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杂剧“痴情女子负心汉”题材中
探索爱情观与婚姻观
【摘 要】元杂剧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文学形式, 关于“痴情女子负心汉”题材篇幅不少。本文主要是分析《潇湘夜雨》的主人公形象, 发现其存在的不足,从而用现代观点分析元杂剧作者刻画“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婚姻悲剧,探索其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关键词】元杂剧;《潇湘夜雨》;痴情女子负心汉;爱情观;婚姻观 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吸引着作者和读者,那就是“痴情女子负心汉”题材。从先秦《诗经》到明清小说,都有大量的描写这种婚姻悲剧。谴责负心郎,一直是宋元以后小说戏曲的主题之一。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其内容之广,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堪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鼎足而立。现存的一百六十多部元杂剧中,反映婚变(包括夫妻之间婚姻变化和未婚男女口头婚约或盟约变化)问题的作品为数不少,它们可以归纳为许多种类型。其中,“贵者负贱型”婚变戏的作者们,敏感地意识到封建社会高贵者对低贱者的忘义负情。他们怀着极大的同情,赋予剧中女主人公善良、勤劳、聪慧、隐忍等诸多美质,从而越发衬托出男主人公的卑劣狠琐,表现了作者对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体现了中国文学传统中一贯的人道主义精神,更透露了男子负心的婚姻悲剧。像《王魁负桂英》等剧本,自南宋以来在舞台上屡演不衰,可见这类作品影响的深远。但其中只是提及各种富贵贫贱身份和婚姻恩情,并对夫妻之间的爱情只字未提。本文将以《潇湘夜雨》为例,从而探讨当时社会在“痴情女子负心汉”题材作品的爱情观的思想内涵,对封建婚姻的进行探讨。
[2][1]
《潇湘夜雨》(原名《临江驿潇湘秋雨》),是一部以男子负心为题材的作品。杨显之通过女主人公张翠鸾的不幸遭遇,比较深刻地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一旦爬上高位就停妻再娶的婚姻悲剧, 有力地鞭挞了崔通这个自私、狠毒、嫌贫爱富的负心汉, 相当深入地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给妇女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3]
一、从传统伦理道德上的看婚姻观局限性
一般认为,从剧本具体描写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者对此类现象的深恶痛绝,和对受害妇女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但剧尾作者让崔通未收到惩罚的情况下,与翠鸾重续鸾胶,显得极其勉强,反映作者无法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颁发的历史局限性,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全剧的悲剧性。然而, 不可否认的是本剧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再从结局的局限中去寻找婚姻的局限性。 [4]
(一)残缺的圆满婚姻
崔通和翠鸾仍为夫妇,是剧本最后的团圆结局。这就真的是团圆吗?从婚姻角度来说,崔通和张翠鸾重归于好,挽救了婚姻悲剧,实现了传统伦理道德上的妇女“从一而终”的约定俗成.可那只是挽救了他俩的悲剧,可又考虑了试官女儿的婚姻?可见当时只是注重原配婚姻,而忽视了对再婚者的权力维护,这也是当时婚姻观的局限性。
(二)身份婚姻
是对试官千金的处置, 体现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无法对妇女解放作出
合理的解决方法, 同时也体现了封建官僚们大官压小官、权大为尊的规则。 张翠鸾只知道实现自己的愿望、个人的私心, 至于同样受害的妇女同胞, 她不但没有帮助她们脱离不幸、追求自由, 反而使其陷入了更大的不幸之中, 这就是作者创作的局限,故事由此显得牵强。为何不将她纳为小妾呢?这也符合当时婚姻状况的。这是婚姻自私性决定的,也是婚姻大多受了身份地位的影响的局限性。
二、从剧情发展看爱情观的变态
儒生崔通未仕前娶张莺鸾为妻,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小生若负了你呵,天不盖,地不载,日月不照临。”然而,等到崔通取了头名,他为了荣华富贵,竟对试官说自己未曾娶妻。崔通打着如意算盘,答应试官娶了其千金。随着故事的发展,崔通得知张翠鸾的父亲是廉访使,于是态度大变,立即将千金随由张氏处置,并重新和翠鸾拜为夫妇,这么一个用情不一、见风使舵的负心人。《潇湘夜雨》没有给残酷的封建制度以沉重的打击,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免得这么虚伪的男人,张翠鸾接下去的日子未必能够从此幸福美满。待她的父亲归去,崔通断不定又会攀附上某棵大树,而再次将翠鸾发配到更远的穷山恶水中。
首先,崔通能在试官引诱下就说出:“我伯父家那个女子,又不是亲养的,知他那里讨来的,我要他做甚么,能可瞒昧神祉, 不可坐失机会。”他是否和张莺鸾有感情,是否只是为了一种传宗接代的义务而娶妻。其后又为了逃脱杀生,任意莺鸾处置试官女儿,这是明哲保身,还是忘恩负义?试官女儿也是他再一次允诺的女人啊,在她面前的承
诺又少吗?
