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与趋势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是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自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以来,已有近4年的时间。分析两化融合发展现状,总结两化融合实践经验,对两化融合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有利于各级两化融合主管部门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

1、两化融合的发展现状

1.1国外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信息化战略计划,如法国的信息社会行动计划、德国的21世纪信息社会计划等。随着这些计划的实施,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工业门类中去,对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技术融合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数控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敏捷制造技术等技术已经成熟,并在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使设计与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

在产品融合方面,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都含有电子信息技术成分。例如,在航天器(如卫星、宇宙飞船、火箭)、飞机、汽车、船舶中,

都装备了电子仪器仪表;在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中,许多都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从传统家电到智能家电的转变;普通机床通过增加数控系统,就成为了数控机床,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业务融合方面,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 )、供应链管理(SCM )、商业智能(BI)、产品数据管理(PDM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 )、资产管理系统(EAM )、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在工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减低了管理成本。

在产业衍生方面,发达国家的两化融合催生出发达的ICT产业,促进了与两化融合有关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如咨询业、会展业。

1.2国内现状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大力推动两化融合的战略部署以来,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两化融合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信息化与研发设计融合正成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把信息技术“嵌入”到产品中,提高了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了产品升级和更新换代。信息技术融入研发设计的各个环节,缩短了研发设计周期,降低了研发设计成本。汽车制造行业已经普遍使用CAD、PDM等技术,在研发设计过程中基本实现了数字化设计与管理。飞机制造已经从无纸设计过渡到设计过程和设计数据的全面

管理。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已经实现了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和ERP的集成应用。

信息化与生产制造的融合促进了工业的精益生产。我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重大设备研制和改造,开发出一批高档数控机床,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信息技术融入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的柔性制造和敏捷制造,有助于实现对生产控制的智能化和精准化,促进了精益化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已广泛应用到钢铁、石油、电子、烟草、机械、化工、汽车、电器等行业。

信息化与经营管理的融合成为企业管理升级的重要手段。通过应用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 )、客户关系管理(CRM ),可以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 ,在降低成本、减少库存、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型企业集团的管控能力大幅提升,中小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也明显提高。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的融合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水平,促进了商业模式创新。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了企业原材料采购和产品营销的效率。目前,我国大部分骨干企业和重点行业都开展了网上采购和网络营销活动,有些实现了在线交易、支付及物流的一体化集成应用。

两化融合促进了两业融合(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正在重构工业的价值链体系。近年来,许多制造业企业逐步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如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在信息化条件下,大规模定制成为现实。

两化融合有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产品化。两化融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信息化与地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融合提高了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也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许多地区都在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进一步增强了本地特色经济;通过培育、发展两化融合催生出的新兴产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两化融合的经验总结

2.1国外经验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程度比中国高,信息化起步比中国早,在两化融合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具体如下:

2.1.1出台了一系列计划、政策措施

美国政府于1993年实施了“先进制造技术计划”,以提高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1995年美国政府实施了为期5年的“敏捷制造使能技术战略发展计划(TEAM)”,每年投资3000万美元。2004年美国政府启动了“下一代制造技术计划(NGMTI)”。1995年德国政府启动了Production2000计划,面向制造的信息技术是其中主要领域。2000年1月,德国联邦教研部制定了“微系统技术2000+计划” ,旨在开发微系统技术和产品的实际应用。2007年3月,德国政府推出了“ITK2020计划” ,以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和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2.1.2强调融合创新

发达国家普遍通过法律法规保障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制定专项计划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明确企业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过程的主体地位;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自主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转移进入产业界并实现产业化;加强产学研协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例如, 日本政府提出了“新制造业”发展战略。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日本制造业,而第二阶段则寻求制造业向智能型方向发展。

2.1.3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

为了增加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和信贷的机会,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到2000年向小企业提供累计达770~L美元的贷款和信贷。小企业管理局的各种资金援助计划填补了按正常条件无法获得私人贷款的小企业的信贷缺口。在政府和国会制定政策法规时,为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争取税收优惠。2007年5A,德国政府公布了“中小企业创新攻势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资助措施准则,目的是增强中小企业在尖端研究范围的创新潜能,提高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

2.2国内经验

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上海、重庆、南京、青岛、广州、唐山暨曹妃甸、呼包鄂乌地区(即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作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各试验区形成了如下一些初步经验:

2.2.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各试验区把两化融合工作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紧密结合起

来,探索实践新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对推动工业整体向好局面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2.2.2抓好项目,以点带面

各试验区把支持建设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两化融合重点工程项目作为抓手,通过试点示范,发掘和培育了一批两化融合典型企业和典型项目,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2.2.3搭建平台,完善服务

各试验区通过建设面向区域内的专业领域、产业集群等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提高了区域内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2.2.4加强领导,创新机制

由省市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以及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联合企业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体系建设,增强了工作推进力度。有的地方把两化融合列入全市重点工作,形成了市、区两级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通力协作,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2.5多方联动,共同推进

企业是两化融合的主体,推进两化融合,除了企业的积极主动,还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专家、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IT企业和电信运营商的配合,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官、产、学、研、用协同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3、两化融合的趋势分析

