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课 时 1 第 1 课时 课型:
4.爷爷的芦笛
总课时 新授课〈集体精备〉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主备人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2 陈才
二备教师: 时 间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1.知识与技能: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 6 个生字。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3.情感与态度: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生字、生词的掌握。 教学难点 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 教学方法 启发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 在文中标出下列 值得积累的词语,连同 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和生 字词达到会认,能正确 1、 学生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自由朗读课
文,熟悉课文,完 一、布置 听写。 成预习任务。 预 习 任 翱翔、宛转悠扬、 务,自学 课文。 柔和温润、温馨、柔嫩、 摇撼、颠簸、蒙眬、情 不自禁 2.多音字组词: 没 mò( méi( ) ) 2 、能正确认读词 语:翱翔、宛转悠 扬、柔和温润、温 馨、柔嫩、摇撼、 颠簸、蒙眬、情不 自禁
3.结合上下文 (或查 词典)解释词语: 翱翔: 温馨: 摇撼: 蒙眬: 情不自禁:
没 mò(埋没 ) méi( 没有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4. 概括课文主要内 容。 5.课文讲述了一个 怎样的故事,作者讲这
学生活动 3、 以小组的形 式,学生交流生字 和新词。 4、 小组合作检 查预习任务完成情
二次备课
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况。 二、成果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展示 5、默读课文, 6.默读课文, 想想这 悠扬的笛声在文中一共
三、 精讲点 拨
找出悠扬的笛声在 文中一共出现了几 次并在文中画出有 关的句子。 回答问题。 6、小组成员讨
出现了几次?边在文中 画出有关的句子。 7.交流并归纳笛声的 特点:悠扬、清脆、神 奇
8.以芦笛为线索给课 论交流分析课文段 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落层次。
4.爷爷的芦笛 翱翔: 板书设计 温馨: 摇撼: 蒙眬: 情不自禁: 没 mò(埋没 ) méi( 没有 )
教学反思
课 题
课 时 2 第 2 课时 课型:
4.爷爷的芦笛
总课时 新授课〈集体精备〉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主备人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2 陈才
二备教师: 时 间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1.知识与技能:以读为主,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 “海边的孩子, 不沾点儿海水就„” 等句子的意思。 3.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最后三自然段以及体会强强的心理
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 教学方法 启发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课文第一次是在什么 情况下写到爷爷的芦笛 的呢?为什么爷爷的芦 笛声会让强强感到一股 浓浓的海水味呢?想象 中的爷爷的芦笛声到底 给了强强怎样的感受 呢? 一、初读 课文 1、带 着 老 师 提 出 的问题快速浏 览课文, 回忆上 节课所学。 2、将 自 己 所 得 到 的答案与小组 成员进行交流。 3、回答问题 2、默读 2—6 自然段, 思考:美丽的大海,清 脆的笛声又给强强怎样 的感受? 4、默读 2 — 6 自 然段, 并思考老 师提出的问题。 3、默读 7—13 自然段, 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 描写大海和强强的句 子。从哪些词句体会到 5、默读 7—13 自 然段, 用不同的 符号分别画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大海狂怒了?强强的心 描写大海和强强的 情又是怎样的?交流汇 句子。 报大海狂怒的句子,体 会强强的恐惧;是什么 将强强的恐惧驱赶得一 二、精读 干二净? 课文。 4、爷爷的芦笛声想告诉 强强什么? 5、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 生活实际理解: “海边的 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 长不结实 ” 这句话的含 义。 三、 总结。 7、教师补充:在人生的 道路上,每个人都不可 能永远一帆风顺的,当 我们遭遇困难的时候, 让我们拿出勇气,拿出 胆量去面对 4.爷爷的芦笛 板书设计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 7、小 组 成 员 之 间 讨论 “海边的孩 子, 不沾点儿海 水就长不结实” 这句话的含义。 8、学生总结 : 让我 们时刻想起— —爷爷的芦笛, 想起爷爷说过 的话——海边 的孩子, 不沾点 儿海水就长不 结实。 6、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
