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11G新平法中柱.墙基础插筋的构造变化

浅谈11G新平法中柱、墙基础插筋的构造变化

柱、墙在基础部分的插筋构造,一直是计算柱、墙钢筋比较难算一点,在03G中判断条件多,计算比较复杂,一直也是用户比较关注的地方,而在11G系列平法中,这部分的构造又发生了变化,那具体在计算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下面详细的分析。

首先,来看一下在03系列老平法中是怎么计算的,在04G101-4第45页,柱、墙的基础插筋构造如下图所示:

柱和墙的基础插筋的弯折长度为a,而a的取值,需要通过插筋垂直段通过上面的表格对比来确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基础厚度是否超过2000mm;而对于插筋部分的柱子箍筋或是墙水平筋、拉筋,则根据图集规定,就是不少于2道,且间距不大于500mm即可,实际工程中,一般计算2道。而在11G系列新平法图集的第58、59页,分别给出了墙和柱的基础插筋构造,考虑的更为细致与全面,但是对于计算来说,则可能更为复杂。

1、柱插筋

首先来看一下柱插筋在11G平法中是如何构造的。

节点一:

使用条件:插筋保护层厚度>5d;hj(基础厚度)>lae

此时的构造为,插筋伸至基础底部弯折,弯折长度为(6d,150)取大值,和03进行对比发现,这个构造,实际和03的插筋垂直长度最长时的构造是一致的。而箍筋的构造为间距≤500,不少于两道,与03G系列一致。

节点二:

使用条件:插筋保护层厚度>5d;hj≤lae此时的构造变为,插筋伸至基础底部弯折,而弯折长度需要去看索引图①,索引图一,如下图所示:

此时的弯折长度变为15d,这一点对比03系列是有明显变化,弯折长度更长,因此计算时需要特别注意;而箍筋构造,与节点一一致。

可以发现,节点一、二,一般是柱子在中部,或是基础有外伸的情况下使用。然后再来看节点三、四。

节点三:

使用条件:插筋保护层厚度≤5d;hj>lae这时柱子插筋的弯折长度,同样为伸至基础底部弯折(6d,150)取大,与节点一一致;而箍筋,根据图中所示,要配置“锚固区横向箍筋”。通过查看备注2,“锚固区的横向箍筋”应满足直接≥d/4(d为插筋最大直径),间距≤10d(的为插筋最小直径)且≤100mm的要求,可以理解为加密构造,这个构造和03G系列是有很大区别的,箍筋变得更多。 节点四:

使用条件:插筋保护层厚度≤5d;hj≤lae柱插筋弯折长度取索引图①,即为15d;箍筋构造与节点三相同,需要加密考虑。节点三、四,一般是柱在基础边缘及边角柱且基础无外伸的情况下使用。对比03G,并总结以上四个节点,可以得出下面这个规律:

通过这个表格,就可以很容易的去理解和掌握11G新平法中柱基础插筋的构造变化。

2、墙插筋

墙的基础插筋在03G中与柱基本相同,

而在11G

中,与柱基础插筋的构造也是类似,但是又有一些不同点。

首先看节点一:

使用条件:插筋保护层厚度>5d插筋的构造,需要看1-1剖面图:

1-1剖面图分两种情况:

(1)hj>lae,此时,墙插筋的弯折长度为6d,对比柱插筋的构造来说,没有了与150的判断条件;水平分布筋为间距≤500,且不少于两道,与03G中一致。

(2)hj≤lae,此时,弯折长度需要取索引图①,如下图所示,弯折长度为15d。

而水平分布筋同样为间距≤500

,且不少于两道。此种情况,一般为内墙,或

是有外伸情况下的外墙。

节点二:

使用条件:插筋保护层厚度≤5d这种情况,一般为外墙且基础无外伸情况。此时墙外侧钢筋的构造,需要参照剖面图2-2:

同样分两种情况:

(1)hj≤lae,插筋弯折长度为索引图①,弯折长度为15d;水平分布筋构造为“锚固区横向短筋”,根据备注2,“锚固区横向短筋”的构造为:满足直接≥d/4

(d为插筋最大直径),间距≤10d(的为插筋最小直径)且≤100mm的要求,即需要加密处理。

(2)hj>lae,插筋弯折长度为15d,同样需要设置“锚固区横向短筋”因此,当插筋保护层厚度≤5d时,插筋的弯折长度都为15的,且需要设置“锚固区横向短筋”。而对于节点二的内侧钢筋构造,则取剖面图1-1,与节点一完全相同。 分析了节点一、节点二,可以得出以下规律:

11G

新平法中,墙的基础插筋,还提供了节点三:

