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单元导言

历史单元导言

M1U1 古代中国的历史制度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早在远古时代,活跃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就已初具国家规模。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M1U2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西方人对古希腊文明怀有无法释怀的感念,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源。在众多西方古代史著作中,“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这样的赞美屡见不鲜。

在古代希腊,以希腊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保证了公民一定程度的自由,为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与希腊人相比,罗马人较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帝国的过程中,它们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总之,曾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M1U3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它们要求冲破封建统治的束缚,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制度,并为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

17世纪中后期,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大约一个世纪以后,美国获得独立,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了联邦式共和政体。18世纪末期,在封建势力比较强大的欧洲大陆,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共和政体。19世纪中后期,德国完成了统一,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这样,近代西方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得以最终确立,并逐步发展和完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可以行使立法权,制约政府的行政权,司法权也相对独立。这是历史的进步。

M1U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浪潮

17世纪40年代,有两件大事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几乎同时发生了。在东方,满洲八族铁骑涌入山海关,建立起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在西方,英王与国会矛盾激化,爆发内战,宣告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清王虽然开创了“康乾盛世”,但那只是落日的余辉,很快就暗淡下去了。反观西方各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实力迅速增强。它们对内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对我推行扩张政策。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然而,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它们不屈不饶,前仆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浪高过一浪。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历经抗争、失败、再抗争的多次反正,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样,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M1U5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欧美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大部分财富被资本家占有,工人的政治权利得不到保障,生活待遇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兴起。同时,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设想。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1871年,法国巴黎工人建立巴黎公社,开始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终于从理论变为现实。

M1U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开启了新中国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五十多年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然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经坎坷和曲折。“文化大革命”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的践踏,人民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民主共同的夙愿。按照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相继回归,成为了祖国统一大业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问题一定能解决,祖国一定会统一!

M1U7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从此,中国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美国等对中国实行遏制和孤立政策,中国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断绝外交关系二十多年。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从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有了重大突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国际上掀起广泛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辉煌成就,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M1U8 当今世纪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纪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

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他们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的“冷战”格局,取代了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但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在美苏“冷战”过程中,西欧国家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并走向了联合的道路,实力日益强大。日本在美国的扶持和自身努力下,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也日益强大。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并出现了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不安,恐怖主义仍威胁着世界和平。

M2U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构成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期间,商人打破了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取得发展。

“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M2U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从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纷纷扬帆远航,陆续开辟了通向世界各地的新航路。从此,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联系日益密切。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M2U3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这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主资本主义诞生了。然而,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发展资本主义走向富强;封建主义也设置了重重障碍,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压迫的夹缝中奋力拼搏。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创造出不少令世人瞩目的业绩。抗日战争和解放

战争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日、美等帝国主义和国内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打击,陷入绝境。

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M2U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用三年时间恢复了国民经济。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全面展开。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内矛盾和当前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分析,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后来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失误,更发生了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间,经过党和人民的艰苦奋斗,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十年间,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到21世纪初,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并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M2U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西装、西餐、欧式建筑以及轮船、汽车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电报、电话、报刊、电影也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使中国的民俗风情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状态,人民成为国家主人。几十年间,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人口多,国家底子薄,加之“左”的思想干扰,贫穷落后的状态仍未彻底改变。

改革开放后,全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富的物质文化,人民的衣食住行有了根本改观。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给精神生活带来新的内涵,社会风俗与民俗风情都在发生着变化。

M2U6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 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倡导的“自由放任”政策,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普遍信条。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终于在1929-1933年酿成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重创了资本主义经济。“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垄断资本主义下的社会化大生产。为迅速摆脱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力主由政府对经济进行积极的干预和调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变化,呈现许多新特点。

M2U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联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

三年国内战争实践,迫于形势需要,苏联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争结束后,根据形势发生的变化,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执政期间,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迅速增强了苏联国力,但也带来了很多弊端。斯大林逝世后,郝鲁晓夫、勃烈日涅夫先后对苏联的建设模式进行改革,但收效甚微。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导致了1991年的

苏联解体,也表明僵化了的苏联模式失败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尽管苏联已经解体,但人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并没有停止。

M2U8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人类历史经历了一个从分散的、局部的向整体的、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工业革命后逐渐形成的世界市场把世界各地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被大致划分为东西两大阵营,经济上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两极格局的长期存在,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各地区的交流和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两极格局的瓦解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为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为全球经济的交往、合作提供了规范的平台。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先后形成了几个重要的区域经济集团。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体现。

M3U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了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两宋期间,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是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M3U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从哪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古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

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他们的思想都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

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一千多年间,在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长大,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让你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随后,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相继展开,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M3U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统一多民主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学成果的使用和传播创造了条件,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

