懂得理解和包容的领导干部,更善于团结周围的人,更善于接近群众,从而于细微处体察民情,体恤民间疾苦,把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做深做细。

湖南省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实名上网两个多月来,经历了由遭辱骂到受网民喜爱的全过程,如今网友亲昵地叫他“杨平同学”。他很在乎这个称谓,开心地说:“没想到47岁还能当一回同学。”

今年4月,杨平发现网上有很多抱怨市政府的牢骚,如马路“开膛破肚”,导致交通不便;城管赶走

小贩,群众买不到新鲜辣椒等。杨平觉得可以作些解释,缓解网民情绪,于是回了个帖,没想到很快招来一顿臭骂。杨平气得想摔键盘,但最终忍住了,他和蔼耐心地与网民交流,慢慢赢得了网民的尊重。5月,杨平开始实名上网,至今已发帖290多篇,许多网民视他为朋友,不称官衔,直呼其名。杨平对网友的意见、要求包括牢骚都及时回帖,并将相关问题带到市委、市政府,尽力协调解决。用杨平的话说,每回一个帖都字斟句酌,在网上他没有坏脾气,不敢爆粗口,还怕敲错字。

网络不仅是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窗口,还是磨炼官员雅量的训练场。网络民意的最大特点是匿名性。互联网是一个自由的虚拟空间,各种意见尽可畅快淋漓当地表达,而不需要署上真实姓名。然,网络的匿名性也会带来一个“坏处”,那就是网民素质参差不

齐,不排除有对政府或领导干部本人的叫骂声。尤其是官员实名上网,招来的可能是急风暴雨般的“板砖”,包括不文明用语甚至谩骂。在笔者看来,这看似对官员的不敬,实则是对官员雅量的考验和磨砺。

由于官场痼疾所致,如今一些官员习惯于下级或群众对自己毕恭毕敬,缺乏“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雅量,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可见,培养官员雅量也是政府转变作风的重要内容,而网络就是很好的磨炼场。官员实名上网,如同站在舞台的聚光灯下,下面一片漆黑,不知道谁会向你扔“砖头”。当你面对网民劈头盖脸的臭骂而虚怀若谷、闻过则喜时,则说明你的雅量已经练到了一定境界。有雅量的官员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朋友。

(作者单位:南京热电厂)

责任编辑

E-mail:ldkxlf@sina.com

工作人员的。其六,已知与会成员中有须回避的,但不提醒、不敦促、不责令其回避,影响决定的。其七,在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时,不考虑组织部门经过考察研究提出的意见,或在讨论中包庇有严重问题的人,或在对干部任免事项意见分歧较大、拟任人选有重大问题未调查清楚的情况下仍作出任免决定,导致用人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

决定干部任免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让班子成员充分讨论,完全表达个人意愿。在决定方式上,应尽量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的办法。为了充分发扬民主,一把手在讨论过程中不得首先发表意见,以保证所有成员在决策上的相对平等。二是落实一把手用人责任制。在现行体制下,由于一把手的权力相对集中,一把手在用人上有相当大的发言权,能左右决策,因而加大对一把手的监督和责任追究是极其重要的。对一把手的责任追究要视情形而定,一般情况下,一把手在用人问题上出

现下列情况时要追究其责任:其一,以领导签阅等形式代替党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其二,临时动议讨论决定干部任命事项并通过决定的。其三,不按程序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或不逐人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影响与会成员充分发表意见的。其四,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定调子党委(常委)会上搞一言堂、或压制不同意见,进行错误引导并通过干部任免决定的。其五,不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件、任职资格等工作程序,指令提拔本人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以及本人身边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安

顺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

介明菊

E-mail:ldkxjmj@163.com

34

领导科学

・200817

用人之道

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

●陈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程序,也是决定干部任用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当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重大实践课题。

当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从长远发展和机制创新角度来分析,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制度不健全,二是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责任难追究,三是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方式待完善,四是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参与者素质有待提高。为进一步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工作,根据《干部任用条例》、《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规定,针对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各地实际,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科学确定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主体。初始提名权的行使主体应为:一是比推荐职务级别高的领导干部。这样的干部一般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在工作中通过比较鉴别,对下一级干部哪些人适合提名有一个比较准确的看法,能够减少推荐的盲目性。在初始提名工作中,这样的领导干部应具有署名推荐提名的权利。二是与推荐职务级别相当的部门(单位)

