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影响

革命影响

政治影响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当时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共和制。尽管因为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和统治者们对约法的蔑视,例如孙文为约制袁世凯而随意更改《民国约法》,袁世凯后来又因称帝而中止了约法,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思想影响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经济影响

此外,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这种长期的混乱局面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有时各省税收能收上来的不超过五个。

社会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其实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

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

辛亥革命对于十八世纪后的人口剧增,清末的土地兼并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经济侵略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

生活文化影响 (一)现代生活观念的树立

革命前,受西方思想影响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率先否定封建式生活方式,宣传资产阶

级新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都为改革传统社会观念大声疾呼,在婚姻、礼仪、女性解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见解。20世纪初,全社会掀起了批判旧观念、创立新社会、树立新生活观念的热潮。革命后,剧烈的社会变革带来社会观念的巨变,是社会“启蒙运动”的深化。论文联盟www.LWlm.Com

革命打开了中国社会观念和意识转变的闸门,马克思说:“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 [6]民国建立后,人民对各事物均冠以“新”字,以显示别于旧时代、旧社会。出现:“君主之命已终,世局统统归共和。”[7]

(二)传统制度与旧思想的解体

临时政府“扫除了中国旧官场讲排场、摆架子的恶习,也减除了一些官僚式的繁文缛节,无论官阶大小都着同样制服”。[8] 临时政府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代替了清政府的黄龙旗,以十八星旗为陆军旗,以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内务部“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向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仰内务部通行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 [9]孙中山还在命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的公函中指出:“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他主张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号,并提出:“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庭恶称。”[9]这些都是与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变化。鲁迅曾多次说:“他感谢辛亥革命,就是因为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10]

个性解放、人人平等、女子参政、易风革俗等新观念充斥着变革中的社会,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冲击着传统家庭道德观念及旧的伦理纲常。临时政府提倡平等观念、人权观念、自由观念等,力图培植起一种较为普遍的理性生活观念,反对封建主义的人生观,废止早婚和病时结婚,提倡少生儿女,废缠足、穿耳、敷粉之习;反对封建主义的宗法、宗族和家庭观,提倡个人自由独立,家庭成员间平等。

(三)新式教育的推行

蔡元培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指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和,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11],否定了“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主张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新式教育的提倡与实行,社会思想文化和社会启蒙深化。 民谣:“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革命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

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上具有现代化特征的革命,这一革命一改传统中国“改朝换代”格局,在各方面予中国社会以新特质,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转折点。其后,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西方思想大量涌入,社会观念巨变,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日趋现代化,社会习俗、社会面貌开始现代化。革命虽未给中国社会带来根本变革,但打开了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之门。

一、对政治发展的积极作用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新方向。对中国新旧政治发展进程,尤其为政治权威合理化、政治文化世俗化、政治参与扩大化等提供保障,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次大飞跃。这既是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结果,也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一大发展,推动着中国政治迈向新的方向。

(一)建立现代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带来了国家政治结构近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动。君主专制在中国绵延两千多年,历代政权的更迭并非革命,只是改朝换代。“原有政权的崩溃并非意味着造反者希望变更体制的运作规则,认可关于政治合法性的新政治价值准则,仅是对效忠对象的改变。”[1]人民饱受剥削,毫无政治权利。民国临时政府在《宣告各友邦书》中指出:清朝君主专制政府,“据无上之权,施非礼之抑勒,裁制民权,抗违公意。我中华民国之智识上,道德上,生计上种种之进步,坐是迟缓不前”。[2]亥革命在反封建统治的同时,破天荒第一次要求建立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把政治革命和民族革命并举。宣告封建君主专制的结束,同时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二)开启中国政治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是政治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目标和过程,是多因素交融的结果,皇权至上是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中心,专制是传统政治的基本特征。共和国的建立,宪政的实施,政党、国会、总统、司法等新制度的出现,形成了中国政治新的架构。总统制、选举制、任期制、多党制等现代政治的确立,使中国政治走向成熟。专门化职能机构的建立,如法律、军事、行政和科学等部门都比传统政治成熟。

政治多元化是政治现代化的精髓,革命使民众现代政治观念启蒙,使民众政治参与扩展。中国人“向来多有不识为主人,不敢为主人,不能为主人者,而今皆为主人矣”。[3],在民主政治的倡导下,民权弥张,民意弥达,平等自由之风涌起。民主和宪政的实践,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民心,自我政治实现意识萌生,现代国家观念初步形成,固守君主立宪政体的梁

