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修养与党员干部角色意识的完善

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党性修养与党员干部角色意识的完善

胡江霞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湖北武汉430077)

摘要: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偏离党性与角色形象的认知、情感及行为表现,不仅事关党的兴亡、人民的寄托,也事关其自身的健康与成长。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除了着眼于政治觉悟、宗旨意识的提高外,还应从“扮演”的各种生活角色入手,在完善其社会角色意识的同时,寻求其个体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攀升。进一自身所

步纯净学风、端正作风、强化正气,则是党员干部实现其党性、社会角色与行为作风统一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党性修养;党员干部;社会角色;社会化水平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0)09-0192-04

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出发,党员干部不仅要“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修养,增强党的意识、,而且要“自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任意识”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自觉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1]显然,强调党员干部“自觉学习”的意义与方向,是因为我们的政党既是一个有着先进每一性特质的组织,更是一个肩负执政使命的组织。因此,个站在组织中的成员,尤其是站在这个组织前列的党员干部,在率先垂范、以坚强的党性维护好党的形象的同时,更应身体力行,用崇高的德性与过硬的才智,诠释出党的气魄、追求与能力。

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不仅事关一个政治问题———党的存亡与发展,也事关一个社会问题———人民的信仰与信赖。从“私利”角度来看,它还事关个人的精神健康与心灵成长。同提高锻炼意识、增强肌体健康一样,一个共产党人能否最终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工作态度、德性说到底,是党性修养问题,也是生活品位、涵养以及人格境界问题![2](p660)所以,笔者以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是不能脱离个体社会化角色意识的规范、健康当源于生活实践中其为人处世责与完善的。坚强的党性,

任意识的提升,体现于现实利益中对其各种名利权位、欲壑荣华的淡泊与超然,而这最终也是党员干部在党的事业与工作中不断学习锤炼的结果。

一、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所面对的现实问题

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毫无疑问,我们的党员干部也都是这样的“演员”,只不过,当一个党员干部上场的时候,要明白他不仅在演绎自己的人生,他“表演”的,也不再仅还在用言行诠释着党的形象;观看其“重要人物”,而是广大的百姓。因仅是自己看得见的某些

此,作为党员干部,理所当然应对自己的言行拥有更高的要求,唯其如此,才对得起人民的期盼,也对得起组织的重托。

然而,现实中,人们不情愿、却时常会看到一些党员干部有违角色形象的“表演”,不仅与角色的本质要求有出入,甚至还出现偏解、漠视以至亵渎角色职责的倾向与行为,着实令民众不满,更令党痛心。

其一,表现为认知偏差。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何种岗位、职位,其实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为公众服务的人。所以,民尽忠职守,才是自己所获职权的应有之意。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总有一些人把自己的“一官半职”,解读成进一步向上攀爬、争当“主角、名角”的资本与阶梯,或视若网络个人关系、编织小团体利益共同体的平台。由此,一些人学会了变着法儿玩弄权术,向组织讨价还价、与自己的同志明争暗斗、借职权拉关系谋私利等等。此类之事时有发生,恰似一幕幕闹剧、丑剧、恶劣之剧,为

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为党和人

作者简介:胡江霞(1961—),女,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教授。

··192

人民不齿,遭人民唾弃。其实,早在我党执政初期,毛泽东就曾针对一些同志因评级等个人利益“痛哭流涕”而提出过批评,指出因革命胜利了,有一部分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而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3](p284)但那时,“痛哭流涕”的人至多也只是闹闹情绪,而现在一些人则把个人利益上升至工作的目标和追求,其为官牟利之明目张胆,不只在伤民心,还在激民愤!

其二,表现为情感背离。“唱只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歌曲表达了人民对党的无比热爱和眷恋。这是因为,我们的党始终是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唯一的宗旨,也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永恒的要求。

如此心向人民,党才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身为党员干部,我们的职责就是在为人民站岗服务的过程中,向人民传递党的温暖、关怀和帮助。并且,在情感和利益上,我们本应与人民是一致的。党章上也早已写明: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任何时候,党都同群众同甘共苦。而现如今,我们却时常遭遇这样的尴尬,某些党员干部公然站在与人民不一样的情感和位置上说话、办事,这不是“俯首甘为孺子牛”

,而是习惯以“父母官”自居,且只行封建家长之专断与霸气,并非传递父母之爱怜与温暖。“替谁说话”问题的呈现,不只是某一个为官者的言语出了差错,它实际上也暴露了一些非光彩

“小舞台”的存在,是一些党员干部在漠视和背离党性过程中,钻进“官本位”和个人利益角色而乔扮、孳生起来的某些潜意识与潜规则的自然流露![4]

