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问题:教师活力不足
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是自2000年以来,**市不再对刚毕业的师范类毕业生进行分配,现有教师均为2000年以前的毕业生,加上我校为市直中学,学校准入制度较为严格,造成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平均年龄40岁以上;二是学科教师不均衡,一些科目教师较多,一些科目则欠缺,产生了虽是专任但非专职的现象,导致个别学科教学相对滞后,学科教师任课时间不均衡;三是校际人员流动性小,并且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在当今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时期,教师的价值观也产生了混乱,导致个别教师无利则无力的现象发生,产生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和职业倦怠问题。
解决建议:一是引进新鲜血液,加强校际交流,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二是强化对教师的师德表现、教学工作、育人情况和工作绩效等方面的综合考评,考评成绩优异者予以表彰奖励,晋级、评优、评聘优先,考评成绩低下者实行“末位流动制”,先试聘再流动到其他学校,并对其进行跟踪考评,考评如不合格,则停职待岗或关系调动;三是实行绩效工资制,打破终身制的“铁饭碗”和平均主义这个“大锅饭”,增强教师的压力和素质危机感,增强教师竞争意识和责任感,促进教师素质提高,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实效性;四是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价值观引导和必要的帮助,必要时可设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二、问题:个别教师知识陈旧
产生问题的原因:个别教师年龄偏高,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文化水平偏低,教育观念陈旧,接受新知识较慢,虽然参加了进修学习,或进行了短期培训,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本不考虑或考虑的较少,只凭自己掌握的有限的知识和经验上课,教学质量较低,对推进素质教育不利。
解决建议:1、教育教师要坚持自觉学习和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一方面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修养,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兼收并蓄,达到广厚实的程度,掌握开展素质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2、深化师训改革。要做到“博”与“专”的统一,由以知识更新为主向知识更新与能力增长并举转变,切实提高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3、教师必须树立创新观念,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从新的角度新的视野看问题,以新的论点,新的语言,新的境界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总结。教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教师必须由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变,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三、问题:个别教师教法陈旧,教学手段滞后
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重智轻德,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课堂上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方法根本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更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解决建议:优化教学过程。1、培训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改变“填鸭式”、“满堂灌”、以讲代练的旧模式,尽可能地以启发学生探索等方式,使学生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式学习,促使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2、要求教师尽可能多的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例如广播、电视、因特网、卫星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同时加大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力度,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3、严格控制班级人数。只有限制一定班容量,才能顾及到全体学生,按照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地实行因材施教,结合全面的课程设置,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
4、进一步落实日清管理向课堂延伸,做到课堂教学堂堂清、单元教学单元清。5、抓好校本教研,发挥教研组作用,多举办公开课、优质课、推门课等形式的教研活动,多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借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课堂效果。
四、问题:教学常规检查留有死角
产生问题的原因:部分教师的教案环节有不足之处,尤其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大多是条款式的,过于简单;作业布置仍有参差不齐的现象(作业内容不一、次数多少不一、容量大小不一、批改要求不一等),作业批改多是批个号,打个对号,或是很简单的批语;部分教师听课节数不达标,听课笔记无时间、无地点、无班级、无学科、无点评的现象依然存在。
解决建议: 1、进一步加强常规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把对教师的
教学过程管理做到月月清,建立一套内容全且合理的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常规教学评价细则,包括备课、听课、书写教案、作业批阅、业务学习、考试成绩等方面。2、建立和完善班主任、备课组工作的职责与评价方案。3、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的建设,收集、整理、归类,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具有真实性。4、建议教师采用鼓励式、情感式、温馨式的评语,让学生感到亲切,把评语当作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尽力做到面批面改、全批全改。
五、问题:社会重视不够。
产生问题的原因:一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学习不够重视,平时忙于工作,很少或较少关心过问子女在校的教育学习状况,有些家长文化程度较低,自身素质不高,即使想关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大多失于偏颇;学生家长住址分散,部分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校联系困难,往往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甚至有时反而干扰了学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了种种不应有的思想障碍和工作阻力,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解决建议:1、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担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未来的各种人才的任务;2、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客观地面对内外部困难因素,尽自己的责任、义务和能力去化解、消除各种工作阻力,化被动为主动,取得当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努力克服畏难情绪,尽可能多地开展家访,
与家长面对面进行联系沟通,或者利用电话、书信等通信形式与家长进行及时的相互反馈;教师应通过家访及其他方式的接触联系,尽力改变家长对子女受教育的错误认识,使他们关心子女受教育的情况,支持学校、教师的工作,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3、通过家长学校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维权中心工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问题:教师活力不足
