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诗三首 - 确定教案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迢迢牵牛星》、《短歌行》) 备课:高占杰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魏晋诗歌艺术特点方面的特点与成就; 2. 了解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 二、 教学重点:

1. 《迢迢牵牛星》中用平凡的意象表达的刻骨铭心的感情

2. 揣摩《短歌行》中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3.诗文中的重要古汉语知识 三、导语:

从现实主义代表作《诗经》开始,到屈原的浪漫主义杰作《离骚》,再到东汉建安年间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我们透过经典文学作品在古代社会徜徉良久,今天我们将从东汉的幽幽怨情出发,到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那里领略他的万丈豪情,再到东晋体会靖节先生——陶渊明质朴自然而又真实的诗语,触摸他那悠然安适而又高洁的灵魂。

四、诗歌知识

1.古体诗:也叫古诗,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或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无严格规定;用韵自由,可一韵到底,也可换韵;篇幅一般较大,容量也较大。唐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

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萧统编选《文选》时,选了十九首古诗,题为“古诗十九首”,后成为文学上的一个概念,这十九首诗的风格,内容都有很多共同之处。见课下注释①

这组诗长于抒情,善于比兴,语言浅近自然,风格委婉含蓄,感情缠绵曲折,韵调和谐流畅,是我国古代早期文人五言诗的典范作品亦是五言诗成熟的标志,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艺术上是对《诗经》《楚辞》及汉乐府民歌的继承和发展,直接开启了建安时代五言诗创作的繁荣局面。

《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如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称其“实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中则称其“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3.建安风骨:建安时期,以曹操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 “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

称为 “建安风骨” ,也叫 “魏晋风骨” 。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4. 《短歌行》:“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是曹操的传世名篇。

5.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说他是政治家,是因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知人善察,唯才是举;说他是军事家,是因为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说他是文学家,则是因为他是建安文学(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黄初年间的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曹操雅好诗章,“登高必赋(《三国志》)”,好作乐府歌辞,他骑在马上打天下,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有《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诗篇。这些诗主要描写汉末的战乱和劳动人民的苦难,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政治思想,充满了昂扬进取的豪迈精神,有力地表现了建安时代的特色。诗风慷慨悲凉,沉雄豪壮,“颇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五、基础知识 1.生字词注音 迢.迢( ) 纤.纤( ) 擢. ( )札.札( ) 机杼.( ) 脉.脉.( ) 譬.如( ) 朝.露( ) 鼓瑟.吹笙. ( )( ) 子.衿( ) 呦.呦.鹿鸣( ) 何时可掇.( ) 阡陌..( )( ) 契.阔谈 .( )( ) 绕树三匝. ( ) 周公吐哺.

( ) 2.翻译句子及重点词语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对.酒当歌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青青子衿.. 我有嘉宾.. 何时可掇.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阔.谈 . 绕树三匝. 天下归心.. 3.通假字

契阔谈 . 通宴。宴会,用酒饭招待客人 山不厌.高 厌通餍,满足 4.古今异义 终日不成章. 古:经纬交织的幅面 相去.复几许 古:距离 今:段落、图章、标志等 今:到,前往 5.一词多义

去 相去复几许 距离 对酒当歌 对着 去日苦多 过去的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两者相抵 去国怀乡 离开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把守 一去三十年 前、往 安步当车 当做 故 但为君故 缘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 交情 故垒西边 旧有的,原来的 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 6.词类活用

脉脉不得语 语,名→动。说、言语 去日苦多 苦,形→动。苦于天下归心 归,动→使动。使„归顺 鼓瑟吹笙 鼓,名→动。演奏乌鹊南飞 南,名→状语。向南 7.特殊句式

何以解忧 宾语前置 何枝可依 宾语前置 六、诗文赏析 (一)《迢迢牵牛星》

1.白描: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在小说中的白描是抓住所描写的人物或事物最主要的特征,用简练的笔墨描绘形象的手法。

本诗何处使用了白描手法?请找出,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纤纤擢素手”“纤纤”写河汉女雪白柔美的双手,但却能反映出她的姣好与美丽。 “泣涕零如雨”中“零如雨”写河汉女流泪的样子,兼有比喻、夸张的修辞,只几个字便把她深深地思念与不得相见的愁苦深刻地表现出来。可谓用语极简,表意颇

丰,刻画深刻。

2.叠词的运用

叠词的运用是这首诗歌的主要特色。六对叠词分别表现了距离之远、星光之亮、织布之声、手之纤美、河水清浅之貌、相视之态。既是对外在景物的描写,又是对作者内心真挚情感的抒发:精确的描摹事物,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也增添

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譬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尽写了易安居士国破家亡之恨。