启超也感叹:“共和之局既定矣。” [4]共和体制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社会政治保守,被少数人控制的状况,使得权力逐渐从贵族扩大到上层资产阶级、下层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工人阶层,极大地扩大了人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范围,有利于吸纳和动员新的社会势力参与国家政治活动。

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中国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革命前夕,民族工业虽有一定发展,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发展缓慢。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给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政治条件。

(一)采取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临时政府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放在富强的重要位置。《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明确指出:“亟当振兴实业,改良商货,于国计民生有所裨益。” [5] 临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成效明显。首先,保护私有财产及经营自由,《临时约法》明文规定:“人民有保护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其次,保护工商业,鼓励人们兴办实业。在中央成立实业部,专门负责管理农工商矿渔林牧猎及度量衡事务,监督所辖官署,各省成立实业司,管理地方经济事务。再次,拟定《商业注册章程》,使工业创办有法可依。同时还参照国际惯例,最大限度地减免各种赋税,取消清政府时期规定的注册费等,允许各厂商自由申报、自由注册,大大方便了各种实业的创办。 (二)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方案

为促进工业发展、振兴国民经济,1917年至1919年,孙中山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中国第一个工业化方案—《实业计划》。在《实业计划》“自序”中指出:“此事为实业计划之大方针,为国家经济之大政策”,“此后中国存亡之关键,则在发展实业之一事也”。方案内容有:提倡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共同推进中国的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交通运输业。孙中山把现代工业区分为“关键及根本工业”和“本部工业”两大类。“关键及根本工业”指交通运输、机械制造、采矿、冶炼等生产资料部门;“本部工业”指能直接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及其他文化生活需要的消费资料部门。极大地带动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民族工商业者投身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热情,出现了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春天。

革命影响

政治影响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当时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共和制。尽管因为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和统治者们对约法的蔑视,例如孙文为约制袁世凯而随意更改《民国约法》,袁世凯后来又因称帝而中止了约法,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思想影响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经济影响

此外,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这种长期的混乱局面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有时各省税收能收上来的不超过五个。

社会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其实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

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

辛亥革命对于十八世纪后的人口剧增,清末的土地兼并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经济侵略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

生活文化影响 (一)现代生活观念的树立

革命前,受西方思想影响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率先否定封建式生活方式,宣传资产阶

级新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都为改革传统社会观念大声疾呼,在婚姻、礼仪、女性解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见解。20世纪初,全社会掀起了批判旧观念、创立新社会、树立新生活观念的热潮。革命后,剧烈的社会变革带来社会观念的巨变,是社会“启蒙运动”的深化。论文联盟www.LWlm.Com

革命打开了中国社会观念和意识转变的闸门,马克思说:“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 [6]民国建立后,人民对各事物均冠以“新”字,以显示别于旧时代、旧社会。出现:“君主之命已终,世局统统归共和。”[7]

(二)传统制度与旧思想的解体

临时政府“扫除了中国旧官场讲排场、摆架子的恶习,也减除了一些官僚式的繁文缛节,无论官阶大小都着同样制服”。[8] 临时政府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代替了清政府的黄龙旗,以十八星旗为陆军旗,以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内务部“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向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仰内务部通行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 [9]孙中山还在命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的公函中指出:“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他主张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号,并提出:“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庭恶称。”[9]这些都是与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变化。鲁迅曾多次说:“他感谢辛亥革命,就是因为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10]

个性解放、人人平等、女子参政、易风革俗等新观念充斥着变革中的社会,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冲击着传统家庭道德观念及旧的伦理纲常。临时政府提倡平等观念、人权观念、自由观念等,力图培植起一种较为普遍的理性生活观念,反对封建主义的人生观,废止早婚和病时结婚,提倡少生儿女,废缠足、穿耳、敷粉之习;反对封建主义的宗法、宗族和家庭观,提倡个人自由独立,家庭成员间平等。

(三)新式教育的推行

蔡元培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指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和,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11],否定了“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主张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新式教育的提倡与实行,社会思想文化和社会启蒙深化。 民谣:“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革命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

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上具有现代化特征的革命,这一革命一改传统中国“改朝换代”格局,在各方面予中国社会以新特质,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转折点。其后,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西方思想大量涌入,社会观念巨变,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日趋现代化,社会习俗、社会面貌开始现代化。革命虽未给中国社会带来根本变革,但打开了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之门。

一、对政治发展的积极作用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新方向。对中国新旧政治发展进程,尤其为政治权威合理化、政治文化世俗化、政治参与扩大化等提供保障,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次大飞跃。这既是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结果,也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一大发展,推动着中国政治迈向新的方向。

