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2011年3月第24卷第3期MedicalInformation.Mar2011.Vol.24.No.3表3
临床医学
2008~2009年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药金额、DDDs、DDC及排序
2009年
DDDC-18.0774.8791.09279.662.7--141.72
用药金额(元)222942.0638524.7290266.5816744
463--5
39038.441695.35795890.2645.18-451541.49
DDDs2997.521791310.[1**********].1312.5103-7421.88
DDDs排序
123456789-DDDC74.3817.6868.8741.86108.44279.663.689.02215.06--12
DDDs-2404.5464.75-6543.[1**********]7.5
DDDs排序
!!!!!!!!!!!!!!!!!!!!!!!!!!!!2008年
药品头孢孟多头孢曲松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匹胺头孢唑肟头孢他定头孢地嗪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唑林合计
用药金额(元)
-43456.9234795.84
-5920.612092.75329.5--9211.5110807.06
2.3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知,2009年较2008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注射剂销售金额上涨了307.50%,DDDs上涨了137.31%,品种增加了4种,分别是第2代的头孢孟多和3种第3代的头孢噻肟、头孢地嗪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2008年使用的6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有5种是第3代头孢菌素类,销售金额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91.24%,且销售金额和DDDs排名均在前4位;2009年使用的9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注射剂品种中有8种是第3代头孢菌素,销售金额占头孢菌素类的50.55%;由此可见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主导地位。两年来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DDDs排名一直处于前列,头孢曲松钠日费用最小,2009年销售金额相比下降了11.35%,头孢哌酮/舒巴坦2009年销售金额上升了159.42%,上升势头明显;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均为第3代头孢菌素,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阴性杆菌显示明显的抗菌活性,抗菌作用是单用头孢哌酮的4倍。头孢曲松的总有效率低于孢哌酮/舒巴坦,但治疗成本差异显著[4];头孢曲松已应用于临床多年,有较高的耐药率。由于我院为骨伤专科医院,2009年引入头孢孟多酯钠,该药对敏感的革兰阴性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生殖系、骨和关节、皮肤和软组织等部位感染以及腹膜炎、败血症等有疗效显著,而且日费用较低,当年销售金额及DDDs进入第一名。3讨论
从统计结果看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注射剂的DDDs增长较快,而我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口服品种只有头孢氨苄胶囊和头孢拉啶胶囊,品种较少,销售金额也较小。国外的调查结果,抗菌药物口服给药占72%,静脉给药仅占9%,因此,建议对感染减轻患者,提倡口服给药,以降低治疗费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危害。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上为抗感染治疗的主流药物。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特别是第3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是导致革兰阴性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原因之一,产ESBLs菌株多表现为多重耐药,由于细菌耐药率不断升高,重视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对合理选用头孢菌素类在内的抗菌药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大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和培训,加强头孢菌素类的分级管理,使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更加安全、合理、经济。参考文献:
[1]柴林青,赵向东.536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警戒,2006,3(2):81.
[2]陈学谦,今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6.
[3]高文学.2006~2009年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10):895.
[4]代春江.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09,18(6):52.