3.1国外趋势

在技术融合方面,信息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将不断增强。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在加速朝着以计算机控制为主,以定制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为特征的自动化生产方向发展。

在产品融合方面,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将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将越来越高。

在业务融合方面,企业管理信息化将从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向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方向发展,信息化将向上下游延伸,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产业衍生方面,ICT产业以及与两化融合有关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将越来越高,将继续涌现一批新兴产业;IT厂商将从过去销售IT产品向提供服务方向发展,软件即服务等理念将越来越深入人心。

3.2国内趋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两化融合将向两化深度融合方向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往以下六个方向发展:

(1)从产品的角度推进两化融合,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智能化水平和附加值。

(2)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推进两化融合,提高集群内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

(3)从集成应用的角度推进两化融合,促进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包括企业内部部门的协同和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

(4)从新技术应用的角度推进两化融合,在工业领域推广物联网技术,发展工业物联网;建设面向工业企业的云计算、云服务平台。

(5)从两业融合的角度推进两化融合,即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推进两化融合,把两化融合作为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产品化的重要手段。

(6)从产业衍生的角度推进两化融合,积极培育支撑两化融合的信息化服务业,如工业软件研发、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信息化咨询等。

总的来说,信息化与工业化将在更大的范围、更细的行业、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深的应用、更多的智能实现彼此交融。从范围来看,两化融合将向地市、区县、产业集群、园区等基层单位延伸。从行业来看,两化融合将从大类行业向各自细分行业扩展,并从工业扩展到生产性服务业。从领域来看,两化融合将从单个企业的信息化向产业链信息化延伸,从管理领域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节能减排、安全生产领域延伸。从层次来看,两化融合不只是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还将引发商业模式创新甚至商业革命,催生更多新兴业态。从应用来看,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在工业领域得到应用,企业信息化从单项应用向局部集成应用、全面集成应用发展。从智能来看,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将更高,涌现出一批“智慧企业”,“智慧行业”、“智慧产业”。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是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自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以来,已有近4年的时间。分析两化融合发展现状,总结两化融合实践经验,对两化融合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有利于各级两化融合主管部门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

1、两化融合的发展现状

1.1国外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信息化战略计划,如法国的信息社会行动计划、德国的21世纪信息社会计划等。随着这些计划的实施,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工业门类中去,对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技术融合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数控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敏捷制造技术等技术已经成熟,并在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使设计与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

在产品融合方面,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都含有电子信息技术成分。例如,在航天器(如卫星、宇宙飞船、火箭)、飞机、汽车、船舶中,

都装备了电子仪器仪表;在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中,许多都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从传统家电到智能家电的转变;普通机床通过增加数控系统,就成为了数控机床,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业务融合方面,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 )、供应链管理(SCM )、商业智能(BI)、产品数据管理(PDM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 )、资产管理系统(EAM )、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在工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减低了管理成本。

在产业衍生方面,发达国家的两化融合催生出发达的ICT产业,促进了与两化融合有关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如咨询业、会展业。

1.2国内现状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大力推动两化融合的战略部署以来,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两化融合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信息化与研发设计融合正成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把信息技术“嵌入”到产品中,提高了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了产品升级和更新换代。信息技术融入研发设计的各个环节,缩短了研发设计周期,降低了研发设计成本。汽车制造行业已经普遍使用CAD、PDM等技术,在研发设计过程中基本实现了数字化设计与管理。飞机制造已经从无纸设计过渡到设计过程和设计数据的全面

管理。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已经实现了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和ERP的集成应用。

信息化与生产制造的融合促进了工业的精益生产。我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重大设备研制和改造,开发出一批高档数控机床,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信息技术融入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的柔性制造和敏捷制造,有助于实现对生产控制的智能化和精准化,促进了精益化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已广泛应用到钢铁、石油、电子、烟草、机械、化工、汽车、电器等行业。

信息化与经营管理的融合成为企业管理升级的重要手段。通过应用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 )、客户关系管理(CRM ),可以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 ,在降低成本、减少库存、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型企业集团的管控能力大幅提升,中小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也明显提高。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的融合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水平,促进了商业模式创新。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了企业原材料采购和产品营销的效率。目前,我国大部分骨干企业和重点行业都开展了网上采购和网络营销活动,有些实现了在线交易、支付及物流的一体化集成应用。

两化融合促进了两业融合(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正在重构工业的价值链体系。近年来,许多制造业企业逐步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如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在信息化条件下,大规模定制成为现实。

两化融合有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产品化。两化融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信息化与地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融合提高了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也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许多地区都在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进一步增强了本地特色经济;通过培育、发展两化融合催生出的新兴产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两化融合的经验总结

2.1国外经验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程度比中国高,信息化起步比中国早,在两化融合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具体如下:

2.1.1出台了一系列计划、政策措施

美国政府于1993年实施了“先进制造技术计划”,以提高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1995年美国政府实施了为期5年的“敏捷制造使能技术战略发展计划(TEAM)”,每年投资3000万美元。2004年美国政府启动了“下一代制造技术计划(NGMTI)”。1995年德国政府启动了Production2000计划,面向制造的信息技术是其中主要领域。2000年1月,德国联邦教研部制定了“微系统技术2000+计划” ,旨在开发微系统技术和产品的实际应用。2007年3月,德国政府推出了“ITK2020计划” ,以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和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2.1.2强调融合创新

