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平仲小传]阅读答案

姚平仲小传

[宋] 陆游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

入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顾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识也。留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自言如此。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贼平,平仲功冠军 冠军:在全军中居首位

B.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 适:恰好

C.厚赐金帛,许以殊赏 殊:特别,特殊

D.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 物色: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

至青城山上清官,人莫识也

B.宣抚使童贯召与语

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C.(贯)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

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

D.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日

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平仲是北宋末年的抗金爱国将领,小传在交代过主人公的身世后,先叙述姚的少年事迹。他十八岁即大败西夏,扬名西陲,但因负气不少屈而得罪了童贯,因而受赏不及其功。后去睦州平叛,事成,由于童的阻挠,一见上的愿望也未能实现。

B.接着记述平仲中年奇袭金兵的往事,重点写他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的壮举,而对他的偷袭失败又用了连破两寨,而虏已夜徙去来表示自己的惋惜之情。作者隐去姚急于求功,不等援兵到即急速出兵,结果被金兵发现,自己兵败逃亡的史实。

C.最后则记述了姚晚年的出世隐遁生活,无论是写姚骑青骡亡命,或是写他隐居后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还是写他八十余岁紫髯童颜,健步如飞,秘不言得道之由,都增添了这位失败的英雄的传奇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他的仰慕之情。

D.作者将主人公置于双向矛盾(一是对战场上的敌人,二是对朝廷里的奸臣)中来刻画,不仅写出了他的事功,而且写活了他的性格,可谓大处落笔,形神兼备。而寓褒贬于客观的叙述之中的写法,则是大诗人诗歌创作技巧在传记写作上的牛刀小试。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4分)

参考答案:

8.D (这里的物色是指画出形貌,因该词语后面已有求,

故物色不可能释为寻找)

9.B (该项上句中的与是介词,和;下句中的与读y,是动词,参加。A项两个莫都是不定代词,没有人,没有谁。C项两个以都是连词,相当于而。D项两个乃都是副词,就,于是)

10.D (该项中这种写法则是大诗人诗歌创作技巧在传记写作上的牛刀小试,有误,这种写法和陆游的诗歌创作技巧并无必然联系。)

【译文】姚平仲,字希晏,他家世代担任西部边境的大将。他从小成了孤儿,伯父(或叔父)姚古把他作为儿子抚养。十八岁,和西夏军队在臧底河交战,消灭和俘虏的敌人很多,敌人不能抵抗。宣抚使童贯召见他并和他谈话,姚平仲自恃有骨气一点也不屈从童贯,童贯很不高兴,扣减了对他的赏赐,但是关中豪杰都推崇他,叫他小太尉。睦州(今浙江淳安)盗贼作乱,宋徽宗派童贯征讨贼寇,童贯虽然讨厌姚平仲,但是佩服他的沉稳勇猛,又调他同行。等到起义被平定,姚平仲的功劳在全军最大,于是面见童贯说:我不希望得到赏赐,只愿见一面皇上。童贯更加忌恨他。别的将领王渊、刘光世都得以被皇上召见,只有姚平仲没有被召见。宋钦宗做太子的时候,听说了姚平仲的名声,等到一即位,金国人侵犯宋朝,京都被围,姚平仲正好在京城,得以在福宁殿被宋钦宗召见询问对策,丰厚地赏赐了他金钱布匹,许诺退敌后给他重赏。于是姚平仲请求带领敢死队攻入敌人的军营捉拿敌人的头领献给宋钦宗。他出击后,接连攻破敌人两座营寨,但是敌人夜里已经撤走了。姚平仲没有立功,于是骑着青黑色的骡子逃命,一昼夜跑了七百五十里,到达邓州,才敢吃饭。 姚平仲进入武关,到了长安,打算在华山隐居,担心那里离朝廷太近,又跑到蜀地,到了青城山的上清宫,人们都不认识他。住了一天,又到了大面山,走了二百七十余里,估计采药的人都来不到这里,于是放走了所骑的骡子,找了一个石洞住下。朝廷多次下诏书画出他的形貌搜寻他,都没有找到。乾道、淳熙(宋孝宗年号)年间才出山,到了丈人观道院,他自己说了以上的经历。当时他已经八十多岁,紫红色的胡子很密,长好几尺,脸上有红光,走路不躲避崖、沟、荆棘,他的速度就像奔驰的快马,又经常给别人写草书,字迹非常奇特雄伟,但为保守秘密从不说他得道的原因。

姚平仲小传

[宋] 陆游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

入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顾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识也。留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自言如此。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贼平,平仲功冠军 冠军:在全军中居首位

B.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 适:恰好

C.厚赐金帛,许以殊赏 殊:特别,特殊

D.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 物色: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

至青城山上清官,人莫识也

B.宣抚使童贯召与语

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C.(贯)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

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

D.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日

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平仲是北宋末年的抗金爱国将领,小传在交代过主人公的身世后,先叙述姚的少年事迹。他十八岁即大败西夏,扬名西陲,但因负气不少屈而得罪了童贯,因而受赏不及其功。后去睦州平叛,事成,由于童的阻挠,一见上的愿望也未能实现。

