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培养

1:认识特点,促进发展

儿童画, 首先是由孩子自己画出来的。可是, 仅仅是孩子亲手画出来的画, 不一定是真正的儿童画, 因为, “儿童画”这个词在教育上讲, 并不是仅指的儿童自己画的画。它指的是能够反映出儿童自己的所见、所听、所想, 能反映出画画孩子的年龄特点, 能反映出孩子内心情感和个性的绘画作品。

一个孩子, 他可以去学习这位或那位绘画大师的画法, 也可以学画动画片、漫画书中的人物和动物形象。他可能画得非常像, 可以画到不用看范画, 背着就画出来的地步。但是, 他画的不能算是儿童画, 只能算是儿童画的画。只有当一个孩子面对周围的一切, 用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去画画时, 他画的才是儿童画。比如画鸭子, 一个孩子为了好玩, 可以画唐老鸭, 为了好看, 可以临摹大画家画过的鸭子, 为了省事, 还可以按老师教的鸭子范画一笔一划地画, 但这些画都不是孩子自己看到的、认识的、理解的鸭子。只有当孩子自己面对真正的鸭子(包括照片、电视图象中的真鸭子), 去画他看见的这只鸭子时, 这才算是儿童画。这张画可能画得非常难看, 可能从成年人的角度看什么也不像, 但是, 这是一张真实地反映了孩子水平的作品, 从中可以看出孩子的优点与不足, 这就为进一步辅导孩子提供了可能。

孩子成长中的一举一动都同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紧密的关系。作为孩子们喜爱的画画活动当然也不会例外, 孩子的每一张画都是他们生长发育、特别是心理发展的真实记录。儿童画的许多特点也正在其中。

正如一切生物的成长都有一定的过程, 可以分成几个阶段一样, 儿童绘画能力也要经过几个发展阶段。孩子经过这几个阶段绘画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这几个阶段是:①涂鸦期。大约在孩子三岁以前, 这是孩子没有任何内在意义的画线时期。②象征期。大约在孩子3岁左右, 这是孩子凭想当然画画的时期。③前图式期。约在3—5岁期间, 这时孩子的画中的形象已经开始接近周围世界了。④后图式期。约在6—8岁期间, 孩子开始有了画好一张画的愿望。⑤主观写实期。这是孩子们按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画画的时期。⑥客观写实期。这是孩子们希望以社会公认的标准去画画的时期。后两个写实期约从八九岁开始直到成年, 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时间区分, 往往是以一种为主, 也包含另一种特点。年龄小一点时, 前一种占优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 后一种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刚刚出生的婴儿是用嘴同这个世界交流的, 不过他们不会同人们娓娓而谈, 而是大哭大叫。因为他们的身体太小了, 他们的身体还没有影响到这个世界的能力。但是, 在孩子出生仅仅一年左右, 他们的身体和体重就已经增加了几倍, 他们的感觉器官, 像眼力量耳、鼻、嘴、舌、皮肤等等也有了迅速的发展, 大脑的发育更是惊人。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希望用手同世界交流, 可是他们有没有任何经验, 他们只好乱摸乱动, 乱涂乱画, 由于此时的孩子对世界的观察是支离破碎的, 是片面的, 也由于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有一定的绘画技巧来辅助自己画画。所以, 这个时期孩子所画的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被称为“涂鸦”。“鸦”这个字在这个词里是混乱的意思。也就是说, 二三岁的孩子画画, 不可能画什么有主题的作品, 而是一种生理、心理的反映, 是幼儿神经和肌肉的精力、体力过剩而引起的自发的消耗动作, 是在无意中所产生的手臂反复运动带来的结果。孩子们对自己在画什么是根本不感兴趣的, 他们需要的只是快乐的运动。

孩子涂鸦期的经历是有大体的顺序的, 第一个阶段可以叫“偶然的涂鸦”, 这是一种无秩序的敲敲点点, 孩子以手拿笔, 但手腕却很少移动, 画出的涂鸦画主要是靠手臂的摇来摆去控制的, 笔很少离开纸面, 画到哪儿算哪儿, 这实际上是孩子的脑、手开始协调的标志。接下来, 孩子控制手的能力慢慢地有了发展, 手运动起来更灵活了, 无秩序的敲敲点点开始变得有了一定的方向, 有了比较流畅的线条。再发展, 又有了类似波浪的线条, 如果使用彩色笔, 孩子们可以用大块的涂抹与小色块的点彩相结合着涂画了。孩子画得越来越兴, 作品当然也开始多起来了, 手臂的活动能力越来越自如, 在自如之中, 圆形出现了, 各种混合的线条越来越丰富, 画面也变得越