使用条件为墙外侧纵筋与底板纵筋搭接。即当时外墙时,可把墙外侧钢筋伸至基础底部弯折后于基础底板纵筋进行搭接,总锚固长度为lle,且在底部弯折长度≥15d,弯折长度的算法则为: max(lle-插筋垂直段,15d),内侧钢筋与水平钢筋构造同节点一。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平法备注3的规定,当为梁板式筏板,如果基础梁突出筏板,那么基础梁部分的柱箍筋及剪力墙水平钢筋需要进行考虑是否加密布置。在整个柱、墙基础插筋部分,出现了“锚固区横向短筋”的构造,这个构造来源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第p339页,当砼保护层小于5d时,在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需要配置箍筋或横向钢筋,是为了防止保护层砼劈裂时钢筋突然失锚导

致房屋倒塌。通过对11G系列平法中柱、墙基础插筋部分构造的解析,可以发现,新平法的构造变得比较全面,考虑的因素更多,但是也给计算带来了比较大得麻烦,只有把这些构造完全理解,才能保证钢筋计算的准确。同时,此部分的构造,在广联达钢筋GGJ2009中已经能够很好的进行处理,可以参加同期文章“钢筋新平法体验”专栏。

浅谈11G新平法中柱、墙基础插筋的构造变化

柱、墙在基础部分的插筋构造,一直是计算柱、墙钢筋比较难算一点,在03G中判断条件多,计算比较复杂,一直也是用户比较关注的地方,而在11G系列平法中,这部分的构造又发生了变化,那具体在计算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下面详细的分析。

首先,来看一下在03系列老平法中是怎么计算的,在04G101-4第45页,柱、墙的基础插筋构造如下图所示:

柱和墙的基础插筋的弯折长度为a,而a的取值,需要通过插筋垂直段通过上面的表格对比来确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基础厚度是否超过2000mm;而对于插筋部分的柱子箍筋或是墙水平筋、拉筋,则根据图集规定,就是不少于2道,且间距不大于500mm即可,实际工程中,一般计算2道。而在11G系列新平法图集的第58、59页,分别给出了墙和柱的基础插筋构造,考虑的更为细致与全面,但是对于计算来说,则可能更为复杂。

1、柱插筋

首先来看一下柱插筋在11G平法中是如何构造的。

节点一:

使用条件:插筋保护层厚度>5d;hj(基础厚度)>lae

此时的构造为,插筋伸至基础底部弯折,弯折长度为(6d,150)取大值,和03进行对比发现,这个构造,实际和03的插筋垂直长度最长时的构造是一致的。而箍筋的构造为间距≤500,不少于两道,与03G系列一致。

节点二:

使用条件:插筋保护层厚度>5d;hj≤lae此时的构造变为,插筋伸至基础底部弯折,而弯折长度需要去看索引图①,索引图一,如下图所示:

此时的弯折长度变为15d,这一点对比03系列是有明显变化,弯折长度更长,因此计算时需要特别注意;而箍筋构造,与节点一一致。

可以发现,节点一、二,一般是柱子在中部,或是基础有外伸的情况下使用。然后再来看节点三、四。

节点三:

使用条件:插筋保护层厚度≤5d;hj>lae这时柱子插筋的弯折长度,同样为伸至基础底部弯折(6d,150)取大,与节点一一致;而箍筋,根据图中所示,要配置“锚固区横向箍筋”。通过查看备注2,“锚固区的横向箍筋”应满足直接≥d/4(d为插筋最大直径),间距≤10d(的为插筋最小直径)且≤100mm的要求,可以理解为加密构造,这个构造和03G系列是有很大区别的,箍筋变得更多。 节点四:

使用条件:插筋保护层厚度≤5d;hj≤lae柱插筋弯折长度取索引图①,即为15d;箍筋构造与节点三相同,需要加密考虑。节点三、四,一般是柱在基础边缘及边角柱且基础无外伸的情况下使用。对比03G,并总结以上四个节点,可以得出下面这个规律:

通过这个表格,就可以很容易的去理解和掌握11G新平法中柱基础插筋的构造变化。

2、墙插筋

墙的基础插筋在03G中与柱基本相同,

而在11G

中,与柱基础插筋的构造也是类似,但是又有一些不同点。

首先看节点一:

使用条件:插筋保护层厚度>5d插筋的构造,需要看1-1剖面图:

1-1剖面图分两种情况:

(1)hj>lae,此时,墙插筋的弯折长度为6d,对比柱插筋的构造来说,没有了与150的判断条件;水平分布筋为间距≤500,且不少于两道,与03G中一致。

(2)hj≤lae,此时,弯折长度需要取索引图①,如下图所示,弯折长度为15d。

而水平分布筋同样为间距≤500

,且不少于两道。此种情况,一般为内墙,或

是有外伸情况下的外墙。

节点二:

使用条件:插筋保护层厚度≤5d这种情况,一般为外墙且基础无外伸情况。此时墙外侧钢筋的构造,需要参照剖面图2-2:

同样分两种情况:

