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粉尘真密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粉尘真密度的原理并掌握真空法测定粉尘真密度的方法。 2.了解引起真密度测量误差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实验原理】
粉尘的真密度是指将粉尘颗粒表面及其内部的空气排出后测得的粉尘自身的密度。真密度是粉尘的一个基本物理性质,是进行除尘理论汁算和除尘器选型的重要参数。
在自然状态下,粉尘颗粒之间存在着空隙,有的粉尘尘粒具有微孔,由于吸附作用,使得尘粒表面被一层空气所包围。在此状态下测量出的粉尘体积,空气体积占了相当的比例,因而并不是粉尘本身的真实体积,根据这个体积数值计算出来的密度也不是粉尘的真密度,而是堆积密度。为了排除空气,测量出粉尘的真实体积,可以采用比重瓶液相置换法。
比重瓶液相置换法是将一定质量的粉尘装入比重瓶中,并向瓶中加入液体浸润来粉尘,然后抽真空以排除尘粒表面及间隙中空气,使这些部分被液体所占据,从而求出粉尘的真实体积。根据质量和体积即可算出粉尘的真密度。粉尘真密度测定原理如图2-1所示。
图1 测定粉尘真密度原理示意图
若比重瓶质量为m0,容积为Vs,瓶内充满已知密度为s的液体,则总质量m1为:
m1m0sVs
当瓶内加入质量为mc、体积为Vc的粉尘试样后,瓶中减少了Vc体积的液体,故比重瓶的总质量m2为:
m2m0s(VsVc)mc
根据上述两式可得到粉尘试样真实体积Vc为:
Vc
所以粉尘试样的真密度c为:
m1m2mc
s
c
式中:mc-粉尘质量,g
mcmcsmsc Vcm1mcm2ms
Vc-粉尘真实体积,cm3 m1-比重瓶+液体的质量,g m2-比重瓶+液体+粉尘的质量,g ms-排出液体的质量,g s-液体的密度,g/cm3
【主要仪器及试剂】
1.比重瓶:25ml,3只 2.分析天平:0.1mg,1台 3.真空干燥器:300mm,1个 4.真空泵:真空度 > 0.9×105Pa,1台 5.烘箱:0~150℃,1台 6.滴管:1支 7.烧杯:250ml,1只
8.滑石粉试样,蒸馏水,滤纸若干。 实验用抽真空装置如图2-2所示。
图2 粉尘真密度测定装置示意图
【操作(实验)步骤】
1.将粉尘试样放入烘箱,在105℃下烘干至恒重,然后放于干燥器中冷却备用。
2.将比重瓶洗净、编号,然后烘干至恒重,记下其质量(m0)。
3.向比重瓶中加入约占比重瓶容积三分之一的粉尘试样(约20g左右).然后盖上瓶塞,放到天平上准确称重(m3)。m3减去m0即为粉尘试样的质量(mc)。
4.用滴管向比重瓶内加入蒸馏水至比重瓶容积的一半左右,使粉尘润湿。 5.比重瓶盖上瓶塞,连同蒸馏水一起放入真空干燥器中,盖好盖子。将真空泵抽气管同干燥器连接,然后启动真空泵。当真空干燥器上的真空表读数达到0.9×105Pa时,拧紧抽气管上的管卡,从真空泵抽气口上拔下抽气管,切断真空泵电源。
6.经过15~20分钟后,通过放气阀向真空干燥器缓慢进气。待真空表读数回复常压后,打开真空干燥器盖子,取出比重瓶和蒸馏水,将蒸馏水加入比重瓶至标记处,用滤纸仔细擦去瓶外表面的水珠(注意不可将塞孔内的水吸出),然后放到天平上称重(m2)。
7.倒空比重瓶,用自来水清洗后,再用蒸馏水冲洗1~2次。向瓶中加注蒸馏水至瓶颈部,然后用滤纸擦干比重瓶表面水珠(注意不可将塞孔内的水吸出),放到天平上称重(m1)。
【注意事项及质疑】
平行做3个样品,要求3个样品的绝对误差不超过±0.02g/cm3,否则应重新测定。取3个样品的平均值作为粉尘真密度测定的结果,要求精确到0.01g/cm3。
【实验数据】
表1 粉尘真密度测定数据记录表
【思考题】
1. 粉尘的真密度在除尘器设计和选择过程中有哪些作用?
