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鹭鸶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一 只 鹭 鸶

陈所巨

童年的一个雪天,我们被饥饿困扰,家里委实找不到一点可以吃的东西。我和母亲以及还在襁褓之中的弟弟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待父亲回来,他是到湖滩上挖野荸荠去了。虽然我们明白,这么大的雪,天又特别冷,湖滩肯定是冻住的,但我们依然充满希望地等待着。那种时候,能够充饥的东西,惟有等待和希望。

中午以后,父亲的身影才在我们久久等待的视野中出现。当他裹着一阵冷风走进门来的时候,我看见他袖着双手,怀里竟抱着一只鸟。父亲说,那是只冻得快要死了的鹭鸶,在雪地里,一伸手就逮住了。

父亲把鹭鸶放到地上,它浑身颤抖,连站都站不稳。我蹲下来抚摸它的羽毛,它并不害怕,它是连害怕的力气也没有了。它的眼睛水滋滋的,似是泪,浮着那种招人怜悯的微光。在这种冰雪封冻的天气,这只鹭鸶真的太可怜了。

我感到了一阵袭来的饥饿,就抬起头来问父亲:“挖到野荸荠了吗?我饿。”

父亲眼里掠过一丝无奈:“地冻得太硬,刨不动。”说着将目光移向母亲:“把这只鹭鸶杀了吃了吧,孩子太饿。”

母亲显得十分犹豫,她信佛,从不杀生。衣服上落只虫子,也轻轻掸掉,不肯碾死,何况要杀这样一只可怜的鹭鸶呢?

“不,不能杀它,它太可怜了。”我大声说。

父亲说:“我们没有吃的,你不是很饿吗?”

“我不饿,一点也不饿,你别杀它。”我赶忙说。

“它快饿死了,我们没东西喂它,它反正要饿死的。”父亲坚持着。

“不,我喂它,它不会死。”我护住鹭鸶,扮开它的长喙,撮了些唾液吐进去,鹭鸶缩动长脖子,贪婪地吞咽着。

见我如此,母亲就说:“别喂了,口水喂不活它,我们不杀它吧。”

我把鹭鸶放到一只旧竹筐里,筐里垫了些干草。我想着等到天晴,鹭鸶能够觅食的时候,就把它带到湖滩去放了。

那是最难熬的一夜,两天没吃进一点食物的胃先是疼痛,接着似火烧火燎,以后就麻木了,身上一阵一阵地渗冷汗。我朦胧中觉得夜里母亲不止一次到我床边,伸手摸摸我的额头,然后,就小声地叹息。

天刚亮。母亲摇醒我,说:“快起来,鹭鸶死了,是饿死的。”

我来不及穿衣就跑到竹筐边,鹭鸶真的死了,倒在干草上面,脖子垂向一边。

母亲烧了些开水,将鹭鸶冲烫了几下,拔去羽毛,然后剖开肚子,将内脏扒出来洗净。那只可怜的鹭鸶的胃囊里,除了几粒玛瑙色的砂粒外,什么也没有。它大概也已经饿了好多天。

鹭鸶自己死了,我们吃它便心安理得。鹭鸶太瘦,肉很少,母亲就烧了半锅汤,每人一小碗。

那是我们家的一顿美餐。

许多年以后,我仍忘不了那只鹭鸶,是它救了我们,让我们一家渡过了难关。鹭鸶被我们吃了的第二天雪就停了,天气转暖,第三天,父亲就从湖滩上挖回了一些野荸荠。

后来,我们长大了,母亲年老了。那年她身染重病,临终之前喊我的床边,说:“记得那年大雪天的那只鹭鸶吗?是我扭断了它的脖子,我是罪过太深啊……”我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我的连走路都不肯踩死虫蚁的善良的母亲,不忍心让我们挨饿,竟亲手杀死了一只鹭鸶!几十年来,她的心因此默默地受着多少折磨啊!