其三,表现为行为迷失。走在为官执政的路上,一些党员干部起初还不忘本色,清醒做人、清廉为官,靠勤勤恳恳的态度、兢兢业业的精神、扎扎实实的作风,赢取党和人民的信任。但随着职位角色的变更、表现舞台的扩大,一些人渐成“名角”后,反倒迷失了行动的方向,不再甘于“全心全意”地奉献,而是三心二意,甚至心猿意马、心有旁骛,不仅失却了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就连做人的底线似乎也荡然无存。2008年,受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所处分的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第一把手人数的增多、所占同期处分干部比例的增大,无疑就是一个警示。这些曾被委以重任的“主角”们,他们领舞一方,却未能造福一方,而是权倾一隅,藏污纳私。服务方向的迷失,损害的必然是人民的利益、党的干部队伍的建设,直至党的事业的根基。因此,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丧失党性,当为党规党纪所不容,而触动国法道义,则不只是人民眼中的“小丑”,最终还必将沦为阶下囚。

纵观上述表现,行为与认知的偏离固然令人痛心和愤慨,但情感的变异与背离则更令人担忧,党员没有笃爱公共事业的真挚情怀,党的宗旨体现就会变得空洞、显得苍白,而党员干部不能与民众同悲喜共欢乐,党的生存命脉也就岌岌可危了。所以,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不仅是一个抓紧、抓牢的问题,更有一个抓好、抓实的问题。

二、党员干部所应有的角色意识和角色生活站在社会心理研究的角度来看,某些党员干部的党性

不纯,是和其社会角色意识不清、角色理念不强有着很大关系的。党性虽是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但它却不是抽象的,而是通过一个个党员个体来表达和体现的。也就是说,党性的坚守和传扬,需要依托于党员个体的党性修养,而作为个体的一种修养,能拥有并捍卫党性,实为个体社会化的至高境界,是个体在对所获社会角色的充分理解和努力实践中才得以提升的。因此,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则不能不从领导干部社会角色的认知与规范、社会理想与思想境界以及待人处事的个性与方式说起,亦即要着眼于领导干部对相应社会角色的学习和完善。

1.党员干部社会角色的属性及内涵。所谓社会角色,是形成于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解释,人刚出生时,还不能算是一个社会人,至多是一个具备人的自然属性和身心发展潜能的生物个体。经过学习和接受一定社会文化的影响,当个体形成了适应于这一社会文化的人格,掌握了社会所公认的行为规范和方式,并能将其落实在个体的言行中时,这个人,才算完成了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和发展,这也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然而,不同的人,在社会化道路上所获得的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是有一定差异的,尽管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人们会有同样的角色体验,比如为人儿女或为人朋友;每个人的一生中也都同时或继时

“扮演着好几个角色”,但所扮演社会角色的规范程度和形象水平却是因人而异的。所以,社会角色不仅代表着个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地位、行为规范和模式,而且也代表了个人对自我的一种追求、对职责的一种期待,对角色作用和意义的一种认知与诠释,集中体现着个体社会化成长的水平。

党员干部无疑也是一种社会角色,并且是集多种身份、多种期待、多种要求于一体的角色。作为一个社会人,遵从公民的道德要求和法律制约,应为做人的底色,人人都该有,党员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党员,遵守党规党纪、牢记党的宗旨、

履行党员义务,是为有觉悟的先锋战士的本色,不能更改,更不能丢弃;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则坚守党性、克己奉公,身先士卒、不畏困苦,强化修养、超越自我,才可彰显甘为孺子牛的非凡气色。这也就是说,只有党性坚定、作风优良,干部角色与形象才能光彩照人!

2.党员干部社会角色的修炼及提升。正因为党员干部社会角色的这种多姿多彩,所以,党性修养必然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它既可以体现在阶级属性及利益的要求中,也可以体现在人生信念与境界的追求中,还可以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及为人处世的方式中。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要守住底色、保持本色、赢得可以出彩的“非凡气色”,就必须在人生的舞台上,按照角色的社会要求,不断修炼自我的追求,在实现修养层次和人生境界的不断攀升中,达到社会化水平的至高境界。

通常来讲,我们可以把个体为人处世的社会化水平,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或叫五种类型,它们也体现了个体人生修养与境界的不同。第一,做一个不损人利己的人;第二,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第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93

·

第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第五,做一个对人类未来有展望的人。从有着基本的善良和纯朴,到比较勤劳,固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准则,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饵利;从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意识,力所能及地关注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人,信奉危难之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道理,到主动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能创造性地开拓和创新自己的工作与事业,再到追求全人类共同的利益和幸福,以奉献之心投身公共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最终展现的,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和追求,也是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心理面貌。

当然,并非所有的党员都能达到社会化的至高水平,一个人组织上入了党,并不意味着他在修养境界上也达到了较高层面。有的党员可能还停留在宗旨的认同阶段,尚未把党性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需求;有的表面上看一步步锻炼过来,成为党员干部,但由于放松了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也就不知不觉,又一步步蜕变脱色,甚至连底色都难以保留;还有的党员干部,本身就存在党性基础不牢固、为人处世也不扎实的问题,遇到重大考验,其颜面、形象必然轰然扫地。因此,党性修养,包括社会角色的学习和完善,对党员个体来讲是永恒的课题,也是终身的、全方位的考验,只有认知深刻,行为才能持久;情感到位,信念才能稳固;人格健全,形象才能健康且富有魅力。

