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的写作格式
科研论文是作者的科学思维, 通过科学实践所获得的科研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后, 按论点和论据所写成的论证性文章。一篇优秀论文既要求内容丰富、新颖、科学性强, 又要富有理论性和实践性, 且文字通顺, 层次清楚, 逻辑性强。科研论文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①题目; ②作者; ③摘要; ④关键词; ⑤引言; ⑥正文(材料、方法、结果和讨论); ⑦致谢; ⑧参考文献。为了使论文的书写更加规范化和格式化, 现对这八项内容写作的要求和需注意的问题分述于下。 1 科研论文书写的一般格式:
●论文题目;
●作者及单位信息;
●论文摘要;
●关键词
●引言
●论文正文:材料与方法、研究结果、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2、科研论文各个部分的一般要求
2.1题名及层次标题:
2.1.1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是编辑与读者了解论文的第一条信息。题名是能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
●要求:科学、精练、准确、具体。 即在准确使用专业术语的基础上,就研究的具体对象、具体问题和具体内容进行提炼;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特点:一般不是一个完整的语句,基本由关键词串联组成,是具有名词性特点的一段文字。
●切忌: 名称过长; 过多使用缩略语,尤其是非专业缩略语; 涉及的内涵超过或小于研究内容;
●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或不太为同行所熟悉的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等。题目中尽量不要用标点符号。
●必要时可用副标题来做补充说明,副标题应在正题下加破折号另行书写。
2.1.2层次标题
科技论文除题名外,其他标题统称为层次标题,层次标题在结构形式上可使整篇内容层次分明,具体要求:
●同一层次的标题应表达同一层次的内容;
●同一级标题应尽量讲究排比,即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
●不同层次的标题,有上下关系者,在内容上应相互联系。
●层级标题的表示:1、1.1、1.1.1、1.1.1
2.2作者信息:
2.2.1作者应是论文的撰写者, 是指直接参与了全部或部分主要工作, 对该项研究作出实质性贡献, 并能对论文的内容和学术问题负责者。
作者的姓名应给出全名。
2.2.2作者的下一行要写明所在的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注上邮政编码。
2.2.3通信作者应该对论文的科学性、客观真实性负责。
2.2.4资助课题:注明课题项目及编号
2.2.5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和电子邮箱。
2.2.6为了便于了解与交流, 论文的最后应附有通信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传真。
2.3论文摘要:
2.3.1摘要概述:摘要是方便读者快速了解论文核心内容设立的部分,它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结果要求列出主要数据及统计学分析。一般以第三人称的语气撰写,且一般不用疑难词、缩写词、公式、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序号。避免用“本文”、“我们”、“本研究”、“作者”、“笔者”这样的主语。不分段。
2.3.2摘要种类:具体写法有“结构式摘要” 和“非结构式摘要”两种,前者一般分成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栏目,规定300字左右;后者不分栏目, 规定不超过200个字,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医学、药学期刊都采用“结构式摘要”。结构式摘要有突出的优点,但更应注意正确区分“结果”与“结论”。
2.3.3英文摘要
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为了国际交流,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应附有外文(主要是英文)摘要。如果让加英文摘要,不单是中文摘要部分的对应部分,应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及其工作单位、摘要和关键词。
这部分放在引言的前边。
2.4关键词:
关键词也叫索引词, 主要为了图书情报工作者编写索引, 也为了读者通过关键词查阅需要的论文。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要求尽量使用《医学主题词表》(MeSH) 中所列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论文应选取3~8个关键词, 每个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这部分放在摘要的下方。
2.5中图分类号与文献标志码:
中图分类号通常是指《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或《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分类表中的分类号,分类表是分类语言的文字体现。
文献标志码: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根据内容性质标志一个文献标志码,本规范共设五种: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B---应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札记(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政策性评论、标准技术规范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2.6引言:引言作为论文的开端,起纲领的作用,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