可见,封建社会的某些知识分子一旦得志,往往抛弃原来患难与共的妻子,另娶高门,寻求仕途上的靠山;而又会为了自己的权势再次抛弃现有的妻子,这都是是封建权贵造成的婚姻悲剧。从“冬雷阵阵,夏雨雪,乃敢与君绝。”的爱情来看,这又何不是元朝官道使儒生遭受爱情的变态丑化呢?
其次, 对于张翠鸾来说,虽然最后借助父亲的力量夺回了自己的丈夫。但是,在她忍受了秋风秋雨、重见阳光的日子后, 却有另外的无辜之人因为她的逼迫走到了另一场“秋风秋雨”中。她将试官的千金贬作自己的奴婢, 服伺自己,他没有考虑的更多, 以为这是理所当然。而事实是: 千金也是个没有自主权利, 始终受着封建家长制度压迫的可怜姐妹,也是个活生生被牵进这个悲剧中的无辜受害者。
原要将崔通处死,后因崔文远求情获免。张翠鸾或许是在保护自己的爱情,或许也只是保护自己的面子。既然已经得到了自己的相公,让崔通回到了自己身边。还要让试官女儿留在身边为奴,不过是对爱情的显摆,还是为权势的成功留存喜悦,她对崔通的感情已不复存在。崔通和莺鸾还在一起,不是感情,而是利益的续弦,这是又一个爱情的变态。
试官女儿“父亲呼唤,须所见去。”才出堂见了崔通,而就结为夫妻,与之收拾了行程,便索赴任走一遭去。至始至终也没有关心过丈夫的一切,只管父亲赵乐一个好女婿。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婚姻,丝毫没有提及像《墙头马上》裴少俊和李千金的一见钟情与私逃的感
情。这是许多权贵希望通过儿女婚事,笼络新贵,以巩固自己的权势,因此造成婚姻悲剧。这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是要在婚姻后培养感情的婚姻。是爱情的利益性变态。
参考文献:
[1]罗烨:《醉翁谈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
[2]彭因:《简述元杂剧婚变戏的三种类型》,《文史杂志》.2002年第6期
[3]王季思,苏寰中,黄天骥,吴国钦:《元杂剧选注》.北京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
[4]袁行霈(主编),莫砺锋,黄天骥(本卷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
从元杂剧“痴情女子负心汉”题材中
探索爱情观与婚姻观
【摘 要】元杂剧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文学形式, 关于“痴情女子负心汉”题材篇幅不少。本文主要是分析《潇湘夜雨》的主人公形象, 发现其存在的不足,从而用现代观点分析元杂剧作者刻画“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婚姻悲剧,探索其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关键词】元杂剧;《潇湘夜雨》;痴情女子负心汉;爱情观;婚姻观 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吸引着作者和读者,那就是“痴情女子负心汉”题材。从先秦《诗经》到明清小说,都有大量的描写这种婚姻悲剧。谴责负心郎,一直是宋元以后小说戏曲的主题之一。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其内容之广,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堪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鼎足而立。现存的一百六十多部元杂剧中,反映婚变(包括夫妻之间婚姻变化和未婚男女口头婚约或盟约变化)问题的作品为数不少,它们可以归纳为许多种类型。其中,“贵者负贱型”婚变戏的作者们,敏感地意识到封建社会高贵者对低贱者的忘义负情。他们怀着极大的同情,赋予剧中女主人公善良、勤劳、聪慧、隐忍等诸多美质,从而越发衬托出男主人公的卑劣狠琐,表现了作者对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体现了中国文学传统中一贯的人道主义精神,更透露了男子负心的婚姻悲剧。像《王魁负桂英》等剧本,自南宋以来在舞台上屡演不衰,可见这类作品影响的深远。但其中只是提及各种富贵贫贱身份和婚姻恩情,并对夫妻之间的爱情只字未提。本文将以《潇湘夜雨》为例,从而探讨当时社会在“痴情女子负心汉”题材作品的爱情观的思想内涵,对封建婚姻的进行探讨。
[2][1]
《潇湘夜雨》(原名《临江驿潇湘秋雨》),是一部以男子负心为题材的作品。杨显之通过女主人公张翠鸾的不幸遭遇,比较深刻地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一旦爬上高位就停妻再娶的婚姻悲剧, 有力地鞭挞了崔通这个自私、狠毒、嫌贫爱富的负心汉, 相当深入地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给妇女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3]
一、从传统伦理道德上的看婚姻观局限性