(一)建立现代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带来了国家政治结构近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动。君主专制在中国绵延两千多年,历代政权的更迭并非革命,只是改朝换代。“原有政权的崩溃并非意味着造反者希望变更体制的运作规则,认可关于政治合法性的新政治价值准则,仅是对效忠对象的改变。”[1]人民饱受剥削,毫无政治权利。民国临时政府在《宣告各友邦书》中指出:清朝君主专制政府,“据无上之权,施非礼之抑勒,裁制民权,抗违公意。我中华民国之智识上,道德上,生计上种种之进步,坐是迟缓不前”。[2]亥革命在反封建统治的同时,破天荒第一次要求建立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把政治革命和民族革命并举。宣告封建君主专制的结束,同时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二)开启中国政治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是政治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目标和过程,是多因素交融的结果,皇权至上是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中心,专制是传统政治的基本特征。共和国的建立,宪政的实施,政党、国会、总统、司法等新制度的出现,形成了中国政治新的架构。总统制、选举制、任期制、多党制等现代政治的确立,使中国政治走向成熟。专门化职能机构的建立,如法律、军事、行政和科学等部门都比传统政治成熟。

政治多元化是政治现代化的精髓,革命使民众现代政治观念启蒙,使民众政治参与扩展。中国人“向来多有不识为主人,不敢为主人,不能为主人者,而今皆为主人矣”。[3],在民主政治的倡导下,民权弥张,民意弥达,平等自由之风涌起。民主和宪政的实践,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民心,自我政治实现意识萌生,现代国家观念初步形成,固守君主立宪政体的梁

启超也感叹:“共和之局既定矣。” [4]共和体制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社会政治保守,被少数人控制的状况,使得权力逐渐从贵族扩大到上层资产阶级、下层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工人阶层,极大地扩大了人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范围,有利于吸纳和动员新的社会势力参与国家政治活动。

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中国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革命前夕,民族工业虽有一定发展,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发展缓慢。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给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政治条件。

(一)采取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临时政府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放在富强的重要位置。《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明确指出:“亟当振兴实业,改良商货,于国计民生有所裨益。” [5] 临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成效明显。首先,保护私有财产及经营自由,《临时约法》明文规定:“人民有保护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其次,保护工商业,鼓励人们兴办实业。在中央成立实业部,专门负责管理农工商矿渔林牧猎及度量衡事务,监督所辖官署,各省成立实业司,管理地方经济事务。再次,拟定《商业注册章程》,使工业创办有法可依。同时还参照国际惯例,最大限度地减免各种赋税,取消清政府时期规定的注册费等,允许各厂商自由申报、自由注册,大大方便了各种实业的创办。 (二)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方案

为促进工业发展、振兴国民经济,1917年至1919年,孙中山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中国第一个工业化方案—《实业计划》。在《实业计划》“自序”中指出:“此事为实业计划之大方针,为国家经济之大政策”,“此后中国存亡之关键,则在发展实业之一事也”。方案内容有:提倡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共同推进中国的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交通运输业。孙中山把现代工业区分为“关键及根本工业”和“本部工业”两大类。“关键及根本工业”指交通运输、机械制造、采矿、冶炼等生产资料部门;“本部工业”指能直接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及其他文化生活需要的消费资料部门。极大地带动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民族工商业者投身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热情,出现了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春天。


相关文章

  • 辛亥革命对中国影响辛亥革命观后感
  • 辛亥革命的影响 上周老师组织我们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电影生动地展示了那段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深刻地揭露了窃国大盗袁世凯的丑恶面目.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触很多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他们迫使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查看


  •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关系的影响和启示
  •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关系的影响和启示 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对中国各民族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以及中国民族关系的影响尤为重大,这也给100年后的今天,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在建构现代国家的进程 ...查看


  •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 [摘要]众所周知俄国的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句话:"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把自己的目光由西方转向了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为社会 ...查看


  • 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及影响的探讨
  • 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及影响的探讨 摘要: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本文就辛亥革 ...查看


  • 考点29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其影响导学稿
  • 第20课 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二) 复习目标: 1. 知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 2. 分析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异同 3. 形成正确的史观. 重点难点: 1. 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异同: 2. ...查看


  • 初三历史冲刺---改变世界的科技革命
  • 主讲:黄冈中学历史高级教师 纪登启 一.中考考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瓦特改进蒸汽机:认识到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作用: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广泛使用:第 ...查看


  • 辛亥革命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 辛亥革命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不仅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它对当时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为中国传统教育的 ...查看


  • 新技术革命的意义
  •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新技术革命对社会影响是多方面 ...查看


  • 2010届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标要求]: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