编辑/贺丽
本院2008.1~2010.5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孙明
(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上海200041)
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所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回顾性分析,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所涉及的人员构成、药物品种和反应类型以及发生次数等特点,通过分析,提出建议以引起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的重视。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集中归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64起,涉及患者64人,其中男性18人,女性46人。涉及的药物品种共有22个,其中注射剂17个,口服制剂5个。涉及静脉给药为52例,口服给药12例。讨论对本院发生的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物类别,用药途径,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和主要临床表现等因素进行了讨论,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出了建议。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简称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不同。随着药品种类日益增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除少数人自服药物外,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由医生给药所引起。虽然有些药物不良反应较难避免,但相当一部
收稿日期:2011-01-20
分是由于临床用药不合理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有药物种类,用药途径,性别体质差异等。因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收集到的64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促进合理、安全用药。1临床资料
我们收集了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的64例药物
1543
万方数据
临床医学医学信息2011年3月第24卷第3期MedicalInformation.Mar.2011.Vol.24.No.3
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种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
2.1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共64例,涉及64人。其中
男性4人,女性6人),占15.63%。60~69岁21人(男性8人,女性13人),占32.81%。70~79岁16人(男性4人,女性12人),占25.00%。>80岁9人(男性1人,女性8人`),占14.06%。见表1。
表1年龄及性别
年龄分布男女构成比(%)
80
1
8
14.06
2.2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用药途径对64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
计分析,静脉给药为52例,占总例数的81.25%,口服给药12例,占
总例数的18.75%。见表2。
表2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用药途径
用药途径发生ADR次数
构成比(%)静脉给药5281.25口服给药
12
18.75
2.3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物品种在本院64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所涉及的药物品种共有22个,其中注射剂17个,口服制剂5个。见表3。
2.4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别在本院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药
表3药物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物品种
药物品种发生ADR次数
构成比(%)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218.75头孢呋新钠注射液812.5头孢替安注射液57.8克林霉素注射液34.69青霉素钠注射液34.69帕珠沙星注射液23.13头孢西丁钠注射液11.56氯唑西林钠注射液23.13哌拉西林钠注射液11.56丹红注射液46.25红花注射液23.13舒血宁注射液23.13血塞通注射液11.56丹参酮Ⅱ注射液11.56苦蝶子注射液23.13吡拉西坦注射液23.13奥扎格雷注射液11.56尼美舒利分散片46.25单硝酸异山梨醇片11.56格列美脲片23.13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1.561544
万方数据
物中,注射用抗生素类发生37次,占57.81%。注射用中成药提取物发生12次,占18.75%。其他类注射剂发生3次,占4.69%。口服类制剂发生12次,也占18.75%。见表4。
表4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别
药物类别发生ADR次数
构成比(%)注射用抗生素3757.81注射用中成药提取物1218.75其他注射剂34.69口服制剂
12
18.75
2.5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和主要临床表现在本院发生的
64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消化系统12例,占18.75%。皮肤粘膜24例,占37.50%。循环系统8例,占12.50%。神经系统7例,占10.94%。呼吸系统2例,占3.12%。五官表现3例,占4.69%。全身反应8例,占12.50%。见表5。
表5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和主要临床表现
ADR涉及系统发生ADR例数构成比(%)临床表现消化系统1218.75恶心呕吐、腹泻、胃痛皮肤粘膜2437.50皮疹、瘙痒、口腔溃疡循环系统812.50心悸、胸闷神经系统
710.94眩晕、头痛、黑视呼吸系统23.12咳嗽、呼吸困难五官表现34.69口舌麻痹全身反应8
12.50
发热、休克
3讨论
3.1在64例药物不良反应中,男性18例,占28.13%。女性46例,占71.87%。男女比例为1:2.5,这是因为来本院就诊的社区居民中大多为≥50岁的老年患者,其中以老年女性居多。另外,