来越复杂。这时, 孩子的画就快进入象征期了。

“说得多做得少”是象征期幼儿画画的特点。因为此时的孩子已经认识了更多的人了, 有了更丰富的喜怒哀乐, 他们同样要表达这一切, 可是他们仍然没有多少经验, 他们的双手也不太听自己的大脑指挥, 结果呢? 孩子们画出的画好像什么都不是, 什么也不像, 但他们却津津乐道地指着自己的作品说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也许, 过了一会儿, 他们的画又变成了另外的东西。这里的“象征”, 指的是画中那些在成年人看来似乎什么都不是的形象, 而孩子却为它们赋予了一定意义, 使这些形象带有了具体的内容。

3岁左右的孩子进幼儿园了, 他们希望更多地和小朋友们交流。他们越来越认识到, 这个世界上不止是有爸爸、妈妈,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和自己一样的孩子, 有许许多多和自己父母一样的大人, 有各种各样的人, 有动物、植物, 有城市和农村, 有山川和河流。世界是如此之大, 他们对什么都好奇。这个时期的孩子的画是他们这种好奇心的反映, 他们要努力地把新鲜奇妙的世界画出来。前图式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所谓“图式”指的就是一定的范围和样式。 孩子的画开始进入图式期一般在4岁左右, 这时期的孩子, 对他们所生活的环境, 对他们接触的人物等, 都有了更多的认识, 孩子动手的能力也比较强了, 他们越来越希望独立地参与社会性的活动, 可是他们自身的能力及经验又不具备独立的条件, 所以游戏就成了他们解决矛盾的办法。画画也是游戏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 画画的游戏成分逐渐减少, 对绘画本身的要求逐渐增加, 这就使得图式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不尽相同但又有联系的阶段:前图式期和后图式期。图式期一般在孩子八九岁的时侯转向写实期。

前图式期的孩子已经能画出比较像所画的内容的作品了, 但是, 所画的内容是非常不准确的, 不过孩子对所画内容的特征一般已经能抓住了, 可常常只是以某一部分或一些记号性的形象来表现要画内容的全部, 而这一部分往往是孩子最关心的、最注意的、最有特点的部分。 后图式期画的形象更具体, 不过孩子们画这些形象时, 并不是对着实在的物体去做科学性的写生, 他们即使面对着实物画, 也是在画自己内心对这个物体的认识与感受, 他们画的是自己所认识和感受到的物体。这个时期的孩子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他们非常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此时的家长更需要慎重地对待孩子, 千万不能用自己的标准, 自己认为简单的画画方法来教孩子, 因为这样一来, 孩子可能会很快地学会某种简便的画画方法, 画出似乎很漂亮的画, 但是, 这非常容易使孩子对一事一物形成固定的概念, 一旦形成了死的模式, 孩子就不再去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了。他们一下笔, 画中出现的就是由这些模式堆出的世界, 这样一来, 孩子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就不容易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了。

孩子画的画,特别时处于图式期的儿童画,从表现形式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常常都在基底线上画。所谓基底线, 就是在画稿上一般在靠下面的地方画一条横线。孩子把所有的内容都画在这条线的上面。不过, 地下的东西例外。原来, 这条线是孩子心目中的地平线。二是在画围成一个圆圈形的东西时, 是从中间向四周画, 就像一把展开了的伞一样, 所以又被称做展开式的表现形式。三是透视型的表现形式。这是由于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 所以, 他没有从某一个角度去看事物的习惯, 正是由于这个习惯, 本来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东西也就可以被透视出来。四是以我为主的夸张。由于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事物的, 他们往往就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画大、画细、画夸张, 而将自己认为一般的东西画小, 画粗, 甚至没有画出来。

2:观察生活,提高能力

一个人的大脑就像一间房子, 它的容量是有限的, 如果只从房间往外取东西, 总有一天房间会变得空空的, 什么也没有了。如果想从画画的学习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学会看。如果只听凭孩子的意愿去画, 就如同从房间中往外取东西, 而学会看, 就如同不断地向房间中装东西。