2.6.1引言的内容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范围,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意义以及前人的主张和学术观点,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作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研究范围和技术方案等。
2.6.2引言应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不必交代开题过程和成果鉴定程序;最好不要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和数学公式。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词时,最好先在引言中定义说明。
字数一般在300字以内。
2.7正文
正文的论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对有关各方面作综合性的论述;另一种是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按研究内容的实际情况划分为几个阶段在对个阶段依次进行论述。自然科学研究多采用对象、方法、结果、讨论或材料、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内容。其中某些部分(特别是方法和结果)还需列出小标题, 以使层次更加清晰。
2.7.1材料:材料是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 需要详细说明研究的对象、药品试剂、仪器设备等。
●(1)如属动物实验研究, 材料中需说明实验动物的名称、种类、品系、分级、数量、性别、年(月) 龄、体质量、健康状态、分组方法、每组的例数等;如属用药的临床观察, 应说明观察对象的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例种类、症状体征、诊断标准、分组方法、治疗措施、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如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的标准)等。
●(2)说明受试药的来源、批号、配制方法等,中药应注明学名、来源,粗提物应标明有效部位或成分的含量和初步的质量标准,若是作者本实验室自行提取的应简述提取过程。
●(3)标明主要仪器设备的生产单位、名称、型号、主要参数与精密度等。
●(4)标明主要药品、试剂的名称(尽量用国际通用的化学名, 不用商品名)、成分、批号、纯度、用量、生产单位、出厂日期及配制方法等。
2.7.2方法:
●(1)采用已有报道的方法只要注明文献的出处即可,不必详述其过程;若为有创意的方法, 要详细介绍创新之处,便于读者依此重复验证;若是对常规方法作出改进的, 应具体描述改进部分及改进的理由, 同时也要注明原法的文献出处。
●(2)对于实验条件可变因素的控制方法(如放射免疫法的质量控制)要加以详细说明, 以显示本文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实验研究论文要设立空白对照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前
者一般采用溶剂作为对照,后者选用被公认的、确有疗效的药物,以验证实验方法的可靠性。
●(4)在进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时,通常要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以体现出药物的量-效关系。
●(5)实验设计时应考虑到每组有足够的样本数以满足统计学处理的需要,一般地说,小动物(如大、小鼠)每组至少8~10只,大动物(如狗)每组至少4~6只。同时应说明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结果一般用P>0.05、P
2.7.3结果:研究结果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是指与论文中创新性突破有关的数据和证据。根据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创新性突破,列出支持或证明有关突破论点的具体数据、证据等。注意和材料与方法的呼应,三者是一个整体。研究结果,只需要列出整理的数据、资料等,可以进行必要的说明,但不需要进行分析。这一部分要求将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并将经统计学处理后的结果用文字或图表的形式予以表达。
●(1)表格
①表格设计要清晰、简练、规范。每个表格除有栏头、表身外,还要有表序(如表1、表2、表3„„)和表题, 表题与表序居中写, 中间空一格将两者分开。
②表随文放, 一般应列在“见表×”文字的自然段落的下面。 ③表格一般采用三线表。
④表题应有自明性。若表中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则
在表题的后面注上(x s ) ;若表中各组的例数相等,则在表题后面统一注上(n =X),若例数不等应另加一列,分别注上各组的例数;表中计量单位若一致, 可写在表题的后面, 若不一致应分别写在每个栏头之下, 不加括号。
⑤表内阿拉伯数字上下各行的个位数对齐, 未发现的数据用“-”表示, 未测或无此项用空白表示, 实测结果为零用“0”表示。 ●(2)插图
①图包括示意图、曲线图、照片图等。
②图要求大小比例适中, 粗细均匀, 数字清晰, 照片黑白对比分明。与表一样图也要随文字放, 先见文字, 后见图。
③每幅图都要有图序和图题, 通常写在图的下方。图题要有自明性。
●(3)结果处理时要尊重事实, 要求结果中的数据精确完整、可靠无误,同时要注意不应忽视偶然发生的现象和数据。
●(4)药物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要注意交待与药物有关的全部信息, 如疗效、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等。
2.7.4讨论:讨论是结果的逻辑延伸,是全文的综合、判断、推理, 从感性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也是作者充分运用自已对该领域所掌握的知识, 联系本课题的实践, 提出新见解、阐明新观点之处。
●(1)讨论应从结果出发, 紧扣题目, 不宜离题发挥。具体地说应对本实验所观察到的结果, 分析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能否证实有关假说的正确性, 找出结果中的内在规律, 与自己过去的或其他作者的