3.本诗从牛郎织女的传说写起,以表现人间的挚爱真情,这是 起兴 的手法。诗中有人: 河汉女 有物: 机杼 ,有情: 深深的思念,挚爱真情 河汉清澈,流水盈盈 ,因而使用了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的 艺术手法。

4.概括本诗的主旨:

明确:诗歌主要写了织女隔银河而望牵牛,可望不可即,只能含情脉脉,无限相思,通过对织女情思的描写更是比喻了人间情侣之间,遥遥相隔,能见不能言的情怀。

(二)《短歌行》

1.把握本诗的思想感情。

纵观全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用一个 忧 字来概括,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结合诗句来分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相传杜康是最早酿酒的人,作者这里以杜康代酒,是使用 借代 的修辞手法,作者借酒解“忧”,解得是何种“忧”?是否存在及时行乐的消极因素?

明确: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

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 作者忧人生短暂,因而借酒浇愁。

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结合课下注释看一看,“悠悠我心”中“子衿”指什么?“我心”是指什么?曹操为什么“沉吟”?

明确:“子衿”指的是人才。“我心”指的是作者求贤若渴之心。作者因贤才难得,

难以多得而“沉吟”。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嘉宾”指的是。此四句可体现曹操对待他们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可体现曹操重视、尊重人才,且虚怀若谷以求贤才的态度。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明明如月”中“月”指的是 人才 。这里的“忧”与上文“何以解忧”的“忧”是否相同?作者在这里“忧”什么?

明确:不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写宴饮的场景,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看着众多的贤才,曹操内心应是什么样的情绪?当然是满心喜悦。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

明确: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句中“乌鹊”指 人才 。曹操说他们无枝可依是何用意?

明确:曹操渴求人才,而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因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 鸟儿找不到可以

栖落的枝头是因为没有贤主。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其弦外之音是诗人发出一个召

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你们!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借用周公求才的典故,以表现自己的求贤若渴,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内心有着更深层次的“忧”,这种“忧”又是什么?

明确:功业未就。正因曹操有着一统天下的远大志向,而作此诗时已经年过半

百,所以为人生短暂而忧。一统天下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实现,必须依仗更多的人才,而贤才又是那么难得,所以又有贤才难得之忧。

“诗言志”,请结合曹操的“忧”,说一说欲言何种“志”? 明确:志在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2.概括本诗的主旨

明确: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1)分析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使用了何种艺术手法。

明确: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2)用典:古典诗歌中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法即为用典。找一找诗中使用了哪些典故,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青青子衿”二句,引自《诗经·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自《诗经·小雅·鹿鸣》,作者借本诗写宴飨嘉宾的主题来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4.小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七、板书(《短歌行》)

人生短暂 借代

忧 人才难得 用典 功业未就 比兴 八、课外扩展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①芙蓉:荷花。 ②兰泽:长着兰草的低湿之地。 ③遗(wèi):赠送。④漫浩浩:形容路途漫长遥远。

赏析:这是一首表现游子思乡之情的诗。采花草赠人以表达情谊,是一种古老的习俗。诗人以采芳草起兴,自然地引出了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之情。但漫漫长路阻隔在游子与故乡之间,纵然采了花草又如何能送给她呢?他的思念难以传达,心中的忧伤也永远无法排遣。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灰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神龟:神灵之龟,比普通的龟更为长寿。 ②竟时:终了之时。 ③腾蛇:与龙同类,传说中可腾云驾雾。 ④骥:千里马。枥:马槽。 ⑤烈士:心怀壮志,想建功立业的人。 ⑥盈缩之期:人寿的长短。盈:长。缩:短。 ⑦养怡:身心的调养。 ⑧永年:长寿。

赏析:这是一首颇具哲学意味的诗。基于对人生有尽这一现实的清醒认识,诗人没有陷入伤感,而是主张积极的人生。这种积极既体现于他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对功业进行不懈的追求,又体现在肯定人自身延年益寿的能力。正是由于前者所树立的人生价值标准,才使后者具有超越世俗的意义。诗歌豪情充溢,且以形象说理,“老骥”四句,尤其催人奋进。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迢迢牵牛星》、《短歌行》) 备课:高占杰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魏晋诗歌艺术特点方面的特点与成就; 2. 了解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 二、 教学重点:

1. 《迢迢牵牛星》中用平凡的意象表达的刻骨铭心的感情

2. 揣摩《短歌行》中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3.诗文中的重要古汉语知识 三、导语:

从现实主义代表作《诗经》开始,到屈原的浪漫主义杰作《离骚》,再到东汉建安年间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我们透过经典文学作品在古代社会徜徉良久,今天我们将从东汉的幽幽怨情出发,到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那里领略他的万丈豪情,再到东晋体会靖节先生——陶渊明质朴自然而又真实的诗语,触摸他那悠然安适而又高洁的灵魂。