3.党员干部社会角色的践行及完善。首先,党员干部应扮演好公民生活角色。从做人的境界来讲,党员干部首先要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个社会公民,虽然可以用超越世俗的眼界砥砺自己做一个高尚的纯粹的人,但却不可以脱离百姓的生活,更不能忘掉作为一个公民所应有的义务与责任。为人儿女、

为人夫妻、为人父母、为人朋友等,既是生活角色,就当以孝心、温情心、责任心、真诚心对待之。人非生而圣贤,只有先扮演好平凡人,才有可能演绎出不平凡的人生,继而努力做像歌曲“你是这样的人”中对周总理所颂扬的那样的人: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这样的人才可谓进入做人的最高境界。

其次,党员干部还应扮演好职业生活角色。从做事的境界来讲,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职业岗位,既然是岗位,当你站上去的时候,你所能想、所应想的就是如何站稳并站好岗,哪怕时间再长、困难再大、任务再重,都应兢兢业业、尽忠职守,而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山望着那山好。其实,职业生活中我们不乏党员干部用行动所缔造的岗位精神之榜样,伟人如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在岗27年;平凡人如央视新闻主播罗京同志,在岗26年,这之中无论伟大与平凡、官位大与小、职权高与低,他们都赢得了百姓的敬重和爱戴,原因就在于他们不仅做人有境界,做事也同样有境界。罗京同志所创造的“26年新闻联播播音无差错”的记录,充分体现了他的岗位坚持精神,更体现了他的岗位素养和能力,尽管他的官衔只是一个“副组长”,但他做事的境界却已穿越了时空,因而才为人们“留下了永不谢幕的记忆”

。[5]·194

·再次,党员干部更应扮演好党员生活角色。从做事业的境界来讲,党员干部不仅是公共岗位职能的执行者,还一定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形象的代言人。党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党能否保持政治优势、能否受民众追捧和爱戴,取决于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事业眼光与表率。党员干部自觉接受党的监督,虚心听取群众的批评建议,努力学习与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个性涵养,是党员生活的基本要求。同时,由于我们党坚持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所以,作为党员干部也必然要以此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己做事业的眼光、能力、心胸,如超越个人利益、部门利益,拥有公共意识和服务理念;再如学习做生活的表率,能引领时尚,却不失理性和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总之,党员干部最终的修养目标,应是把党的规范和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心理需求,使党性融入自己的认识、情感与行动中,真正做到对党的事业“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党员干部应实现党性、社会角色与行为作风的统一

新时期党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它也应是党员干部个人党性修养与行为作风的方向和指南。作为社会化的个体,党性修养中党员干部的人性特质与个性特质是不能被忽视的。而科学发展观对党员个体来讲,就是要在干部角色意识中,把党性渗透并结合到其人本理念和为人处世的个性行为与方式中,从而,最终实现党员干部党性、社会角色与行为作风的统一。

鉴于这种认识,笔者以为,在把握党员干部社会角色的多重身份、理念与要求的同时,抓好抓实党员干部党性、作风这项工作,还必须关注以下要求的倡导和实施。

第一,要纯净学风,学以致用。党员干部要做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表率,其个人的学风至关重要。如何让学习由虚幻短暂的“过场”变为持之以恒的过程、由脸面荣耀追求变为成长快乐体验、由心动变为行动、由被动变为主动,这关乎学风,也关乎学习的实效。为此,一方面,党员干部应勤于在自身素质的剖析中,确认终身学习的目标、意义和价值所在。要认识到,学习型组织或社会的建设与到来,并非“学习”本身凭添了什么时尚和潮流,而是组织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基于党员自身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需要,基于社会的日新月异,同时也基于个体社会化的特点和要求,终身学习是任何一个党员干部都必须面对的课题,而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学习的本质都必然是、也只能是从扎扎实实的阅读、听讲、研究以及实践中,才能收获知识和能力,进而最终实现学有境界、学有涵养、学有睿智。

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还应善于在不同角色的规范中,学习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立,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并适应自己的岗位职责,不仅要对每项工作“确责、履责、问责”,还要善于提高自己的

“能力席位”,即无论我们身处何种“职务

席位”,其专业素养与能力的提升都是没有高度限定的,除了爱岗敬业外,每个人都可以从应知应会、向行家里手、再向专家权威攀升,这样才是更好的尽职尽责!