一般认为,从剧本具体描写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者对此类现象的深恶痛绝,和对受害妇女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但剧尾作者让崔通未收到惩罚的情况下,与翠鸾重续鸾胶,显得极其勉强,反映作者无法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颁发的历史局限性,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全剧的悲剧性。然而, 不可否认的是本剧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再从结局的局限中去寻找婚姻的局限性。 [4]
(一)残缺的圆满婚姻
崔通和翠鸾仍为夫妇,是剧本最后的团圆结局。这就真的是团圆吗?从婚姻角度来说,崔通和张翠鸾重归于好,挽救了婚姻悲剧,实现了传统伦理道德上的妇女“从一而终”的约定俗成.可那只是挽救了他俩的悲剧,可又考虑了试官女儿的婚姻?可见当时只是注重原配婚姻,而忽视了对再婚者的权力维护,这也是当时婚姻观的局限性。
(二)身份婚姻
是对试官千金的处置, 体现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无法对妇女解放作出
合理的解决方法, 同时也体现了封建官僚们大官压小官、权大为尊的规则。 张翠鸾只知道实现自己的愿望、个人的私心, 至于同样受害的妇女同胞, 她不但没有帮助她们脱离不幸、追求自由, 反而使其陷入了更大的不幸之中, 这就是作者创作的局限,故事由此显得牵强。为何不将她纳为小妾呢?这也符合当时婚姻状况的。这是婚姻自私性决定的,也是婚姻大多受了身份地位的影响的局限性。
二、从剧情发展看爱情观的变态
儒生崔通未仕前娶张莺鸾为妻,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小生若负了你呵,天不盖,地不载,日月不照临。”然而,等到崔通取了头名,他为了荣华富贵,竟对试官说自己未曾娶妻。崔通打着如意算盘,答应试官娶了其千金。随着故事的发展,崔通得知张翠鸾的父亲是廉访使,于是态度大变,立即将千金随由张氏处置,并重新和翠鸾拜为夫妇,这么一个用情不一、见风使舵的负心人。《潇湘夜雨》没有给残酷的封建制度以沉重的打击,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免得这么虚伪的男人,张翠鸾接下去的日子未必能够从此幸福美满。待她的父亲归去,崔通断不定又会攀附上某棵大树,而再次将翠鸾发配到更远的穷山恶水中。
首先,崔通能在试官引诱下就说出:“我伯父家那个女子,又不是亲养的,知他那里讨来的,我要他做甚么,能可瞒昧神祉, 不可坐失机会。”他是否和张莺鸾有感情,是否只是为了一种传宗接代的义务而娶妻。其后又为了逃脱杀生,任意莺鸾处置试官女儿,这是明哲保身,还是忘恩负义?试官女儿也是他再一次允诺的女人啊,在她面前的承
诺又少吗?
可见,封建社会的某些知识分子一旦得志,往往抛弃原来患难与共的妻子,另娶高门,寻求仕途上的靠山;而又会为了自己的权势再次抛弃现有的妻子,这都是是封建权贵造成的婚姻悲剧。从“冬雷阵阵,夏雨雪,乃敢与君绝。”的爱情来看,这又何不是元朝官道使儒生遭受爱情的变态丑化呢?
其次, 对于张翠鸾来说,虽然最后借助父亲的力量夺回了自己的丈夫。但是,在她忍受了秋风秋雨、重见阳光的日子后, 却有另外的无辜之人因为她的逼迫走到了另一场“秋风秋雨”中。她将试官的千金贬作自己的奴婢, 服伺自己,他没有考虑的更多, 以为这是理所当然。而事实是: 千金也是个没有自主权利, 始终受着封建家长制度压迫的可怜姐妹,也是个活生生被牵进这个悲剧中的无辜受害者。
原要将崔通处死,后因崔文远求情获免。张翠鸾或许是在保护自己的爱情,或许也只是保护自己的面子。既然已经得到了自己的相公,让崔通回到了自己身边。还要让试官女儿留在身边为奴,不过是对爱情的显摆,还是为权势的成功留存喜悦,她对崔通的感情已不复存在。崔通和莺鸾还在一起,不是感情,而是利益的续弦,这是又一个爱情的变态。
试官女儿“父亲呼唤,须所见去。”才出堂见了崔通,而就结为夫妻,与之收拾了行程,便索赴任走一遭去。至始至终也没有关心过丈夫的一切,只管父亲赵乐一个好女婿。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婚姻,丝毫没有提及像《墙头马上》裴少俊和李千金的一见钟情与私逃的感
情。这是许多权贵希望通过儿女婚事,笼络新贵,以巩固自己的权势,因此造成婚姻悲剧。这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是要在婚姻后培养感情的婚姻。是爱情的利益性变态。
参考文献:
[1]罗烨:《醉翁谈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
[2]彭因:《简述元杂剧婚变戏的三种类型》,《文史杂志》.2002年第6期
[3]王季思,苏寰中,黄天骥,吴国钦:《元杂剧选注》.北京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
[4]袁行霈(主编),莫砺锋,黄天骥(本卷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