结果及其理论解释进行比较, 分析异同及其可能原因, 根据自己的或参考别人的材料提出新见解。
●(2)讨论中应该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教训, 例如本研究所用方法是否有局限性等; 提出今后研究方向及本结果可能的推广应用的设想, 这往往对读者的思路有所启发。
●(3)篇幅较长的讨论, 应分项目编写, 每个项目应集中论述一个中心内容, 并冠以序码。讨论的中心内容应与正文各部分, 特别是结果部分相呼应。讨论中不应过细重复以上各部分的数据。
●(4)讨论切忌写成文献综述,更不应简单地重复实验结果,而是从理论上有选择地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解释、推理, 对主要问题, 特别是本研究创新、独到之处加以充分发挥,提出新的假说, 揭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2.8致谢:凡不具备前述作者资格,但对本研究作过指导、帮助的人或机构,均应加以感谢,但必须得到被致谢人的同意后才能署其姓名。致谢一般单独成段,放在正文的后面。
2.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要求引用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文献, 包括公开发表的出版物、专利及其他有关档案资料, 内部讲义及未发表的著作不宜作为参考文献著录。最好用3~5年的高水平期刊的载文,最好不用参考书。科研论文所列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10~15条, 综述不超过30条。采用文内标注法: 著录时按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 直接引用作者全文的, 文献序号
置于作者姓氏右上角方括号内。文后参考文献表格式如下:
2.9.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的注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版次.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2.9.2期刊文章的注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刊名, 年, 卷(期):起止页码.
2.9.3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2.9.4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序号]起草责任者. 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
[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也可略去起草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
2.9.5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或访问路径.
11
科研论文的写作格式
科研论文是作者的科学思维, 通过科学实践所获得的科研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后, 按论点和论据所写成的论证性文章。一篇优秀论文既要求内容丰富、新颖、科学性强, 又要富有理论性和实践性, 且文字通顺, 层次清楚, 逻辑性强。科研论文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①题目; ②作者; ③摘要; ④关键词; ⑤引言; ⑥正文(材料、方法、结果和讨论); ⑦致谢; ⑧参考文献。为了使论文的书写更加规范化和格式化, 现对这八项内容写作的要求和需注意的问题分述于下。 1 科研论文书写的一般格式:
●论文题目;
●作者及单位信息;
●论文摘要;
●关键词
●引言
●论文正文:材料与方法、研究结果、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2、科研论文各个部分的一般要求
2.1题名及层次标题:
2.1.1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是编辑与读者了解论文的第一条信息。题名是能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
●要求:科学、精练、准确、具体。 即在准确使用专业术语的基础上,就研究的具体对象、具体问题和具体内容进行提炼;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特点:一般不是一个完整的语句,基本由关键词串联组成,是具有名词性特点的一段文字。
●切忌: 名称过长; 过多使用缩略语,尤其是非专业缩略语; 涉及的内涵超过或小于研究内容;
●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或不太为同行所熟悉的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等。题目中尽量不要用标点符号。
●必要时可用副标题来做补充说明,副标题应在正题下加破折号另行书写。
2.1.2层次标题
科技论文除题名外,其他标题统称为层次标题,层次标题在结构形式上可使整篇内容层次分明,具体要求:
●同一层次的标题应表达同一层次的内容;
●同一级标题应尽量讲究排比,即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
●不同层次的标题,有上下关系者,在内容上应相互联系。
●层级标题的表示:1、1.1、1.1.1、1.1.1
2.2作者信息:
2.2.1作者应是论文的撰写者, 是指直接参与了全部或部分主要工作, 对该项研究作出实质性贡献, 并能对论文的内容和学术问题负责者。
作者的姓名应给出全名。
2.2.2作者的下一行要写明所在的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注上邮政编码。
2.2.3通信作者应该对论文的科学性、客观真实性负责。
2.2.4资助课题:注明课题项目及编号
2.2.5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和电子邮箱。
2.2.6为了便于了解与交流, 论文的最后应附有通信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传真。
2.3论文摘要:
