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纠纷案二审答辩状范文

著作权纠纷案二审答辩状范文

答辩人(一审原告):马卉欣,男,1945年10月22日出生,汉族,住桐柏县城关镇一里岗。

被答辩人(一审被告):张正,男,1937年9月30日出生,原泌阳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住泌阳县城关镇小北拐52—14号。

被答辩人(一审被告):王瑜廷,男,49岁,汉族,泌阳县史志办副主任,住泌阳县泌水镇。

一审被告:南阳市寰宇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张合义,任经理。

一审被告:中州古籍出版社。

法定代表人:王关林,任社长。

为与被答辩人著作权纠纷一案,被答辩人不服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南民初字第74号民事判决书的判决提出上诉,答辩人特依据事实和法律答辩如下:

一、一审判决认定答辩人对整理出版的《盘古之神》享有著作权是完全正确的,被答辩人上诉称原审法院在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下认为答辩人对《盘古之神》的文章享有著作权的观点依法不能成立。

答辩人是全国近三十年来第一个系统研究盘古的人,为探究盘古的渊源、源流,答辩人探访、考察了全国20个省、300多个县、24个民族的盘古神话的遗迹、古籍、方志、民族史、民俗、地理传说及口传神话、民间文学集成等。199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特别安排出版了答辩人的研究成果《盘古之神》。随后,答辩人又重点考察了两次。经过十多年研究,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盘古学启论暨人类早期史纲》一书,计50多万字。这两本书第一次提出盘古神话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根,是华夏文化的底蕴,并破解了国内外研究盘古神话的诸多谜团,在国内外影响很大。

《著作权法》第11条、第12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改编、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整理人享有。该书表明,答辩人系该书的作者,依法享有该书的著作权。不可否认的是,盘古神话传说虽然为广大地区、广为流传的口头文学,但经过答辩人收集、加工、整理、演绎等创作活动,结集出版成书,依法理所当然的拥有对该书的著作权。被答辩人主编的《盘古神话》一书大量抄袭、剽窃答辩人《盘古之神》一书的内容,牟取非法利益,确已构成侵权。被答辩人故意混淆民间神话传说广泛流传的特点和对民间神话传说加工、整理正式出版的著作专有性、依法合理使用之间的区别,意在推卸责任,逃避法律制裁。

二、根据现有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答辩人的《盘古之神》一书一经出版发行,答辩人即享有著作权,被答辩人上诉称答辩人不具有该书的著作权纯属无理狡辩。

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 2 条、第 3 条的规定,结合答辩人的《盘古之神》一书,答辩人出版的《盘古之神》一书完全具备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的特征。该书就盘古神话的产生、流传、地域分布等方面来看,在原始素材中融入了答辩人的创造性劳动,体现了答辩人独特的语言风格,这在国内相关方面是独一无二的,以至于答辩人在看了被答辩人主编的《盘古神话》后即可得出结论:该书中存在大量的抄袭、剽窃答辩人《盘古之神》的地方。被答辩人编著的《盘古神话》一书的部分内容出自《盘古之神》的内容:

( 1 )第 22 页“盘古是龙生的”内容与《盘古之神》第 91 — 92 页“龙生盘古”内容基本相同。答辩人录音整理出版当然蕴含了创造性劳动,而不仅仅是录音整理。

( 2 )第 24 页《盘古开天辟地》与《盘古之神》第 123-127 页《盘古兄妹》的内容基本相同。《盘古兄妹》是答辩人发表于《民间文学》 1986 年第 1 期的作品,原名《盘古开天》,《盘古之神》一书出版时,答辩人将该篇作品更名后收录,这一变化也可以说明答辩人享有的著作权。

( 3 )第 29 页的《滚磨成亲》与《盘古之神》 199 页的内容相同。该篇文章把采录人“马卉欣、程健君、张振犁”变更为:采集程健君等,把采集地点河南桐柏县盘古山南麓栋沟变更为流传地区泌阳县。《滚磨成亲》一文系全文照抄,只是作些改头换面。