什么叫“学会看”呢? 谁都知道, 人们除了睡觉和眨眼外, 全是在睁眼看, 那么, 为什么还说要学

会看呢? 这里所说的看, 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看了, 它是一种有意识的看,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观察”。虽说一个人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睡觉, 几乎都在面对周围世界, 但是, 并不能说这就是观察, 只有有意识地去看, 有目的地去看了, 并且进一步发展到能从现象看到本质了, 这才能算是“观察”。

在孩子画画时, 一定不要催促他们快画, 或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意思或孩子已有的概念化形象去画, 应该在孩子画画的过程中提醒他们时时停一下笔, 仔细把面前所画的事物同自己脑中原有的概念比较一下, 比如画房子, 一定要鼓励孩子在画的过程中多同自己原来对房子的概念进行对比, 看看眼前这座房子的墙上多了什么, 窗户上有什么, 房顶的样式有什么不同, 房子有什么细节更有趣味。孩子在画的过程中培养了比较和求异的能力, 找到的相异处越多, 对提高他们的观念能力就越有益。

当然, 时时让孩子停下来观察, 可能要减慢孩子画画的速度, 有时又似乎显得这个孩子胆子很小。其实, 这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 因为在尚未养成自觉地观察习惯的时侯, 慢一些, 停下笔, 才有可能让孩子集中精力去认真观察。所以说, 一张画画得好坏并不在于快和慢。就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角度来看, 关键是看孩子是否认真看了, 是否看得更细致了, 是否看得更巧妙了。 不过, 也并不是说只有画得慢才算是认真观察, 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一般来讲, 画某样东西的形状和具体细节特点时, 需要观察得细致一些, 画得慢一些。可是, 当画画的目的在于着重锻炼孩子观察色彩的能力时, 有时就需要让孩子画得快一些, 画得粗一些。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画画有一个特点, 就是顾此失彼。由于他们全面把握一件事情的能力还不太强, 所以在画画时往往会顾此失彼, 集中精力画了形象的细节特点就往往忽略了颜色。对于幼儿来讲, 每一幅画都要画得完整是不太现实的, 这就需要辅导者在辅导时有的放矢, 比如某张画适合孩子学习观察色彩, 那么, 尽可以鼓励孩子去大胆地着色, 不必过分拘泥于细节的描绘, 速度也可以快一些, 这样一来, 孩子就不会被细节束缚住了。如果某张画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多表现一些具体的细节, 那么, 您不妨对色彩方面和大的形状方面的要求放宽一些。快也好, 慢也好, 都要以达到目的为标准。在具体辅导上最好快与慢穿插进行, 细节特点与色彩观察穿插进行。有时太单一了, 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只能快不能慢或只能慢不能快的习惯。

儿童学画的三个误区:

一是在辅导过程中强调作画的技巧,忽视孩子的创造性!比如范画!

二是老师错误的理解成为让孩子自由的画,让孩子随便画,不管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失去了教师引导,点拨的作用!任何一种艺术的进步都是教育的结果! 三是过分追求所谓儿童画品位,艺术效果和新材料的运用上,如果超出儿童的对事物的认知和想象力。这样的结果就是成人惊呼与赞扬,而孩子则是茫然和不解!这些所谓的技巧是不能提升孩子的艺术能力!

一岁半到九岁孩子学习绘画艺术的规律

毕加索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的像一位大师,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的像一个儿童。”大师更多是成人的理性世界,有了更多的阅历,但是心也有了更多的束缚,一般可以依靠技法和思考来完成绘画。而儿童的世界是纯真的,天马行空的,更多的是依靠直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绘画。而我们现在做的更多的确实把这种孩子所具有的,大师所渴求的能力给逐步抹杀掉。1、儿童学画并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培养儿童观察、想象、创造、审美等各方面的能力。

2、并不是儿童学什么画都可能培养这些能力的,要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什

么,怎么引导孩子。

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哪个孩子不喜欢画画,那一定是大人的过错。从人的心理发展来看,孩子画画大大致可以分成涂鸦期、象征期(又叫表象符号期)、主观感觉表现期和视觉写实期四个时期。