2. 粉尘真密度测定的误差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结合你测定的结果,分析一下产生误差的原因。
实验2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离心沉降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的方法。
2.了解CG-1离心沉降式粒度分布测定仪的构造原理及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根据Stokes定律进行粒度分布测定的。通过光透法检测出液体的浊度变化,从而测出其粒度分布情况。为了缩短时间,同时采用自然沉降和离心沉降两种方法。其原理图如下:
T=T0 T=T1 T=T2 T=T3
1. 液相沉降法原理
液体中颗粒沉降符合 Stokes 定律,此定律可用下式表示:
沉降速度:v
Dp(sf)g
18
2
(1)
Dp——颗粒直(cm) ρs——颗粒密度(g/cm) ρf——液体密度(g/cm) g——重力加速度(cm/sec) μ——液体的粘度(poise:g/cm·sec)
通过此公式可以求出颗粒的沉降速度和直径的关系。但在实际应用时可变换(1)式的单位后使用。
233
v0.sf2
X (2) f
-2
V——沉 降 速 度(mm/min) μf——液 态 粘 度(c·p=10poise)
实验2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离心沉降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的方法。
2.了解CG-1离心沉降式粒度分布测定仪的构造原理及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根据Stokes定律进行粒度分布测定的。通过光透法检测出液体的浊度变化,从而测出其粒度分布情况。为了缩短时间,同时采用自然沉降和离心沉降两种方法。其原理图如下:
T=T0 T=T1 T=T2 T=T3
1. 液相沉降法原理
液体中颗粒沉降符合 Stokes 定律,此定律可用下式表示:
沉降速度:vDp(sf)g
182 (1)
Dp——颗粒直(cm)
ρs——颗粒密度(g/cm)
ρf——液体密度(g/cm)
g——重力加速度(cm/sec)
μ——液体的粘度(poise:g/cm·sec)
通过此公式可以求出颗粒的沉降速度和直径的关系。但在实际应用时可变换
(1)式的单位后使用。 233
v0.sf2X (2) f
-2 V——沉 降 速 度(mm/min) μf——液 态 粘 度(c·p=10poise)
X——粒 径(μm)
ρs——颗粒密度(g/cm)
ρf——液体密度(g/cm)
设沉降距离为 h(mm),沉降时间为 T(sec) 33
hvT0.sf2XT f
(3) Tfh
0.03267X2(sf) (4)
2. 光透法原理
光射到悬浮液时,光的透过量和浓度的关系符合Lambert--Beer定律,根据此定律
lgIlgI0KnxXdx 0 (5)
K——仪器常数
nx——在光路上的直径为 x 的颗粒个数
I0——空白时的光透量
I——光透量
根据(4)式把时间换算成颗粒直径,根据(5)式求出在那一时间(T)的光透率的对数,即能算出粒度分布。
3. 离心法原理
通过(1)、(2)式可求出粒度分布,但在(2)式中可知沉降速度和颗粒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颗粒直径越小,沉降速度就越慢,测定的时间就会大大地加长,所以光透法粒度分布测定仪,通过离心机,使颗粒强制沉降,以大幅度缩短测定时间。
离心时间为
T181r22ln (6) (sf)XWs
r——离心机轴心到测试点的距离
s——离心机轴心到沉降池液面的距离
W——离心机角速度
X——粒径
【主要仪器及试剂】
离心沉降式粒度分布测定仪,电脑,沉降槽,烧杯,温度计,玻璃棒,滴灌,超声波清洗器,六偏磷酸钠(10%),二氧化硅粉末
CG-1离心沉降式粒度分布测定仪:包括离心室和控制室两大部分。离心室中主要是离心机和光学系统等;控制室中则主要是电器控制和处理部分。
仪器外形图及主要部件名称如下:
【操作(实验)步骤】
1. 制备悬浮液
1) 取分析样品(SiO2粉末)1—2克,放置于50 ml烧杯中,加蒸馏水(或其它介质液)搅匀。
2) 加入分散剂0.2% ((NaPO3)6 2ml).