( 4 )第 32 页的《猴子做媒》和 52 页的《盘古和猴子》是根据《盘古之神》第 106 、 107 页中的《盘古和猴子》改写的。《盘古和猴子》是答辩人录音整理的,被答辩人也不否认,但是,被答辩人剽窃答辩人的劳动成果,将答辩人的一件大布衫改成两个小裤头,企图蒙混过关。

( 5 )第 34 页的《兄妹婚》抄自《盘古之神》第 193 、 194 页的内容,但在结尾删掉了采集地点,并把“马卉欣”的采录人删掉,留下另二采录人。《兄妹婚》抄袭明显,标题、语句、故事内容完全相同,但却将答辩人的采录人名字删掉,保留另二采录人。

( 6 )第 42 、 43 页里《百神佑子》抄自《盘古之神》第 129 页中的内容。把记录整理马卉欣变为 1989 年王娟记录。答辩人记录整理的神话传说经出版发表后即享有著作权,被答辩人的同名文章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都可以看出是抄袭。

( 7 )第 48 页的《盘古请日月》抄自《盘古之神》 114 页的“盘古请日月”。除了个别句子变动以外,其它语言与情节完全相同。该文选自《河南民间故事集成桐柏卷》,答辩人结集成书时将其吸收加入,并注明出处,体现了依法尊重他人劳动的正确态度,而被答辩人明显抄袭,却硬是强装是原创。

( 8 )第 50 页《要岁数》抄自《盘古之神》第 138 页的内容。答辩人根据讲述人杨培义的讲述,整理出《人活七十古来稀》一文,并发表于《河南民间故事集成桐柏卷》,被答辩人《要岁数》一文明显可以看出系抄袭《人活七十古来稀》一文。

( 9 )第 54 页《盘古和老牛》抄自《盘古之神》 104 页《盘古不听老牛劝》。只是把第一句变了,把讲述人变了。被答辩人也不得不承认《盘古不听老牛劝》是答辩人录音整理的,被答辩人的拙劣之处在于把别人的东西名字一变,似乎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源流,何况是些专业性较强的东西。著作权纠纷案二审答辩状范文由书村网提供!

( 10 )第 56 页的《水牛为啥声音小》和第 58 页的《盘古奶捏水牛》抄自《盘古之神》中第 131 、 132 、 133 三页的内容。答辩人在结集成书时,对引用的东西都严格注明出处,反观被答辩人的《水牛为啥声音小》、《盘古奶捏水牛》两篇文章,在故事情节、语言风格、表述方式等方面,均抄袭明显。

( 11 )第 60 页— 62 页《盘古爷的牲口》内容与《盘古之神》 133 页的内容一样,但增加了“流传地区泌阳县盘古山一带”的内容。答辩意见同 (10) 。

( 12 )第 67 页的《张天师的妒嫉》的内容来源《盘古之神》 155 页的内容。被答辩人承认答辩人系录音整理人,答辩人录音整理后即享有著作权。

( 13 )第 116 页《保护青黄色的蛇》一文是抄自《盘古之神》第 171 页“盘古奶跳水了”一文。只是句子稍有变动。如前所述,答辩人记录整理也享有著作权。

( 14 )第 92 页、 93 页的《八子山》、《歪头山》抄自《盘古之神》第 14 页、 19 页的内容。答辩人引用河南大学“中原神话调查组”的相关内容,被答辩人则直接采取拿来主义,羞羞答答,为我所用。

《盘古之神》中的上述文章,除答辩人直接引用、注明出处的外(但存在分类、归纳等思维创造活动),答辩人都是经过千辛万苦、认真采集、收集,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复推敲琢磨,几易其稿而成,绝对不是像被答辩人所理解的“只是一种最为简单记录、整理”,被答辩人直接抄袭、剽窃他人的东西作为自己的东西,当然简单易行。答辩人在整个创作整理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艰辛的、创造性的劳动,形成了自己独特语言风格,在出版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否则,也不会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被答辩人上诉称这种简单劳动是不可能达到《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 2 条规定的作品和第 3 条规定的创作的涵义的观点系其单方见解,一面之词,根本不能成立。