党委(党

组)。其可以在本部门(单位)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集体研究,以组织的名义向上级党委及其组织

部门推荐本部门(单位)的干部。这样便于组织部门掌握各部门(单位)干部的培养情况,让实绩突出的干部进入上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的选择视野。三是对被推荐对象“知情”和与其相“关联”的人员,其范围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为方向,规范干部初始提名工作方式。一是落实群众民主推荐提名权。要把初始提名权真正交给群众,做到逢缺必推,即组织上不事先定调,经过民主推荐自下而上产生考察人选,实现干部任用从“上面定人头,下面画圈圈”向“群众推人选,组织画圈圈”转变。二是规范领导干部个人署名推荐。要鼓励领导干部以个人名义对确实优秀、突出的干部进行署名推荐,尤其要注意采纳上级分管领导的任用意见。因为上级分管领导对某一领导职位的特点及干部配备需求有非常清楚的了解,而且作为分管领导,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和接触干部最多,其提名有利于工作开展或缩短干部调配后的磨合期。三是完善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实施全委会提名,不可能把所有管辖权限内的干部都纳入提名范围。从现实可行性考虑,可以将社会关注度高、权责较大的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部门正职和下一级党政正职,列为重点管理岗位,通过召开全委会以民主推荐的方式进行提名。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科学确定党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的范围。其次,要把握好人选数量。每次

推出的每个职位人选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如果人选过多,则可能会产生推荐结果比较分散,人选推不出的现象;如果人选过少,则选择余地比较小,发挥不了民主推荐应有的作用。再次,要把握好操作时间。宜速战速决,一旦推荐人选确定后,就要马上进行推荐,防止产生泄密、被推荐人选拉票等现象,保证推荐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四是正确把握组织推荐提名。组织部门作为干部工作的职能部门,在掌握干部资源信息、职位调配对应度等方面有着其他主体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各级组织部门应该充分履行提名职责。组织部门要在平时加强对所管干部方方面面情况的了解,提名人选时,要进行空缺职位特点分素质、个性特点析,对人选的能力、

与班子其他成员的互补性等情况作比较,在后备干部队伍甚至整个干部队伍中或党政机关之外物色初步人选。要实行定期民主推荐干部制度,结合干部考核工作,定期推荐干部,丰富干部工作信息,为提名参考人选打好基础。五是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力度。公选是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一个重要方式。为了做好公选工作,当前迫切需要抓好两项基础性工作:完善公选考试题库,为各个层次各个专业领导职位的招考提供有质量保证的笔试试卷和面试试卷;加强命题队伍建设,尤其是面试考官队伍建设,提高命题队伍和面试考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各个层次各个专业领导职位公

32

领导科学

・200817

象。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名人的责任,即提名人要负终身责任,以增强提名人的责任感,确保提名行为的严肃性。对干部任用后出现问题的,提名责任追究期限为3~

的对策建议

选工作的需要。六是推行公推公选提名方式。公推公选,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新亮点,从各地试点的情况来看,能够切实改进初始提名方法,克服“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通过公推公选这种方式,“推”出的是干部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考”出的是干部的真本出的是群众公认度,最终确领,“测”

定的人选既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竞争力。

三、着眼于扩大民主、加强监督,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程序。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因干部任用工作任务不同而有所区别,反映在程序上也有所不同。在具体操作中,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程序:第一,公布提名职位。实行空职预告制度,把空缺职位、岗位要求、任职条件、选拔方式和程序等向社会公布,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掌握,扩大干部群众对拟选任岗位的知情权,增强民主推荐的公开性和针对性。第二,提出参考人选。根据后备干部队伍情况,结合年度考核、班子结构等实际,由群众民主推荐、组织推荐、领导干部署名推荐提出参考人选名单,由组织部门审核后,送主要领导酝酿。第三,进行民主推荐。组织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将参考人选名单提交党委全委会或参考人选所在单位进行民主推荐。第四,确定考察对象。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换届时,由党委常委会研究确定考察对象;个别提拔时,由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

部门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

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第五,提名材料存档备查。所有提名推荐材料,由存档。提名组织(人事)部门汇总、

