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

黑龙江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

【有 效 性】有效

【法规名称】黑龙江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

【文 件 号】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4号

【颁布部门】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颁布日期】1999年06月04日

【实施日期】1999年08月01日

【正 文】

黑龙江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加强对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繁荣和发展体育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体育经营活动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以体育项目为内容的经营活动。

前款所指体育项目是经国际体育组织认定和国家体育主管部门批准开展的,以及本省具有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作用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具体项目见附件)。

第三条 体育经营活动的范围是:

(一)体育竞赛、体育表演;

(二)体育健身、体育康复、体育娱乐;

(三)体育技术培训;

(四)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专营活动场所的经营活动;

(五)体育彩票、体育赞助、体育广告;

(六)体育信息咨询;

(七)体育中介服务;

(八)其他体育经营活动。

第四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体育经营活动及其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五条 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体育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其他职能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

农垦、森工主管部门,应当在省体育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负责垦区、林区内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鼓励依法从事体育经营活动,鼓励经营者参与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和培育优秀运动员工作。

第七条 从事体育经营活动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符合安全、消防、环保、卫生标准和与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场所设施;

(二)有符合要求的注册资金;

(三)有符合国家体育主管部门颁布标准的器材设备;

(四)有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的体育专业技术人员;

(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经营者申办危险性较大、社会影响较大和易于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体育经营活动,应当经当地体育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手续。

省体育主管部门所属单位申办体育经营活动的,应当经省体育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手续。

第九条 申办体育经营活动应当提交以下基本材料:

(一)申请报告书;

(二)有关专业人员的合法证件;

(三)合作单位的协议、合同等副本;

(四)场所、设施、器材、资金等必要条件的说明材料;

(五)公安、环保、卫生等部门出具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条 申办国际性、全国性、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体育竞赛、体育表演活动,组织者应当向当地体育主管部门申请,经省体育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备案。

申办本市(行署)或上级体育主管部门授权的体育竞赛、体育表演活动,应当经市(行署)体育主管部门批准。 申办本县或上级体育主管部门授权的体育竞赛、体育表演活动,应当经县级体育主管部门批准。

申办涉外体育竞赛、体育表演活动的,应当经省体育主管部门批准。

省体育主管部门所属单位,在本省申办体育竞赛、体育表演活动的,应当经省体育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 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人员、教师、指导员、教练员、救护员、信息咨询经营活动的从业人员,应当经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进行资格认定或专业考核,取得《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后持证上岗。

已经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练员,从事相应项目的体育经营活动,可凭其有效证件向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直接申请办理《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

第十二条 从事体育经纪活动的中介服务人员,应当经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进行专业考核,由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经纪人基础知识培训后,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手续。

第十三条 发行中国体育彩票应当由省体育彩票管理机构按照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组织实施。所得公益金应当用于发展体育事业。

第十四条 发布体育经营活动的广告,应当经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进行专业审查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

手续。

第十五条 体育竞赛、体育表演活动的名称、徽标、吉祥物,应当经体育主管部门审批后,到其他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六条 体育活动经营者和专业人员,应当在核定项目范围内从事体育经营活动。

第十七条 《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由省体育主管部门统一制发和管理。

禁止伪造、涂改、转让、租借及买卖体育经营活动证件。

第十八条 体育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定期对体育经营者和专业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核。凡年检不合格者应当重新参加培训,培训期间不得从事体育经营活动。

第十九条 体育活动经营者不得聘用未取得《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的人员从事体育经营活动中的培训、指导、教练、救护等活动。

第二十条 体育经营活动项目、时间、地点不得随意改变。如确需要改变时应当提前申请并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一条 体育经营活动中严禁进行封建迷信、赌博及色情服务等危害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身心健康,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体育活动经营者应当保证场地、设施及体育器材完好,确保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二十三条 参加体育活动者应当爱护体育场所设施、设备,遵守公共秩序,服从工作人员管理。损坏体育设施、设备的,应当按规定予以赔偿。

第二十四条 体育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体育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由省人民政府统一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