三、一审认定被答辩人的《盘古神话》剽窃了《盘古之神》的内容是完全正确的,被答辩人上诉称未剽窃于客观事实不符,与法律规定相悖。

值得注意的是泌阳县是被中国民协命名为“盘古圣地”而非“中国盘古圣地”,桐柏县则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盘古之乡”。在桐柏县被命名为“中国盘古之乡”后,泌阳县某些人也不甘落后,为达到其后来获得的“盘古圣地”的目的,被答辩人充当先锋,东拉西扯、抄袭剽窃,拼凑所谓的作品,这就是被答辩人剽窃的背景。

退一步说,如果被答辩人辩称泌阳也有类似的盘古神话,那么为什么 80 年代的全国民间文学普查中出版的集成卷本中没有其纯真、原汁原味的盘古神话,没有和答辩人《盘古之神》书种类似的盘古神话?另外,泌阳盘古山庙会中出售的小册子中怎么也没有同样的盘古神话?被答辩人张正 90 年代出的《盘古山故事》怎么都是些传说,里边却是玉皇大帝、日本人、非洲人等等。还有在国际神话研讨会泌阳发的《盘古山光盘》怎么没有盘古神话?应该说是某些人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才抄袭、剽窃《盘古之神》和桐柏的其它作品。盘古故事确实流传很广,故事相同或类似也正常,但被答辩人《盘古神话》的相关故事或文章竟然和答辩人《盘古之神》的相关故事或文章高度一致,甚至连语句、段落、结构等完全一样,这就不正常了。即便是整理同样的故事,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结果,而不可能是这么高度一致,明明是抄袭、剽窃,却又改头换面,硬是装作是原创,而且振振有词,实在可悲。 任何人都可以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其成果只要在原始的素材上融入了自己的创作性劳动,体现了本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就属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改编,就对其成果享有演绎的著作权,有权禁止他人未经授权而擅自使用。 答辩人出版的《盘古之神》是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应该是毋容置疑的。

综上,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采信证据正确,判决结果公平公正,依法应予维持;被答辩人上诉无理,滥用诉权,企图逃避制裁,推卸责任,公然置事实和法律于不顾,混淆黑白,依法不应支持。在国家大力倡导保护知识产权的今天,答辩人相信正义一定能伸张,违法一定会受制裁,为此,请求二审法院明镜高悬,依法驳回被答辩人上诉,维持原判,保护答辩人的合法权益。著作权纠纷案二审答辩状范文由书村网提供!

此致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答辩人:马卉欣

2008 年6月6日

著作权纠纷案二审答辩状范文

答辩人(一审原告):马卉欣,男,1945年10月22日出生,汉族,住桐柏县城关镇一里岗。

被答辩人(一审被告):张正,男,1937年9月30日出生,原泌阳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住泌阳县城关镇小北拐52—14号。

被答辩人(一审被告):王瑜廷,男,49岁,汉族,泌阳县史志办副主任,住泌阳县泌水镇。

一审被告:南阳市寰宇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张合义,任经理。

一审被告:中州古籍出版社。

法定代表人:王关林,任社长。

为与被答辩人著作权纠纷一案,被答辩人不服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南民初字第74号民事判决书的判决提出上诉,答辩人特依据事实和法律答辩如下:

一、一审判决认定答辩人对整理出版的《盘古之神》享有著作权是完全正确的,被答辩人上诉称原审法院在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下认为答辩人对《盘古之神》的文章享有著作权的观点依法不能成立。

答辩人是全国近三十年来第一个系统研究盘古的人,为探究盘古的渊源、源流,答辩人探访、考察了全国20个省、300多个县、24个民族的盘古神话的遗迹、古籍、方志、民族史、民俗、地理传说及口传神话、民间文学集成等。199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特别安排出版了答辩人的研究成果《盘古之神》。随后,答辩人又重点考察了两次。经过十多年研究,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盘古学启论暨人类早期史纲》一书,计50多万字。这两本书第一次提出盘古神话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根,是华夏文化的底蕴,并破解了国内外研究盘古神话的诸多谜团,在国内外影响很大。