第二,要端正作风,求真务实。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高低,并非信誓旦旦、言之凿凿、调子高亢就能见分晓知虚实的,而是见诸其个体的行事风格和行为作风上。尤其是作为领导干部,有没有扎实的工作品质与岗位历练、赤诚的公仆意念与民生情怀以及深厚的实践积累,是对其党性修养水平最直接的检验与反映。因此,党员干部要体现党性修养的高度,就必须摆正自己行动的方向,自然释放自己角色的本真和平实,能放下架子、放掉虚浮、放宽视野,学会低首听取民众意见,低声走入社会实践和基层,包括低调用行动诠释党员角色的宗旨意念和精神追求。

具体而言,党员干部既要勇于面对现实、面对民众的问责,也要善于演绎自己的心灵追求和角色职责,应在求真务实的作风中,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同时也展示自我个性的魅力。进一步讲,

求真,就要真扎实干、真诚待民,杜绝走马观花、虚与委蛇。工作应一丝不苟;调研要深入细致;体察民众疾苦与实情,则不仅要设身处地,还应感同身受。务实,就要实在坦诚、实事求是,防止花拳绣腿、装腔作势。所谓办实事、求实效,就应以纯朴之心坦诚待民、坦荡谋事;而讲实话、鼓实劲,则要在话风、会风、文风等方面学会开门见山、删繁就简,不仅能“言语不多道理深”,而且能引人入胜回味无穷,真正让阅读者、与会者、倾听者入眼、入耳、入心,赢得共鸣。这样,党员干部才能从实践中汲取知识力量和信念涵养,增进对百姓的关怀之情和体恤之心,同时也能以“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朴实无华,向广大人民传递党的赤诚之心和温暖之情。

第三,要强化正气,清廉自警。党员干部社会角色的多重性和多种要求,决定了其人格修养与健康的重要性。当今时代,面对多元文化态势和多重价值体系的交融与碰撞,面对竞争意识、利益观念的强化与开放,人们内心求索与平衡的“定盘星”似乎不再单一。虽然对党员干部而言,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在任何时候都是确认不疑的,但作为社会人,其社会需求与人本欲念中的多端性矛盾较量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开放、包容及良莠并存的现实社会面前,如何让“风清气正”与“人间烟火”交融不悖、自我实现与利益得失少有纠结,不仅是对其“自我”人格的检验,

更是对其“超我”人格的考验。

因此,党员干部除了学有提升、行有实效外,还应特别注重心理的调适以及健康人格的培养,即强化其主体自觉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这包括:主动辨识与党性相悖的“功名利禄”

,积极抵制有损公仆形象的歪风邪气,自愿接受组织规范和民主监督,自觉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而要做到这些,党员干部就必须进一步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加深自省程度、

加大自警力度。加深自省程度,是要求党员干部应善于从社会化的至高境界设立人生修养的攀登阶梯,以大爱胸怀、精神健康观和感恩奉献之心,驾驭个人对名利的贪欲。加大自警力度,则是强调党员干部应敢于在组织纪律、政策法规面前理直气壮地秉公行事,防范“人情网”、“关系网”的腐蚀及钻营。其实,像挺胸抬头不驼背、习惯成自然一样,只要我们多一些

“堂堂正正”的气概,少一点所谓“剪不断理还乱”的人情徘徊,就不会有“非分之想”的滋生,更不会有“潜规则”

的流行。当然,党员干部原则行事,并不妨碍“理直气和”地待人。常言道“事求新人求故”,人脉的赢取是有门路和诀窍的,但这窍门绝不是处心积虑地去编织人情世故,也非拉关系搞交易,而是靠一颗能对他人充分理解、尊重的慧心,以及自身所具有的良好品性与特质。所以,党员干部创新谋事的前提,仍然是首先学会做人,扎实做人,要习惯于把党性见诸在勤恳、清廉的作风和真诚、自重的品性上。如此,我们才能赢得健康永续的人脉和蒸蒸日上的事业。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4-07.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杨建.“替谁说话”与“为谁执政”[N].人民日报,2009-6-19.

[5]生命之轻精神之重———首都群众送别播音员罗京[N].人民日报,2009-06-12.

责任编辑

周刚

·195

·

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党性修养与党员干部角色意识的完善

胡江霞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湖北武汉430077)

摘要: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偏离党性与角色形象的认知、情感及行为表现,不仅事关党的兴亡、人民的寄托,也事关其自身的健康与成长。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除了着眼于政治觉悟、宗旨意识的提高外,还应从“扮演”的各种生活角色入手,在完善其社会角色意识的同时,寻求其个体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攀升。进一自身所

步纯净学风、端正作风、强化正气,则是党员干部实现其党性、社会角色与行为作风统一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党性修养;党员干部;社会角色;社会化水平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0)09-0192-04

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出发,党员干部不仅要“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修养,增强党的意识、,而且要“自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任意识”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自觉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1]显然,强调党员干部“自觉学习”的意义与方向,是因为我们的政党既是一个有着先进每一性特质的组织,更是一个肩负执政使命的组织。因此,个站在组织中的成员,尤其是站在这个组织前列的党员干部,在率先垂范、以坚强的党性维护好党的形象的同时,更应身体力行,用崇高的德性与过硬的才智,诠释出党的气魄、追求与能力。

