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一、饮酒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悠然见南山”:“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心境,自然真切。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具体描写南山景象,从“采菊、日夕”来看,此诗是写在秋天的晚上。

3、“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是直接抒情,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对全篇的总结。“忘言”中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4、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填原文)的道理。其中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心远:

5、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怎样的心境?

宁静、祥和,不为世俗利欲沾染的平和心境。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

7、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用得极妙,表现出诗人看到山是无意的,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天真意趣。

二、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作者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形象的表现了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2、请用诗中语句具体解说作者“行路”之“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闲来上,忽复边”写到了哪两个人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姜尚和伊尹。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的愿望,也让作者在茫然四顾中看到一点希望,增加一点信心。

4、李白不愧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总能让人感到一种积极的追求和乐观的自信。这一点,你能从诗中感觉到吗?

能。从最后两句。这两句暗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两个典故表示: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作者坚信自己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充满了浪漫、乐观和自信之情。

5、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及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6、 诗一起首欲扬先抑,极言宴席的华美。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7、 接着两句写行路难,冰塞黄河,雪满太行,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有豪放的气势。“闲来„„梦日边”两个典故运用十分灵活,表达了自己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君的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三、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的诗眼是游,全诗按 时间 顺序展开叙述。

2、首联写出了农家人热情、淳朴、好客的特点,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 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的情感。

3、这首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是写景的名句,描写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暗含着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实现理想愿望的深刻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陶醉,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5、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6、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四、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 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 )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 ”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 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 ,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 :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临”、“观”二字,传达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 “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 “秋风”、“洪波”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

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伏笔。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指银河。这四句互文见义,是虚写,写的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像出的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义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2、“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3、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4、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结尾“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一个朝代兴起,往往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故云“兴,百姓苦”。(意近即可)

3、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的总结。由写景而怀古,由怀古而议论抒慨,借古伤时,历史上的王朝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逃不过这其间的灾殃和苦难:

六、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2、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看孙郎,亲射虎”,显示抱负不凡。

5、“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挽弓劲射的英雄 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7、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豪放 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举止神态 “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 胸怀 ,抒发了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

8、说说“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9、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 )

A “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 “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这一句写的是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表达其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心情。没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10、这首词是苏轼任密州知州所作的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的形象。

11、上片出猎。为何以“老夫”自称?因为作者心怀壮志但在仕途上却屡遭坎坷,一腔报国之志难于施展,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卷”写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用典:诗人以孙权自喻,表明急于建功立业的心志。

12、下片言志,表达诗人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何日”写出诗人急切盼望的心情。 典故①:作者以魏尚自许,希望有冯唐为之请命,能够担当重任,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典故②: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即西夏。用高度艺术化的手法,表现作者希望挽弓杀敌的豪放的气概。

1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表现出作者壮志豪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暗含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郁闷。“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安史之乱事件。

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忧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写个人在身处逆境之时,把个人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出现,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4、如何理解“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这句诗。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5、诗人通过草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了诗人不顾个人安危,相到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6、本诗作者由个人的痛苦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流离失所的广大人民,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和美好的理想。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一、饮酒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悠然见南山”:“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心境,自然真切。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具体描写南山景象,从“采菊、日夕”来看,此诗是写在秋天的晚上。

3、“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是直接抒情,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对全篇的总结。“忘言”中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4、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填原文)的道理。其中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心远:

5、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怎样的心境?

宁静、祥和,不为世俗利欲沾染的平和心境。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

7、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用得极妙,表现出诗人看到山是无意的,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天真意趣。

二、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作者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形象的表现了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2、请用诗中语句具体解说作者“行路”之“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闲来上,忽复边”写到了哪两个人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姜尚和伊尹。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的愿望,也让作者在茫然四顾中看到一点希望,增加一点信心。

4、李白不愧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总能让人感到一种积极的追求和乐观的自信。这一点,你能从诗中感觉到吗?

能。从最后两句。这两句暗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两个典故表示: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作者坚信自己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充满了浪漫、乐观和自信之情。

5、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及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6、 诗一起首欲扬先抑,极言宴席的华美。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7、 接着两句写行路难,冰塞黄河,雪满太行,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有豪放的气势。“闲来„„梦日边”两个典故运用十分灵活,表达了自己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君的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三、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的诗眼是游,全诗按 时间 顺序展开叙述。

2、首联写出了农家人热情、淳朴、好客的特点,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 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的情感。

3、这首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是写景的名句,描写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暗含着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实现理想愿望的深刻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陶醉,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5、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6、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四、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 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 )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 ”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 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 ,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 :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临”、“观”二字,传达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 “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 “秋风”、“洪波”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

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伏笔。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指银河。这四句互文见义,是虚写,写的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像出的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义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2、“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3、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4、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结尾“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一个朝代兴起,往往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故云“兴,百姓苦”。(意近即可)

3、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的总结。由写景而怀古,由怀古而议论抒慨,借古伤时,历史上的王朝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逃不过这其间的灾殃和苦难:

六、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2、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看孙郎,亲射虎”,显示抱负不凡。

5、“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挽弓劲射的英雄 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7、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豪放 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举止神态 “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 胸怀 ,抒发了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

8、说说“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9、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 )

A “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 “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这一句写的是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表达其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心情。没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10、这首词是苏轼任密州知州所作的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的形象。

11、上片出猎。为何以“老夫”自称?因为作者心怀壮志但在仕途上却屡遭坎坷,一腔报国之志难于施展,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卷”写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用典:诗人以孙权自喻,表明急于建功立业的心志。

12、下片言志,表达诗人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何日”写出诗人急切盼望的心情。 典故①:作者以魏尚自许,希望有冯唐为之请命,能够担当重任,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典故②: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即西夏。用高度艺术化的手法,表现作者希望挽弓杀敌的豪放的气概。

1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表现出作者壮志豪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暗含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郁闷。“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安史之乱事件。

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忧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写个人在身处逆境之时,把个人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出现,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4、如何理解“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这句诗。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5、诗人通过草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了诗人不顾个人安危,相到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6、本诗作者由个人的痛苦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流离失所的广大人民,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和美好的理想。


相关文章

  •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夜雨朝晴 1.赠从弟(其二) 刘桢 译文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有是多么劲挺! 冰与霜正下得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 ...查看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前五首古诗赏析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前五首古诗赏析 一 <七步诗> 曹植(三国.魏)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持:用来. ɡēnɡ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菽(s ...查看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复习资料
  • 人教版六下古诗词背诵复习要点 七步诗 三国 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1.持:用来. 2.漉:过滤.3.釜:锅. 诗意: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 ...查看


  • 初中古诗词中的典故
  • 初中古诗词中的典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古代诗人在创作时,为了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常常会使用一些典故来增强作品的意蕴.如果能 ...查看


  • 七年级下册附录古诗赏析
  • <春夜洛城闻笛>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散&qu ...查看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咏柳]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齐读:"单元提示""学习重点""预习提示". △提问:这一单元与上一单元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订正:它们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一单元是自然景物:这 ...查看


  • 2014七年级下册古诗阅读赏析题(含答案).doc
  •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山中杂诗](吴均. 南朝)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 ...查看


  • 六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山中杂诗>是南朝文学家吴均所作.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语言清新优美,文字简练利落:文章条理分明,表现角度多样:写景状物生动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文中所绘景致优美 ...查看


  • 河大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总结
  • 一.<赤壁>杜牧(唐) 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1[主题]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表 达了作者认为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2.⑴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 ...查看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