《著作权法》第11条、第12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改编、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整理人享有。该书表明,答辩人系该书的作者,依法享有该书的著作权。不可否认的是,盘古神话传说虽然为广大地区、广为流传的口头文学,但经过答辩人收集、加工、整理、演绎等创作活动,结集出版成书,依法理所当然的拥有对该书的著作权。被答辩人主编的《盘古神话》一书大量抄袭、剽窃答辩人《盘古之神》一书的内容,牟取非法利益,确已构成侵权。被答辩人故意混淆民间神话传说广泛流传的特点和对民间神话传说加工、整理正式出版的著作专有性、依法合理使用之间的区别,意在推卸责任,逃避法律制裁。

二、根据现有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答辩人的《盘古之神》一书一经出版发行,答辩人即享有著作权,被答辩人上诉称答辩人不具有该书的著作权纯属无理狡辩。

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 2 条、第 3 条的规定,结合答辩人的《盘古之神》一书,答辩人出版的《盘古之神》一书完全具备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的特征。该书就盘古神话的产生、流传、地域分布等方面来看,在原始素材中融入了答辩人的创造性劳动,体现了答辩人独特的语言风格,这在国内相关方面是独一无二的,以至于答辩人在看了被答辩人主编的《盘古神话》后即可得出结论:该书中存在大量的抄袭、剽窃答辩人《盘古之神》的地方。被答辩人编著的《盘古神话》一书的部分内容出自《盘古之神》的内容:

( 1 )第 22 页“盘古是龙生的”内容与《盘古之神》第 91 — 92 页“龙生盘古”内容基本相同。答辩人录音整理出版当然蕴含了创造性劳动,而不仅仅是录音整理。

( 2 )第 24 页《盘古开天辟地》与《盘古之神》第 123-127 页《盘古兄妹》的内容基本相同。《盘古兄妹》是答辩人发表于《民间文学》 1986 年第 1 期的作品,原名《盘古开天》,《盘古之神》一书出版时,答辩人将该篇作品更名后收录,这一变化也可以说明答辩人享有的著作权。

( 3 )第 29 页的《滚磨成亲》与《盘古之神》 199 页的内容相同。该篇文章把采录人“马卉欣、程健君、张振犁”变更为:采集程健君等,把采集地点河南桐柏县盘古山南麓栋沟变更为流传地区泌阳县。《滚磨成亲》一文系全文照抄,只是作些改头换面。

( 4 )第 32 页的《猴子做媒》和 52 页的《盘古和猴子》是根据《盘古之神》第 106 、 107 页中的《盘古和猴子》改写的。《盘古和猴子》是答辩人录音整理的,被答辩人也不否认,但是,被答辩人剽窃答辩人的劳动成果,将答辩人的一件大布衫改成两个小裤头,企图蒙混过关。

( 5 )第 34 页的《兄妹婚》抄自《盘古之神》第 193 、 194 页的内容,但在结尾删掉了采集地点,并把“马卉欣”的采录人删掉,留下另二采录人。《兄妹婚》抄袭明显,标题、语句、故事内容完全相同,但却将答辩人的采录人名字删掉,保留另二采录人。

( 6 )第 42 、 43 页里《百神佑子》抄自《盘古之神》第 129 页中的内容。把记录整理马卉欣变为 1989 年王娟记录。答辩人记录整理的神话传说经出版发表后即享有著作权,被答辩人的同名文章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都可以看出是抄袭。

( 7 )第 48 页的《盘古请日月》抄自《盘古之神》 114 页的“盘古请日月”。除了个别句子变动以外,其它语言与情节完全相同。该文选自《河南民间故事集成桐柏卷》,答辩人结集成书时将其吸收加入,并注明出处,体现了依法尊重他人劳动的正确态度,而被答辩人明显抄袭,却硬是强装是原创。