课 题
课 时 1 第 1 课时 课型:
4.爷爷的芦笛
总课时 新授课〈集体精备〉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主备人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2 陈才
二备教师: 时 间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1.知识与技能: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 6 个生字。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3.情感与态度: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生字、生词的掌握。 教学难点 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 教学方法 启发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 在文中标出下列 值得积累的词语,连同 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和生 字词达到会认,能正确 1、 学生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自由朗读课
文,熟悉课文,完 一、布置 听写。 成预习任务。 预 习 任 翱翔、宛转悠扬、 务,自学 课文。 柔和温润、温馨、柔嫩、 摇撼、颠簸、蒙眬、情 不自禁 2.多音字组词: 没 mò( méi( ) ) 2 、能正确认读词 语:翱翔、宛转悠 扬、柔和温润、温 馨、柔嫩、摇撼、 颠簸、蒙眬、情不 自禁
3.结合上下文 (或查 词典)解释词语: 翱翔: 温馨: 摇撼: 蒙眬: 情不自禁:
没 mò(埋没 ) méi( 没有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4. 概括课文主要内 容。 5.课文讲述了一个 怎样的故事,作者讲这
学生活动 3、 以小组的形 式,学生交流生字 和新词。 4、 小组合作检 查预习任务完成情
二次备课
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况。 二、成果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展示 5、默读课文, 6.默读课文, 想想这 悠扬的笛声在文中一共
三、 精讲点 拨
找出悠扬的笛声在 文中一共出现了几 次并在文中画出有 关的句子。 回答问题。 6、小组成员讨
出现了几次?边在文中 画出有关的句子。 7.交流并归纳笛声的 特点:悠扬、清脆、神 奇
8.以芦笛为线索给课 论交流分析课文段 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落层次。
4.爷爷的芦笛 翱翔: 板书设计 温馨: 摇撼: 蒙眬: 情不自禁: 没 mò(埋没 ) méi( 没有 )
教学反思
课 题
课 时 2 第 2 课时 课型:
4.爷爷的芦笛
总课时 新授课〈集体精备〉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主备人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2 陈才
二备教师: 时 间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1.知识与技能:以读为主,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 “海边的孩子, 不沾点儿海水就„” 等句子的意思。 3.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最后三自然段以及体会强强的心理
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 教学方法 启发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课文第一次是在什么 情况下写到爷爷的芦笛 的呢?为什么爷爷的芦 笛声会让强强感到一股 浓浓的海水味呢?想象 中的爷爷的芦笛声到底 给了强强怎样的感受 呢? 一、初读 课文 1、带 着 老 师 提 出 的问题快速浏 览课文, 回忆上 节课所学。 2、将 自 己 所 得 到 的答案与小组 成员进行交流。 3、回答问题 2、默读 2—6 自然段, 思考:美丽的大海,清 脆的笛声又给强强怎样 的感受? 4、默读 2 — 6 自 然段, 并思考老 师提出的问题。 3、默读 7—13 自然段, 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 描写大海和强强的句 子。从哪些词句体会到 5、默读 7—13 自 然段, 用不同的 符号分别画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大海狂怒了?强强的心 描写大海和强强的 情又是怎样的?交流汇 句子。 报大海狂怒的句子,体 会强强的恐惧;是什么 将强强的恐惧驱赶得一 二、精读 干二净? 课文。 4、爷爷的芦笛声想告诉 强强什么? 5、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 生活实际理解: “海边的 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 长不结实 ” 这句话的含 义。 三、 总结。 7、教师补充:在人生的 道路上,每个人都不可 能永远一帆风顺的,当 我们遭遇困难的时候, 让我们拿出勇气,拿出 胆量去面对 4.爷爷的芦笛 板书设计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 7、小 组 成 员 之 间 讨论 “海边的孩 子, 不沾点儿海 水就长不结实” 这句话的含义。 8、学生总结 : 让我 们时刻想起— —爷爷的芦笛, 想起爷爷说过 的话——海边 的孩子, 不沾点 儿海水就长不 结实。 6、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