2.3.1摘要概述:摘要是方便读者快速了解论文核心内容设立的部分,它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结果要求列出主要数据及统计学分析。一般以第三人称的语气撰写,且一般不用疑难词、缩写词、公式、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序号。避免用“本文”、“我们”、“本研究”、“作者”、“笔者”这样的主语。不分段。
2.3.2摘要种类:具体写法有“结构式摘要” 和“非结构式摘要”两种,前者一般分成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栏目,规定300字左右;后者不分栏目, 规定不超过200个字,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医学、药学期刊都采用“结构式摘要”。结构式摘要有突出的优点,但更应注意正确区分“结果”与“结论”。
2.3.3英文摘要
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为了国际交流,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应附有外文(主要是英文)摘要。如果让加英文摘要,不单是中文摘要部分的对应部分,应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及其工作单位、摘要和关键词。
这部分放在引言的前边。
2.4关键词:
关键词也叫索引词, 主要为了图书情报工作者编写索引, 也为了读者通过关键词查阅需要的论文。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要求尽量使用《医学主题词表》(MeSH) 中所列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论文应选取3~8个关键词, 每个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这部分放在摘要的下方。
2.5中图分类号与文献标志码:
中图分类号通常是指《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或《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分类表中的分类号,分类表是分类语言的文字体现。
文献标志码: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根据内容性质标志一个文献标志码,本规范共设五种: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B---应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札记(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政策性评论、标准技术规范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2.6引言:引言作为论文的开端,起纲领的作用,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
2.6.1引言的内容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范围,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意义以及前人的主张和学术观点,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作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研究范围和技术方案等。
2.6.2引言应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不必交代开题过程和成果鉴定程序;最好不要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和数学公式。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词时,最好先在引言中定义说明。
字数一般在300字以内。
2.7正文
正文的论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对有关各方面作综合性的论述;另一种是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按研究内容的实际情况划分为几个阶段在对个阶段依次进行论述。自然科学研究多采用对象、方法、结果、讨论或材料、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内容。其中某些部分(特别是方法和结果)还需列出小标题, 以使层次更加清晰。
2.7.1材料:材料是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 需要详细说明研究的对象、药品试剂、仪器设备等。
●(1)如属动物实验研究, 材料中需说明实验动物的名称、种类、品系、分级、数量、性别、年(月) 龄、体质量、健康状态、分组方法、每组的例数等;如属用药的临床观察, 应说明观察对象的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例种类、症状体征、诊断标准、分组方法、治疗措施、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如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的标准)等。
●(2)说明受试药的来源、批号、配制方法等,中药应注明学名、来源,粗提物应标明有效部位或成分的含量和初步的质量标准,若是作者本实验室自行提取的应简述提取过程。
●(3)标明主要仪器设备的生产单位、名称、型号、主要参数与精密度等。
●(4)标明主要药品、试剂的名称(尽量用国际通用的化学名, 不用商品名)、成分、批号、纯度、用量、生产单位、出厂日期及配制方法等。
2.7.2方法:
●(1)采用已有报道的方法只要注明文献的出处即可,不必详述其过程;若为有创意的方法, 要详细介绍创新之处,便于读者依此重复验证;若是对常规方法作出改进的, 应具体描述改进部分及改进的理由, 同时也要注明原法的文献出处。
●(2)对于实验条件可变因素的控制方法(如放射免疫法的质量控制)要加以详细说明, 以显示本文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实验研究论文要设立空白对照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前
者一般采用溶剂作为对照,后者选用被公认的、确有疗效的药物,以验证实验方法的可靠性。