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不仅事关一个政治问题———党的存亡与发展,也事关一个社会问题———人民的信仰与信赖。从“私利”角度来看,它还事关个人的精神健康与心灵成长。同提高锻炼意识、增强肌体健康一样,一个共产党人能否最终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工作态度、德性说到底,是党性修养问题,也是生活品位、涵养以及人格境界问题![2](p660)所以,笔者以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是不能脱离个体社会化角色意识的规范、健康当源于生活实践中其为人处世责与完善的。坚强的党性,

任意识的提升,体现于现实利益中对其各种名利权位、欲壑荣华的淡泊与超然,而这最终也是党员干部在党的事业与工作中不断学习锤炼的结果。

一、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所面对的现实问题

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毫无疑问,我们的党员干部也都是这样的“演员”,只不过,当一个党员干部上场的时候,要明白他不仅在演绎自己的人生,他“表演”的,也不再仅还在用言行诠释着党的形象;观看其“重要人物”,而是广大的百姓。因仅是自己看得见的某些

此,作为党员干部,理所当然应对自己的言行拥有更高的要求,唯其如此,才对得起人民的期盼,也对得起组织的重托。

然而,现实中,人们不情愿、却时常会看到一些党员干部有违角色形象的“表演”,不仅与角色的本质要求有出入,甚至还出现偏解、漠视以至亵渎角色职责的倾向与行为,着实令民众不满,更令党痛心。

其一,表现为认知偏差。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何种岗位、职位,其实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为公众服务的人。所以,民尽忠职守,才是自己所获职权的应有之意。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总有一些人把自己的“一官半职”,解读成进一步向上攀爬、争当“主角、名角”的资本与阶梯,或视若网络个人关系、编织小团体利益共同体的平台。由此,一些人学会了变着法儿玩弄权术,向组织讨价还价、与自己的同志明争暗斗、借职权拉关系谋私利等等。此类之事时有发生,恰似一幕幕闹剧、丑剧、恶劣之剧,为

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为党和人

作者简介:胡江霞(1961—),女,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教授。

··192

人民不齿,遭人民唾弃。其实,早在我党执政初期,毛泽东就曾针对一些同志因评级等个人利益“痛哭流涕”而提出过批评,指出因革命胜利了,有一部分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而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3](p284)但那时,“痛哭流涕”的人至多也只是闹闹情绪,而现在一些人则把个人利益上升至工作的目标和追求,其为官牟利之明目张胆,不只在伤民心,还在激民愤!

其二,表现为情感背离。“唱只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歌曲表达了人民对党的无比热爱和眷恋。这是因为,我们的党始终是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唯一的宗旨,也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永恒的要求。

如此心向人民,党才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身为党员干部,我们的职责就是在为人民站岗服务的过程中,向人民传递党的温暖、关怀和帮助。并且,在情感和利益上,我们本应与人民是一致的。党章上也早已写明: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任何时候,党都同群众同甘共苦。而现如今,我们却时常遭遇这样的尴尬,某些党员干部公然站在与人民不一样的情感和位置上说话、办事,这不是“俯首甘为孺子牛”

,而是习惯以“父母官”自居,且只行封建家长之专断与霸气,并非传递父母之爱怜与温暖。“替谁说话”问题的呈现,不只是某一个为官者的言语出了差错,它实际上也暴露了一些非光彩

“小舞台”的存在,是一些党员干部在漠视和背离党性过程中,钻进“官本位”和个人利益角色而乔扮、孳生起来的某些潜意识与潜规则的自然流露![4]

其三,表现为行为迷失。走在为官执政的路上,一些党员干部起初还不忘本色,清醒做人、清廉为官,靠勤勤恳恳的态度、兢兢业业的精神、扎扎实实的作风,赢取党和人民的信任。但随着职位角色的变更、表现舞台的扩大,一些人渐成“名角”后,反倒迷失了行动的方向,不再甘于“全心全意”地奉献,而是三心二意,甚至心猿意马、心有旁骛,不仅失却了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就连做人的底线似乎也荡然无存。2008年,受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所处分的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第一把手人数的增多、所占同期处分干部比例的增大,无疑就是一个警示。这些曾被委以重任的“主角”们,他们领舞一方,却未能造福一方,而是权倾一隅,藏污纳私。服务方向的迷失,损害的必然是人民的利益、党的干部队伍的建设,直至党的事业的根基。因此,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丧失党性,当为党规党纪所不容,而触动国法道义,则不只是人民眼中的“小丑”,最终还必将沦为阶下囚。

纵观上述表现,行为与认知的偏离固然令人痛心和愤慨,但情感的变异与背离则更令人担忧,党员没有笃爱公共事业的真挚情怀,党的宗旨体现就会变得空洞、显得苍白,而党员干部不能与民众同悲喜共欢乐,党的生存命脉也就岌岌可危了。所以,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不仅是一个抓紧、抓牢的问题,更有一个抓好、抓实的问题。