(注)陈所巨(1948――2005),安徽桐城人。当代诗人,散文家。

15.本文情节可谓尺幅微澜,扣人心弦。请概括一下,文中出现了几次情节上的波折?(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品味下边各句中的加线的词,指出他们的表达效果。(6分)

(1)当他裹着一阵冷风走进门来的时候,我看见他袖着双手,怀里竟抱着一只鸟。

(2)它的眼睛水滋滋的,似是泪,浮着那种招人怜悯的微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果将画线的句中的“朦胧”和“不止一次”去掉,对文章的表达有无影响?为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5.父亲雪天觅食空手而归,却意外逮住了一只鹭鸶;(1分)父亲要杀死它,“我”竭立保护;(1分)当全家人备受饥饿时,鹭鸶真的死了,家人得以渡过难关;(2分)母亲病重时吐露真相:原来鹭鸶是信佛的母亲亲手杀死的。(2分)

16.(1)“”有“卷”的意思,使无形的冷风具有立体感,突出了父亲觅食的艰辛。

(3分)

(2)首先,它与“水滋滋”、“泪”相呼应;(1分)其次表现出鹭鸶生命的微弱,

(1分)倾注着作者的怜悯之情。(1分)

17.有影响(1分)。“朦胧”与“我”备受饥饿的煎熬相照应(2分)“不止一次既

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关心,更写出了母亲在信仰与母爱的矛盾抉择中心灵上所受的折磨。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一 只 鹭 鸶

陈所巨

童年的一个雪天,我们被饥饿困扰,家里委实找不到一点可以吃的东西。我和母亲以及还在襁褓之中的弟弟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待父亲回来,他是到湖滩上挖野荸荠去了。虽然我们明白,这么大的雪,天又特别冷,湖滩肯定是冻住的,但我们依然充满希望地等待着。那种时候,能够充饥的东西,惟有等待和希望。

中午以后,父亲的身影才在我们久久等待的视野中出现。当他裹着一阵冷风走进门来的时候,我看见他袖着双手,怀里竟抱着一只鸟。父亲说,那是只冻得快要死了的鹭鸶,在雪地里,一伸手就逮住了。

父亲把鹭鸶放到地上,它浑身颤抖,连站都站不稳。我蹲下来抚摸它的羽毛,它并不害怕,它是连害怕的力气也没有了。它的眼睛水滋滋的,似是泪,浮着那种招人怜悯的微光。在这种冰雪封冻的天气,这只鹭鸶真的太可怜了。

我感到了一阵袭来的饥饿,就抬起头来问父亲:“挖到野荸荠了吗?我饿。”

父亲眼里掠过一丝无奈:“地冻得太硬,刨不动。”说着将目光移向母亲:“把这只鹭鸶杀了吃了吧,孩子太饿。”

母亲显得十分犹豫,她信佛,从不杀生。衣服上落只虫子,也轻轻掸掉,不肯碾死,何况要杀这样一只可怜的鹭鸶呢?

“不,不能杀它,它太可怜了。”我大声说。

父亲说:“我们没有吃的,你不是很饿吗?”

“我不饿,一点也不饿,你别杀它。”我赶忙说。

“它快饿死了,我们没东西喂它,它反正要饿死的。”父亲坚持着。

“不,我喂它,它不会死。”我护住鹭鸶,扮开它的长喙,撮了些唾液吐进去,鹭鸶缩动长脖子,贪婪地吞咽着。

见我如此,母亲就说:“别喂了,口水喂不活它,我们不杀它吧。”

我把鹭鸶放到一只旧竹筐里,筐里垫了些干草。我想着等到天晴,鹭鸶能够觅食的时候,就把它带到湖滩去放了。

那是最难熬的一夜,两天没吃进一点食物的胃先是疼痛,接着似火烧火燎,以后就麻木了,身上一阵一阵地渗冷汗。我朦胧中觉得夜里母亲不止一次到我床边,伸手摸摸我的额头,然后,就小声地叹息。

天刚亮。母亲摇醒我,说:“快起来,鹭鸶死了,是饿死的。”