3) 置于超声波分散器上超声分散约5分钟(超声波分散器频率为20~40KHz)。
2. 测量条件的设定
1) 开仪器和电脑电源,开电源前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接地是否良好;
2) 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仪器应预热20~30分钟,再进行测试;
3) 输入测量条件:测样日期、样品号、样品密度、介质密度、介质黏度。
4) 根据待测样品的粗细,操作人员可以任选粒径级数。例如,最大粒径为45μm,可以选用45μm、30μm、20μm、10μm、4μm、2μm、1μm、0.5μm各粒径;也可选用45μm(4.5φ)、32μm(5φ)、16μm(6φ)、8μm(7φ)、4μm(8φ)、2μm(9φ)、1μm(10φ)各粒径。最多只能选15级。当某粒径需要离心时,必须在输入粒径数后按 离心标志 键,选择转速。
以上各步骤完成了初始化条件的预置工作。
3. 空白测定
1) 取两只清洁沉降池,各加蒸馏水(或其它介质液)至第一刻度线。注意,刻度线应在弯液面下缘。
2) 把盛有蒸馏水(或其它介质液)的沉降池分别置于离心盘上的两个沉降池座中,把离心盘上的刻度线对准定位指针,把制动旋钮向左转至沉降位置。
3) 按。再按初始浓度键,将该数值存入内存。
4. 初始浓度测定
1) 把旋钮向右旋至离心位置,取出测定用沉降池,倒出介质液。
2) 把已制备好的悬浮液搅匀后注入沉降池中,加入蒸馏水,调至合适浓度。(注意:为保证样品测试精度,在操作时,无论向沉降池中注入悬浮液或从沉降池中倒出悬浮液,都必须要在搅匀状态下进行。)
3) 把沉降池中的样品悬浮液调至合适浓度(注意:沉降池的第一刻度线应在弯液面下缘),上下摇均匀后放入沉降池座中,离心盘刻度线对准定位指针,把 制动 旋钮向左旋至沉降位置。按 初始浓度 键,读取数据,并计算初始浓度
值,若显示器显示“浓度偏高”或“浓度偏低”,都必须把盛有悬浮液的沉降池取出,用蒸馏水重新调至合适的浓度,再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显示器上出现“PASS”为止。
5. 自然沉降的测定
在初始浓度测定时,显示器上显示“PASS”,表示透光强度在仪器的规定范围内。取出沉降池,上下轻轻摇动数次,使悬浮液充分混匀后再放入沉降池座中。把 制动 旋钮向左转至自然沉降位置,按 运行键开始自然沉降测定。各粒径到达其沉降时间时,显示器就会显示该粒径的吸光度。
6. 离心沉降测定
当自然沉降结束后,蜂鸣器响,这时必须把 制动 旋钮向右旋至离心位置,离心机开始按预定的转速转动,并分别在显示器上显示出各级。
7. 点击“数据分析”,打印结果分析报告。
【注意事项及质疑】
1. 当SiO2浓度过高时,电脑会自动提示,则应将溶液稀释。
2. 测量时,配重槽位于上部,有白线标示。
综合性实验
实验3 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管道中气体流速及流量的测定方法;
2. 掌握旋风除尘器压力损失的测定方法;
3. 了解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因素。
【实验原理】
1. 气体流速的测定:本实验用毕托管和微压计测定管道中各测点的动压Pd,从而可求得气体的流速。由于气体流速在风管断面上的分布式不均匀的,可在同一断面上进行多点测量,求出该断面的平均流速v。毕托管所测得的断面Φ90mm
,故可以分为两环。微压计测出动压平均值,相应的空气流速为v
式中Pd——测得的平均动压值,ρ——空气密度kg/m3,
2. 风量的测定:根据断面的气流速度确定风量Q=Fv
3. 旋风除尘器压力损失的测定:
旋风除尘器阻力:ΔP=ΔPq- Pl-Z
式中:ΔPq——旋风除尘器进出口空气的全压差(Pa)
Pl——沿程阻力,即静压孔4和5的静压差×1.3(Pa)
Z——局部阻力,ZP 287T v2
2(0.52)
由于旋风除尘器进出口管段的管径相等,故动压相等,所以
ΔPq=ΔPj
式中:ΔPj——旋风除尘器进出口空气的静压差,即用U型压差计测得的静压孔3和4的静压差。于是:ΔP=ΔPj-ΔPi-Z。
【主要仪器及试剂】
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实验台,毕托管,微压计,U型压差计
【操作(实验)步骤】
1. 用毕托管和微压计测出动压值Pd,求出相应的空气流速;
2. 根据断面面积,求出风量;
3. 用U型压差计测出旋风除尘器出口管中测孔4,5之间的静压差Pe;
4. 用U型压差计测出旋风除尘器进出口管段的静压差ΔPj,测孔为3,4;
5. 求出局部阻力;
6. 根据ΔP=ΔPj-1.3×ΔPe-Z,求出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ΔP。
【注意事项及质疑】
在测空气速度之前需对流量计调零。
【实验数据】
【思考题】
1. 简述旋风除尘器内气流与颗粒的运动方式。
2. 何谓二次效应,如何有效控制二次效应?