第二十五条 对在实施全民健身、培育优秀运动员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体育活动经营者和对揭发、检举体育经营活动中违法行为的有功人员,应当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可视情节轻重,按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从事危险性较大、社会影响较大和易于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体育经营活动,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00元至1万元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未取得《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擅自从事有关体育经营活动的,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并处500元至2000元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聘用未取得《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的人员,从事有关体育经营活动的,责令其停止体育经营活动,并处500元至2000元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伪造、买卖《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的,没收其非法证书及违法所得,并处3000元至1万元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涂改、转让、租借《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的,由体育主管部门吊销其证书,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00元至5000元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擅自改变体育经营活动项目、时间、地点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1000元至5000元罚款;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六)由于场所、设施及器材的原因造成人员伤亡的,经营者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七)违反本条例,在体育经营活动中进行封建迷信、赌博及色情服务等危害人民群众和青少年健康、扰乱社会治安的,予以取缔;情节严重的,交公安、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 违反国家工商、税务、公安、环保、物价等法律和法规的,由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依法进行处罚。 第二十八条 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体育经营活动管理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本条例由黑龙江省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应用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1999年8月1日起施行。本条例施行前颁布的本省有关法规和规章,与本条例不一致

的,执行本条例。

北京金国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1999 - 2002

黑龙江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

【有 效 性】有效

【法规名称】黑龙江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

【文 件 号】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4号

【颁布部门】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颁布日期】1999年06月04日

【实施日期】1999年08月01日

【正 文】

黑龙江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加强对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繁荣和发展体育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体育经营活动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以体育项目为内容的经营活动。

前款所指体育项目是经国际体育组织认定和国家体育主管部门批准开展的,以及本省具有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作用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具体项目见附件)。

第三条 体育经营活动的范围是:

(一)体育竞赛、体育表演;

(二)体育健身、体育康复、体育娱乐;

(三)体育技术培训;

(四)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专营活动场所的经营活动;

(五)体育彩票、体育赞助、体育广告;

(六)体育信息咨询;

(七)体育中介服务;

(八)其他体育经营活动。

第四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体育经营活动及其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五条 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体育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其他职能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

农垦、森工主管部门,应当在省体育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负责垦区、林区内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鼓励依法从事体育经营活动,鼓励经营者参与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和培育优秀运动员工作。

第七条 从事体育经营活动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符合安全、消防、环保、卫生标准和与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场所设施;

(二)有符合要求的注册资金;

(三)有符合国家体育主管部门颁布标准的器材设备;

(四)有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的体育专业技术人员;

(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经营者申办危险性较大、社会影响较大和易于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体育经营活动,应当经当地体育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手续。

省体育主管部门所属单位申办体育经营活动的,应当经省体育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手续。

第九条 申办体育经营活动应当提交以下基本材料:

(一)申请报告书;

(二)有关专业人员的合法证件;

(三)合作单位的协议、合同等副本;

(四)场所、设施、器材、资金等必要条件的说明材料;

(五)公安、环保、卫生等部门出具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条 申办国际性、全国性、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体育竞赛、体育表演活动,组织者应当向当地体育主管部门申请,经省体育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备案。

申办本市(行署)或上级体育主管部门授权的体育竞赛、体育表演活动,应当经市(行署)体育主管部门批准。 申办本县或上级体育主管部门授权的体育竞赛、体育表演活动,应当经县级体育主管部门批准。

申办涉外体育竞赛、体育表演活动的,应当经省体育主管部门批准。

省体育主管部门所属单位,在本省申办体育竞赛、体育表演活动的,应当经省体育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 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人员、教师、指导员、教练员、救护员、信息咨询经营活动的从业人员,应当经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进行资格认定或专业考核,取得《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后持证上岗。

已经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练员,从事相应项目的体育经营活动,可凭其有效证件向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直接申请办理《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

第十二条 从事体育经纪活动的中介服务人员,应当经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进行专业考核,由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经纪人基础知识培训后,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手续。

第十三条 发行中国体育彩票应当由省体育彩票管理机构按照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组织实施。所得公益金应当用于发展体育事业。

第十四条 发布体育经营活动的广告,应当经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进行专业审查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

手续。

第十五条 体育竞赛、体育表演活动的名称、徽标、吉祥物,应当经体育主管部门审批后,到其他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六条 体育活动经营者和专业人员,应当在核定项目范围内从事体育经营活动。

