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地下水位高的软、硬土层泥浆护

壁成孔灌注桩工程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采用325号~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

酸盐水泥。

2.1.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粒径为0.5~3.2cm的卵石或碎石,含泥量不大于

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粘土:可就地选择塑性指数IP≥17的粘土。

2.1.6 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确定。

2.1.7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

明书及复试报告。

2.1.8 主要机具有:回旋钻孔机、翻斗车或手推车、混凝土导

管、套管、水泵、水箱、泥浆池、混凝土搅拌机、平尖头铁锹、胶皮

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施工

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2.2.2 场地标高一般应为承台梁的上皮标高,并经过夯实或碾

压。

2.2.3 制作好钢筋笼。

2.2.4 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点,按上水平标高木橛,并经

过预检签字。

2.2.5 要选择和确定钻孔机的进出路线和钻孔顺序,制定施工

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2.2.6 正式施工前应做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两根。

3.1 工艺流程:

钻孔机就位 → 钻孔 → 注泥浆 → 下套管 → 继续钻孔

→ 排渣 → 清孔 →

吊放钢筋笼 → 射水清底 → 插入混凝土导管 → 浇筑混凝土

→ 拔出导管 → 插桩顶钢筋

3.2 钻孔机就位: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

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

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3.3 钻孔及注泥浆: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

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一定深度(视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停钻,孔

内注入事先调制好的泥浆,然后继续进钻。

3.4 厂套管(护筒):钻孔深度到5m左右时,提钻下套管。

3.4.1 套管内径应大于钻头100mm。

3.4.2 套管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套管与孔壁之间应用粘土

填实,套管中心与桩孔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

3.4.3 套管埋设深度: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lm,在砂土中不宜

小于1.5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

3.5 继续钻孔:防止表层土受振动坍塌,钻孔时不要让泥浆水

位下降,当钻至持力层后,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继续钻深1m左右,

作为插入深度。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相对密度。

3.6 孔底清理及排渣

3.6.1 在粘土和粉质粘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

护壁。排渣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2。

3.6.2 在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

在1.1~1.3;在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

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3~1.5。

3.6.3 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前应绑好砂浆垫块;吊放时要对

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

防止上浮。

3.7 谢水清底;在钢筋笼内插入混凝土导管(管内有射水装置),

通过软管与高压泵连接,开动泵水即射出。射水后孔底的沉渣即悬浮

于泥浆之中。

3.8 浇筑混凝土:停止射水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随着混凝

土不断增高,孔内沉渣将浮在混凝土上面,并同泥浆一同排回贮浆槽

内。

3.8.1 水下浇筑混凝土应连接施工;导管底端应始终埋入混凝

土中0.8~1.3m;导管的第一节底管长度应≥4m。

3.8.2 混凝土的配制:

3.8.2.1 配合比应根据试验确定,在选择施工配合比时,混凝

土的试配强度应比设计强度提高10%~15%。

3.8.2.2 水灰比不宜大于0.6。

3.8.2.3 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规定的浇筑期间内,坍落度应为

16~22cm;在浇筑初期,为使导管下端形成混凝土堆,坍落度宜为

14~16cm。

3.8.2.4 水泥用量一般为350~400kg/m3。

3.8.2.5 砂率一般为45%~50%。

3.9 拔出导管: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及时拔出导管。但混

凝土的上顶标高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

3.10 插桩顶钢筋:桩顶上的插筋一定要保持垂直插入,有足够

锚固长度和保护层,防止插偏和插斜。

3.11 同一配合比的试块,每班不得少于1组。每根灌注桩不得

少于1组。

3.12 冬 雨期施工:

3.12.1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不宜在冬期进行。

3.12.2 雨天施工现场必须有排水措施,严防地面雨水流入桩孔

内。要防止桩机移动,以免造成桩孔歪斜等情况。

4.1 保证项目:

4.1.1 灌注桩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

规范的规定。

4.1.2 实际浇灌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的体积。

4.1.3 浇灌混凝土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

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4 成孔浓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以摩擦力为主的桩,沉渣

厚度严禁大于300mm,以端承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100mm。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6。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允许偏差 表2-6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钢筋笼主筋间距 ±10 尺量检查

2 钢筋笼箍筋间距 ±20 尺量检查

3 钢筋笼直径 ±10 尺量检查

4 钢筋笼长度 ±100 尺量检查

1~2根桩

垂直于桩基中心线 单排桩 d/6且不大于200 拉线和尺

量检查

5 桩的位置偏差 群桩基础的边桩

条形基础的桩

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6 垂 直 度 H/100 吊线和尺量检查

注:d为桩的直径,H为桩长。

5.1 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吊入桩孔内,应牢固确定其位置,防止上浮。

5.2 灌注桩施工完毕进行基础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并应检查每根桩的纵横水平偏差。