推荐过程和各类汇报情况要有明确的记录,为出现问题后的责任追究提供原始依据。

四、建立和完善初始提名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对初始提名工作的监督。按照“谁提名谁负责”和权责一致的原则,科学界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明确责任追究方式,畅通有监督渠道,让责任追究有人负责、章可循、有据可查。一是要明确提名责任人。严格实行署名推荐责任制。由党委(党组)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推荐的,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为初始提名责任人;由组织部门集体研究推荐的,组织部的主要领导为初始提名责任人;由领导干部个人向党委及其组织部门推荐的,其本人为初始提名责任人;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授意组织部门,以组织部门的名义推荐,而领导本人不签名的,组织部长为初始提名责任人。民主推荐提名的责任人应为群众,但群众的责任不好追究,可根据会议决定环节来确定责任人,如提名人选得票率很低但仍被作为拟提拔任用考察对象而出现问题的,会议决定时的主要领导就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二是要明确提名责任内容。有以下情形的,追究提名责任人的责任:提名人选在提拔使用后,被发现提名之前有严重问题的,严肃追究提名人“荐人失察”的责任;提名人选在提名之前没有问题,而任用以后出现问题的,推荐人也应负一定的“荐人失察”责任;提名人选任用后不能开拓进取,难以胜任所承担工作的,推荐人也负有一定的“荐人失察”责任。三是要明确提名责任的追究期限。对干部在任用前已经存在问题的,无论这些问题是何时发现的,都要追究本次任用提

5年。四是要明确提名责任的追究

方式。提名责任的追究应根据干部出现问题的性质和轻重程度,以及距离提名行为产生时间的长短综合判定。对提名人的责任追究,可比照对发生问题干部的处理结果,确定追究的程度和形式。五是要明确推荐责任制的追究权。《干部任用条例》第六十六条明确规定了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纪检机关(监察部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负有监督的重要职责。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重视和抓好干部监督工作,既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又真正负起监督同级和下级的责任。

五、规范一把手在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方面的行为,落实一把手用人责任制。一是规范一把手在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方面的行为。要规范动议环节的用权行为。首先是明确动议前提:根据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和组织部门干部工作情况汇报和建议提出动议。其次是规范动议内容:具体做到“三提三不提”,即提方向原则,不提调整职位;提选任条件,不提具体人选;提选拔要求,不提人选范围。再次是限制动议调整的数量:严格规定一次动议调整干部人数和动议调整干部批次。最后是坚持特殊时期干部冻撤并或一把手结制:机构即将调整、

本人职务变动时,不得动议调整干部。要规范提名环节的用权行为。第一,坚持选拔任用干部民主推荐制度。第二,实行推荐干部责任制度:一把手推荐干部必须负责地写出署名推荐材料,并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民主推荐,所推荐人选名次靠前的,方可列为考察对象。要规范讨论环节的用权行为。按照党委讨论

领导科学

・200817

33

热风细雨

网民“拍砖”是对官员雅量的磨炼

●尹卫国

领导干部需要雅量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宰相肚里能撑船”,当官要有度量,此乃从古至今对官员的一条不成文的要求。从个人素质讲,雅量是一种胸怀,是具有良好素养的一种表现。从职务要求看,雅量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不可缺少的“精神元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心胸开阔,懂得理解和包容的领导干部,更善于团结周围的人,更善于接近群众,从而于细微处体察民情,体恤民间疾苦,把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做深做细。

湖南省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实名上网两个多月来,经历了由遭辱骂到受网民喜爱的全过程,如今网友亲昵地叫他“杨平同学”。他很在乎这个称谓,开心地说:“没想到47岁还能当一回同学。”

今年4月,杨平发现网上有很多抱怨市政府的牢骚,如马路“开膛破肚”,导致交通不便;城管赶走

小贩,群众买不到新鲜辣椒等。杨平觉得可以作些解释,缓解网民情绪,于是回了个帖,没想到很快招来一顿臭骂。杨平气得想摔键盘,但最终忍住了,他和蔼耐心地与网民交流,慢慢赢得了网民的尊重。5月,杨平开始实名上网,至今已发帖290多篇,许多网民视他为朋友,不称官衔,直呼其名。杨平对网友的意见、要求包括牢骚都及时回帖,并将相关问题带到市委、市政府,尽力协调解决。用杨平的话说,每回一个帖都字斟句酌,在网上他没有坏脾气,不敢爆粗口,还怕敲错字。

网络不仅是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窗口,还是磨炼官员雅量的训练场。网络民意的最大特点是匿名性。互联网是一个自由的虚拟空间,各种意见尽可畅快淋漓当地表达,而不需要署上真实姓名。然,网络的匿名性也会带来一个“坏处”,那就是网民素质参差不