二、党员干部所应有的角色意识和角色生活站在社会心理研究的角度来看,某些党员干部的党性

不纯,是和其社会角色意识不清、角色理念不强有着很大关系的。党性虽是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但它却不是抽象的,而是通过一个个党员个体来表达和体现的。也就是说,党性的坚守和传扬,需要依托于党员个体的党性修养,而作为个体的一种修养,能拥有并捍卫党性,实为个体社会化的至高境界,是个体在对所获社会角色的充分理解和努力实践中才得以提升的。因此,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则不能不从领导干部社会角色的认知与规范、社会理想与思想境界以及待人处事的个性与方式说起,亦即要着眼于领导干部对相应社会角色的学习和完善。

1.党员干部社会角色的属性及内涵。所谓社会角色,是形成于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解释,人刚出生时,还不能算是一个社会人,至多是一个具备人的自然属性和身心发展潜能的生物个体。经过学习和接受一定社会文化的影响,当个体形成了适应于这一社会文化的人格,掌握了社会所公认的行为规范和方式,并能将其落实在个体的言行中时,这个人,才算完成了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和发展,这也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然而,不同的人,在社会化道路上所获得的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是有一定差异的,尽管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人们会有同样的角色体验,比如为人儿女或为人朋友;每个人的一生中也都同时或继时

“扮演着好几个角色”,但所扮演社会角色的规范程度和形象水平却是因人而异的。所以,社会角色不仅代表着个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地位、行为规范和模式,而且也代表了个人对自我的一种追求、对职责的一种期待,对角色作用和意义的一种认知与诠释,集中体现着个体社会化成长的水平。

党员干部无疑也是一种社会角色,并且是集多种身份、多种期待、多种要求于一体的角色。作为一个社会人,遵从公民的道德要求和法律制约,应为做人的底色,人人都该有,党员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党员,遵守党规党纪、牢记党的宗旨、

履行党员义务,是为有觉悟的先锋战士的本色,不能更改,更不能丢弃;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则坚守党性、克己奉公,身先士卒、不畏困苦,强化修养、超越自我,才可彰显甘为孺子牛的非凡气色。这也就是说,只有党性坚定、作风优良,干部角色与形象才能光彩照人!

2.党员干部社会角色的修炼及提升。正因为党员干部社会角色的这种多姿多彩,所以,党性修养必然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它既可以体现在阶级属性及利益的要求中,也可以体现在人生信念与境界的追求中,还可以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及为人处世的方式中。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要守住底色、保持本色、赢得可以出彩的“非凡气色”,就必须在人生的舞台上,按照角色的社会要求,不断修炼自我的追求,在实现修养层次和人生境界的不断攀升中,达到社会化水平的至高境界。

通常来讲,我们可以把个体为人处世的社会化水平,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或叫五种类型,它们也体现了个体人生修养与境界的不同。第一,做一个不损人利己的人;第二,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第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93

·

第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第五,做一个对人类未来有展望的人。从有着基本的善良和纯朴,到比较勤劳,固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准则,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饵利;从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意识,力所能及地关注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人,信奉危难之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道理,到主动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能创造性地开拓和创新自己的工作与事业,再到追求全人类共同的利益和幸福,以奉献之心投身公共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最终展现的,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和追求,也是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心理面貌。

当然,并非所有的党员都能达到社会化的至高水平,一个人组织上入了党,并不意味着他在修养境界上也达到了较高层面。有的党员可能还停留在宗旨的认同阶段,尚未把党性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需求;有的表面上看一步步锻炼过来,成为党员干部,但由于放松了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也就不知不觉,又一步步蜕变脱色,甚至连底色都难以保留;还有的党员干部,本身就存在党性基础不牢固、为人处世也不扎实的问题,遇到重大考验,其颜面、形象必然轰然扫地。因此,党性修养,包括社会角色的学习和完善,对党员个体来讲是永恒的课题,也是终身的、全方位的考验,只有认知深刻,行为才能持久;情感到位,信念才能稳固;人格健全,形象才能健康且富有魅力。

3.党员干部社会角色的践行及完善。首先,党员干部应扮演好公民生活角色。从做人的境界来讲,党员干部首先要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个社会公民,虽然可以用超越世俗的眼界砥砺自己做一个高尚的纯粹的人,但却不可以脱离百姓的生活,更不能忘掉作为一个公民所应有的义务与责任。为人儿女、

为人夫妻、为人父母、为人朋友等,既是生活角色,就当以孝心、温情心、责任心、真诚心对待之。人非生而圣贤,只有先扮演好平凡人,才有可能演绎出不平凡的人生,继而努力做像歌曲“你是这样的人”中对周总理所颂扬的那样的人: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这样的人才可谓进入做人的最高境界。