在孩子绘画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没有明确的界限,不同的孩子在绘画的某些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天份。只有了解了各个不同时期及不用孩子的特点,才能为我们指导学生绘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儿童学画不是只学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培养各种能力。儿童学画可以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如何在不同绘画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涂鸦期(大约从18个月至3岁)这个时期的幼儿尽兴涂抹,笔下的“作品”没有具体形象,纸上只有各种各样的线。个别家长会认为孩子是在胡乱涂画,其实这是这个阶段幼儿绘画的真实体现,动手画画这就是一个好现象。 本阶段注意点:A 、孩子画画时请不要打扰。B 、画好后听孩子讲一讲画的是什么,并适当进行鼓励。C 、不用引导孩子画什么,更不用引导怎样画。

关键:重点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二、象征期(3至5岁)

这个时期的儿童能够创造自己的图形符号,并开始命名,例如:这是我画的爸爸、妈妈,这是我画的金鱼、狮子等等。象征初期的儿童往往把人画成“蝌蚪人”,他们观察事物只关注主要特点。这一时期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概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直觉的象征化。与真实物象相差比较大,也更具有独创性。 本阶段的注意点:

A、不要说孩子画得不象,更不要示范应该怎样画。B 、要引导孩子观察事物的细节及各部分的关系。C 、让孩子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D 、画时要大胆轻松。

关键:重点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象征期优秀作品

三、主观感觉表现期(5至9岁)

主观感觉期是孩子学习儿童画的黄金时期。这时期年龄小一点的孩子能够画其所想,稍大一点的画其所见。观察力进一步增强开始对细节的描绘。 这一时期是儿童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儿童画创作最多的时期。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有明显的写实倾向。6岁后的孩子,就能把所见所闻的事情作为整体记下来,保存在记忆中。并能凭记忆把所见事物加以概括和重新组合表现出来。 本阶段训练要点用注意点:A 、引导孩子观察细节与整体的关系。B 、通过引导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C 、通过画绘画日记,培养孩子的形象忘记能力。D 、让孩子轻松大胆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作品。D 、重视孩子的主观意识,不要强调事物的逼真性。

关键: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

四、 视觉写实期(9岁以上)

这一时期,开始向写实方向转化,关心自己作品的好坏,否定过去自己画过的画,注重所描绘物体的逼真性,爱欣赏有立体感,有明暗变化丰富,色彩真实感强的作品。

这一时期孩子的想象力及形象记忆能力方面发展逐渐减慢。观察写实能力飞速发展。不再适合学习纯粹的儿童画。

本阶段训练要点:A 、通过色彩与素描等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B 、通过接触各种不同的绘画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A 、观察能力。B 、欣赏能力。

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1、家长与教师要跟据孩子的年龄阶段特点,抓住不同的黄金期来辅导孩子的绘画方向,千万不能做拔苗助长的事。2、写实期以前的儿童学画要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为主,不要过分强调绘画形象的真实性。3、写实期以后,儿童形象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发展逐渐变慢,观察写实能力发展加快,指导时观察表现方面可加强训练。

1:认识特点,促进发展

儿童画, 首先是由孩子自己画出来的。可是, 仅仅是孩子亲手画出来的画, 不一定是真正的儿童画, 因为, “儿童画”这个词在教育上讲, 并不是仅指的儿童自己画的画。它指的是能够反映出儿童自己的所见、所听、所想, 能反映出画画孩子的年龄特点, 能反映出孩子内心情感和个性的绘画作品。

一个孩子, 他可以去学习这位或那位绘画大师的画法, 也可以学画动画片、漫画书中的人物和动物形象。他可能画得非常像, 可以画到不用看范画, 背着就画出来的地步。但是, 他画的不能算是儿童画, 只能算是儿童画的画。只有当一个孩子面对周围的一切, 用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去画画时, 他画的才是儿童画。比如画鸭子, 一个孩子为了好玩, 可以画唐老鸭, 为了好看, 可以临摹大画家画过的鸭子, 为了省事, 还可以按老师教的鸭子范画一笔一划地画, 但这些画都不是孩子自己看到的、认识的、理解的鸭子。只有当孩子自己面对真正的鸭子(包括照片、电视图象中的真鸭子), 去画他看见的这只鸭子时, 这才算是儿童画。这张画可能画得非常难看, 可能从成年人的角度看什么也不像, 但是, 这是一张真实地反映了孩子水平的作品, 从中可以看出孩子的优点与不足, 这就为进一步辅导孩子提供了可能。

孩子成长中的一举一动都同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紧密的关系。作为孩子们喜爱的画画活动当然也不会例外, 孩子的每一张画都是他们生长发育、特别是心理发展的真实记录。儿童画的许多特点也正在其中。

