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第5期2007年10月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
Vol.23No.5Oct.2007
试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措施
包秀艳
(赤峰学院
摘
环境与资源管理系,内蒙古赤峰024000)
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
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所以,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物种,保持生物多样性,使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中图分类号:X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07)05-0033-02
个物种或品种在遗传组织上都可能是唯一的,即使是一草一木也应该珍惜.谁能在若干年前就想到中药天花粉的蛋白质不仅能治愈绒毛膜皮癌,而且还是治疗艾滋病的良药?人类未来还会面临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挑战,那些现在看来毫无用处,微不足道的生物,也许将来某一天却能帮助人类免于饥荒,祛除疾病而继续生存下去.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环境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环境保护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增加、技术进步,不少物种正在遭到过度开发和利用,许多地方不但生物资源已陷入枯竭境地,而且它们所栖息的生境也不断恶化.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即是保护物种,也是保护人类本身的生存.
1.2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
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几千年以前,那里还是一片十分富饶的土地,树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种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及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这里已变成生物多样性十分贫乏的地区,到处是黄土荒坡,遇到刮风的天气便是飞沙走石,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由于人工植树,大搞“三北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沙漠化进程得到了抑制,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受自然植被覆盖和凋落层保护的优质土壤可保持肥力、防止危险滑坡、保护海岸和河岸以及防止淤积作用.有树木的农田很大程度上使土壤的冲刷危害大幅减少,有利于保持土壤的完整性和最小的侵蚀量.
11.1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
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在偏僻地区生活的居民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狩猎野生动物.在非洲,野生动物的肉制品在人们食物中占据了所需蛋白质的很高比例.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更是不可估量.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的医疗保健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生物.大约80%的世界人口仍主要依赖从植物中获得的各种药材.中国有记载的药用植物就有5000多种,其中1700种为常用药物.相当多的陆生动物也是医药来源,如蜂毒可以治疗关节炎,某些蛇毒能控制高血压,斑蝥素可以治疗某些癌症.目前,已知的具有抗癌潜力的海洋生物就有500余种,但被人们研究应用的仅是其中极少一部分.
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如木—石油、煤、天然气等也是由材、纤维、橡胶等.甚至能源——古代森林所储藏的几百万年前的日光能所提供.木材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出口产品,资源,以提供原料和新型能源.
生物遗传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基因资源.每一
全世界每年的木材产值在
1.3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
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现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为21%,供给我们自由呼吸,这主要应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地球早期,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低很多.据科学家估计,假如断绝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那么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由于氧化反应在数千年内消耗殆尽.
1.4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
存.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永远不可能再生.今天仍生存在我们地球上的物种,尤其是那些处于灭绝边缘的濒危物种,一旦消失了,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多样性的生物除对人类提供直接价值外,还有很多间涵养水源,微生物可以净化污接作用,如森林可调节气候、
・750亿美元以上.现代工业生产还需要开发更多新的生物
水、处理垃圾,各种生物为人们提供优美适宜的生活环境.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人类生活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整个地球生命的基础.
2.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两种基本途径
就地保护是在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保
护.是指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或保护点的方式,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生态环境保护起来,借用这种办法维持生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物的繁衍与进化.在大多数情况下,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根本的途径.只有在野外,物种才能在自然群落中继续适应市、自治区都建有变化的环境进化过程.目前,我国各省、
草地、湿地、海洋、生物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包括森林、
等多种类型.通过就地保护措施,的确保护了一大批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系统和若干珍稀濒危野生物种.
迁地保护是通过人为努力,将野生生物种的部分种群从原产地迁移到适当的地方加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断扩大.主要方式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及各种引种繁殖设施.随着自然界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迁地保护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对于一些濒危物种来说,如果其野生种群数量太少,或适合其生存的自然栖息地已被破坏殆尽,则迁地保护将成为保存这些物种的唯一手段.
例如麋鹿、加
州秃鹫等的保护即是成功的例子.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迁地保护的作用,并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践中积极有效地使用这一手段.
迁地保和就地保护策略是相互补充的途径.来自迁地保护种群的个体能被周期性的释放回野外,可加强就地保护工作;对圈养种群的研究能够增加对物种的基础生物学的了解,能为就地保护的种群提供新的保护策略.———————————————————参考文献:
〔1〕刘南威,等.综合自然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展望.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1997.
〔3〕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生态问题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
版社,2000.
〔4〕温刚,等.全球环境变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2.1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
1948年,由联合国和法国政府创建了世界自然保护联
盟(IUCN),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建立.1971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著名的“人与生物圈计划”.1980年由IUCN等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编制完成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正式颁布,该大纲提出了要把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观点,对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
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自然保护仅仅着眼于对物种本身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往往也是难于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要拯救珍稀濒危物种,不仅要对所涉及的物种的野生种群进行重点保护,而且还要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
在人类出现以前,物种的灭绝与物种形成一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两者之间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有人估计,物种自然灭绝的速度大约为每100年仅有90个物种灭绝.人类出现以后,尤其是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了.目前,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在丧失.以鸟类为例,在世界上9000多种鸟类中,1978年以前仅有290种鸟类不同程度地受到灭绝的威胁,而现在这个数字则上升到1000多种,大约占鸟类总数的11%.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估计,在未来的20—30年之中,地球总生物多样性的25%将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在1990—2020年之间,因砍伐森林而损失的物种,可能要占世界物种总数的5—25%,即每年将损失
15000—50000个物种,或每天损失40—140个物种.大量
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以拯救这些逐渐走向灭亡的物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责任编辑白海龙)
・
第23卷第5期2007年10月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
Vol.23No.5Oct.2007
试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措施
包秀艳
(赤峰学院
摘
环境与资源管理系,内蒙古赤峰024000)
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
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所以,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物种,保持生物多样性,使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中图分类号:X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07)05-0033-02
个物种或品种在遗传组织上都可能是唯一的,即使是一草一木也应该珍惜.谁能在若干年前就想到中药天花粉的蛋白质不仅能治愈绒毛膜皮癌,而且还是治疗艾滋病的良药?人类未来还会面临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挑战,那些现在看来毫无用处,微不足道的生物,也许将来某一天却能帮助人类免于饥荒,祛除疾病而继续生存下去.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环境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环境保护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增加、技术进步,不少物种正在遭到过度开发和利用,许多地方不但生物资源已陷入枯竭境地,而且它们所栖息的生境也不断恶化.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即是保护物种,也是保护人类本身的生存.