四、诗歌知识

1.古体诗:也叫古诗,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或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无严格规定;用韵自由,可一韵到底,也可换韵;篇幅一般较大,容量也较大。唐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

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萧统编选《文选》时,选了十九首古诗,题为“古诗十九首”,后成为文学上的一个概念,这十九首诗的风格,内容都有很多共同之处。见课下注释①

这组诗长于抒情,善于比兴,语言浅近自然,风格委婉含蓄,感情缠绵曲折,韵调和谐流畅,是我国古代早期文人五言诗的典范作品亦是五言诗成熟的标志,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艺术上是对《诗经》《楚辞》及汉乐府民歌的继承和发展,直接开启了建安时代五言诗创作的繁荣局面。

《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如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称其“实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中则称其“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3.建安风骨:建安时期,以曹操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 “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

称为 “建安风骨” ,也叫 “魏晋风骨” 。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4. 《短歌行》:“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是曹操的传世名篇。

5.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说他是政治家,是因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知人善察,唯才是举;说他是军事家,是因为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说他是文学家,则是因为他是建安文学(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黄初年间的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曹操雅好诗章,“登高必赋(《三国志》)”,好作乐府歌辞,他骑在马上打天下,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有《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诗篇。这些诗主要描写汉末的战乱和劳动人民的苦难,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政治思想,充满了昂扬进取的豪迈精神,有力地表现了建安时代的特色。诗风慷慨悲凉,沉雄豪壮,“颇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五、基础知识 1.生字词注音 迢.迢( ) 纤.纤( ) 擢. ( )札.札( ) 机杼.( ) 脉.脉.( ) 譬.如( ) 朝.露( ) 鼓瑟.吹笙. ( )( ) 子.衿( ) 呦.呦.鹿鸣( ) 何时可掇.( ) 阡陌..( )( ) 契.阔谈 .( )( ) 绕树三匝. ( ) 周公吐哺.

( ) 2.翻译句子及重点词语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对.酒当歌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青青子衿.. 我有嘉宾.. 何时可掇.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阔.谈 . 绕树三匝. 天下归心.. 3.通假字

契阔谈 . 通宴。宴会,用酒饭招待客人 山不厌.高 厌通餍,满足 4.古今异义 终日不成章. 古:经纬交织的幅面 相去.复几许 古:距离 今:段落、图章、标志等 今:到,前往 5.一词多义

去 相去复几许 距离 对酒当歌 对着 去日苦多 过去的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两者相抵 去国怀乡 离开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把守 一去三十年 前、往 安步当车 当做 故 但为君故 缘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 交情 故垒西边 旧有的,原来的 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 6.词类活用

脉脉不得语 语,名→动。说、言语 去日苦多 苦,形→动。苦于天下归心 归,动→使动。使„归顺 鼓瑟吹笙 鼓,名→动。演奏乌鹊南飞 南,名→状语。向南 7.特殊句式

何以解忧 宾语前置 何枝可依 宾语前置 六、诗文赏析 (一)《迢迢牵牛星》

1.白描: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在小说中的白描是抓住所描写的人物或事物最主要的特征,用简练的笔墨描绘形象的手法。

本诗何处使用了白描手法?请找出,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纤纤擢素手”“纤纤”写河汉女雪白柔美的双手,但却能反映出她的姣好与美丽。 “泣涕零如雨”中“零如雨”写河汉女流泪的样子,兼有比喻、夸张的修辞,只几个字便把她深深地思念与不得相见的愁苦深刻地表现出来。可谓用语极简,表意颇

丰,刻画深刻。

2.叠词的运用

叠词的运用是这首诗歌的主要特色。六对叠词分别表现了距离之远、星光之亮、织布之声、手之纤美、河水清浅之貌、相视之态。既是对外在景物的描写,又是对作者内心真挚情感的抒发:精确的描摹事物,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也增添

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譬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尽写了易安居士国破家亡之恨。

3.本诗从牛郎织女的传说写起,以表现人间的挚爱真情,这是 起兴 的手法。诗中有人: 河汉女 有物: 机杼 ,有情: 深深的思念,挚爱真情 河汉清澈,流水盈盈 ,因而使用了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的 艺术手法。

4.概括本诗的主旨:

明确:诗歌主要写了织女隔银河而望牵牛,可望不可即,只能含情脉脉,无限相思,通过对织女情思的描写更是比喻了人间情侣之间,遥遥相隔,能见不能言的情怀。

(二)《短歌行》

1.把握本诗的思想感情。

纵观全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用一个 忧 字来概括,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结合诗句来分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相传杜康是最早酿酒的人,作者这里以杜康代酒,是使用 借代 的修辞手法,作者借酒解“忧”,解得是何种“忧”?是否存在及时行乐的消极因素?