正如一切生物的成长都有一定的过程, 可以分成几个阶段一样, 儿童绘画能力也要经过几个发展阶段。孩子经过这几个阶段绘画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这几个阶段是:①涂鸦期。大约在孩子三岁以前, 这是孩子没有任何内在意义的画线时期。②象征期。大约在孩子3岁左右, 这是孩子凭想当然画画的时期。③前图式期。约在3—5岁期间, 这时孩子的画中的形象已经开始接近周围世界了。④后图式期。约在6—8岁期间, 孩子开始有了画好一张画的愿望。⑤主观写实期。这是孩子们按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画画的时期。⑥客观写实期。这是孩子们希望以社会公认的标准去画画的时期。后两个写实期约从八九岁开始直到成年, 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时间区分, 往往是以一种为主, 也包含另一种特点。年龄小一点时, 前一种占优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 后一种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刚刚出生的婴儿是用嘴同这个世界交流的, 不过他们不会同人们娓娓而谈, 而是大哭大叫。因为他们的身体太小了, 他们的身体还没有影响到这个世界的能力。但是, 在孩子出生仅仅一年左右, 他们的身体和体重就已经增加了几倍, 他们的感觉器官, 像眼力量耳、鼻、嘴、舌、皮肤等等也有了迅速的发展, 大脑的发育更是惊人。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希望用手同世界交流, 可是他们有没有任何经验, 他们只好乱摸乱动, 乱涂乱画, 由于此时的孩子对世界的观察是支离破碎的, 是片面的, 也由于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有一定的绘画技巧来辅助自己画画。所以, 这个时期孩子所画的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被称为“涂鸦”。“鸦”这个字在这个词里是混乱的意思。也就是说, 二三岁的孩子画画, 不可能画什么有主题的作品, 而是一种生理、心理的反映, 是幼儿神经和肌肉的精力、体力过剩而引起的自发的消耗动作, 是在无意中所产生的手臂反复运动带来的结果。孩子们对自己在画什么是根本不感兴趣的, 他们需要的只是快乐的运动。

孩子涂鸦期的经历是有大体的顺序的, 第一个阶段可以叫“偶然的涂鸦”, 这是一种无秩序的敲敲点点, 孩子以手拿笔, 但手腕却很少移动, 画出的涂鸦画主要是靠手臂的摇来摆去控制的, 笔很少离开纸面, 画到哪儿算哪儿, 这实际上是孩子的脑、手开始协调的标志。接下来, 孩子控制手的能力慢慢地有了发展, 手运动起来更灵活了, 无秩序的敲敲点点开始变得有了一定的方向, 有了比较流畅的线条。再发展, 又有了类似波浪的线条, 如果使用彩色笔, 孩子们可以用大块的涂抹与小色块的点彩相结合着涂画了。孩子画得越来越兴, 作品当然也开始多起来了, 手臂的活动能力越来越自如, 在自如之中, 圆形出现了, 各种混合的线条越来越丰富, 画面也变得越

来越复杂。这时, 孩子的画就快进入象征期了。

“说得多做得少”是象征期幼儿画画的特点。因为此时的孩子已经认识了更多的人了, 有了更丰富的喜怒哀乐, 他们同样要表达这一切, 可是他们仍然没有多少经验, 他们的双手也不太听自己的大脑指挥, 结果呢? 孩子们画出的画好像什么都不是, 什么也不像, 但他们却津津乐道地指着自己的作品说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也许, 过了一会儿, 他们的画又变成了另外的东西。这里的“象征”, 指的是画中那些在成年人看来似乎什么都不是的形象, 而孩子却为它们赋予了一定意义, 使这些形象带有了具体的内容。

3岁左右的孩子进幼儿园了, 他们希望更多地和小朋友们交流。他们越来越认识到, 这个世界上不止是有爸爸、妈妈,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和自己一样的孩子, 有许许多多和自己父母一样的大人, 有各种各样的人, 有动物、植物, 有城市和农村, 有山川和河流。世界是如此之大, 他们对什么都好奇。这个时期的孩子的画是他们这种好奇心的反映, 他们要努力地把新鲜奇妙的世界画出来。前图式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所谓“图式”指的就是一定的范围和样式。 孩子的画开始进入图式期一般在4岁左右, 这时期的孩子, 对他们所生活的环境, 对他们接触的人物等, 都有了更多的认识, 孩子动手的能力也比较强了, 他们越来越希望独立地参与社会性的活动, 可是他们自身的能力及经验又不具备独立的条件, 所以游戏就成了他们解决矛盾的办法。画画也是游戏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 画画的游戏成分逐渐减少, 对绘画本身的要求逐渐增加, 这就使得图式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不尽相同但又有联系的阶段:前图式期和后图式期。图式期一般在孩子八九岁的时侯转向写实期。