实验4 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的测定方法。
2. 了解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
【实验原理】
在计算除尘效率时,主要是求得进入除尘器前后气体中颗粒物的浓度。 管道中气体含尘浓度的测定,采用滤膜采样法。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等速采样,即要求采样头入口处的采样速度应等于风管中的气流速度,但在实际中不易做到完全的等速采样,当采样速度与风管中的气流速度相差在10%内时,误差可忽略;二是多点采样,即在风管断面上多点采样,以求得平均含尘浓度。
除尘效率的计算可采用重量浓度法,即按下式算:
Y1Y2100% Y1
Y1——除尘器进口平均含尘浓度,mg/m3
Y2——除尘器出口平均含尘浓度,mg/m3
含尘浓度的测定采用滤膜采样法,测定时需采用同样的一起,同时在进出口采样。YG Qt
G——发尘量或收尘量,mg
Q——烟气流量m3/s
t——发尘时间,1分钟
【主要仪器及试剂】
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实验台,毕托管,微压计,电子天平,秒表,滤膜采样器,滤膜,粉尘。
【操作(实验)步骤】
1. 称取滤膜采样器的初始重量G1,G2;
2. 用滤膜采样器在进出口同时采样1分钟,并测出采样时通过的风量Q;
3. 称取滤膜采样器重量G1’,G2’;
4. 计算进出口平均含尘浓度:
Y1G1'G1G'G2;Y22 QtQt
5. 求出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Y1Y2100%Y1
6. 在管道中采样要等速采样多点采样。
【注意事项及质疑】
注意电子天平在使用前调零。
【实验数据】
入口:G1= G1’=
出口:G2= G2’=
(G1'G1)(G2'G2)100% G1'G1
【思考题】
1. 影响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2. 滤膜采样法为什么要等速采样?
实验1 粉尘真密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粉尘真密度的原理并掌握真空法测定粉尘真密度的方法。 2.了解引起真密度测量误差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实验原理】
粉尘的真密度是指将粉尘颗粒表面及其内部的空气排出后测得的粉尘自身的密度。真密度是粉尘的一个基本物理性质,是进行除尘理论汁算和除尘器选型的重要参数。
在自然状态下,粉尘颗粒之间存在着空隙,有的粉尘尘粒具有微孔,由于吸附作用,使得尘粒表面被一层空气所包围。在此状态下测量出的粉尘体积,空气体积占了相当的比例,因而并不是粉尘本身的真实体积,根据这个体积数值计算出来的密度也不是粉尘的真密度,而是堆积密度。为了排除空气,测量出粉尘的真实体积,可以采用比重瓶液相置换法。
比重瓶液相置换法是将一定质量的粉尘装入比重瓶中,并向瓶中加入液体浸润来粉尘,然后抽真空以排除尘粒表面及间隙中空气,使这些部分被液体所占据,从而求出粉尘的真实体积。根据质量和体积即可算出粉尘的真密度。粉尘真密度测定原理如图2-1所示。
图1 测定粉尘真密度原理示意图
若比重瓶质量为m0,容积为Vs,瓶内充满已知密度为s的液体,则总质量m1为:
m1m0sVs
当瓶内加入质量为mc、体积为Vc的粉尘试样后,瓶中减少了Vc体积的液体,故比重瓶的总质量m2为:
m2m0s(VsVc)mc
根据上述两式可得到粉尘试样真实体积Vc为:
Vc
所以粉尘试样的真密度c为:
m1m2mc
s
c
式中:mc-粉尘质量,g
mcmcsmsc Vcm1mcm2ms
Vc-粉尘真实体积,cm3 m1-比重瓶+液体的质量,g m2-比重瓶+液体+粉尘的质量,g ms-排出液体的质量,g s-液体的密度,g/cm3
【主要仪器及试剂】
1.比重瓶:25ml,3只 2.分析天平:0.1mg,1台 3.真空干燥器:300mm,1个 4.真空泵:真空度 > 0.9×105Pa,1台 5.烘箱:0~150℃,1台 6.滴管:1支 7.烧杯:250ml,1只
8.滑石粉试样,蒸馏水,滤纸若干。 实验用抽真空装置如图2-2所示。
图2 粉尘真密度测定装置示意图
【操作(实验)步骤】