不胜枚举。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主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它们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M3U4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文艺复兴以后,面向现实社会,重视实践的风气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近代时期,科学家把自然界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成果,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巨匠。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逐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类社会先后开始在18世纪后期开始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晚期步入“电气时代”,20世纪末跨入“信息时代”。

M3U5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尖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从“师夷之技以制夷”“师夷之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倡导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倡导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M3U6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撒谎那个历经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当时革命、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

M3U7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党和国家为科技、文艺、教育发展制定了长远计划,广大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将自己的聪明无私贡献给国家科技文化事业,新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在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农业新品种研究等方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推动中国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文革”结束后,中国文艺再次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新中国诞生后,国民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加,科教兴国战略为中国21世纪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

M3U8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反映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18世纪末到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剧烈的革命、频繁的战争,腐败的政治,使启蒙思想家曾经渴望的“理性王国”一时幻灭。文学家艺术家转而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19世纪中叶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文学艺术家开始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现实主义开始风行。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不断的经济危机带来了大动荡和大变化,使西方文学艺术产生了重大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兴盛起来。

20世纪,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学曾经繁荣一时。亚非拉也产生了一些具有民主特色的伟大作品。特别是在20世纪后半期,亚非拉的文学艺术家奉献出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

20世纪出现的影视艺术发展迅速。它们不但为本民族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更在促进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理解、借鉴、交融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历史单元导言

M1U1 古代中国的历史制度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早在远古时代,活跃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就已初具国家规模。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M1U2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西方人对古希腊文明怀有无法释怀的感念,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源。在众多西方古代史著作中,“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这样的赞美屡见不鲜。

在古代希腊,以希腊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保证了公民一定程度的自由,为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与希腊人相比,罗马人较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帝国的过程中,它们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总之,曾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M1U3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它们要求冲破封建统治的束缚,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制度,并为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

17世纪中后期,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大约一个世纪以后,美国获得独立,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了联邦式共和政体。18世纪末期,在封建势力比较强大的欧洲大陆,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共和政体。19世纪中后期,德国完成了统一,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这样,近代西方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得以最终确立,并逐步发展和完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可以行使立法权,制约政府的行政权,司法权也相对独立。这是历史的进步。

M1U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浪潮

17世纪40年代,有两件大事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几乎同时发生了。在东方,满洲八族铁骑涌入山海关,建立起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在西方,英王与国会矛盾激化,爆发内战,宣告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清王虽然开创了“康乾盛世”,但那只是落日的余辉,很快就暗淡下去了。反观西方各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实力迅速增强。它们对内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对我推行扩张政策。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然而,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它们不屈不饶,前仆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浪高过一浪。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历经抗争、失败、再抗争的多次反正,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样,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M1U5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欧美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大部分财富被资本家占有,工人的政治权利得不到保障,生活待遇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兴起。同时,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设想。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1871年,法国巴黎工人建立巴黎公社,开始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终于从理论变为现实。

M1U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开启了新中国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五十多年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然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经坎坷和曲折。“文化大革命”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的践踏,人民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民主共同的夙愿。按照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相继回归,成为了祖国统一大业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问题一定能解决,祖国一定会统一!

M1U7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从此,中国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美国等对中国实行遏制和孤立政策,中国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断绝外交关系二十多年。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从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有了重大突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国际上掀起广泛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辉煌成就,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M1U8 当今世纪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纪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

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他们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的“冷战”格局,取代了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但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在美苏“冷战”过程中,西欧国家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并走向了联合的道路,实力日益强大。日本在美国的扶持和自身努力下,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也日益强大。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并出现了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不安,恐怖主义仍威胁着世界和平。

M2U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构成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期间,商人打破了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取得发展。

“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M2U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从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纷纷扬帆远航,陆续开辟了通向世界各地的新航路。从此,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联系日益密切。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M2U3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这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主资本主义诞生了。然而,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发展资本主义走向富强;封建主义也设置了重重障碍,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压迫的夹缝中奋力拼搏。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创造出不少令世人瞩目的业绩。抗日战争和解放

战争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日、美等帝国主义和国内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打击,陷入绝境。

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M2U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用三年时间恢复了国民经济。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全面展开。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内矛盾和当前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分析,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后来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失误,更发生了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间,经过党和人民的艰苦奋斗,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十年间,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到21世纪初,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并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M2U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西装、西餐、欧式建筑以及轮船、汽车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电报、电话、报刊、电影也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使中国的民俗风情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状态,人民成为国家主人。几十年间,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人口多,国家底子薄,加之“左”的思想干扰,贫穷落后的状态仍未彻底改变。