齐,不排除有对政府或领导干部本人的叫骂声。尤其是官员实名上网,招来的可能是急风暴雨般的“板砖”,包括不文明用语甚至谩骂。在笔者看来,这看似对官员的不敬,实则是对官员雅量的考验和磨砺。

由于官场痼疾所致,如今一些官员习惯于下级或群众对自己毕恭毕敬,缺乏“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雅量,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可见,培养官员雅量也是政府转变作风的重要内容,而网络就是很好的磨炼场。官员实名上网,如同站在舞台的聚光灯下,下面一片漆黑,不知道谁会向你扔“砖头”。当你面对网民劈头盖脸的臭骂而虚怀若谷、闻过则喜时,则说明你的雅量已经练到了一定境界。有雅量的官员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朋友。

(作者单位:南京热电厂)

责任编辑

E-mail:ldkxlf@sina.com

工作人员的。其六,已知与会成员中有须回避的,但不提醒、不敦促、不责令其回避,影响决定的。其七,在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时,不考虑组织部门经过考察研究提出的意见,或在讨论中包庇有严重问题的人,或在对干部任免事项意见分歧较大、拟任人选有重大问题未调查清楚的情况下仍作出任免决定,导致用人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

决定干部任免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让班子成员充分讨论,完全表达个人意愿。在决定方式上,应尽量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的办法。为了充分发扬民主,一把手在讨论过程中不得首先发表意见,以保证所有成员在决策上的相对平等。二是落实一把手用人责任制。在现行体制下,由于一把手的权力相对集中,一把手在用人上有相当大的发言权,能左右决策,因而加大对一把手的监督和责任追究是极其重要的。对一把手的责任追究要视情形而定,一般情况下,一把手在用人问题上出

现下列情况时要追究其责任:其一,以领导签阅等形式代替党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其二,临时动议讨论决定干部任命事项并通过决定的。其三,不按程序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或不逐人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影响与会成员充分发表意见的。其四,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定调子党委(常委)会上搞一言堂、或压制不同意见,进行错误引导并通过干部任免决定的。其五,不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件、任职资格等工作程序,指令提拔本人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以及本人身边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安

顺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

介明菊

E-mail:ldkxjmj@163.com

34

领导科学

・200817


相关文章

  •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辽宁干部教育__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内专家热点论坛 >>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正文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08年11月3日 8 ...查看


  • 新干部任用条例培训讲稿2014年版
  • 理问题,看变化,明确选人用人新导向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要点解读 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初步了解<条例>修订的基本概况和要点,增强落实<条例>的自觉性. 1. 中央要求:组织人事部门要精通< ...查看


  • 县委组织部班子述职述廉报告
  • 中共XX县委组织部班子 述 职 述 廉 报 告 省委巡视组: 按照巡视安排,我代表XX县委组织部班子就2009年以来组织工作完成情况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外,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2009年以来,县委组织部班子在县 ...查看


  • 正风肃纪心得.
  • 组工干部正风肃纪心得体会 正风肃纪是今年换届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换届工作圆满成功的重要保障.组织部门作为换届工作的组织者和施工队,应带头坚持正风肃纪,带头做到风清气正,要以自身的风清气正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 一.要勤于学习蓄底气,切实打牢正 ...查看


  • 县委书记用人行为"金鱼缸"效应
  • 选班子.带队伍是县委书记的一项重要职责和职能.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开展了"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尝试以限权为起点,以公开为手段,以事项透明.流程透明.责任透明为"分解动作",让 ...查看


  • 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中组部组织力量研究起草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经中央批准,已经以中央办公厅文件印 ...查看


  • "满意度"就是这样来的!--水城县打造组织工作满意度持续"升档进位"长效机制纪实
  • "满意度"就是这样来的! --水城县打造组织工作满意度持续"升档进位"长效机制纪实 "组织工作满意度是个易碎品,下来容易上去难,需要我们每一个组工干部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精心呵护,唯一的途 ...查看


  • 地方选人用人导向问题研究
  • 阮黄南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我们要按照中央的精神,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干部工作原则,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真心实意想干事. ...查看


  • 中国共产党换届政治学
  • 中国共产党换届政治学 中共干部选拔.人事调动制度化的历史并不长,只有10年左右. 2011-2012年,几乎是个全球换届年. "选战刚刚启动.我们正在设立办公地点.取出筹款箱,与帮助我们走向胜利的支持者们启动对话.2012年从现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