B.接着记述平仲中年奇袭金兵的往事,重点写他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的壮举,而对他的偷袭失败又用了连破两寨,而虏已夜徙去来表示自己的惋惜之情。作者隐去姚急于求功,不等援兵到即急速出兵,结果被金兵发现,自己兵败逃亡的史实。

C.最后则记述了姚晚年的出世隐遁生活,无论是写姚骑青骡亡命,或是写他隐居后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还是写他八十余岁紫髯童颜,健步如飞,秘不言得道之由,都增添了这位失败的英雄的传奇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他的仰慕之情。

D.作者将主人公置于双向矛盾(一是对战场上的敌人,二是对朝廷里的奸臣)中来刻画,不仅写出了他的事功,而且写活了他的性格,可谓大处落笔,形神兼备。而寓褒贬于客观的叙述之中的写法,则是大诗人诗歌创作技巧在传记写作上的牛刀小试。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4分)

参考答案:

8.D (这里的物色是指画出形貌,因该词语后面已有求,

故物色不可能释为寻找)

9.B (该项上句中的与是介词,和;下句中的与读y,是动词,参加。A项两个莫都是不定代词,没有人,没有谁。C项两个以都是连词,相当于而。D项两个乃都是副词,就,于是)

10.D (该项中这种写法则是大诗人诗歌创作技巧在传记写作上的牛刀小试,有误,这种写法和陆游的诗歌创作技巧并无必然联系。)

【译文】姚平仲,字希晏,他家世代担任西部边境的大将。他从小成了孤儿,伯父(或叔父)姚古把他作为儿子抚养。十八岁,和西夏军队在臧底河交战,消灭和俘虏的敌人很多,敌人不能抵抗。宣抚使童贯召见他并和他谈话,姚平仲自恃有骨气一点也不屈从童贯,童贯很不高兴,扣减了对他的赏赐,但是关中豪杰都推崇他,叫他小太尉。睦州(今浙江淳安)盗贼作乱,宋徽宗派童贯征讨贼寇,童贯虽然讨厌姚平仲,但是佩服他的沉稳勇猛,又调他同行。等到起义被平定,姚平仲的功劳在全军最大,于是面见童贯说:我不希望得到赏赐,只愿见一面皇上。童贯更加忌恨他。别的将领王渊、刘光世都得以被皇上召见,只有姚平仲没有被召见。宋钦宗做太子的时候,听说了姚平仲的名声,等到一即位,金国人侵犯宋朝,京都被围,姚平仲正好在京城,得以在福宁殿被宋钦宗召见询问对策,丰厚地赏赐了他金钱布匹,许诺退敌后给他重赏。于是姚平仲请求带领敢死队攻入敌人的军营捉拿敌人的头领献给宋钦宗。他出击后,接连攻破敌人两座营寨,但是敌人夜里已经撤走了。姚平仲没有立功,于是骑着青黑色的骡子逃命,一昼夜跑了七百五十里,到达邓州,才敢吃饭。 姚平仲进入武关,到了长安,打算在华山隐居,担心那里离朝廷太近,又跑到蜀地,到了青城山的上清宫,人们都不认识他。住了一天,又到了大面山,走了二百七十余里,估计采药的人都来不到这里,于是放走了所骑的骡子,找了一个石洞住下。朝廷多次下诏书画出他的形貌搜寻他,都没有找到。乾道、淳熙(宋孝宗年号)年间才出山,到了丈人观道院,他自己说了以上的经历。当时他已经八十多岁,紫红色的胡子很密,长好几尺,脸上有红光,走路不躲避崖、沟、荆棘,他的速度就像奔驰的快马,又经常给别人写草书,字迹非常奇特雄伟,但为保守秘密从不说他得道的原因。


相关文章

  • 杜环小传阅读答案
  • 文言文阅读 杜环,字叔循.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或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附舟诣谭, ...查看


  • [曹植小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 曹植小传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①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②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 ...查看


  • 高梦旦先生小传阅读答案
  • (2009年福田模拟试题)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下面试题. 高梦旦先生小传 胡 适 民国十年的春末夏初,高梦旦先生从上海到北京来看我.他说,他现在决定辞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的事,他希望我肯去做他的继任者.他说:"北京大学固然重要, ...查看


  • 瓶庵小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瓶庵小传 魏禧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quo ...查看


  • [瓶庵小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 瓶庵小传 魏禧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 ...查看


  • [李贺小传]学习高手
  • 李贺小传 一览众山小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传记.作者没有详叙诗人生平,而是选择一两件逸闻轶事,从侧面烘托渲染,描绘出一奇特诗人的形象. 通篇围绕一"奇"字展开.先说杜牧之序"状长吉之奇 ...查看


  • [鲁迅自传]
  • 16<鲁迅自传> 教学目的 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 2.了解"小传"的文体特征,学写"小传". 教学要点 1.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 2.解读鲁迅精神. 3 ...查看


  • 09-12语文体育单招真题及答案
  •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单独统一招生考试 语 文 一.语文知识(每小题4,共4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商榷(quâ) 迁徙(xǐ) 洁身自好(hǎo) ... B.恪(gâ)守 ...查看


  •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 光明日报/2012年/8月/30日/第015版 光明讲坛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演讲人 叶舒宪 地点: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叶舒宪 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贵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199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