3.2通过对64例药物不良反应的用药途径进行分析,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2例,占81.25%)明显高于其他途径(12例,占18.75%),说明静脉给药比非静脉给药更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应加强注射剂的使用管理,能口服用药的尽量不要注射用药,能肌肉注射的尽量不要静脉滴注。
3.3注射用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共37例,占药物不良反应总例数的57.81%。这与注射用抗菌药物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以及存在不合理应用和滥用现象有关。由此可见,应严格加强注射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降低因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所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3.4从本院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类型(临床表现)和涉及系统来看,占前三位的有:皮肤粘膜24例(占37.50%)、消化系统12例(占18.75%)、循环系统8例(占12.50%)和全身反应8例(占12.50%),大多为一般不良反应,经过一般处理后(如肌注地塞米松注射液,口服抗过敏药物和休息等),症状消失,恢复良好。严重不良反应共有2起,症状为休克状态(占3.12%),患者被送往上级医院继续治疗。3.5在本院静脉滴注所使用的药物中,实际用量以中成药提取物为最多,但传统使用的如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十分罕见,而发生不良反应的都为近年才上市的一些中成药提取物注射液。中成药提取物注射液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有6个品种12例,占总例数的18.75%。中成药提取物注射液因化学成分多、药理作用广泛、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指标不够完善等原因,产品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中成药提取
医学信息2011年3月第24卷第3期MedicalInformation.Mar2011.Vol.24.No.3
物注射液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较为普遍。临床应用中成药提取物注射液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用量,还应注意配伍禁忌、滴注速度、避光情况等。
3.6另外,输液操作有误,输液滴速掌握不当,也是一些静脉给药引起不良反应的一个原因。静脉给药对于滴速是有严格要求的,而事实上当静滴患者多时可能会有一个护士照看不过来的的问题,再加上有些患者会自行调节滴速,由此会产生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增加护士人数,以加强巡视和观察。
从以上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分析可以看出,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还远远不够,本院近年来所有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收集工作均为药剂科所做,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或因为业务工作繁忙或因怕引起麻烦主动填报的几乎没有,因此存在许多漏报现象。今后要在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方面下功夫,建议医院领导将此项工
临床医学
作与各临床科室的业务考核结合起来。同时,要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使临床医师在诊治过程中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和中成药提取物注射液,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社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品和医疗保障。参考文献:
[1]张洪泉,李俊,卜平.药物不良反应监测[J].临床药学基础与应用,2003,268.[2]梁莉,王爱丽,倪梁朝,等.17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其预防措施的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4):74-76.
[3]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K].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6.
[4]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39.
编辑/雅兰
门诊外科病人的健康教育创新应用
唐岳霞,潘秀娟,严富琼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广东云浮527300)
摘要:目的使病人在就诊过程中掌握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促进病人达到身心健康。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通过对84名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宣教后的心理状况调查比较和采用我院设计的
!!!!!!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它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使个体的健康[1]。随着健康教育观念的改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院服务功能的扩大,门诊外科已成为社区推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医院健康促进不是仅限于少数职能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2]。经过对国内外健康教育的文献综合分析,并考虑到云浮大部分民众的教育水平有限,于是开展教育促进工作显得颇为迫切。为更好的满足民众的防治疾病的需求,笔者对云浮地区某所医院90名门诊外科需要手术的病人进行手术前后健康教育并在宣教后进行问卷调查。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2008年8月~2010年8月选取我院任意84名外科门诊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健康教育宣教,其中42名只作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宣教。被调查年龄在18岁~50岁,平均年龄28岁,文化程度小学至本科。1.2方法