5.3 在钻孔机安装,钢筋笼运输及混凝土浇筑时,均应注意保护好现场的轴线桩,高程桩,并应经常予以校核。

5.4 桩头外留的主筋插铁要妥善保护,不得任意弯折或压断。

5.5 桩头的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5MPa时,不得碾压,以防桩头损坏。

6.1 泥浆护壁成孔时,发生斜孔、弯孔、缩孔和塌孔或沿套管周围冒浆以及地面沉陷等情况,应停止钻进。经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6.2 钻进速度,应根据土层情况、孔径、孔深、供水或供浆量的大小、钻机负荷以及成孔质量等具体情况确定。

6.3 水下混凝土面平均上升速度不应小于0.25m/h。浇筑前,导管中应设置球、塞等隔水;浇筑时,导管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宜小于1m。

6.4 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密度,并定期测定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泥浆粘度18~22s,含砂率不大于4%~8%。胶体率不小于

90%。

6.5 清孔过程中,必须及时补给足够的泥浆,并保持浆面稳定。

6.6 钢筋笼变形:钢筋笼在堆放、运输、起吊、入孔等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加固的技术措施。

6.7 混凝土浇到接近桩顶时,应随时测量顶部标高,以免过多截桩或补桩。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

7.2 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试验单抄件。

7.3 试桩的试压记录。

7.4 补桩的平面示意图。

7.5 灌注桩的施工记录。

7.6 混凝土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7.7 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地下水位高的软、硬土层泥浆护

壁成孔灌注桩工程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采用325号~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

酸盐水泥。

2.1.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粒径为0.5~3.2cm的卵石或碎石,含泥量不大于

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粘土:可就地选择塑性指数IP≥17的粘土。

2.1.6 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确定。

2.1.7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

明书及复试报告。

2.1.8 主要机具有:回旋钻孔机、翻斗车或手推车、混凝土导

管、套管、水泵、水箱、泥浆池、混凝土搅拌机、平尖头铁锹、胶皮

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施工

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2.2.2 场地标高一般应为承台梁的上皮标高,并经过夯实或碾

压。

2.2.3 制作好钢筋笼。

2.2.4 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点,按上水平标高木橛,并经

过预检签字。

2.2.5 要选择和确定钻孔机的进出路线和钻孔顺序,制定施工

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2.2.6 正式施工前应做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两根。

3.1 工艺流程:

钻孔机就位 → 钻孔 → 注泥浆 → 下套管 → 继续钻孔

→ 排渣 → 清孔 →

吊放钢筋笼 → 射水清底 → 插入混凝土导管 → 浇筑混凝土

→ 拔出导管 → 插桩顶钢筋

3.2 钻孔机就位: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

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

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3.3 钻孔及注泥浆: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

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一定深度(视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停钻,孔

内注入事先调制好的泥浆,然后继续进钻。

3.4 厂套管(护筒):钻孔深度到5m左右时,提钻下套管。

3.4.1 套管内径应大于钻头100mm。

3.4.2 套管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套管与孔壁之间应用粘土

填实,套管中心与桩孔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

3.4.3 套管埋设深度: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lm,在砂土中不宜

小于1.5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

3.5 继续钻孔:防止表层土受振动坍塌,钻孔时不要让泥浆水

位下降,当钻至持力层后,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继续钻深1m左右,

作为插入深度。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相对密度。

3.6 孔底清理及排渣

3.6.1 在粘土和粉质粘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

护壁。排渣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2。

3.6.2 在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

在1.1~1.3;在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

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3~1.5。

3.6.3 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前应绑好砂浆垫块;吊放时要对

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

防止上浮。

3.7 谢水清底;在钢筋笼内插入混凝土导管(管内有射水装置),

通过软管与高压泵连接,开动泵水即射出。射水后孔底的沉渣即悬浮

于泥浆之中。

3.8 浇筑混凝土:停止射水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随着混凝

土不断增高,孔内沉渣将浮在混凝土上面,并同泥浆一同排回贮浆槽

内。

3.8.1 水下浇筑混凝土应连接施工;导管底端应始终埋入混凝

土中0.8~1.3m;导管的第一节底管长度应≥4m。

3.8.2 混凝土的配制:

3.8.2.1 配合比应根据试验确定,在选择施工配合比时,混凝

土的试配强度应比设计强度提高10%~15%。

3.8.2.2 水灰比不宜大于0.6。

3.8.2.3 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规定的浇筑期间内,坍落度应为

16~22cm;在浇筑初期,为使导管下端形成混凝土堆,坍落度宜为

14~16cm。

3.8.2.4 水泥用量一般为350~400kg/m3。

3.8.2.5 砂率一般为45%~50%。

3.9 拔出导管: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及时拔出导管。但混

凝土的上顶标高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

3.10 插桩顶钢筋:桩顶上的插筋一定要保持垂直插入,有足够

锚固长度和保护层,防止插偏和插斜。

3.11 同一配合比的试块,每班不得少于1组。每根灌注桩不得

少于1组。

3.12 冬 雨期施工:

3.12.1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不宜在冬期进行。

3.12.2 雨天施工现场必须有排水措施,严防地面雨水流入桩孔

内。要防止桩机移动,以免造成桩孔歪斜等情况。

4.1 保证项目:

4.1.1 灌注桩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

规范的规定。

4.1.2 实际浇灌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的体积。

4.1.3 浇灌混凝土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

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4 成孔浓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以摩擦力为主的桩,沉渣