其次,党员干部还应扮演好职业生活角色。从做事的境界来讲,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职业岗位,既然是岗位,当你站上去的时候,你所能想、所应想的就是如何站稳并站好岗,哪怕时间再长、困难再大、任务再重,都应兢兢业业、尽忠职守,而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山望着那山好。其实,职业生活中我们不乏党员干部用行动所缔造的岗位精神之榜样,伟人如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在岗27年;平凡人如央视新闻主播罗京同志,在岗26年,这之中无论伟大与平凡、官位大与小、职权高与低,他们都赢得了百姓的敬重和爱戴,原因就在于他们不仅做人有境界,做事也同样有境界。罗京同志所创造的“26年新闻联播播音无差错”的记录,充分体现了他的岗位坚持精神,更体现了他的岗位素养和能力,尽管他的官衔只是一个“副组长”,但他做事的境界却已穿越了时空,因而才为人们“留下了永不谢幕的记忆”

。[5]·194

·再次,党员干部更应扮演好党员生活角色。从做事业的境界来讲,党员干部不仅是公共岗位职能的执行者,还一定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形象的代言人。党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党能否保持政治优势、能否受民众追捧和爱戴,取决于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事业眼光与表率。党员干部自觉接受党的监督,虚心听取群众的批评建议,努力学习与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个性涵养,是党员生活的基本要求。同时,由于我们党坚持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所以,作为党员干部也必然要以此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己做事业的眼光、能力、心胸,如超越个人利益、部门利益,拥有公共意识和服务理念;再如学习做生活的表率,能引领时尚,却不失理性和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总之,党员干部最终的修养目标,应是把党的规范和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心理需求,使党性融入自己的认识、情感与行动中,真正做到对党的事业“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党员干部应实现党性、社会角色与行为作风的统一

新时期党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它也应是党员干部个人党性修养与行为作风的方向和指南。作为社会化的个体,党性修养中党员干部的人性特质与个性特质是不能被忽视的。而科学发展观对党员个体来讲,就是要在干部角色意识中,把党性渗透并结合到其人本理念和为人处世的个性行为与方式中,从而,最终实现党员干部党性、社会角色与行为作风的统一。

鉴于这种认识,笔者以为,在把握党员干部社会角色的多重身份、理念与要求的同时,抓好抓实党员干部党性、作风这项工作,还必须关注以下要求的倡导和实施。

第一,要纯净学风,学以致用。党员干部要做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表率,其个人的学风至关重要。如何让学习由虚幻短暂的“过场”变为持之以恒的过程、由脸面荣耀追求变为成长快乐体验、由心动变为行动、由被动变为主动,这关乎学风,也关乎学习的实效。为此,一方面,党员干部应勤于在自身素质的剖析中,确认终身学习的目标、意义和价值所在。要认识到,学习型组织或社会的建设与到来,并非“学习”本身凭添了什么时尚和潮流,而是组织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基于党员自身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需要,基于社会的日新月异,同时也基于个体社会化的特点和要求,终身学习是任何一个党员干部都必须面对的课题,而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学习的本质都必然是、也只能是从扎扎实实的阅读、听讲、研究以及实践中,才能收获知识和能力,进而最终实现学有境界、学有涵养、学有睿智。

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还应善于在不同角色的规范中,学习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立,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并适应自己的岗位职责,不仅要对每项工作“确责、履责、问责”,还要善于提高自己的

“能力席位”,即无论我们身处何种“职务

席位”,其专业素养与能力的提升都是没有高度限定的,除了爱岗敬业外,每个人都可以从应知应会、向行家里手、再向专家权威攀升,这样才是更好的尽职尽责!

第二,要端正作风,求真务实。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高低,并非信誓旦旦、言之凿凿、调子高亢就能见分晓知虚实的,而是见诸其个体的行事风格和行为作风上。尤其是作为领导干部,有没有扎实的工作品质与岗位历练、赤诚的公仆意念与民生情怀以及深厚的实践积累,是对其党性修养水平最直接的检验与反映。因此,党员干部要体现党性修养的高度,就必须摆正自己行动的方向,自然释放自己角色的本真和平实,能放下架子、放掉虚浮、放宽视野,学会低首听取民众意见,低声走入社会实践和基层,包括低调用行动诠释党员角色的宗旨意念和精神追求。

具体而言,党员干部既要勇于面对现实、面对民众的问责,也要善于演绎自己的心灵追求和角色职责,应在求真务实的作风中,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同时也展示自我个性的魅力。进一步讲,

求真,就要真扎实干、真诚待民,杜绝走马观花、虚与委蛇。工作应一丝不苟;调研要深入细致;体察民众疾苦与实情,则不仅要设身处地,还应感同身受。务实,就要实在坦诚、实事求是,防止花拳绣腿、装腔作势。所谓办实事、求实效,就应以纯朴之心坦诚待民、坦荡谋事;而讲实话、鼓实劲,则要在话风、会风、文风等方面学会开门见山、删繁就简,不仅能“言语不多道理深”,而且能引人入胜回味无穷,真正让阅读者、与会者、倾听者入眼、入耳、入心,赢得共鸣。这样,党员干部才能从实践中汲取知识力量和信念涵养,增进对百姓的关怀之情和体恤之心,同时也能以“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朴实无华,向广大人民传递党的赤诚之心和温暖之情。