1.2.1调查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反应门诊外科进行手术前后宣教后患者的心理症状比较,并采用我院设计的
1.2.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用统一的解释性语言指导患者填写。采用调查问卷问卷90份,回收问卷84份,有效回收率93%。1.2.3统计学处理采用百分比和多样本率字2统计分析。2结果
表1门诊外科病人接受手术前后宣教的心理状况比较[%]
实验组在手术前后表现得正常的人数占实验组的54.76%;对照组在手术前后表现得正常的人数占对照组的14.29%。
表2门诊外科病人接受手术前后宣教的满意度分析[%]组别实验对照
例数4242
满意2717
较满意1214
不满意311
满意率(%)93.0274.42
注:字2=6.899.P<0.05
实验组的满意程度达93.02%;对照组的满意率达74.42%。3讨论
3.1根据患者具体需求确定内容和方案,进行针对性教育,重视患者的心理活动。
3.1.1随着医学护理学的发展,生物-心理-社会模式逐渐深入人心,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护理的
组别实验对照
例数4242
正常轻度焦虑中度焦虑6(14.29)18(42.86)
重度焦虑2(4.76)8(19.05)
23(54.76)11(26.19)6(14.29)10(23.81)
注:字2=22.21。P<0.01收稿日期:2011-01-20
1545
万方数据
医学信息2011年3月第24卷第3期MedicalInformation.Mar2011.Vol.24.No.3表3
临床医学
2008~2009年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药金额、DDDs、DDC及排序
2009年
DDDC-18.0774.8791.09279.662.7--141.72
用药金额(元)222942.0638524.7290266.5816744
463--5
39038.441695.35795890.2645.18-451541.49
DDDs2997.521791310.[1**********].1312.5103-7421.88
DDDs排序
123456789-DDDC74.3817.6868.8741.86108.44279.663.689.02215.06--12
DDDs-2404.5464.75-6543.[1**********]7.5
DDDs排序
!!!!!!!!!!!!!!!!!!!!!!!!!!!!2008年
药品头孢孟多头孢曲松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匹胺头孢唑肟头孢他定头孢地嗪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唑林合计
用药金额(元)
-43456.9234795.84
-5920.612092.75329.5--9211.5110807.06
2.3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知,2009年较2008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注射剂销售金额上涨了307.50%,DDDs上涨了137.31%,品种增加了4种,分别是第2代的头孢孟多和3种第3代的头孢噻肟、头孢地嗪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2008年使用的6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有5种是第3代头孢菌素类,销售金额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91.24%,且销售金额和DDDs排名均在前4位;2009年使用的9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注射剂品种中有8种是第3代头孢菌素,销售金额占头孢菌素类的50.55%;由此可见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主导地位。两年来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DDDs排名一直处于前列,头孢曲松钠日费用最小,2009年销售金额相比下降了11.35%,头孢哌酮/舒巴坦2009年销售金额上升了159.42%,上升势头明显;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均为第3代头孢菌素,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阴性杆菌显示明显的抗菌活性,抗菌作用是单用头孢哌酮的4倍。头孢曲松的总有效率低于孢哌酮/舒巴坦,但治疗成本差异显著[4];头孢曲松已应用于临床多年,有较高的耐药率。由于我院为骨伤专科医院,2009年引入头孢孟多酯钠,该药对敏感的革兰阴性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生殖系、骨和关节、皮肤和软组织等部位感染以及腹膜炎、败血症等有疗效显著,而且日费用较低,当年销售金额及DDDs进入第一名。3讨论
从统计结果看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注射剂的DDDs增长较快,而我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口服品种只有头孢氨苄胶囊和头孢拉啶胶囊,品种较少,销售金额也较小。国外的调查结果,抗菌药物口服给药占72%,静脉给药仅占9%,因此,建议对感染减轻患者,提倡口服给药,以降低治疗费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危害。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上为抗感染治疗的主流药物。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特别是第3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是导致革兰阴性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原因之一,产ESBLs菌株多表现为多重耐药,由于细菌耐药率不断升高,重视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对合理选用头孢菌素类在内的抗菌药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大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和培训,加强头孢菌素类的分级管理,使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更加安全、合理、经济。参考文献:
[1]柴林青,赵向东.536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警戒,2006,3(2):81.
[2]陈学谦,今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6.
[3]高文学.2006~2009年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10):895.
[4]代春江.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09,18(6):52.