我来不及穿衣就跑到竹筐边,鹭鸶真的死了,倒在干草上面,脖子垂向一边。

母亲烧了些开水,将鹭鸶冲烫了几下,拔去羽毛,然后剖开肚子,将内脏扒出来洗净。那只可怜的鹭鸶的胃囊里,除了几粒玛瑙色的砂粒外,什么也没有。它大概也已经饿了好多天。

鹭鸶自己死了,我们吃它便心安理得。鹭鸶太瘦,肉很少,母亲就烧了半锅汤,每人一小碗。

那是我们家的一顿美餐。

许多年以后,我仍忘不了那只鹭鸶,是它救了我们,让我们一家渡过了难关。鹭鸶被我们吃了的第二天雪就停了,天气转暖,第三天,父亲就从湖滩上挖回了一些野荸荠。

后来,我们长大了,母亲年老了。那年她身染重病,临终之前喊我的床边,说:“记得那年大雪天的那只鹭鸶吗?是我扭断了它的脖子,我是罪过太深啊……”我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我的连走路都不肯踩死虫蚁的善良的母亲,不忍心让我们挨饿,竟亲手杀死了一只鹭鸶!几十年来,她的心因此默默地受着多少折磨啊!

(注)陈所巨(1948――2005),安徽桐城人。当代诗人,散文家。

15.本文情节可谓尺幅微澜,扣人心弦。请概括一下,文中出现了几次情节上的波折?(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品味下边各句中的加线的词,指出他们的表达效果。(6分)

(1)当他裹着一阵冷风走进门来的时候,我看见他袖着双手,怀里竟抱着一只鸟。

(2)它的眼睛水滋滋的,似是泪,浮着那种招人怜悯的微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果将画线的句中的“朦胧”和“不止一次”去掉,对文章的表达有无影响?为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5.父亲雪天觅食空手而归,却意外逮住了一只鹭鸶;(1分)父亲要杀死它,“我”竭立保护;(1分)当全家人备受饥饿时,鹭鸶真的死了,家人得以渡过难关;(2分)母亲病重时吐露真相:原来鹭鸶是信佛的母亲亲手杀死的。(2分)

16.(1)“”有“卷”的意思,使无形的冷风具有立体感,突出了父亲觅食的艰辛。

(3分)

(2)首先,它与“水滋滋”、“泪”相呼应;(1分)其次表现出鹭鸶生命的微弱,

(1分)倾注着作者的怜悯之情。(1分)

17.有影响(1分)。“朦胧”与“我”备受饥饿的煎熬相照应(2分)“不止一次既

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关心,更写出了母亲在信仰与母爱的矛盾抉择中心灵上所受的折磨。

(2分)


相关文章

  • 高考篇:2011年(上海卷)语文试卷及答案
  • 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语文试卷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家园城市 ①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 ...查看


  • 谈积极阅读答案
  • 文学类阅读答案 一.(湖南卷) 15. 答:①描写出云雀飞向青天的高远与快乐:②引出"我"对"飞"的渴望. 16. 答:①庄子笔下"大鹏"的飞令"我"神往,但& ...查看


  • 上海市徐汇区2015届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徐汇区2015届九年级4月学习能力诊断(二模) 语文试卷(2015.04) (完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2015.4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造化钟神秀,.(<望岳>) 2.两鬓苍苍十指黑.(& ...查看


  • 2013年无锡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一)
  • 2013年无锡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模拟考试(一)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3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11北塘模拟·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 矜(j īn )持 不屑一顾 B.自诩( ...查看


  •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十二第二讲考点二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Word版含解析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鹤 陆蠡 一个初冬的薄暮,弟弟气喘吁吁地从外边跑进来,告诉我邻哥儿捉得一只鸟,长脚尖喙,头有缨冠,羽毛洁白."大概是白鹤吧."他说.他的推测是根据书本上和商标上的图画,还掺加一些想象的成分 ...查看


  • 2014高考语文试卷--广东卷(word版)
  •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 ...查看


  • 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 考点: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上海市田园高中 朱虹 考点分析: 1.一定是结合语境的领会理解词.句.段的内容 2.要考虑把握词句段在结构成篇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要关注到词.句.段形式上的特点,结合分值和考题回答 考查词句含义的 ...查看


  • 2014语文高考卷
  •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 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诽谤/磅礴 洗涤/嫡亲 累积/劳累 B.瑕疵/遐想 遏止/摇曳 是否/臧否 C.驰骋/ ...查看


  • [秋江写望林逋]阅读答案
  • <秋江写望>阅读答案 [宋]林逋 苍茫沙咀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 一篷烟火饭渔船. [注]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终身不仕不 娶,长期隐居西湖的孤山,种梅养鹤,有"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