发达国家普遍通过法律法规保障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制定专项计划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明确企业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过程的主体地位;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自主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转移进入产业界并实现产业化;加强产学研协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例如, 日本政府提出了“新制造业”发展战略。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日本制造业,而第二阶段则寻求制造业向智能型方向发展。

2.1.3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

为了增加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和信贷的机会,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到2000年向小企业提供累计达770~L美元的贷款和信贷。小企业管理局的各种资金援助计划填补了按正常条件无法获得私人贷款的小企业的信贷缺口。在政府和国会制定政策法规时,为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争取税收优惠。2007年5A,德国政府公布了“中小企业创新攻势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资助措施准则,目的是增强中小企业在尖端研究范围的创新潜能,提高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

2.2国内经验

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上海、重庆、南京、青岛、广州、唐山暨曹妃甸、呼包鄂乌地区(即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作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各试验区形成了如下一些初步经验:

2.2.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各试验区把两化融合工作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紧密结合起

来,探索实践新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对推动工业整体向好局面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2.2.2抓好项目,以点带面

各试验区把支持建设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两化融合重点工程项目作为抓手,通过试点示范,发掘和培育了一批两化融合典型企业和典型项目,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2.2.3搭建平台,完善服务

各试验区通过建设面向区域内的专业领域、产业集群等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提高了区域内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2.2.4加强领导,创新机制

由省市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以及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联合企业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体系建设,增强了工作推进力度。有的地方把两化融合列入全市重点工作,形成了市、区两级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通力协作,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2.5多方联动,共同推进

企业是两化融合的主体,推进两化融合,除了企业的积极主动,还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专家、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IT企业和电信运营商的配合,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官、产、学、研、用协同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3、两化融合的趋势分析

3.1国外趋势

在技术融合方面,信息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将不断增强。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在加速朝着以计算机控制为主,以定制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为特征的自动化生产方向发展。

在产品融合方面,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将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将越来越高。

在业务融合方面,企业管理信息化将从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向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方向发展,信息化将向上下游延伸,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产业衍生方面,ICT产业以及与两化融合有关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将越来越高,将继续涌现一批新兴产业;IT厂商将从过去销售IT产品向提供服务方向发展,软件即服务等理念将越来越深入人心。

3.2国内趋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两化融合将向两化深度融合方向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往以下六个方向发展:

(1)从产品的角度推进两化融合,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智能化水平和附加值。

(2)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推进两化融合,提高集群内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

(3)从集成应用的角度推进两化融合,促进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包括企业内部部门的协同和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

(4)从新技术应用的角度推进两化融合,在工业领域推广物联网技术,发展工业物联网;建设面向工业企业的云计算、云服务平台。

(5)从两业融合的角度推进两化融合,即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推进两化融合,把两化融合作为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产品化的重要手段。

(6)从产业衍生的角度推进两化融合,积极培育支撑两化融合的信息化服务业,如工业软件研发、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信息化咨询等。

总的来说,信息化与工业化将在更大的范围、更细的行业、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深的应用、更多的智能实现彼此交融。从范围来看,两化融合将向地市、区县、产业集群、园区等基层单位延伸。从行业来看,两化融合将从大类行业向各自细分行业扩展,并从工业扩展到生产性服务业。从领域来看,两化融合将从单个企业的信息化向产业链信息化延伸,从管理领域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节能减排、安全生产领域延伸。从层次来看,两化融合不只是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还将引发商业模式创新甚至商业革命,催生更多新兴业态。从应用来看,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在工业领域得到应用,企业信息化从单项应用向局部集成应用、全面集成应用发展。从智能来看,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将更高,涌现出一批“智慧企业”,“智慧行业”、“智慧产业”。


相关文章

  • 2015年综艺节目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2015年版中国综艺节目市场专题研究分析 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56616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 ...查看


  • 中国综艺节目市场调研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移动互联网论文
  • 移动互联网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和主要应用,综述了日本.美国及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简称MI)是一种 ...查看


  • 浅析我国连锁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_钱进
  • 学 术理 论经营管理者 浅析我国连锁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钱 进 宁波大红鹰学院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稳定,很多连锁经济型的酒店开始迅速发展,但是我国连锁经济型的酒店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隐患,还面对很多挑战.文章主要内容分析 ...查看


  • 中国通信市场分析预测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中国传媒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中国传媒行业调查研究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模板论文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 1.1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对广东省湛江市近年来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的实践进行研究,通过对湛江市部分乡村的实地考察,分析出湛江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村民自治"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主 ...查看


  • 财务软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财务软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 要:十几年来,我国财务软件产业,在各方人士的不懈的努力下,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纵观我国的国内软件市场,财务软件的发展局势也是群雄并起.百家争鸣,财务软件已成为国内软件界中最活跃.最辉煌的一个领域.尽管我国财务软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