1.将粉尘试样放入烘箱,在105℃下烘干至恒重,然后放于干燥器中冷却备用。
2.将比重瓶洗净、编号,然后烘干至恒重,记下其质量(m0)。
3.向比重瓶中加入约占比重瓶容积三分之一的粉尘试样(约20g左右).然后盖上瓶塞,放到天平上准确称重(m3)。m3减去m0即为粉尘试样的质量(mc)。
4.用滴管向比重瓶内加入蒸馏水至比重瓶容积的一半左右,使粉尘润湿。 5.比重瓶盖上瓶塞,连同蒸馏水一起放入真空干燥器中,盖好盖子。将真空泵抽气管同干燥器连接,然后启动真空泵。当真空干燥器上的真空表读数达到0.9×105Pa时,拧紧抽气管上的管卡,从真空泵抽气口上拔下抽气管,切断真空泵电源。
6.经过15~20分钟后,通过放气阀向真空干燥器缓慢进气。待真空表读数回复常压后,打开真空干燥器盖子,取出比重瓶和蒸馏水,将蒸馏水加入比重瓶至标记处,用滤纸仔细擦去瓶外表面的水珠(注意不可将塞孔内的水吸出),然后放到天平上称重(m2)。
7.倒空比重瓶,用自来水清洗后,再用蒸馏水冲洗1~2次。向瓶中加注蒸馏水至瓶颈部,然后用滤纸擦干比重瓶表面水珠(注意不可将塞孔内的水吸出),放到天平上称重(m1)。
【注意事项及质疑】
平行做3个样品,要求3个样品的绝对误差不超过±0.02g/cm3,否则应重新测定。取3个样品的平均值作为粉尘真密度测定的结果,要求精确到0.01g/cm3。
【实验数据】
表1 粉尘真密度测定数据记录表
【思考题】
1. 粉尘的真密度在除尘器设计和选择过程中有哪些作用?
2. 粉尘真密度测定的误差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结合你测定的结果,分析一下产生误差的原因。
实验2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离心沉降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的方法。
2.了解CG-1离心沉降式粒度分布测定仪的构造原理及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根据Stokes定律进行粒度分布测定的。通过光透法检测出液体的浊度变化,从而测出其粒度分布情况。为了缩短时间,同时采用自然沉降和离心沉降两种方法。其原理图如下:
T=T0 T=T1 T=T2 T=T3
1. 液相沉降法原理
液体中颗粒沉降符合 Stokes 定律,此定律可用下式表示:
沉降速度:v
Dp(sf)g
18
2
(1)
Dp——颗粒直(cm) ρs——颗粒密度(g/cm) ρf——液体密度(g/cm) g——重力加速度(cm/sec) μ——液体的粘度(poise:g/cm·sec)
通过此公式可以求出颗粒的沉降速度和直径的关系。但在实际应用时可变换(1)式的单位后使用。
233
v0.sf2
X (2) f
-2
V——沉 降 速 度(mm/min) μf——液 态 粘 度(c·p=10poise)
实验2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离心沉降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的方法。
2.了解CG-1离心沉降式粒度分布测定仪的构造原理及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根据Stokes定律进行粒度分布测定的。通过光透法检测出液体的浊度变化,从而测出其粒度分布情况。为了缩短时间,同时采用自然沉降和离心沉降两种方法。其原理图如下:
T=T0 T=T1 T=T2 T=T3
1. 液相沉降法原理
液体中颗粒沉降符合 Stokes 定律,此定律可用下式表示:
沉降速度:vDp(sf)g
182 (1)
Dp——颗粒直(cm)
ρs——颗粒密度(g/cm)
ρf——液体密度(g/cm)
g——重力加速度(cm/sec)
μ——液体的粘度(poise:g/cm·sec)
通过此公式可以求出颗粒的沉降速度和直径的关系。但在实际应用时可变换
(1)式的单位后使用。 233
v0.sf2X (2) f
-2 V——沉 降 速 度(mm/min) μf——液 态 粘 度(c·p=10poise)
X——粒 径(μm)
ρs——颗粒密度(g/cm)
ρf——液体密度(g/cm)
设沉降距离为 h(mm),沉降时间为 T(sec) 33
hvT0.sf2XT f
(3) Tfh
0.03267X2(sf) (4)
2. 光透法原理