●(4)在进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时,通常要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以体现出药物的量-效关系。
●(5)实验设计时应考虑到每组有足够的样本数以满足统计学处理的需要,一般地说,小动物(如大、小鼠)每组至少8~10只,大动物(如狗)每组至少4~6只。同时应说明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结果一般用P>0.05、P
2.7.3结果:研究结果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是指与论文中创新性突破有关的数据和证据。根据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创新性突破,列出支持或证明有关突破论点的具体数据、证据等。注意和材料与方法的呼应,三者是一个整体。研究结果,只需要列出整理的数据、资料等,可以进行必要的说明,但不需要进行分析。这一部分要求将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并将经统计学处理后的结果用文字或图表的形式予以表达。
●(1)表格
①表格设计要清晰、简练、规范。每个表格除有栏头、表身外,还要有表序(如表1、表2、表3„„)和表题, 表题与表序居中写, 中间空一格将两者分开。
②表随文放, 一般应列在“见表×”文字的自然段落的下面。 ③表格一般采用三线表。
④表题应有自明性。若表中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则
在表题的后面注上(x s ) ;若表中各组的例数相等,则在表题后面统一注上(n =X),若例数不等应另加一列,分别注上各组的例数;表中计量单位若一致, 可写在表题的后面, 若不一致应分别写在每个栏头之下, 不加括号。
⑤表内阿拉伯数字上下各行的个位数对齐, 未发现的数据用“-”表示, 未测或无此项用空白表示, 实测结果为零用“0”表示。 ●(2)插图
①图包括示意图、曲线图、照片图等。
②图要求大小比例适中, 粗细均匀, 数字清晰, 照片黑白对比分明。与表一样图也要随文字放, 先见文字, 后见图。
③每幅图都要有图序和图题, 通常写在图的下方。图题要有自明性。
●(3)结果处理时要尊重事实, 要求结果中的数据精确完整、可靠无误,同时要注意不应忽视偶然发生的现象和数据。
●(4)药物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要注意交待与药物有关的全部信息, 如疗效、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等。
2.7.4讨论:讨论是结果的逻辑延伸,是全文的综合、判断、推理, 从感性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也是作者充分运用自已对该领域所掌握的知识, 联系本课题的实践, 提出新见解、阐明新观点之处。
●(1)讨论应从结果出发, 紧扣题目, 不宜离题发挥。具体地说应对本实验所观察到的结果, 分析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能否证实有关假说的正确性, 找出结果中的内在规律, 与自己过去的或其他作者的
结果及其理论解释进行比较, 分析异同及其可能原因, 根据自己的或参考别人的材料提出新见解。
●(2)讨论中应该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教训, 例如本研究所用方法是否有局限性等; 提出今后研究方向及本结果可能的推广应用的设想, 这往往对读者的思路有所启发。
●(3)篇幅较长的讨论, 应分项目编写, 每个项目应集中论述一个中心内容, 并冠以序码。讨论的中心内容应与正文各部分, 特别是结果部分相呼应。讨论中不应过细重复以上各部分的数据。
●(4)讨论切忌写成文献综述,更不应简单地重复实验结果,而是从理论上有选择地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解释、推理, 对主要问题, 特别是本研究创新、独到之处加以充分发挥,提出新的假说, 揭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2.8致谢:凡不具备前述作者资格,但对本研究作过指导、帮助的人或机构,均应加以感谢,但必须得到被致谢人的同意后才能署其姓名。致谢一般单独成段,放在正文的后面。
2.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要求引用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文献, 包括公开发表的出版物、专利及其他有关档案资料, 内部讲义及未发表的著作不宜作为参考文献著录。最好用3~5年的高水平期刊的载文,最好不用参考书。科研论文所列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10~15条, 综述不超过30条。采用文内标注法: 著录时按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 直接引用作者全文的, 文献序号
置于作者姓氏右上角方括号内。文后参考文献表格式如下:
2.9.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的注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版次.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2.9.2期刊文章的注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刊名, 年, 卷(期):起止页码.
2.9.3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2.9.4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序号]起草责任者. 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
[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也可略去起草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
2.9.5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或访问路径.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