厚度严禁大于300mm,以端承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100mm。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6。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允许偏差 表2-6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钢筋笼主筋间距 ±10 尺量检查

2 钢筋笼箍筋间距 ±20 尺量检查

3 钢筋笼直径 ±10 尺量检查

4 钢筋笼长度 ±100 尺量检查

1~2根桩

垂直于桩基中心线 单排桩 d/6且不大于200 拉线和尺

量检查

5 桩的位置偏差 群桩基础的边桩

条形基础的桩

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6 垂 直 度 H/100 吊线和尺量检查

注:d为桩的直径,H为桩长。

5.1 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吊入桩孔内,应牢固确定其位置,防止上浮。

5.2 灌注桩施工完毕进行基础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并应检查每根桩的纵横水平偏差。

5.3 在钻孔机安装,钢筋笼运输及混凝土浇筑时,均应注意保护好现场的轴线桩,高程桩,并应经常予以校核。

5.4 桩头外留的主筋插铁要妥善保护,不得任意弯折或压断。

5.5 桩头的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5MPa时,不得碾压,以防桩头损坏。

6.1 泥浆护壁成孔时,发生斜孔、弯孔、缩孔和塌孔或沿套管周围冒浆以及地面沉陷等情况,应停止钻进。经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6.2 钻进速度,应根据土层情况、孔径、孔深、供水或供浆量的大小、钻机负荷以及成孔质量等具体情况确定。

6.3 水下混凝土面平均上升速度不应小于0.25m/h。浇筑前,导管中应设置球、塞等隔水;浇筑时,导管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宜小于1m。

6.4 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密度,并定期测定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泥浆粘度18~22s,含砂率不大于4%~8%。胶体率不小于

90%。

6.5 清孔过程中,必须及时补给足够的泥浆,并保持浆面稳定。

6.6 钢筋笼变形:钢筋笼在堆放、运输、起吊、入孔等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加固的技术措施。

6.7 混凝土浇到接近桩顶时,应随时测量顶部标高,以免过多截桩或补桩。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

7.2 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试验单抄件。

7.3 试桩的试压记录。

7.4 补桩的平面示意图。

7.5 灌注桩的施工记录。

7.6 混凝土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7.7 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相关文章

  • 桩基分类及施工方法
  • 按受力状态分:摩擦桩(不嵌岩).端承桩(可嵌岩.可不嵌岩) 按施工方式分:挖孔桩(可人工.可机械).钻孔桩(冲击钻.回旋钻) 1.人工挖孔桩 人工挖孔桩,工程名词,用人力挖土.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桩.人工挖孔桩一般直径较粗,最细的也在800 ...查看


  • 灌注桩最新施工工艺流程
  • 灌注桩施工 灌注桩施工 灌注桩,是直接在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成.灌注桩能适应各种地层,无需接桩,施工时无振动.无挤土.噪音小,宜在建筑物密集地区使用.但其操作要求严格,施工后需较长的养护期方可承受荷载,成孔时有大 ...查看


  • 挖孔桩施工工艺 1
  • 灌注桩施工方案: 方案一:挖孔灌注桩基础 1.一般要求 ⑴.当挖孔内的空气污染物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规定的各污染物的浓度限值三级标准,人工挖孔深度超过10m时,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3)挖孔的平面 ...查看


  •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
  • 一.打(沉)桩方法 1.施工准备 (1)整平场地,清除桩基范围内的高空.地面.地下障碍物:架空高压线距钻机龙门架不得小于10m:修设设备.材料进出行走道路,做好排水措施. (2)按图纸布置进行测量放线,定出桩基轴线,先定出中心,再引出两侧, ...查看


  • 钻孔灌注桩施工注意事项
  • 灌注桩的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员应当与工人分包搞好关系,但是又不能听从他们所说,应该有自己的决定,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该说的说,该整改的就整改,应当对公司和项目负责)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 ...查看


  • 泥浆护壁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 摘要:文中结合施工实践,详细总结了旋挖钻机在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关键词:旋挖钻机 泥浆护壁 灌注桩 成孔 0 引言 旋挖钻孔灌注桩技术被誉为"绿色施工工艺",这项施工技术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而 ...查看


  • 旋挖钻施工方案 1
  • 目 录 1 概述 .............................................. - 2 - 1.1 旋挖钻机概述 .................................. - 2 - 1.2 ZR ...查看


  • 旋挖钻机钻孔灌注桩施工工法
  • 旋挖钻机解析 旋挖钻机套管工艺所需设备 1.护筒驱动器 通过动力头与驱动盘.连接盘.套管驱动器及套管.筒靴连接,将扭矩及加压力传递给套管.筒靴,边旋转边下压钻入地层,套管钻入与钻机取土交替进行,降低了埋设套管阻力. 2.搓管机 当套管直径增 ...查看


  • 地铁围护桩施工方案(正文)ok
  • 围护桩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基坑采用φ800mm钻孔灌注桩支护,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设计A类(13.5m),根数116根:B类(15.5m),根数138根:C类(13.5-5m),根数32根:D类(12-5m),根数426根:E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