光射到悬浮液时,光的透过量和浓度的关系符合Lambert--Beer定律,根据此定律
lgIlgI0KnxXdx 0 (5)
K——仪器常数
nx——在光路上的直径为 x 的颗粒个数
I0——空白时的光透量
I——光透量
根据(4)式把时间换算成颗粒直径,根据(5)式求出在那一时间(T)的光透率的对数,即能算出粒度分布。
3. 离心法原理
通过(1)、(2)式可求出粒度分布,但在(2)式中可知沉降速度和颗粒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颗粒直径越小,沉降速度就越慢,测定的时间就会大大地加长,所以光透法粒度分布测定仪,通过离心机,使颗粒强制沉降,以大幅度缩短测定时间。
离心时间为
T181r22ln (6) (sf)XWs
r——离心机轴心到测试点的距离
s——离心机轴心到沉降池液面的距离
W——离心机角速度
X——粒径
【主要仪器及试剂】
离心沉降式粒度分布测定仪,电脑,沉降槽,烧杯,温度计,玻璃棒,滴灌,超声波清洗器,六偏磷酸钠(10%),二氧化硅粉末
CG-1离心沉降式粒度分布测定仪:包括离心室和控制室两大部分。离心室中主要是离心机和光学系统等;控制室中则主要是电器控制和处理部分。
仪器外形图及主要部件名称如下:
【操作(实验)步骤】
1. 制备悬浮液
1) 取分析样品(SiO2粉末)1—2克,放置于50 ml烧杯中,加蒸馏水(或其它介质液)搅匀。
2) 加入分散剂0.2% ((NaPO3)6 2ml).
3) 置于超声波分散器上超声分散约5分钟(超声波分散器频率为20~40KHz)。
2. 测量条件的设定
1) 开仪器和电脑电源,开电源前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接地是否良好;
2) 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仪器应预热20~30分钟,再进行测试;
3) 输入测量条件:测样日期、样品号、样品密度、介质密度、介质黏度。
4) 根据待测样品的粗细,操作人员可以任选粒径级数。例如,最大粒径为45μm,可以选用45μm、30μm、20μm、10μm、4μm、2μm、1μm、0.5μm各粒径;也可选用45μm(4.5φ)、32μm(5φ)、16μm(6φ)、8μm(7φ)、4μm(8φ)、2μm(9φ)、1μm(10φ)各粒径。最多只能选15级。当某粒径需要离心时,必须在输入粒径数后按 离心标志 键,选择转速。
以上各步骤完成了初始化条件的预置工作。
3. 空白测定
1) 取两只清洁沉降池,各加蒸馏水(或其它介质液)至第一刻度线。注意,刻度线应在弯液面下缘。
2) 把盛有蒸馏水(或其它介质液)的沉降池分别置于离心盘上的两个沉降池座中,把离心盘上的刻度线对准定位指针,把制动旋钮向左转至沉降位置。
3) 按。再按初始浓度键,将该数值存入内存。
4. 初始浓度测定
1) 把旋钮向右旋至离心位置,取出测定用沉降池,倒出介质液。
2) 把已制备好的悬浮液搅匀后注入沉降池中,加入蒸馏水,调至合适浓度。(注意:为保证样品测试精度,在操作时,无论向沉降池中注入悬浮液或从沉降池中倒出悬浮液,都必须要在搅匀状态下进行。)
3) 把沉降池中的样品悬浮液调至合适浓度(注意:沉降池的第一刻度线应在弯液面下缘),上下摇均匀后放入沉降池座中,离心盘刻度线对准定位指针,把 制动 旋钮向左旋至沉降位置。按 初始浓度 键,读取数据,并计算初始浓度
值,若显示器显示“浓度偏高”或“浓度偏低”,都必须把盛有悬浮液的沉降池取出,用蒸馏水重新调至合适的浓度,再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显示器上出现“PASS”为止。
5. 自然沉降的测定
在初始浓度测定时,显示器上显示“PASS”,表示透光强度在仪器的规定范围内。取出沉降池,上下轻轻摇动数次,使悬浮液充分混匀后再放入沉降池座中。把 制动 旋钮向左转至自然沉降位置,按 运行键开始自然沉降测定。各粒径到达其沉降时间时,显示器就会显示该粒径的吸光度。
6. 离心沉降测定
当自然沉降结束后,蜂鸣器响,这时必须把 制动 旋钮向右旋至离心位置,离心机开始按预定的转速转动,并分别在显示器上显示出各级。
7. 点击“数据分析”,打印结果分析报告。
【注意事项及质疑】
1. 当SiO2浓度过高时,电脑会自动提示,则应将溶液稀释。
2. 测量时,配重槽位于上部,有白线标示。
综合性实验