第三,要强化正气,清廉自警。党员干部社会角色的多重性和多种要求,决定了其人格修养与健康的重要性。当今时代,面对多元文化态势和多重价值体系的交融与碰撞,面对竞争意识、利益观念的强化与开放,人们内心求索与平衡的“定盘星”似乎不再单一。虽然对党员干部而言,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在任何时候都是确认不疑的,但作为社会人,其社会需求与人本欲念中的多端性矛盾较量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开放、包容及良莠并存的现实社会面前,如何让“风清气正”与“人间烟火”交融不悖、自我实现与利益得失少有纠结,不仅是对其“自我”人格的检验,

更是对其“超我”人格的考验。

因此,党员干部除了学有提升、行有实效外,还应特别注重心理的调适以及健康人格的培养,即强化其主体自觉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这包括:主动辨识与党性相悖的“功名利禄”

,积极抵制有损公仆形象的歪风邪气,自愿接受组织规范和民主监督,自觉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而要做到这些,党员干部就必须进一步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加深自省程度、

加大自警力度。加深自省程度,是要求党员干部应善于从社会化的至高境界设立人生修养的攀登阶梯,以大爱胸怀、精神健康观和感恩奉献之心,驾驭个人对名利的贪欲。加大自警力度,则是强调党员干部应敢于在组织纪律、政策法规面前理直气壮地秉公行事,防范“人情网”、“关系网”的腐蚀及钻营。其实,像挺胸抬头不驼背、习惯成自然一样,只要我们多一些

“堂堂正正”的气概,少一点所谓“剪不断理还乱”的人情徘徊,就不会有“非分之想”的滋生,更不会有“潜规则”

的流行。当然,党员干部原则行事,并不妨碍“理直气和”地待人。常言道“事求新人求故”,人脉的赢取是有门路和诀窍的,但这窍门绝不是处心积虑地去编织人情世故,也非拉关系搞交易,而是靠一颗能对他人充分理解、尊重的慧心,以及自身所具有的良好品性与特质。所以,党员干部创新谋事的前提,仍然是首先学会做人,扎实做人,要习惯于把党性见诸在勤恳、清廉的作风和真诚、自重的品性上。如此,我们才能赢得健康永续的人脉和蒸蒸日上的事业。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4-07.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杨建.“替谁说话”与“为谁执政”[N].人民日报,2009-6-19.

[5]生命之轻精神之重———首都群众送别播音员罗京[N].人民日报,2009-06-12.

责任编辑

周刚

·195

·


相关文章

  • 基层党校学员党性修养现状分析
  • 摘 要:加强党性锻炼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应对复杂国际局势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重视加强党校学员的党性锻炼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各项事业不断取胜的重要保障.培养干部以党性锻炼为核心,是党对党校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全 ...查看


  • 提升机关党的作风建设效能的思考
  • 摘 要:机关党的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机关的工作效能,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当前机关党的作风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提高认识,把握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加强党性教育,坚持群众路线,弘扬法治精神,强化廉政建设,才能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提升机关党建 ...查看


  • 如何增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党课辅导)
  • 如何增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 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党性是政党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政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使自己的党性得到增强和完善. 中国共产党是 ...查看


  • 浅析如何开展好国企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 摘 要:国有企业是党执政,文明需求也不断增加,但是许多国有企业却忽略了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而出现为了追求物质而走上贪污腐败的案例,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这些问题和不足,迫切需要加大力度措施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因此,本文从国有企业的党 ...查看


  • 从"第一颗纽扣效应"谈起
  • --新时期组工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争做党性最强的干部 中共威宁自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朱钧 2012年02月10日11:0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穿衣扣纽时,我们会发现,如果第一颗纽扣对不准.扣不好,其它的纽扣就会依次出错,衣 ...查看


  • 四个合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党性分析材料
  • 四个合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党性分析材料 对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和<准则><条例>,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深刻剖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根源还是在主观上. (一) 在政治合格方面 一是政治理论学习 ...查看


  • 三严三实党员自我评价
  • "三严三实"的要求,抓住了党员干部做人从政的根本,明确了干事创业的准则,划定了为官律己的红线,是中央对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党员对照三严三实做一个自我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严 ...查看


  • 党性修养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基础和动力
  • ndSocietyLegalSystemA f叁篁!圭垒垒 型!兰!望型●圈圈氢曩 孙柳 文献标识码:A 文蕈编号:1009.0592(2010)09.281.02 党性修养: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基础矛口动力 摘要党性修养是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 ...查看


  • 创新和完善党性教育的六大手段
  • 创新和完善党性教育的六大手段 未江涛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党校因党而立.为党而办,是培训轮训党员干部和理论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加强对学员的党性教育始终是党校建设的重大使命.去年年底召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