改革开放后,全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富的物质文化,人民的衣食住行有了根本改观。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给精神生活带来新的内涵,社会风俗与民俗风情都在发生着变化。

M2U6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 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倡导的“自由放任”政策,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普遍信条。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终于在1929-1933年酿成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重创了资本主义经济。“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垄断资本主义下的社会化大生产。为迅速摆脱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力主由政府对经济进行积极的干预和调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变化,呈现许多新特点。

M2U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联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

三年国内战争实践,迫于形势需要,苏联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争结束后,根据形势发生的变化,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执政期间,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迅速增强了苏联国力,但也带来了很多弊端。斯大林逝世后,郝鲁晓夫、勃烈日涅夫先后对苏联的建设模式进行改革,但收效甚微。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导致了1991年的

苏联解体,也表明僵化了的苏联模式失败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尽管苏联已经解体,但人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并没有停止。

M2U8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人类历史经历了一个从分散的、局部的向整体的、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工业革命后逐渐形成的世界市场把世界各地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被大致划分为东西两大阵营,经济上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两极格局的长期存在,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各地区的交流和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两极格局的瓦解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为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为全球经济的交往、合作提供了规范的平台。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先后形成了几个重要的区域经济集团。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体现。

M3U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了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两宋期间,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是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M3U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从哪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古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

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他们的思想都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

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一千多年间,在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长大,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让你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随后,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相继展开,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M3U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统一多民主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学成果的使用和传播创造了条件,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

不胜枚举。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主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它们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M3U4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文艺复兴以后,面向现实社会,重视实践的风气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近代时期,科学家把自然界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成果,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巨匠。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逐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类社会先后开始在18世纪后期开始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晚期步入“电气时代”,20世纪末跨入“信息时代”。

M3U5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尖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从“师夷之技以制夷”“师夷之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倡导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倡导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M3U6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撒谎那个历经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当时革命、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

M3U7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党和国家为科技、文艺、教育发展制定了长远计划,广大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将自己的聪明无私贡献给国家科技文化事业,新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在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农业新品种研究等方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推动中国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文革”结束后,中国文艺再次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新中国诞生后,国民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加,科教兴国战略为中国21世纪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

M3U8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反映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18世纪末到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剧烈的革命、频繁的战争,腐败的政治,使启蒙思想家曾经渴望的“理性王国”一时幻灭。文学家艺术家转而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19世纪中叶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文学艺术家开始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现实主义开始风行。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不断的经济危机带来了大动荡和大变化,使西方文学艺术产生了重大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兴盛起来。

20世纪,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学曾经繁荣一时。亚非拉也产生了一些具有民主特色的伟大作品。特别是在20世纪后半期,亚非拉的文学艺术家奉献出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

20世纪出现的影视艺术发展迅速。它们不但为本民族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更在促进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理解、借鉴、交融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相关文章

  • 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
  •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 必修一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现代新诗 1.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再别康桥(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第二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 ...查看


  • 高中语文课程目录
  • 第一册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 第一单元 1 毛泽东词二首 沁园春 长沙 采桑子 2 中国现代诗三首 再别康桥 死水 赞美 3 * 中国当代诗三首 错误 致橡树 面朝大海,春暖花 4 * 外国诗三首 致大海 篱笆那边 我 ...查看


  • 2015全国卷2历史试题评述
  •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历史试题评析及备考反思 2015年高考已渐趋潮退声息,全国课标卷无论是卷(Ⅰ)还是卷(Ⅱ)的 历史试题,都格外引人关注,直冲舆论的风口浪尖.由于许多省份将告别"自主命题" ...查看


  • 语文人教目录
  • 语文人教目录 必修一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 2 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4 烛之武退秦师 5 荆轲刺秦王 6 鸿门宴 第三单元 7 纪念刘和珍君 8 小狗包弟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查看


  •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归纳
  •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归纳 中国史:必修①第一单元:1.商周政治制度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3.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4. 政治史 : 世界史:必修①第二单元: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中国史:必修②第一单元: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 ...查看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22课
  •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教案2009版 点击数: 228 [字体:小 大] [收藏] [查看评论] 接收回传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能够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识记"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查看


  • 高中地理教学叙事 每篇3000字上
  •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 终处于主体地位和积极状态.新课程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协作下通过自我尝 试.自我体验.自我探究 ...查看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总结
  •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单元总结 [复习 ·基础知识] [复习目标]--将目标融于心间,让每个脚印[考点温故] 都坚实有力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 ...查看


  •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整合
  • 高一语文教材整合方案 高一语文组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为高三的语文学习奠基. 二.整合背景: 学校逐步深入的教学改革.此次改革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