前图式期的孩子已经能画出比较像所画的内容的作品了, 但是, 所画的内容是非常不准确的, 不过孩子对所画内容的特征一般已经能抓住了, 可常常只是以某一部分或一些记号性的形象来表现要画内容的全部, 而这一部分往往是孩子最关心的、最注意的、最有特点的部分。 后图式期画的形象更具体, 不过孩子们画这些形象时, 并不是对着实在的物体去做科学性的写生, 他们即使面对着实物画, 也是在画自己内心对这个物体的认识与感受, 他们画的是自己所认识和感受到的物体。这个时期的孩子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他们非常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此时的家长更需要慎重地对待孩子, 千万不能用自己的标准, 自己认为简单的画画方法来教孩子, 因为这样一来, 孩子可能会很快地学会某种简便的画画方法, 画出似乎很漂亮的画, 但是, 这非常容易使孩子对一事一物形成固定的概念, 一旦形成了死的模式, 孩子就不再去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了。他们一下笔, 画中出现的就是由这些模式堆出的世界, 这样一来, 孩子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就不容易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了。

孩子画的画,特别时处于图式期的儿童画,从表现形式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常常都在基底线上画。所谓基底线, 就是在画稿上一般在靠下面的地方画一条横线。孩子把所有的内容都画在这条线的上面。不过, 地下的东西例外。原来, 这条线是孩子心目中的地平线。二是在画围成一个圆圈形的东西时, 是从中间向四周画, 就像一把展开了的伞一样, 所以又被称做展开式的表现形式。三是透视型的表现形式。这是由于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 所以, 他没有从某一个角度去看事物的习惯, 正是由于这个习惯, 本来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东西也就可以被透视出来。四是以我为主的夸张。由于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事物的, 他们往往就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画大、画细、画夸张, 而将自己认为一般的东西画小, 画粗, 甚至没有画出来。

2:观察生活,提高能力

一个人的大脑就像一间房子, 它的容量是有限的, 如果只从房间往外取东西, 总有一天房间会变得空空的, 什么也没有了。如果想从画画的学习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学会看。如果只听凭孩子的意愿去画, 就如同从房间中往外取东西, 而学会看, 就如同不断地向房间中装东西。

什么叫“学会看”呢? 谁都知道, 人们除了睡觉和眨眼外, 全是在睁眼看, 那么, 为什么还说要学

会看呢? 这里所说的看, 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看了, 它是一种有意识的看,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观察”。虽说一个人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睡觉, 几乎都在面对周围世界, 但是, 并不能说这就是观察, 只有有意识地去看, 有目的地去看了, 并且进一步发展到能从现象看到本质了, 这才能算是“观察”。

在孩子画画时, 一定不要催促他们快画, 或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意思或孩子已有的概念化形象去画, 应该在孩子画画的过程中提醒他们时时停一下笔, 仔细把面前所画的事物同自己脑中原有的概念比较一下, 比如画房子, 一定要鼓励孩子在画的过程中多同自己原来对房子的概念进行对比, 看看眼前这座房子的墙上多了什么, 窗户上有什么, 房顶的样式有什么不同, 房子有什么细节更有趣味。孩子在画的过程中培养了比较和求异的能力, 找到的相异处越多, 对提高他们的观念能力就越有益。