(1)hj≤lae,插筋弯折长度为索引图①,弯折长度为15d;水平分布筋构造为“锚固区横向短筋”,根据备注2,“锚固区横向短筋”的构造为:满足直接≥d/4

(d为插筋最大直径),间距≤10d(的为插筋最小直径)且≤100mm的要求,即需要加密处理。

(2)hj>lae,插筋弯折长度为15d,同样需要设置“锚固区横向短筋”因此,当插筋保护层厚度≤5d时,插筋的弯折长度都为15的,且需要设置“锚固区横向短筋”。而对于节点二的内侧钢筋构造,则取剖面图1-1,与节点一完全相同。 分析了节点一、节点二,可以得出以下规律:

11G

新平法中,墙的基础插筋,还提供了节点三:

使用条件为墙外侧纵筋与底板纵筋搭接。即当时外墙时,可把墙外侧钢筋伸至基础底部弯折后于基础底板纵筋进行搭接,总锚固长度为lle,且在底部弯折长度≥15d,弯折长度的算法则为: max(lle-插筋垂直段,15d),内侧钢筋与水平钢筋构造同节点一。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平法备注3的规定,当为梁板式筏板,如果基础梁突出筏板,那么基础梁部分的柱箍筋及剪力墙水平钢筋需要进行考虑是否加密布置。在整个柱、墙基础插筋部分,出现了“锚固区横向短筋”的构造,这个构造来源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第p339页,当砼保护层小于5d时,在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需要配置箍筋或横向钢筋,是为了防止保护层砼劈裂时钢筋突然失锚导

致房屋倒塌。通过对11G系列平法中柱、墙基础插筋部分构造的解析,可以发现,新平法的构造变得比较全面,考虑的因素更多,但是也给计算带来了比较大得麻烦,只有把这些构造完全理解,才能保证钢筋计算的准确。同时,此部分的构造,在广联达钢筋GGJ2009中已经能够很好的进行处理,可以参加同期文章“钢筋新平法体验”专栏。


相关文章

  • 新平法11G101学习笔记
  • 新平法11G101学习笔记 广联达陈昱浩 QQ:602268821 一.新平法图集的概况: 新平法图集的实施日期为:2011年9月1日,同时原平法图集全部同时废止,详见关于批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及<外墙内保温建筑 ...查看


  • 11G相比03G在梁箍筋加密区要求上的变化
  • 11G相比03G 在梁箍筋加密区要求上的变化 11G平法相比03G平法在梁箍筋加密区范围的要求上有明显变化,须要我们在实际计量\对量中尤其注意.试举一例: 下图KL-1箍筋为A8@100/200,一端以柱为支座,另一端以梁为支座,使用广联达 ...查看


  • (钢筋)造价员继续教育(参考答案)
  • 造价员继续教育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 1.框架梁抗震等级二级,跨净长4500mm,截面尺寸300mm(截宽)×600mm(截高),一端支座是框架梁,配A10@100/200箍筋,问计算箍筋个数( ). A 33个 B 23个 C ...查看


  • 快速学习平法识图
  • 03G 系列共七本,原有四本未出版, 901系列有五本,累计共有十二册, 可惜今年全作废,11G 三本来替代. 规范更新图集变,监理人员要紧跟, 新图集中有提醒,图集施工看版本. 平法图集玄妙多,且听我们仔细说, 整体表示有规则,青来教授他 ...查看


  • 平法图集--柱钢筋计算
  • 基础内柱插筋 基础插筋长度公式=基础内竖直长度(基础高度-底部保护层)+基础底部弯折长度+伸出基础非连接区高度 箍筋算中心线长度 矩形封闭箍筋长度=2*[(b-2c-d )+(h-2c-d )]+2*11.9d(d ≥8时) 箍筋弯钩:ma ...查看


  • 广联达软件学习心得体会
  •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学习广联达软件的心得体会 小组成员: 在最近10年中,我国造价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基础建筑投资平均每 年以15%的速度增长,但造价从业人员的数量,已经不足10年前的80%,造价从业人员的平 均年龄比10 ...查看


  • 施工中钢筋注意事项
  • 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一.基础常见错误: 1.基础梁接头位置不对,按楼层框架梁接头位置设置,且没有错开.基础梁与框架梁的受力正好相反,接头亦然. 2.筏板钢筋接头在施工缝处预留长度不够,且接头没错开. 3.基础马凳摆放错误,如果换一方向,每一排 ...查看


  • [2014四川省造价员机考题库]单选
  • 1.[单选题]间壁墙指墙厚≤()mm的墙. A.120 B.100 C.110 D.150 2.[单选题]楼梯.台阶牵边和侧面镶贴块料面层,≤()㎡的少量分散的楼地面镶贴块料面层,应按零星装饰项目执行. A.0.3 B.0.8 C.0.5 ...查看


  • [新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二章梁课后习题和答案
  • <新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一版勘误表 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 第五节 一.单选题 1.当图纸标有:KL7(3)300х700 GY500х250表示?( D ) A .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