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是自2000年以来,**市不再对刚毕业的师范类毕业生进行分配,现有教师均为2000年以前的毕业生,加上我校为市直中学,学校准入制度较为严格,造成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平均年龄40岁以上;二是学科教师不均衡,一些科目教师较多,一些科目则欠缺,产生了虽是专任但非专职的现象,导致个别学科教学相对滞后,学科教师任课时间不均衡;三是校际人员流动性小,并且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在当今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时期,教师的价值观也产生了混乱,导致个别教师无利则无力的现象发生,产生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和职业倦怠问题。
解决建议:一是引进新鲜血液,加强校际交流,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二是强化对教师的师德表现、教学工作、育人情况和工作绩效等方面的综合考评,考评成绩优异者予以表彰奖励,晋级、评优、评聘优先,考评成绩低下者实行“末位流动制”,先试聘再流动到其他学校,并对其进行跟踪考评,考评如不合格,则停职待岗或关系调动;三是实行绩效工资制,打破终身制的“铁饭碗”和平均主义这个“大锅饭”,增强教师的压力和素质危机感,增强教师竞争意识和责任感,促进教师素质提高,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实效性;四是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价值观引导和必要的帮助,必要时可设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二、问题:个别教师知识陈旧
产生问题的原因:个别教师年龄偏高,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文化水平偏低,教育观念陈旧,接受新知识较慢,虽然参加了进修学习,或进行了短期培训,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本不考虑或考虑的较少,只凭自己掌握的有限的知识和经验上课,教学质量较低,对推进素质教育不利。
解决建议:1、教育教师要坚持自觉学习和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一方面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修养,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兼收并蓄,达到广厚实的程度,掌握开展素质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2、深化师训改革。要做到“博”与“专”的统一,由以知识更新为主向知识更新与能力增长并举转变,切实提高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3、教师必须树立创新观念,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从新的角度新的视野看问题,以新的论点,新的语言,新的境界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总结。教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教师必须由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变,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三、问题:个别教师教法陈旧,教学手段滞后
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重智轻德,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课堂上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方法根本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更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解决建议:优化教学过程。1、培训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改变“填鸭式”、“满堂灌”、以讲代练的旧模式,尽可能地以启发学生探索等方式,使学生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式学习,促使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2、要求教师尽可能多的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例如广播、电视、因特网、卫星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同时加大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力度,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3、严格控制班级人数。只有限制一定班容量,才能顾及到全体学生,按照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地实行因材施教,结合全面的课程设置,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
4、进一步落实日清管理向课堂延伸,做到课堂教学堂堂清、单元教学单元清。5、抓好校本教研,发挥教研组作用,多举办公开课、优质课、推门课等形式的教研活动,多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借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课堂效果。
四、问题:教学常规检查留有死角
产生问题的原因:部分教师的教案环节有不足之处,尤其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大多是条款式的,过于简单;作业布置仍有参差不齐的现象(作业内容不一、次数多少不一、容量大小不一、批改要求不一等),作业批改多是批个号,打个对号,或是很简单的批语;部分教师听课节数不达标,听课笔记无时间、无地点、无班级、无学科、无点评的现象依然存在。
解决建议: 1、进一步加强常规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把对教师的
教学过程管理做到月月清,建立一套内容全且合理的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常规教学评价细则,包括备课、听课、书写教案、作业批阅、业务学习、考试成绩等方面。2、建立和完善班主任、备课组工作的职责与评价方案。3、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的建设,收集、整理、归类,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具有真实性。4、建议教师采用鼓励式、情感式、温馨式的评语,让学生感到亲切,把评语当作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尽力做到面批面改、全批全改。
五、问题:社会重视不够。
产生问题的原因:一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学习不够重视,平时忙于工作,很少或较少关心过问子女在校的教育学习状况,有些家长文化程度较低,自身素质不高,即使想关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大多失于偏颇;学生家长住址分散,部分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校联系困难,往往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甚至有时反而干扰了学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了种种不应有的思想障碍和工作阻力,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解决建议:1、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担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未来的各种人才的任务;2、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客观地面对内外部困难因素,尽自己的责任、义务和能力去化解、消除各种工作阻力,化被动为主动,取得当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努力克服畏难情绪,尽可能多地开展家访,
与家长面对面进行联系沟通,或者利用电话、书信等通信形式与家长进行及时的相互反馈;教师应通过家访及其他方式的接触联系,尽力改变家长对子女受教育的错误认识,使他们关心子女受教育的情况,支持学校、教师的工作,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3、通过家长学校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维权中心工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