当然, 时时让孩子停下来观察, 可能要减慢孩子画画的速度, 有时又似乎显得这个孩子胆子很小。其实, 这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 因为在尚未养成自觉地观察习惯的时侯, 慢一些, 停下笔, 才有可能让孩子集中精力去认真观察。所以说, 一张画画得好坏并不在于快和慢。就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角度来看, 关键是看孩子是否认真看了, 是否看得更细致了, 是否看得更巧妙了。 不过, 也并不是说只有画得慢才算是认真观察, 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一般来讲, 画某样东西的形状和具体细节特点时, 需要观察得细致一些, 画得慢一些。可是, 当画画的目的在于着重锻炼孩子观察色彩的能力时, 有时就需要让孩子画得快一些, 画得粗一些。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画画有一个特点, 就是顾此失彼。由于他们全面把握一件事情的能力还不太强, 所以在画画时往往会顾此失彼, 集中精力画了形象的细节特点就往往忽略了颜色。对于幼儿来讲, 每一幅画都要画得完整是不太现实的, 这就需要辅导者在辅导时有的放矢, 比如某张画适合孩子学习观察色彩, 那么, 尽可以鼓励孩子去大胆地着色, 不必过分拘泥于细节的描绘, 速度也可以快一些, 这样一来, 孩子就不会被细节束缚住了。如果某张画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多表现一些具体的细节, 那么, 您不妨对色彩方面和大的形状方面的要求放宽一些。快也好, 慢也好, 都要以达到目的为标准。在具体辅导上最好快与慢穿插进行, 细节特点与色彩观察穿插进行。有时太单一了, 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只能快不能慢或只能慢不能快的习惯。

儿童学画的三个误区:

一是在辅导过程中强调作画的技巧,忽视孩子的创造性!比如范画!

二是老师错误的理解成为让孩子自由的画,让孩子随便画,不管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失去了教师引导,点拨的作用!任何一种艺术的进步都是教育的结果! 三是过分追求所谓儿童画品位,艺术效果和新材料的运用上,如果超出儿童的对事物的认知和想象力。这样的结果就是成人惊呼与赞扬,而孩子则是茫然和不解!这些所谓的技巧是不能提升孩子的艺术能力!

一岁半到九岁孩子学习绘画艺术的规律

毕加索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的像一位大师,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的像一个儿童。”大师更多是成人的理性世界,有了更多的阅历,但是心也有了更多的束缚,一般可以依靠技法和思考来完成绘画。而儿童的世界是纯真的,天马行空的,更多的是依靠直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绘画。而我们现在做的更多的确实把这种孩子所具有的,大师所渴求的能力给逐步抹杀掉。1、儿童学画并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培养儿童观察、想象、创造、审美等各方面的能力。

2、并不是儿童学什么画都可能培养这些能力的,要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什

么,怎么引导孩子。

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哪个孩子不喜欢画画,那一定是大人的过错。从人的心理发展来看,孩子画画大大致可以分成涂鸦期、象征期(又叫表象符号期)、主观感觉表现期和视觉写实期四个时期。

在孩子绘画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没有明确的界限,不同的孩子在绘画的某些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天份。只有了解了各个不同时期及不用孩子的特点,才能为我们指导学生绘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儿童学画不是只学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培养各种能力。儿童学画可以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如何在不同绘画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涂鸦期(大约从18个月至3岁)这个时期的幼儿尽兴涂抹,笔下的“作品”没有具体形象,纸上只有各种各样的线。个别家长会认为孩子是在胡乱涂画,其实这是这个阶段幼儿绘画的真实体现,动手画画这就是一个好现象。 本阶段注意点:A 、孩子画画时请不要打扰。B 、画好后听孩子讲一讲画的是什么,并适当进行鼓励。C 、不用引导孩子画什么,更不用引导怎样画。

关键:重点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二、象征期(3至5岁)

这个时期的儿童能够创造自己的图形符号,并开始命名,例如:这是我画的爸爸、妈妈,这是我画的金鱼、狮子等等。象征初期的儿童往往把人画成“蝌蚪人”,他们观察事物只关注主要特点。这一时期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概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直觉的象征化。与真实物象相差比较大,也更具有独创性。 本阶段的注意点:

A、不要说孩子画得不象,更不要示范应该怎样画。B 、要引导孩子观察事物的细节及各部分的关系。C 、让孩子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D 、画时要大胆轻松。

关键:重点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象征期优秀作品

三、主观感觉表现期(5至9岁)

主观感觉期是孩子学习儿童画的黄金时期。这时期年龄小一点的孩子能够画其所想,稍大一点的画其所见。观察力进一步增强开始对细节的描绘。 这一时期是儿童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儿童画创作最多的时期。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有明显的写实倾向。6岁后的孩子,就能把所见所闻的事情作为整体记下来,保存在记忆中。并能凭记忆把所见事物加以概括和重新组合表现出来。 本阶段训练要点用注意点:A 、引导孩子观察细节与整体的关系。B 、通过引导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C 、通过画绘画日记,培养孩子的形象忘记能力。D 、让孩子轻松大胆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作品。D 、重视孩子的主观意识,不要强调事物的逼真性。