明确: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

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 作者忧人生短暂,因而借酒浇愁。

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结合课下注释看一看,“悠悠我心”中“子衿”指什么?“我心”是指什么?曹操为什么“沉吟”?

明确:“子衿”指的是人才。“我心”指的是作者求贤若渴之心。作者因贤才难得,

难以多得而“沉吟”。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嘉宾”指的是。此四句可体现曹操对待他们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可体现曹操重视、尊重人才,且虚怀若谷以求贤才的态度。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明明如月”中“月”指的是 人才 。这里的“忧”与上文“何以解忧”的“忧”是否相同?作者在这里“忧”什么?

明确:不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写宴饮的场景,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看着众多的贤才,曹操内心应是什么样的情绪?当然是满心喜悦。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

明确: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句中“乌鹊”指 人才 。曹操说他们无枝可依是何用意?

明确:曹操渴求人才,而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因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 鸟儿找不到可以

栖落的枝头是因为没有贤主。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其弦外之音是诗人发出一个召

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你们!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借用周公求才的典故,以表现自己的求贤若渴,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内心有着更深层次的“忧”,这种“忧”又是什么?

明确:功业未就。正因曹操有着一统天下的远大志向,而作此诗时已经年过半

百,所以为人生短暂而忧。一统天下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实现,必须依仗更多的人才,而贤才又是那么难得,所以又有贤才难得之忧。

“诗言志”,请结合曹操的“忧”,说一说欲言何种“志”? 明确:志在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2.概括本诗的主旨

明确: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1)分析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使用了何种艺术手法。

明确: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2)用典:古典诗歌中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法即为用典。找一找诗中使用了哪些典故,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青青子衿”二句,引自《诗经·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自《诗经·小雅·鹿鸣》,作者借本诗写宴飨嘉宾的主题来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4.小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七、板书(《短歌行》)

人生短暂 借代

忧 人才难得 用典 功业未就 比兴 八、课外扩展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①芙蓉:荷花。 ②兰泽:长着兰草的低湿之地。 ③遗(wèi):赠送。④漫浩浩:形容路途漫长遥远。

赏析:这是一首表现游子思乡之情的诗。采花草赠人以表达情谊,是一种古老的习俗。诗人以采芳草起兴,自然地引出了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之情。但漫漫长路阻隔在游子与故乡之间,纵然采了花草又如何能送给她呢?他的思念难以传达,心中的忧伤也永远无法排遣。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灰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神龟:神灵之龟,比普通的龟更为长寿。 ②竟时:终了之时。 ③腾蛇:与龙同类,传说中可腾云驾雾。 ④骥:千里马。枥:马槽。 ⑤烈士:心怀壮志,想建功立业的人。 ⑥盈缩之期:人寿的长短。盈:长。缩:短。 ⑦养怡:身心的调养。 ⑧永年:长寿。

赏析:这是一首颇具哲学意味的诗。基于对人生有尽这一现实的清醒认识,诗人没有陷入伤感,而是主张积极的人生。这种积极既体现于他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对功业进行不懈的追求,又体现在肯定人自身延年益寿的能力。正是由于前者所树立的人生价值标准,才使后者具有超越世俗的意义。诗歌豪情充溢,且以形象说理,“老骥”四句,尤其催人奋进。


相关文章

  • 人琴俱亡教案
  • 一.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人琴俱亡>这篇课文被安排在亲情单元,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已经学了两篇分别表现父子情深和母子情深的文章了.(〈背影〉和〈甜甜的泥土〉),这篇文章是以文言文的形式来表现手足之情. 教学这篇课文 ...查看


  • 人琴俱亡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人琴俱亡> 教学目标 :1.学习基本的文言文字词. 2.体会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朗读成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 ...查看


  • 教学评[咏雪]教案
  • <咏雪>教学方案 备课教师:马淑敏 薛 艳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①阅读文言文,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 ...查看


  • 拟行路难优秀教案
  •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3.理解文中大幅渲染愁绪的用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手法感受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 ...查看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一)·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第26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一) -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佛教和反佛教的斗争 天津市第45中学 宋茂江 天津市长征中学 宋玉珠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要求: ①祖冲之和圆周率:② ...查看


  • 中国饮食文化理论教案
  • 广东省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4) 共 2 页 审阅签名: 教 学 过 程 (代号A-5) 第 2 页 一.饮食文化的起源(导入部分) 1.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殷商时期,对谷物的加工一直比较原始简单.先民们通过碾盘.碾棒.杵臼等 ...查看


  • [师说]_优秀教案 1
  • 教学目标 : 1.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 ...查看


  •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 试讲教案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班级 2008级3班 姓名 冯小丽 学号 2008020307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认识其必然性. 根据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观察其 ...查看


  • [师说]优秀教案
  • <师说>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 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 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