编辑/贺丽
本院2008.1~2010.5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孙明
(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上海200041)
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所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回顾性分析,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所涉及的人员构成、药物品种和反应类型以及发生次数等特点,通过分析,提出建议以引起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的重视。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集中归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64起,涉及患者64人,其中男性18人,女性46人。涉及的药物品种共有22个,其中注射剂17个,口服制剂5个。涉及静脉给药为52例,口服给药12例。讨论对本院发生的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物类别,用药途径,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和主要临床表现等因素进行了讨论,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出了建议。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简称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不同。随着药品种类日益增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除少数人自服药物外,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由医生给药所引起。虽然有些药物不良反应较难避免,但相当一部
收稿日期:2011-01-20
分是由于临床用药不合理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有药物种类,用药途径,性别体质差异等。因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收集到的64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促进合理、安全用药。1临床资料
我们收集了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的64例药物
1543
万方数据
临床医学医学信息2011年3月第24卷第3期MedicalInformation.Mar.2011.Vol.24.No.3
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种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
2.1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共64例,涉及64人。其中
男性4人,女性6人),占15.63%。60~69岁21人(男性8人,女性13人),占32.81%。70~79岁16人(男性4人,女性12人),占25.00%。>80岁9人(男性1人,女性8人`),占14.06%。见表1。
表1年龄及性别
年龄分布男女构成比(%)
80
1
8
14.06
2.2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用药途径对64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
计分析,静脉给药为52例,占总例数的81.25%,口服给药12例,占
总例数的18.75%。见表2。
表2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用药途径
用药途径发生ADR次数
构成比(%)静脉给药5281.25口服给药
12
18.75
2.3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物品种在本院64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所涉及的药物品种共有22个,其中注射剂17个,口服制剂5个。见表3。
2.4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别在本院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药
表3药物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物品种
药物品种发生ADR次数
构成比(%)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218.75头孢呋新钠注射液812.5头孢替安注射液57.8克林霉素注射液34.69青霉素钠注射液34.69帕珠沙星注射液23.13头孢西丁钠注射液11.56氯唑西林钠注射液23.13哌拉西林钠注射液11.56丹红注射液46.25红花注射液23.13舒血宁注射液23.13血塞通注射液11.56丹参酮Ⅱ注射液11.56苦蝶子注射液23.13吡拉西坦注射液23.13奥扎格雷注射液11.56尼美舒利分散片46.25单硝酸异山梨醇片11.56格列美脲片23.13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1.561544
万方数据
物中,注射用抗生素类发生37次,占57.81%。注射用中成药提取物发生12次,占18.75%。其他类注射剂发生3次,占4.69%。口服类制剂发生12次,也占18.75%。见表4。
表4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别
药物类别发生ADR次数
构成比(%)注射用抗生素3757.81注射用中成药提取物1218.75其他注射剂34.69口服制剂
12
18.75
2.5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和主要临床表现在本院发生的
64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消化系统12例,占18.75%。皮肤粘膜24例,占37.50%。循环系统8例,占12.50%。神经系统7例,占10.94%。呼吸系统2例,占3.12%。五官表现3例,占4.69%。全身反应8例,占12.50%。见表5。
表5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和主要临床表现
ADR涉及系统发生ADR例数构成比(%)临床表现消化系统1218.75恶心呕吐、腹泻、胃痛皮肤粘膜2437.50皮疹、瘙痒、口腔溃疡循环系统812.50心悸、胸闷神经系统
710.94眩晕、头痛、黑视呼吸系统23.12咳嗽、呼吸困难五官表现34.69口舌麻痹全身反应8
12.50
发热、休克
3讨论
3.1在64例药物不良反应中,男性18例,占28.13%。女性46例,占71.87%。男女比例为1:2.5,这是因为来本院就诊的社区居民中大多为≥50岁的老年患者,其中以老年女性居多。另外,
3.2通过对64例药物不良反应的用药途径进行分析,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2例,占81.25%)明显高于其他途径(12例,占18.75%),说明静脉给药比非静脉给药更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应加强注射剂的使用管理,能口服用药的尽量不要注射用药,能肌肉注射的尽量不要静脉滴注。