1.2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
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几千年以前,那里还是一片十分富饶的土地,树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种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及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这里已变成生物多样性十分贫乏的地区,到处是黄土荒坡,遇到刮风的天气便是飞沙走石,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由于人工植树,大搞“三北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沙漠化进程得到了抑制,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受自然植被覆盖和凋落层保护的优质土壤可保持肥力、防止危险滑坡、保护海岸和河岸以及防止淤积作用.有树木的农田很大程度上使土壤的冲刷危害大幅减少,有利于保持土壤的完整性和最小的侵蚀量.
11.1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
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在偏僻地区生活的居民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狩猎野生动物.在非洲,野生动物的肉制品在人们食物中占据了所需蛋白质的很高比例.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更是不可估量.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的医疗保健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生物.大约80%的世界人口仍主要依赖从植物中获得的各种药材.中国有记载的药用植物就有5000多种,其中1700种为常用药物.相当多的陆生动物也是医药来源,如蜂毒可以治疗关节炎,某些蛇毒能控制高血压,斑蝥素可以治疗某些癌症.目前,已知的具有抗癌潜力的海洋生物就有500余种,但被人们研究应用的仅是其中极少一部分.
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如木—石油、煤、天然气等也是由材、纤维、橡胶等.甚至能源——古代森林所储藏的几百万年前的日光能所提供.木材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出口产品,资源,以提供原料和新型能源.
生物遗传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基因资源.每一
全世界每年的木材产值在
1.3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
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现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为21%,供给我们自由呼吸,这主要应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地球早期,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低很多.据科学家估计,假如断绝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那么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由于氧化反应在数千年内消耗殆尽.
1.4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
存.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永远不可能再生.今天仍生存在我们地球上的物种,尤其是那些处于灭绝边缘的濒危物种,一旦消失了,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多样性的生物除对人类提供直接价值外,还有很多间涵养水源,微生物可以净化污接作用,如森林可调节气候、
・750亿美元以上.现代工业生产还需要开发更多新的生物
水、处理垃圾,各种生物为人们提供优美适宜的生活环境.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人类生活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整个地球生命的基础.
2.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两种基本途径
就地保护是在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保
护.是指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或保护点的方式,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生态环境保护起来,借用这种办法维持生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物的繁衍与进化.在大多数情况下,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根本的途径.只有在野外,物种才能在自然群落中继续适应市、自治区都建有变化的环境进化过程.目前,我国各省、
草地、湿地、海洋、生物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包括森林、
等多种类型.通过就地保护措施,的确保护了一大批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系统和若干珍稀濒危野生物种.
迁地保护是通过人为努力,将野生生物种的部分种群从原产地迁移到适当的地方加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断扩大.主要方式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及各种引种繁殖设施.随着自然界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迁地保护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对于一些濒危物种来说,如果其野生种群数量太少,或适合其生存的自然栖息地已被破坏殆尽,则迁地保护将成为保存这些物种的唯一手段.
例如麋鹿、加
州秃鹫等的保护即是成功的例子.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迁地保护的作用,并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践中积极有效地使用这一手段.
迁地保和就地保护策略是相互补充的途径.来自迁地保护种群的个体能被周期性的释放回野外,可加强就地保护工作;对圈养种群的研究能够增加对物种的基础生物学的了解,能为就地保护的种群提供新的保护策略.———————————————————参考文献:
〔1〕刘南威,等.综合自然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展望.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1997.
〔3〕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生态问题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
版社,2000.
〔4〕温刚,等.全球环境变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2.1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
1948年,由联合国和法国政府创建了世界自然保护联
盟(IUCN),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建立.1971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著名的“人与生物圈计划”.1980年由IUCN等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编制完成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正式颁布,该大纲提出了要把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观点,对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
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自然保护仅仅着眼于对物种本身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往往也是难于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要拯救珍稀濒危物种,不仅要对所涉及的物种的野生种群进行重点保护,而且还要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
在人类出现以前,物种的灭绝与物种形成一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两者之间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有人估计,物种自然灭绝的速度大约为每100年仅有90个物种灭绝.人类出现以后,尤其是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了.目前,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在丧失.以鸟类为例,在世界上9000多种鸟类中,1978年以前仅有290种鸟类不同程度地受到灭绝的威胁,而现在这个数字则上升到1000多种,大约占鸟类总数的11%.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估计,在未来的20—30年之中,地球总生物多样性的25%将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在1990—2020年之间,因砍伐森林而损失的物种,可能要占世界物种总数的5—25%,即每年将损失
15000—50000个物种,或每天损失40—140个物种.大量
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以拯救这些逐渐走向灭亡的物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责任编辑白海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