实验3 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管道中气体流速及流量的测定方法;
2. 掌握旋风除尘器压力损失的测定方法;
3. 了解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因素。
【实验原理】
1. 气体流速的测定:本实验用毕托管和微压计测定管道中各测点的动压Pd,从而可求得气体的流速。由于气体流速在风管断面上的分布式不均匀的,可在同一断面上进行多点测量,求出该断面的平均流速v。毕托管所测得的断面Φ90mm
,故可以分为两环。微压计测出动压平均值,相应的空气流速为v
式中Pd——测得的平均动压值,ρ——空气密度kg/m3,
2. 风量的测定:根据断面的气流速度确定风量Q=Fv
3. 旋风除尘器压力损失的测定:
旋风除尘器阻力:ΔP=ΔPq- Pl-Z
式中:ΔPq——旋风除尘器进出口空气的全压差(Pa)
Pl——沿程阻力,即静压孔4和5的静压差×1.3(Pa)
Z——局部阻力,ZP 287T v2
2(0.52)
由于旋风除尘器进出口管段的管径相等,故动压相等,所以
ΔPq=ΔPj
式中:ΔPj——旋风除尘器进出口空气的静压差,即用U型压差计测得的静压孔3和4的静压差。于是:ΔP=ΔPj-ΔPi-Z。
【主要仪器及试剂】
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实验台,毕托管,微压计,U型压差计
【操作(实验)步骤】
1. 用毕托管和微压计测出动压值Pd,求出相应的空气流速;
2. 根据断面面积,求出风量;
3. 用U型压差计测出旋风除尘器出口管中测孔4,5之间的静压差Pe;
4. 用U型压差计测出旋风除尘器进出口管段的静压差ΔPj,测孔为3,4;
5. 求出局部阻力;
6. 根据ΔP=ΔPj-1.3×ΔPe-Z,求出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ΔP。
【注意事项及质疑】
在测空气速度之前需对流量计调零。
【实验数据】
【思考题】
1. 简述旋风除尘器内气流与颗粒的运动方式。
2. 何谓二次效应,如何有效控制二次效应?
实验4 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的测定方法。
2. 了解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
【实验原理】
在计算除尘效率时,主要是求得进入除尘器前后气体中颗粒物的浓度。 管道中气体含尘浓度的测定,采用滤膜采样法。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等速采样,即要求采样头入口处的采样速度应等于风管中的气流速度,但在实际中不易做到完全的等速采样,当采样速度与风管中的气流速度相差在10%内时,误差可忽略;二是多点采样,即在风管断面上多点采样,以求得平均含尘浓度。
除尘效率的计算可采用重量浓度法,即按下式算:
Y1Y2100% Y1
Y1——除尘器进口平均含尘浓度,mg/m3
Y2——除尘器出口平均含尘浓度,mg/m3
含尘浓度的测定采用滤膜采样法,测定时需采用同样的一起,同时在进出口采样。YG Qt
G——发尘量或收尘量,mg
Q——烟气流量m3/s
t——发尘时间,1分钟
【主要仪器及试剂】
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实验台,毕托管,微压计,电子天平,秒表,滤膜采样器,滤膜,粉尘。
【操作(实验)步骤】
1. 称取滤膜采样器的初始重量G1,G2;
2. 用滤膜采样器在进出口同时采样1分钟,并测出采样时通过的风量Q;
3. 称取滤膜采样器重量G1’,G2’;
4. 计算进出口平均含尘浓度:
Y1G1'G1G'G2;Y22 QtQt
5. 求出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Y1Y2100%Y1
6. 在管道中采样要等速采样多点采样。
【注意事项及质疑】
注意电子天平在使用前调零。
【实验数据】
入口:G1= G1’=
出口:G2= G2’=
(G1'G1)(G2'G2)100% G1'G1
【思考题】
1. 影响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2. 滤膜采样法为什么要等速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