关键: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

四、 视觉写实期(9岁以上)

这一时期,开始向写实方向转化,关心自己作品的好坏,否定过去自己画过的画,注重所描绘物体的逼真性,爱欣赏有立体感,有明暗变化丰富,色彩真实感强的作品。

这一时期孩子的想象力及形象记忆能力方面发展逐渐减慢。观察写实能力飞速发展。不再适合学习纯粹的儿童画。

本阶段训练要点:A 、通过色彩与素描等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B 、通过接触各种不同的绘画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A 、观察能力。B 、欣赏能力。

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1、家长与教师要跟据孩子的年龄阶段特点,抓住不同的黄金期来辅导孩子的绘画方向,千万不能做拔苗助长的事。2、写实期以前的儿童学画要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为主,不要过分强调绘画形象的真实性。3、写实期以后,儿童形象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发展逐渐变慢,观察写实能力发展加快,指导时观察表现方面可加强训练。


相关文章

  • 第四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
  • 第四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 [学习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健康的内涵:学前儿童家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学前儿童智能教育的定义:学前儿童家庭美育的任务. 2.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构成:实施学前儿童家庭情感教育的措施:学前儿童家庭智能 ...查看


  • 小学生心理学--教学大纲 1
  • 第一章 小学儿童心理学概述 1.教学目标 (1)了解儿童心理学的界定: (2)理解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了解心理学研究设计的类型: (4)掌握小学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2.基本内容 (1)儿童心理学的界定: (2)小学儿 ...查看


  • 打工父母的家教策略: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
  • 目录第一章 "留守儿童"的问题调查 第一节 骇人听闻的客观现实,亟待解决的潜伏危机 一.奶奶打死9岁孙子 二.乖孩子不见了 三.牛牛的失落 四.令人惊心的留守悲剧 第二节 问题"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分 ...查看


  • 小学规则意识的培养
  • 小阿福圣贤 强强长得非常讨人喜欢,他走路时不小心被椅子绊了一跤,就非要把椅子"打"一顿,叔叔吃了他的苹果,他要叔叔吐出来补好还他,这些稚拙的想法和举动常常惹得全家哈哈大笑.强强在这种纵容的环境中长大,上幼儿园时,强强会在 ...查看


  • 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培训与训练
  • 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培训与训练 广西大化县岩滩镇棉山小学 蓝 芬 内容提要:培养儿童口语表达能力,从敢说.会说.善说三个阶段入手,敢说是前提,会说是基本要求,善说是最终目标.它们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循序渐近的过程,只要科学训练,儿童的语言 ...查看


  • 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情绪的培养
  • 摘要: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渐确立的时期,在这个早期社会化的阶段,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对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外出打工不仅对他们的物质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塑造了一个留守儿童特有的精神世界,他们对父母外出打工有 ...查看


  • 福禄贝尔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
  • [摘 要]福禄贝尔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的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同时创办了近代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他论述了儿童期的教育,阐述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主张自然教育重视儿童的积极活动,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与创造力发展 ...查看


  • 儿童画教学安排
  • 儿童画教学安排 儿童画课程教学目标: 一. 绘画能力的培养: 造型能力培养: 从涂鸦开始由简单到复杂的形体(物体的外形和内形)逐渐学习,增强学生的形体的认识.要求学生画出各种各样的线条,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增强学生对线条的理解和对比,加强自 ...查看


  • 江苏自考学前教育思想史排版
  • 1论述人本主义教育家的幼儿教育观点 (人本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弗洛姆.奥尔波特.) (一)教育目的,培养自我实现的人. (二)帮助儿童发现"自我同一性" (三)满足儿童的基本需要,促进其潜能发展. 1生理需要2安全 ...查看


  • 幼儿园培养5岁儿童口腔卫生保健习惯与预防龋齿的经验总结
  • [摘 要]目的:研究总结对于幼儿园培养5岁儿童的口腔卫生及保健习惯和预防龋齿的有关经验.方法:2012年2月,我园5岁儿童共计78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人.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培养其口腔卫生和保健的习惯,同时积极采取龋齿的预防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