第十七条 《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由省体育主管部门统一制发和管理。

禁止伪造、涂改、转让、租借及买卖体育经营活动证件。

第十八条 体育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定期对体育经营者和专业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核。凡年检不合格者应当重新参加培训,培训期间不得从事体育经营活动。

第十九条 体育活动经营者不得聘用未取得《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的人员从事体育经营活动中的培训、指导、教练、救护等活动。

第二十条 体育经营活动项目、时间、地点不得随意改变。如确需要改变时应当提前申请并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一条 体育经营活动中严禁进行封建迷信、赌博及色情服务等危害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身心健康,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体育活动经营者应当保证场地、设施及体育器材完好,确保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二十三条 参加体育活动者应当爱护体育场所设施、设备,遵守公共秩序,服从工作人员管理。损坏体育设施、设备的,应当按规定予以赔偿。

第二十四条 体育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体育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由省人民政府统一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

第二十五条 对在实施全民健身、培育优秀运动员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体育活动经营者和对揭发、检举体育经营活动中违法行为的有功人员,应当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可视情节轻重,按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从事危险性较大、社会影响较大和易于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体育经营活动,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00元至1万元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未取得《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擅自从事有关体育经营活动的,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并处500元至2000元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聘用未取得《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的人员,从事有关体育经营活动的,责令其停止体育经营活动,并处500元至2000元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伪造、买卖《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的,没收其非法证书及违法所得,并处3000元至1万元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涂改、转让、租借《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资格证》的,由体育主管部门吊销其证书,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00元至5000元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擅自改变体育经营活动项目、时间、地点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1000元至5000元罚款;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六)由于场所、设施及器材的原因造成人员伤亡的,经营者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七)违反本条例,在体育经营活动中进行封建迷信、赌博及色情服务等危害人民群众和青少年健康、扰乱社会治安的,予以取缔;情节严重的,交公安、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 违反国家工商、税务、公安、环保、物价等法律和法规的,由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依法进行处罚。 第二十八条 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体育经营活动管理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本条例由黑龙江省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应用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1999年8月1日起施行。本条例施行前颁布的本省有关法规和规章,与本条例不一致

的,执行本条例。

北京金国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1999 - 2002


相关文章

  • [法律法规]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
  • [阅读全文]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81号) <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已于2007年11月23日经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查看


  • 中国都市群众体育现状与特点的调查研究
  • 第45卷第10期2011年10月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ofWuhan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Vol.45No.10 第45卷2011Oct. 中国都市群众体育现状与特点的调查研究 范宏 ...查看


  • 对北京及周边滑雪旅游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思考
  • 第十一届冬运会论文汇编 对北京及周边滑雪旅游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思考 郭彬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88) l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北京及周边滑雪场的硬件设施,管理状况.目标消费者和存在的问题,探寻北京及周边滑雪旅游业的开发策 ...查看


  • 杜尔伯特蒙古族那达慕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 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 2009年第3期(总第110期)民族学与人类学 杜尔伯特蒙古族那达慕 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贾瑞光,胡艳霞 (大连民族学院体育教学部,辽宁大连116600) 摘 要:以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自治县蒙古族那达慕为例,以民族文化 ...查看


  • 黑龙江垦区条例
  • 黑龙江省垦区条例 (2010年10月15日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 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完善和规范垦区管理体制,保障垦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垦区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查看


  • 黑龙江省公共场所和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条例
  •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单位) 20071214(颁布时间) 20080501(实施时间)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7号(文号) 黑龙江省公共场所和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条例 (2007年12月14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查看


  • 浙江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 浙江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的管理,提升我省服务业标准化整体发展水平,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和< ...查看


  • 冰雪经济对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的影响
  • 摘要: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 冰雪经济作为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全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开发冰雪经济, 树立冰雪经济的市场观念, 建立冰雪产业体系,以带动经济的增长, 促进冰雪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冰雪经济 ...查看


  • 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知识产权保护规定
  • 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知识产权保护规定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第2号) <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知识产权保护规定>业经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省政府第四十八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 ...查看


热门内容