3.3注射用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共37例,占药物不良反应总例数的57.81%。这与注射用抗菌药物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以及存在不合理应用和滥用现象有关。由此可见,应严格加强注射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降低因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所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3.4从本院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类型(临床表现)和涉及系统来看,占前三位的有:皮肤粘膜24例(占37.50%)、消化系统12例(占18.75%)、循环系统8例(占12.50%)和全身反应8例(占12.50%),大多为一般不良反应,经过一般处理后(如肌注地塞米松注射液,口服抗过敏药物和休息等),症状消失,恢复良好。严重不良反应共有2起,症状为休克状态(占3.12%),患者被送往上级医院继续治疗。3.5在本院静脉滴注所使用的药物中,实际用量以中成药提取物为最多,但传统使用的如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十分罕见,而发生不良反应的都为近年才上市的一些中成药提取物注射液。中成药提取物注射液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有6个品种12例,占总例数的18.75%。中成药提取物注射液因化学成分多、药理作用广泛、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指标不够完善等原因,产品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中成药提取
医学信息2011年3月第24卷第3期MedicalInformation.Mar2011.Vol.24.No.3
物注射液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较为普遍。临床应用中成药提取物注射液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用量,还应注意配伍禁忌、滴注速度、避光情况等。
3.6另外,输液操作有误,输液滴速掌握不当,也是一些静脉给药引起不良反应的一个原因。静脉给药对于滴速是有严格要求的,而事实上当静滴患者多时可能会有一个护士照看不过来的的问题,再加上有些患者会自行调节滴速,由此会产生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增加护士人数,以加强巡视和观察。
从以上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分析可以看出,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还远远不够,本院近年来所有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收集工作均为药剂科所做,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或因为业务工作繁忙或因怕引起麻烦主动填报的几乎没有,因此存在许多漏报现象。今后要在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方面下功夫,建议医院领导将此项工
临床医学
作与各临床科室的业务考核结合起来。同时,要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使临床医师在诊治过程中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和中成药提取物注射液,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社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品和医疗保障。参考文献:
[1]张洪泉,李俊,卜平.药物不良反应监测[J].临床药学基础与应用,2003,268.[2]梁莉,王爱丽,倪梁朝,等.17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其预防措施的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4):74-76.
[3]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K].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6.
[4]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39.
编辑/雅兰
门诊外科病人的健康教育创新应用
唐岳霞,潘秀娟,严富琼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广东云浮527300)
摘要:目的使病人在就诊过程中掌握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促进病人达到身心健康。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通过对84名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宣教后的心理状况调查比较和采用我院设计的
!!!!!!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它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使个体的健康[1]。随着健康教育观念的改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院服务功能的扩大,门诊外科已成为社区推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医院健康促进不是仅限于少数职能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2]。经过对国内外健康教育的文献综合分析,并考虑到云浮大部分民众的教育水平有限,于是开展教育促进工作显得颇为迫切。为更好的满足民众的防治疾病的需求,笔者对云浮地区某所医院90名门诊外科需要手术的病人进行手术前后健康教育并在宣教后进行问卷调查。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2008年8月~2010年8月选取我院任意84名外科门诊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健康教育宣教,其中42名只作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宣教。被调查年龄在18岁~50岁,平均年龄28岁,文化程度小学至本科。1.2方法
1.2.1调查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反应门诊外科进行手术前后宣教后患者的心理症状比较,并采用我院设计的
1.2.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用统一的解释性语言指导患者填写。采用调查问卷问卷90份,回收问卷84份,有效回收率93%。1.2.3统计学处理采用百分比和多样本率字2统计分析。2结果
表1门诊外科病人接受手术前后宣教的心理状况比较[%]
实验组在手术前后表现得正常的人数占实验组的54.76%;对照组在手术前后表现得正常的人数占对照组的14.29%。
表2门诊外科病人接受手术前后宣教的满意度分析[%]组别实验对照
例数4242
满意2717
较满意1214
不满意311
满意率(%)93.0274.42
注:字2=6.899.P<0.05
实验组的满意程度达93.02%;对照组的满意率达74.42%。3讨论
3.1根据患者具体需求确定内容和方案,进行针对性教育,重视患者的心理活动。
3.1.1随着医学护理学的发展,生物-心理-社会模式逐渐深入人心,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护理的
组别实验对照
例数4242
正常轻度焦虑中度焦虑6(14.29)18(42.86)
重度焦虑2(4.76)8(19.05)
23(54.76)11(26.19)6(14.29)10(23.81)
注:字2=22.21。P<0.01收稿日期:2011-01-20
1545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