( 8 )第 50 页《要岁数》抄自《盘古之神》第 138 页的内容。答辩人根据讲述人杨培义的讲述,整理出《人活七十古来稀》一文,并发表于《河南民间故事集成桐柏卷》,被答辩人《要岁数》一文明显可以看出系抄袭《人活七十古来稀》一文。

( 9 )第 54 页《盘古和老牛》抄自《盘古之神》 104 页《盘古不听老牛劝》。只是把第一句变了,把讲述人变了。被答辩人也不得不承认《盘古不听老牛劝》是答辩人录音整理的,被答辩人的拙劣之处在于把别人的东西名字一变,似乎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源流,何况是些专业性较强的东西。著作权纠纷案二审答辩状范文由书村网提供!

( 10 )第 56 页的《水牛为啥声音小》和第 58 页的《盘古奶捏水牛》抄自《盘古之神》中第 131 、 132 、 133 三页的内容。答辩人在结集成书时,对引用的东西都严格注明出处,反观被答辩人的《水牛为啥声音小》、《盘古奶捏水牛》两篇文章,在故事情节、语言风格、表述方式等方面,均抄袭明显。

( 11 )第 60 页— 62 页《盘古爷的牲口》内容与《盘古之神》 133 页的内容一样,但增加了“流传地区泌阳县盘古山一带”的内容。答辩意见同 (10) 。

( 12 )第 67 页的《张天师的妒嫉》的内容来源《盘古之神》 155 页的内容。被答辩人承认答辩人系录音整理人,答辩人录音整理后即享有著作权。

( 13 )第 116 页《保护青黄色的蛇》一文是抄自《盘古之神》第 171 页“盘古奶跳水了”一文。只是句子稍有变动。如前所述,答辩人记录整理也享有著作权。

( 14 )第 92 页、 93 页的《八子山》、《歪头山》抄自《盘古之神》第 14 页、 19 页的内容。答辩人引用河南大学“中原神话调查组”的相关内容,被答辩人则直接采取拿来主义,羞羞答答,为我所用。

《盘古之神》中的上述文章,除答辩人直接引用、注明出处的外(但存在分类、归纳等思维创造活动),答辩人都是经过千辛万苦、认真采集、收集,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复推敲琢磨,几易其稿而成,绝对不是像被答辩人所理解的“只是一种最为简单记录、整理”,被答辩人直接抄袭、剽窃他人的东西作为自己的东西,当然简单易行。答辩人在整个创作整理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艰辛的、创造性的劳动,形成了自己独特语言风格,在出版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否则,也不会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被答辩人上诉称这种简单劳动是不可能达到《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 2 条规定的作品和第 3 条规定的创作的涵义的观点系其单方见解,一面之词,根本不能成立。

三、一审认定被答辩人的《盘古神话》剽窃了《盘古之神》的内容是完全正确的,被答辩人上诉称未剽窃于客观事实不符,与法律规定相悖。

值得注意的是泌阳县是被中国民协命名为“盘古圣地”而非“中国盘古圣地”,桐柏县则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盘古之乡”。在桐柏县被命名为“中国盘古之乡”后,泌阳县某些人也不甘落后,为达到其后来获得的“盘古圣地”的目的,被答辩人充当先锋,东拉西扯、抄袭剽窃,拼凑所谓的作品,这就是被答辩人剽窃的背景。

退一步说,如果被答辩人辩称泌阳也有类似的盘古神话,那么为什么 80 年代的全国民间文学普查中出版的集成卷本中没有其纯真、原汁原味的盘古神话,没有和答辩人《盘古之神》书种类似的盘古神话?另外,泌阳盘古山庙会中出售的小册子中怎么也没有同样的盘古神话?被答辩人张正 90 年代出的《盘古山故事》怎么都是些传说,里边却是玉皇大帝、日本人、非洲人等等。还有在国际神话研讨会泌阳发的《盘古山光盘》怎么没有盘古神话?应该说是某些人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才抄袭、剽窃《盘古之神》和桐柏的其它作品。盘古故事确实流传很广,故事相同或类似也正常,但被答辩人《盘古神话》的相关故事或文章竟然和答辩人《盘古之神》的相关故事或文章高度一致,甚至连语句、段落、结构等完全一样,这就不正常了。即便是整理同样的故事,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结果,而不可能是这么高度一致,明明是抄袭、剽窃,却又改头换面,硬是装作是原创,而且振振有词,实在可悲。 任何人都可以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其成果只要在原始的素材上融入了自己的创作性劳动,体现了本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就属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改编,就对其成果享有演绎的著作权,有权禁止他人未经授权而擅自使用。 答辩人出版的《盘古之神》是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应该是毋容置疑的。

综上,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采信证据正确,判决结果公平公正,依法应予维持;被答辩人上诉无理,滥用诉权,企图逃避制裁,推卸责任,公然置事实和法律于不顾,混淆黑白,依法不应支持。在国家大力倡导保护知识产权的今天,答辩人相信正义一定能伸张,违法一定会受制裁,为此,请求二审法院明镜高悬,依法驳回被答辩人上诉,维持原判,保护答辩人的合法权益。著作权纠纷案二审答辩状范文由书村网提供!

此致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答辩人:马卉欣

2008 年6月6日


相关文章

  • 答辩状范文:著作权纠纷案二审答辩状
  • 法律文书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具体指各种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等.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答辩状范文:著作权纠纷案二审答辩状,希望大家喜欢. 答辩人(一审原告):马卉欣,男,1945年10月22日出生,汉族,住桐柏县城关镇一里 ...查看


  • 无讼阅读|北京知产法院发布三起涉链接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典型案件
  •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知产力"授权无讼阅读发布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出现了新的特征,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涉链接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问题,给司法认定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2016年4月21日,北京知识产权 ...查看


  • 论民事诉讼法律文书的写作中心
  • [摘 要]写好民事诉讼法律文书的写作中心具有重要意义,没能把握写作中心的民事诉讼法律文书如无矢之的,无法发挥其诉讼作用.无论对于民事起诉状而言,还是答辩状或者是一审民事判决书来讲,诉讼请求都是其写作中心,写作诉讼请求时,在请求事项.请求依据 ...查看


  • 6.主管与管辖
  • 第六章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 1996年3月,家住B 市海河区的郑某向陈某居住所在地的B 市丹阳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陈某返还借款1万元.丹阳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1996年4月,经政府正式批准,陈某住所所属的街道划归B 市正义区.而在19 ...查看


  • [答辩状]民事诉讼二审答辩状范本
  • 民事诉讼二审答辩状范本 答辩人: 答辩人就上诉人_______提出返还原物纠纷上诉一案,提出如下答辩意见: 一.本案属于公民合法享有所有权的房屋被他人非法侵占后引起的返还原物的侵权纠纷案件,并非单位内部分房纠纷,应属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一审 ...查看


  • 程序法的区别与联系
  • 民诉法与刑诉法.行诉法.仲裁法的区别与联系 内容 民事诉讼法 基本原则: 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法院调解原则: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 基本制度 ①合议制度(三人以上单数): ②回避制度: ③公开审判制度: ④两审终审制度 民诉与 ...查看


  • 此案被告是否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
  • 此案被告是否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 [案情简介]: 2002年11月某法院受理了原告成都某厂诉被告青岛某工业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在提交答辩状期间,被告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后经审查,法院裁定驳回被告的异议,被告不服该裁定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受理 ...查看


  • 实际施工人诉发包人支付工程款代理意见
  • 实际施工人起诉发包人支付拖欠的工程款代理意见 四川马##挂靠四川@@房地产开发公司承建@@市一小区,总承包方为@@建筑公司,王@@带领班组人员独立完成了其中2栋房屋的修建并经验收合格,后因房地产公司拖欠工程款未付,王@@作为实际施工人将房产 ...查看


  • 上诉人李建强与被上诉人寇建泽债务纠纷一案二审民事判决书
  • 上诉人李建强与被上诉人寇建泽债务纠纷一案二审民事判 决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